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J·T.Fraser:《作为冲突的时间:科学与人道主义研究》(Time as Confliet:a Seientifie and Humanistie 5 tudy),1978W·Murray:《海德格尔和现代哲学:批判论文集》(Heidegger and Modern philosophy:Critical Essays), 1978J.W.Dauben:《G.康托尔:他的数学和无穷哲学》(G.Cantor:His Mathematies and philo、ophy of the Infinite),1979E.D.Klemke:张科学哲学入门读物》(Introduetory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eienee),1979Charles Hinnant:太Th.霍布斯:参考指导》(Thomas Hobbes:A Referenee Guide.)1980.R.F·Hol…  相似文献   

2.
牛津大学J.C.MACKIE:《休谟的道德学说》(Hume’s Moral Theory)。剑桥,圣约翰学院校长RENFORD BAMBROUGH:《道德怀疑主义与道德知识》(MoralScepticism and Moral Knowledge)。耶鲁大学哲学教授 ROBERT J.FOGELIN:《维特根斯坦》。色雷大学 ANTHONY O’HEAR:《卡尔·鲍波尔》纽约州立大学亨特尔学院哲学教授PETER CAWS:《萨特尔》。  相似文献   

3.
L·A·Blum(美)《友谊、利他主义和道撼》(Friendship,Altrulsm and Mora一ity),1980M.Fisk(美)《伦理学和社会:马克思主义对价值的解释》(Ethics and soeaety:A Marxist Interpretation of Value),1980A·H·Goldm几n(美)《职业伦理学的道德基础》(T加Mora一Fo朋dations of Pr  相似文献   

4.
苏联A.C.Eor0Mo几OB:《现代资产阶级哲学》 ‘思想,出版社:《辩证法史,德国古典哲学》(1978) 10.H.八aBbl朋B:《法兰克福学派社会一哲学思 想批判》(1977) “思想》出版社:《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哲学》(1978) H.c.ABToHoMoB:《人文科学中结构分析的哲 学问题》(1977) B.C.IllBblPeB:《科学认识中的理论和经验” B.米只Ma益T邢:《伦理学与人道主义》(1977) 3.M.qy八HHoB:<<科学真理的本性》(1977) H.H.CMHpHoB:、唯物辩证法与现代进化论》 几.H.中H几,rlnoB二张萨特尔的哲学人本主义》 r.M.LIJTpaKc:<<社会矛盾》(1977) r.…  相似文献   

5.
E·弗罗姆(Erich Fromm,1900—1980),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派别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他的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1941)、《精神分析和伦理学》(1954)、《健全的社会》(1955)、《爱的艺术》(1956)、《弗洛伊德的使命》(1959)、《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自为的人》(1961)、《禅宗佛教与精神分析》(1961)、《在幻想锁链的彼岸》(1963)、《人心》(1964)、《遗忘的语言》(1965)、《希望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逻辑哲学论》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和经验主义解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哲学论》对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基本观点中。维也纳学派的奠基人莫里斯·石里克很早就在奥斯特瓦尔德的《哲学年鉴》(1921)上读到过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德文版,对这部著作发生了强烈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很快在维也纳学派内部传开和扩大了。数学家韩恩(Hans Hahn)  相似文献   

7.
1962年下半年,意共《再生》周刊组织了一次关于辩证法问题的讨论。讨论是由意共中央委员、前《社会》杂志(已于1962年下半年停刊)社社长、佛罗伦萨大学教授 C·卢波里尼(Cesare Luporini)发起的,他在《再生》1962年第8期发表了《关于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间的讨论的几点意见》一文,对意共党内哲学家中的“戴垃沃尔佩学派”的一系列观点提出了批评。《再生》周刊接着又在同年第11期上发表了“戴拉沃尔佩学派”主要成员之一 L·科莱蒂(L.Colletti)的反批评文章。在此之后,以卢波里尼和同意他观点的格鲁皮(L.Gruppi,意共中央委员)、N.巴达洛尼(N.Badaloni)等人为一方,“戴拉沃尔佩学派”为另一方,展开了热烈的论战、讨论持续了近三个月(1962年6月至10月),陆续发表了约二十篇文章(包括座谈会纪录和读者来信等)。这次讨论涉及的问题很广,但焦点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及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方法(亦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方法)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卢波里尼等人在他们的文章中批评说,“戴拉沃尔佩学派”为了以一种“伽利略方法”取代《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为了广泛否定恩格斯,“不仅过分强调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而且将这种对立加以激化”。卢波里尼等人认为:“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建立在承认矛盾的实在的客观性的基础上的,而这种承认就是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继承因素。它虽然不是唯一的,却是主要的因素”(参看《再生》1962年第8期)。但是“戴拉沃尔佩学派”表示说,他们是承认黑格尔遗产的,而不同意卢波里尼的论断,“因为,承认矛盾的实在的客观性,对于黑格尔和马克思来说,是有着绝对不同的理解方式的。……对于黑格尔来说,矛盾……仅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二重化……对于马克思来说,恰恰相反,矛盾是实在的,是处于生产活动史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水平上的人的生活的实在的因素的对立”(参看罗西[M.Rossi]《理论与实践》,《再生》1962年第17期)。关于什么是马克思的辩证方法问题,“戴拉沃尔佩学派”的主将 G.戴拉沃尔佩(Galvano della Volpe)在他的《论辩证法——答同志及其他》一文(《再生》1962年第19期)中从分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第3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着手,提出了他的两个主要论点:1.《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方法是“具体—抽象—具体(或归纳——演绎)循环的方法”。2.唯物辩证法的“抽象的普通性和这种抽象的可以验证的正确性,表现在它们的历史实践之中,而这种历史实践性就是包含在《费尔巴哈论纲》中的、后来又在《资本论》中用以批判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伽利略主义’”。我们选择的这篇文章是卢波里尼针对戴拉沃尔佩的这些论点所写的评述。文章比较全面地摆出了争论双方的观点,提供了批判和参考的线索,并使我们可以窥见这场论战的一班。  相似文献   

8.
(1980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德国是马克思主义故乡质疑林今柱 《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的哲 学—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美学 观点在唯物史观中的作用〔苏〕IO· 口·弗洛贝《文摘》198。年第3期人类认识史上的空前大革命—浅谈马、 恩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继承何玉德 《实践》1980年第5期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辩证法思想 房良钧《学术研究》1980年第3期辩证法也有它保守的方面—学习恩格斯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 书笔记冒从虎《天津师院学报》 1980年第…  相似文献   

9.
问 :在《维特根斯坦在 2 0世纪分析哲学中的地位》[2 ] 这本书中 ,您认为 ,维特根斯坦对2 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这既包括其前期哲学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 ,也包括其后期哲学对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您认为维特根斯坦在 2 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答 :我一直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对维也纳学派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 2 0世纪 2 0年代 ,他对剑桥的分析学派影响极大。 1 92 9年重返剑桥之后 ,通过他的教学及其培养的许多著名学生 ,使他成为一位相当有影响的人物。随着 1 953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10.
R.海斯是目前西德反辩证法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基本观点是“辩证法中没有真理”,辩证法违背形式逻辑与科学思维。这里译出的是他的《辩证法的本质与形式》(1959年科伦——柏林版)第四章第四——七节(第四节节译,第五、六、七节全译)。作者歪曲哲学史的真面貌,否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性质,竟然认为黑格尔、克尔凯郭尔与马克思有同一种辩证法。作者给辩证法捏造了三个“操作原理”,即否定、矛盾和程序,说由否定活动产生出矛盾,矛盾两方综合为统一,如此类推,构成辩证运动的程序。作者将这三个“操作原理”归结为一个公式,即正反合三段式,说这个公式是“死板的和勉强的,毫无趣味的和不结果实的”。  相似文献   

11.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历史唯物论通信的特点高清海《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第4期对胡秋原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的批判的批判(国外专稿) 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刘惠林《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3期注: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评A·马鲁阿尼著《辩证法的决定性影响——论<资本论>第一章》黄德兴《文摘》1980年第5期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齐世荣  相似文献   

12.
与量子客体(或微观客体,如它们经常被称谓的那样)有关的波粒二象性,经常被引为物理学中对立面的辩证统一的范例。(参见M.E.奥米里扬诺夫斯基:《现代物理学中的辩证法》,莫斯科进步出版社,1979年,第130—140页)辩证的对立统一要求把对立  相似文献   

13.
1961年12月7日在法国缪丘阿利特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会,参加讨论的共产党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有R.伽罗第、J.维以叶、J.奥谢尔等,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J.-P.萨特尔、J.伊波利特等。讨论的中心问题是:辩证法是否是存在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是否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抑或辩证法的使用范围只限于人的历史和思维(存在主义的观点)。会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争论。  相似文献   

14.
阿多诺(T.W.Adorno)是福兰克福学派当代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系西德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音乐理论家。1903年9月11日出生于福兰克福(美因河畔),1969年8月6日去世。1930年为福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成员,翌年起任大学讲师。希特勒上台后,旋即流亡到英国和美国。自1951年起担任教授,后来回到西德,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阿多诺从新黑格主义和左派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套所谓社会学的批判理论,借以批判帝国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是幸福还是不幸,这个问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科学进步和伦理之间关系的问题尖锐地摆在各国科学家和哲学家面前,能否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成了科学技术前进还是停滞不前的关键。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哲学博士和教授И.Т.弗罗洛夫的《人的前景》(1979)一书对科学发展中这一激动人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这本书受到苏联学术界的好评。弗罗洛夫的学术活动和作品主要集中在科学的哲学问题和社会伦理问题、人的问题和当代全球性问题的领域。他写过许多有名的著作:《遗传学和辩证法》(1968)、《理论生物学的方法论原则》(1973)、《现代科学和人道主义》(1974)、《科学进步和人的末来》(1975)、《辩证法和关于生命的科学中的伦理》(1978)等等。他的一系列著作被译成多种外文。本文摘译自他的《人的前景》一书的第六章。  相似文献   

16.
《管子》是管仲及其学派的作品。早在二千余年前,司马迁就根据《管子》之书指出过,管仲“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史记·管晏列传》)这段话含义有二,一是认为《管子》书中蕴藏了丰富的辩证法,二是这种辩证法与治政活动紧密相联。可以说,司马迁的以上评论较为准确地把握了《管子》辩证法的特征。本文试图对《管子》的辩证法(包括思想与方法二方面)作具体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英国流行的见解是,哲学家应当研究日常语言的运用情况,这种见解主要以摩尔和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为依据。摩尔的为常识辩护的做法达到这样一个结论,即哲学在于作意义的分析。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著作里坚持说,哲学问题之所以发生乃是由于我们对自己的语言逻辑的误解。例如,我们相信有内心过程,而实际上这种过程并不存在。维特根斯坦的学生J.魏斯多姆,则强调哲学怀疑的神经病性质。反对内心过程说的斗争由反对笛卡儿的二元论的莱伊继承下去。纯粹的日常语言学派的领袖是J.L.奥斯丁,他特别充分地说明了人们由之而约束自己的字眼的用法。其实,这个学派还是在研究语言的非叙述式的运用之中获得了它的最好成就。仍然留下许多哲学问题,好象不是这个学派所提供的技术能够解决的。  相似文献   

18.
R.Rorty 等着《历史中的哲学》(Philosophy in History)1984T.O’Hagan 著《规律的终结》(The End of Law)1984H.Putnam 著《理性、真理和历史》(Reason,Truth and History)1981H.Staten 著《维特根斯坦和戴利达》(Wittgenstein and Derrida)1985R.Bernstein 著《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科学、解释学和实践》(Beyond Objectivism and Relativism: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的哲学,尤其是他的辩证法,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建立和发展,具有伟大的意义。列宁写道:“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黑格尔辩证法这个最全面、最富有内容、最深刻的发展学说,是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成果。他们认为,其他一切关于发展原理、进化原理的说法,都是片面的、内容贫乏的,都是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实际发展过程(往往伴有飞跃、剧变和革命)弄得残缺不全。”(《列宁选集》  相似文献   

20.
(1979年6月26日至同年7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籍作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写作背 景〔东德〕J·贺蒲内尔哲学译丛 1979年第4期关于“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学习札记邹贤敏等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2期《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哲学意义 黄永奎菏泽师专学报一1979年第1期《反杜林论》的产生过程和历史作用 〔东德〕H·乌尔利希等哲学译丛 1979年第4期毛泽东同志对“剥夺剥夺者”、社会主义 国有化理论的伟大贡献潘治富贵阳 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光辉的榜样伟大的转变—试论周恩来 同志从革命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