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判断准确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被试对其后测成绩的预测.准确性是学习判断研究的重要问题.学习判断准确性分为绝对准确性和相对准确性.本文重点介绍相对准确性的传统研究方法和修正方法,即预测前回忆和监测法.在比较两种相对准确性的研究方法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上的差别,提出传统方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只能通过假设推断学习判断判断前的提取过程,修正方法在数据收集时,在学习判断前插入一个回忆阶段,可以监测学习判断判断前的提取过程.应用修正方法使研究者既可分解总的准确性,又可通过加权平均数的算法合成总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更加深入、精确地研究学习判断以及其他元认知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2.
贾宁 《心理科学》2012,35(1):62-69
延迟学习判断是学习判断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材料学习完以后间隔一段时间才发生的学习判断。在与即时学习判断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延迟学习判断具有较高的相对准确性,这种现象被称为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这种延迟学习判断效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延迟学习判断的研究从研究指标、研究方法甚至是研究的理论基础都在不断更新。延迟学习判断的研究进展,包括主要理论和相关实验,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将被介绍。最后,文章梳理了延迟JOL的研究进程,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贾宁  白学军  彭建国 《心理科学》2011,34(2):402-406
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联结学习任务,考察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判断能力的发展和年龄特点,同时分析学习判断能力出现年龄差异的原因,以及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的延迟学习判断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即时逐项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存在年龄差异,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存在年龄差异的原因是判断依据的线索不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逐项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出现延迟学习判断效应。  相似文献   

4.
吴红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13,36(3):566-570
摘要: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任务类线索(词频、关联性、学习次数)对学习难易度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词频和关联性对学习难易度判断均有显著影响,高频词对、有关联词对的预测成绩显著高于低频词对和无关联词对的预测成绩;(2)高频词对和低频词对的预测成绩均出现高估,但低频词对的估计更准确;有无关联词对相比,无关联词对预测成绩偏差更大,有关联词对的难易度判断更准确;(3)词频高低只影响成绩的预测,不影响实际回忆成绩;关联性既影响对成绩的预测,也影响实际回忆成绩。(4)学习次数对难易度判断没有显著影响,但随学习次数增加,判断准确性降低,出现低估现象。结论:材料因素对学习难易度判断等级具有较稳定的影响;不同材料因素(词频、关联性)对难易度判断准确性的影响方式不同;学习次数对学习难易度判断没有显著影响;学习难易度判断中存在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相似文献   

5.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个体对随后的记忆成绩的预测。当个体在多次学习-测验任务中学习词对时,学习判断出现了练习伴随低估效应。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提出了多种理论,如线索应用模型,提取流畅性假说和基点-校正假说。但是,Koriat等人通过分析发现练习伴随低估效应可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效应共同影响作用的表现,并由此提出了记忆去偏差假说。文章指出了目前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未来回忆成绩的预测。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是一个有趣而反常的现象,指在重复学习测验中,学习判断往往低估了回忆成绩的增加,出现低自信的一种现象。目前,大部分实验证据支持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一些实验结果表明该效应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于这种低自信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如,锚定调整假说、记忆偏向消除理论、过去测验记忆的启发式假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文章还指出了此领域现有研究的局限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习判断是指对当前已经学习的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回忆任务下小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偏差。研究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即时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受到词对类型和回忆任务的影响:(1)小学生线索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正向词对的准确性较好,反向词对出现了高估,表现出了学习判断的预见偏差;(2)自由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两种词对都出现了显著的高估。研究结果丰富和细化了流畅性假说对学习判断加工机制的解释,并提出即时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偏差是由于编码流畅性和提取流畅性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韩凯  沈大为  李波 《心理学报》1999,32(3):249-256
通过实验集中控制了FOR判断等级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实验以中文字串为学习材料,使用组内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被激活信息的量和强度对FOD等级及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OK判断的等级是由被激活信息的总量决定;的,和被激活信息的正确与否无关;FOD判断的准确性是由被激活信息的强度决定的;且二者是在内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FOK判断等级及其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实验集中探讨了FOK判断等级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实验以中文字串为学习材料,使用组内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被激活信息的量和强度对FOK等级及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OK判断的等级是由被激活信息的总量决定的,和被激活信息的正确与否无关;FOK判断的准确性是由被激活信息的强度决定的;且二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余鹏  陈功香 《心理科学》2013,36(4):865-869
针对重复学习判断中出现的练习伴随低估效应(UWP效应),目前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本研究基于过去测验记忆假说,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引入两种判断: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判断和回溯性信心判断,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学习经验和测验经验对UWP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学习判断中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判断和回溯性信心判断均消除了UWP效应,间接证明了学习和测验经验均影响到UWP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5(学习次数)×2(材料难度)被试内设计,考察材料难度和学习次数对即刻和延迟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的影响。45名大学生被试参加实验,共收集有效数据37个。结果表明:(1) 即刻条件下,高、低难度词对都出现了练习伴随低估效应;(2) 延迟条件下,高、低难度词对均未出现练习伴随低估效应。对低难度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预测了回忆成绩,高难度词对则出现了练习伴随高估效应;(3) 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不同难度词对在即刻条件下的练习伴随低估效应趋于消失,延迟条件下高难度词对的练习伴随高估效应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12.
Metacomprehension: A Brief History and How to Improve Its Accurac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People's judgments about how well they have learned and comprehended text materials can be important for effectively regulating learning, but only if those judgments are accurate. Over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examining judgments of text learning—or metacomprehension —has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that people's judgment accuracy is quite poor. We review recent research that has shown some success in improving judgment accuracy and then argue that the most common method used to investigate metacomprehension accuracy may inadvertently constrain it. We describe a new method that sidesteps some problems of the older method and present evidence showing how people can achieve high levels of metacomprehension accuracy.  相似文献   

13.
词频和年级对FOK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识记材料的词频高低和被试年级为自变量对被试元记忆监测的FOK(feeling of knowing)判断进行研究。实验采用Hart提出的RJR(回忆—FOK判断—标准测验 )的经典范式。结果表明 :被试的年级影响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 ,大学生的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均高于高一年级学生 ;识记材料词频影响FOK判断等级的高低 ,不影响FOK判断准确性 ,被试对高频词对的FOK判断等级高于对低频词对的FOK判断等级 ,但FOK判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高熟悉度的具体名词组成的联结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判断模式下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预见偏差。研究发现:(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来看,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和延迟判断模式下都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而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时出现显著的高估,而在延迟判断模式下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具体分析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的准确性发现,在即时判断模式下,五、六年级学生的正向联结词对有较好的准确性,而四年级的正向联结词对出现高估;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反向词对都出现高估。在延迟判断模式下,三个年级学生在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上都有较好的准确性。(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开始出现预见偏差。(3)延迟判断能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减小甚至消除预见偏差。  相似文献   

15.
张雅明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07,39(2):249-256
采用2×3×2的混合设计,在自定步调和对项目逐项评定的学习条件下,对小学四~六年级学习不良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时间分配策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学习材料难度的有效区分上,学习不良儿童与对照组儿童间无差异,不论学习不良组还是对照组,四年级儿童均不能对实验中配对学习材料难度性质做出明确区分,五、六年级儿童能够很好的区分学习材料难度;在学习判断水平上,五、六年级学习不良儿童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四年级两组之间无差异;从对不同难度学习材料的时间分配来看,四年级学习不良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分配在不同难度材料上的学习时间均无显著差别。五、六年级对照组儿童能够根据学习材料的不同难度分配不同学习时间,而且学习时间分配与难度判断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五、六年级学习不良儿童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学习材料的不同难度分配不同的学习时间,但这种时间分配与难度判断之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提示他们尚不能在有效元记忆监测基础上对不同难度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  相似文献   

16.
时序信息提取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宏翰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6,29(2):180-191
对时序信息加工的经典研究是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结果发现其提取机制是以新近性为基础的逆向串行搜索过程。本研究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和早远性判断范型对时序信息的提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结果表明:(l)提取时序信息既存在逆向串行搜索,又存在顺向串行搜索;(2)早远性判断和新近性判断任务对不同部分时序信息恢复的效应不同,其中早远性判断易化早远部分,新近性判断易化新近部分──表现为对相应部分辨别力的提高和正确反应潜伏期的缩短;(3)在不同的时序信息提取任务中,被试会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反转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