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对朱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禅宗方面。本文依据《晦庵先生文集》和《朱子语类》等朱熹著作中所涉及的灯录、语录等禅宗典籍,分别从灯录、语录两大类加以考察,其中语录部分,又分为引及、考见两类,初步确定了朱熹所读禅宗典籍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史载黄龙慧南“开法同安”,今人将“同安”注解为“福建省同安县崇胜寺”,如《中国佛教》“黄龙派”(作者黄忏华)、《禅宗:历史与文化》“禅宗大意”(作者正果法师)都是如此。我认为,这种注说有误,“同安”应为今江西省永修县同安寺。慧南为临济宗黄龙派祖师,而且,其法嗣祖心之六传为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归国后创立日本禅宗(临济宗),故黄龙派无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日本佛教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要的地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禅宗史上,赵州从谂以其禅机玄妙,辩才无碍,被誉为“赵州古佛”。其玄言法语斩断葛藤,直下承当,天下参禅学佛者无不悚然信服。形成风靡唐宋、独步一时的“赵州门风”。赵州一生行履,曾九游圣地五台山,为五台山禅宗丛林的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清凉山志》卷3《高僧懿行》特为赵州辟传,列为五台高僧。赵州行履赵州(772—897),唐代禅僧。曹州郝乡(山东菏泽)人,一说青州临淄人。法号从谂。幼时性情孤傲不介,“越二亲之羁绊,超然离俗”(《宋高僧传》卷11)。于曹州扈通院(一说青州龙兴院)出家,从师披剃。受具足戒前,听说普愿禅师道化翕如,言满天下,便赴池阳(河南南阳)  相似文献   

4.
徐琳 《法音》2024,(1):28-33
<正>禅宗发展到宋代仍处于兴盛期,与唐代相比,宋代禅宗的盛况主要表现为语录、灯录的涌现。禅宗语录在唐代已经出现,至宋代数量更多,同时出现了大批灯录。语录、灯录的大量出现,反映了禅宗由“不立文字”转变为“大立文字”。文字禅、看话禅在宋代大为兴盛。“文字禅”即以举古、拈古、颂古的方式,阐发禅门义理。所谓“古”即古德公案,宋代禅录常常将早出禅宗语录、灯录中所记载的能够判定是非、衡量迷悟、具有经典性、  相似文献   

5.
《禅宗全书》简介台湾著名佛教学者蓝吉富教授主编的《禅宗全书》是中文禅宗文献的汇集。分为史传、宗义、语录、清规、杂集等五部,共收集六世纪迄二十世纪禅宗典籍五百七十余部。凡一百册,外加总目索引一册。其中,以语录部最多,史传部居次,是迄今为止,中外各国收录禅宗典籍最多的禅宗类丛书。《禅宗全书》所收内容分藏内禅籍和藏外禅籍两类,所谓“藏内”,即系指收在各版大藏经  相似文献   

6.
著名佛教学者蓝吉富教授主编的《禅宗全书》是中文禅宗文献的汇集。分为史传、宗义、语录、清规、杂集等五部,共收集六世纪迄二十世纪禅宗典籍五百七十余部。凡一百册,外加总目索引一册。其中,以语录部最多,史传部居次,是迄今为止,中外各国收录汉文禅宗典籍最多的禅宗类丛书。《禅宗全书》所收内容分藏内禅籍和藏外禅籍两类,所谓“藏内”,即系指收在各版大藏经中的禅宗文献;至于“藏外”则是指以外的坊间本。此处的“藏内”本主要取自《 续藏》、《嘉兴藏》与《大正藏》,少数取自《普慧藏》、《频伽藏》、《金藏》以及《龙藏》。 中国大陆出…  相似文献   

7.
赵州吃茶记     
一、庭前柏子待何人? 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 以上一诗,为净慧法师住持赵县柏林寺的感怀之作。柏林寺在唐代名观音院,从谂禅师长期行脚参学后。于八十岁左右定居于此,任方丈四十年,人称“赵州古佛”,寂后赠“真际大师”。赵州对前来求道者,不管是曾到还是新来,皆请人“吃茶去”。“赵州茶”,“云门饼”、“德州棒”、“临济喝”,自唐宋起就风靡丛林,几成为中国禅宗的象征。净慧法师1988年以《法音》  相似文献   

8.
好事不如无     
如意 《佛教文化》2012,(6):104-104
“好事不如无”是很多禅宗祖师在启发弟子悟道时,经常说的一句禅语。如《五灯会元·赵州本传》记载:一次,赵州从谂禅师的侍者文远,正在大殿中拜佛,被赵州禅师看到了,禅师用禅杖打了他一下.问道:“你在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李肖 《法音》2007,(8):34-38
禅宗五家中,以临济宗最具中国禅的特色,而开创临济这一系的,是义玄禅师。铃木大拙在《禅与西方思想》中称他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第一位禅师"。  相似文献   

10.
赵州从谂为南泉普愿弟子,禅门巨擘,其"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独具一格的赵州禅风对后世禅宗产生深远影响,并被佛教其它宗派所借鉴与吸收;其影响甚至绵延至当今韩国、日本等国。鉴于赵州在禅宗乃至佛教中的特殊地位及巨大影响,笔者试据《祖堂集》等佛教早期史料中关于其生平、语录等记载,对其禅法思想、驻锡观音院前的行脚经历、法脉传承等方面作几点探讨,以期有助于赵州从谂的相关研究,以及为当今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赵州从谂为南泉普愿弟子,禅门巨擘,其"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独具一格的赵州禅风对后世禅宗产生深远影响,并被佛教其它宗派所借鉴与吸收;其影响甚至绵延至当今韩国、日本等国。鉴于赵州在禅宗乃至佛教中的特殊地位及巨大影响,笔者试据《祖堂集》等佛教早期史料中关于其生平、语录等记载,对其禅法思想、驻锡观音院前的行脚经历、法脉传承等方面作几点探讨,以期有助于赵州从谂的相关研究,以及为当今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禅学研究虽为热点,但由于清代中叶以迄现代的禅宗衰颓至极,且禅宗灯录之编纂仅至清中叶的宝林达珍禅师(1731-1790)所撰的《正源略集》为止,因此禅宗史著述对于此一时期的法脉传承多予略过。本文于灯录之外,另辟蹊径,以临济宗风传承不绝如缕的江南三大丛林,即镇江府金山寺、常州府天宁寺及扬州府高寺,梳理其法脉,一窥清中叶以来禅宗传衍之一斑,以弥补一般禅宗史在清初之后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14日)各位教授、专家和学者:我们很荣幸能邀请到各位前来河北参加首届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对我来说,这既是一次对禅宗历代祖师法乳之恩表示感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祖语录的研究,来探讨禅语录的创作过程。本文首先概要介绍有关《马祖语录》的情况,包括这一作品的起源、文学结构、风格和内容,以及在其后的禅宗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通过以马祖语录作为语录类型的例子,进一步涉及属于此一类型的作品的创作,以及用这类作品作为唐代禅宗兴盛的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1,(12)
提到赵州禅师,学人大都知道禅宗史上一著名公案:据史载,有两个人去参访赵州。州问一人:“曾到此间否?”答:“曾到。”州:“吃茶去!”又问一人:“曾到此间否?”答:“不曾到。”州:“吃茶去!”院主见了奇怪,问赵州:“为什么曾到、不  相似文献   

16.
慧能以其出身寒微,不识文字成为诸多佛教宗派创宗者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人”;由他创立的禅宗则以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在隋唐各宗中独标一帜;慧能的语录,即《六祖坛经》更以其打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9,(10)
《宝林传》,全称《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十卷(今存七卷,佚三卷)。唐贞元十七年(801),金陵沙门智炬(又作“惠炬”、“慧炬”)与天竺沙门胜持集。原书自南宋起失散。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金代雕刻的《大藏经》(即“金藏”、“赵城藏”)中刊有此书的残卷,1935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平三时学会将它编入《宋藏遗珍》第三函(在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册)。今据中国佛教协会收藏的《宋藏遗珍》本解说。《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见录于《唐书·艺文志》、北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本觉《释氏通鉴》卷十和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十说:  相似文献   

18.
黄元吉,名裳,清末江西省丰城人。著有《乐育堂语录》、《道德经精义》。其姓字与元代净明派黄元吉相同。其丹功为中黄直透。他的基本思想是: 一、理气合而生万物黄元吉说:“夫太极,理也。阴阳,气也。理气合一,而天地人物生焉”(《乐育堂语录》卷三)。他认为,“理”与气相结合,即生成天地万物和人。“理”是什么?“理”即是太极,即是性命,也就是性。通俗地说,理即性,乃指心中至善之理。所谓“理气合一曰仁”(《道德经精义》第五章),归根结底,就是说天地万物和人是由“仁”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唐代佛教有关“有情有性”与“无情有性”争论中的各家观点,认为:“从天台智的“性具善恶”说到六祖惠能的“无情无佛种”,再到荆溪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更到禅宗“南方宗旨”的“见闻觉知”,最后到临济义玄的“向逆顺中觅人”,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无情有性”说为禅宗人文精神的发扬提供了机会,而禅宗洪州、临济等派系通过对“无情有性”说的批判,酝酿着一种新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赵州从谂和尚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唐干宁四年(公元897年亦即唐亡前十年),山东曹州人,俗姓郝,从小在本州的扈通院出家(依《古尊宿语录》),另一说为青州临淄人(依《宋高僧传》)。未受戒便抵池阳,参南泉,拜南泉普愿为师,后于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坛受具足戒后,仍近南泉。八十岁左右,众僧请往赵州观音院作住持,所以,世称赵州从谂禅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