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有的来自古代寓言,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前人作品,也有的来自群众口语。一经形成,就不容任意改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非成是的情况是有的,如“莫名其妙”又作“莫明其妙”,“故步自封”又作“固步自封”,“每下愈况”现在多作“每况愈下”之类。但解释起来,意思并不完全相同。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有意改动成语的情况也是有的,如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以我的感觉来说,“面子”是人生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成语“嗟来之食”说的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食“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吃而死。由此可见即使是...  相似文献   

3.
曹刿,又称曹沫、曹(?)。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鲁国人。约生活于公元前七世纪初期,确凿生卒年月待详。据《左传》等史籍可考,曹刿最初为一介平民,而非出身于当时社会的“肉食者”贵族阶级,后因其军事才能卓著,并曾“以勇力事鲁庄公”(《史记·刺客列传》),被鲁庄公任命为鲁国大将。关于曹刿及与其有关的军事、外交等活动的史事,很多史料均有记载,如《左传》,  相似文献   

4.
成竹在胸"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指画竹子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了。它的引伸意思是指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许多成功人士曾出色地运用这一成语的思想内涵来成就自身的大业,有的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最典型的要数古代鲁国著名工匠梓庆制造钟架与鼓架的事了。钟与鼓是当时朝廷必备的乐器,以备朝会之用。而安置钟与鼓的架子,都要刻上天上的神鸟神兽的图像,悬挂在庙堂上,要求精致绝伦。当时鲁国的一些高明的工匠不敢接受这项工程,而梓庆却从容不迫地包揽了下来。过了些时日,梓庆就交付了钟架与鼓架。只见那钟架与鼓架制…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课外喜欢看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平时的谈话和一些语文的作文练习中,也常常引用历史典故,滔滔不绝。但同样这些人在历史课堂上却无精打采,成绩不理想。为什么对历史的兴趣难以转化为历史学科的学习优势呢?有学生说:“历史教科书就像是抽掉了血肉,只剩骨架的骷髅,教我如何能爱她!”  相似文献   

6.
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固定结构(也有少数例外).照理说,固定结构是没有什么变异的;但是,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往往又有其灵活性,从而使成语在结构上有了灵活性,具体表现为,一、可以颠倒,二、可以镶嵌。举例略述如下: 甲、可以颠倒。一、联合结构式的成语,特别是联合的主谓结构式,可以颠倒使用.如: 天翻地覆→地覆天翻花香鸟语→鸟语花香类似例子很多,从略。但有两种情况,不能颠倒: (一)由于有尊卑、先后之分,不能颠倒。如“妻离子散”,不能说成“子散妻离”。“日积月累”,不能说成“月累日积”。 (二)具有因果关系的,不能颠倒。如“水滴石穿”,是因水滴而使石穿,不能颠倒成为“石穿水滴”。二、联合动宾式的成语,有的可以颠倒使用,颠倒后语法结构不变。如:  相似文献   

7.
寻求文化享受,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邯郸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将赵文化、磁山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梦文化、广府太极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相融合,丰厚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与成语有关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为邯郸的成语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优势条件。调查研究主要采取资料收集方法和实地勘察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邯郸成语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优势,凸显成语典故的魅力,表达赵文化的"诚"、"义"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为邯郸的旅游开发建设开拓更加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胡克所著《历史中的英雄》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章;在另一篇文章中,他曾吹嘘说他在这里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系统的批判。在本文中,胡克以实用主义的多元论历史观、历史无定论、英雄崇拜论等思想垃圾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着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进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展开无耻的捏造和恶毒的攻击。全文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结为三条:一、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诋毁为“形而上学”、“神秘的先验主义”,捏造说这种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历史决定论是同承认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承认历史上偶然事件的作用“互相抵触”的。二、用生物学的人性观为武器,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关于伟大人物的出现是社会需要的产物的原理;他以伟大人物所具有的伟大的特性禀受于其父母为前提,责问马克思主义道:“究竟是什么特殊的因果联系引导到他的〔父母双方〕的精虫和卵子结合在一起呢?”“恩格斯一方面说:经济矛盾的解决,那是历史上的必然,而另一方面又说:精虫和卵子的结合,那是历史上的偶然。那么,历史上的必然又怎样把它自己变成生物学领域内的必然呢”?三、用爬行经验主义为武器,反对把历史人物的特性和其它偶然性在历史上的作用,最终归结于社会物质生产状况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根源性,说这是把“一个事变的原因的原因的原因的原因”说成是“这一事变本身的原因”,其谬误在于:“把最多只能看作这一事变的必要条件解释成这一事变的充分原因”;混淆了不同的因果系列;以及“把正在研究当中的主题加以偷换”。通过这些,胡克把历史中的偶然和必然、历史人物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绝对地对立起来和机械地割裂开来,夸大前者而否定、抹煞后者。  相似文献   

9.
这本书名说“太湖的儿子赵朴初”,是很对的。是太湖的山水,太湖的家庭、历史,孕育了赵朴初。没有这些,就不可能产生朴老这样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笑话三则     
中国太奇妙了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将永远属于你们”。成语妙用宋君平时常喜欢用成语,一天,他去祝贺用友结婚,新娘向他致酒,宋君见新娘俏丽异常,便赞美说;“你今天真是‘面目全非’”。接着新郎向敬酒,他举杯道:“让我们‘同归于尽’吧!”。连带关系老赵来第一天,王先生就“耳提面命”教训他一番;凡事须听命于我,我要你做的就做,没叫你做的就别动,好,现在开饭。”…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以为,“思维”与“思想”是两个层次的问题,“思维”是一种更具深度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思维”是决定“思想”的。因此就中华民族的艺术及其历史而言,其艺术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以及自古以来,中国人到底如何进行艺术思维,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繁难的学术课题,它关系到如何准确地把握中华艺术思维历史的人文素质、品格与规律问题。正因艺术思维史研究的难度较大,多少年来这一领域一直少有人问津。而今读到金丹元教授的近著《中国艺术思维史》,才为他的学术勇气与学术探索精神所深深感动。金教授该书“后记”指出,“艺术思维…  相似文献   

12.
数字成语的抽象义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一种含义丰富以形象精炼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表达力。在汉语的成语中有—部分是由数词联缀其它词组合而成的,这类数字成语在成语大家族中为数不少。《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3月修定第四版)共收录成语3559条,其中带有数词的成词有三百多条,约占总数的10%。这些数字在成语中很多是活用的,表示不同的抽象意义。研究这些数词的功能意义,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成语的含义和结构的理解,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就所表示的意义而言,成语中的数词有的是实指的,即纯粹表示实际的数目。如:一言为定、一夫当关、两全其美、三顾茅庐、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仙过海,十字街头。这些表实义的数字成语只占总体的一小部分。大量的数词成语中的数字所指意义虚化,表达含义抽象。如“一往无前”、“一望无际”中的“一”表示“直”义;“三番五次”、“五花八门”均表示  相似文献   

13.
知耻者必胜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耻近乎勇”,说的是一个人知道和承认自己的过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知错、认错然后改错,他就是真正的强者。然而生活中常常有着这么一种情形:错也知了,一度也改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错事、“耻事”又往往冒了出来。个中的道理很简单:有“耻”给忘了,来日又出“耻”。这大概是人性所固有的一个弱点吧。这就需要人们“知耻”之外,还要“记耻”,这才能真正地消灭“耻”。中国古代有一则“卧薪尝胆”的故事,说的是越王勾践在战败给吴王夫差后,每天卧着薪草,尝着苦胆,甚至是“抱冰握火”,让手下的人每天拿…  相似文献   

14.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是旧时称誉官吏廉洁,不贪污,除两袖清风之外,别无所有。而这个成语最初来自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故事。 明朝宦官王振,在英宗(朱祁镇)皇帝面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处方有种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熨剂叫“坎离砂”(天津市医疗器材厂制有此物),不少人不知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此名可以说来源于《周易》。汉代的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一书,书中称乾坤二卦为鼎炉,坎离二卦为药物。故“坎离砂”即谓药物砂。《周易》为大道之源,亦为不少成语、典故、格言、熟语之源,不少词语可以说成于此书。洋洋一百七十余万言的《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收有“经传词语”一单元,但非从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词着眼,一些人读到有关词语时往往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则列举有一定难度的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举例以说之,于《周易》研究、于汉语词汇研究或者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16.
鲁仲连杂考     
鲁仲连,史称鲁仲连子、鲁连子,又称鲁仲子或鲁连,是战国末期稷下学宫中的后起之秀。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鲁仲连义不帝秦”之类的故事,只当作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来详述,而对作为历史人物的鲁仲连的思想及其行事,鲜有问津者。本文主要对鲁仲连的有关史料及其行事作一初步地考辨。  相似文献   

17.
恩惠 《天风》2009,(11):64-64
“理直气壮”,不但作为一个成语在我们文章中被经常引用,而且在生活中也被广泛接受。它本来的意思是说,有道理底气就足,用不着退缩和畏惧。可是,现在有太多的人把它仅理解为口头表达上的高调与尖锐:我有理就得气旺势盛,我得理就无需饶人!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卢钟锋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文章,第一次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变法主张。后来梁启超从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经验出发,在《新民说》中将严复的“民力、民智、民德”一统称为“民质”,并通过中西比较说明中...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语文试题的词语考试部分,往往是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词语的考查形式大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其包括词语辨析与运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运用。词语辨析题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及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和“熟语(成语)的辨析”等,又以近义词的辨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刘方 《宗教学研究》2007,2(2):99-104
出于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中的“延州妇人”故事,影响广泛、久远,特别是被不断改写后记载于宋、元两代三种佛教历史著作之中。这一事实,无论是作为宗教事件、文学事件还是文化事件都是极不寻常的。本文从叙事视角和叙事者身份等角度,通过对“延州妇人”这则故事在叙事中的时间、结构、人物、情节、结局和寓意等方面的变化、文学叙事如何在历史的演变中成为历史叙事及其所处文化背景的分析来讨论叙事身份、叙事话语的潜在目的与意识形态关系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