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飖 《法音》2012,(2):45-47
《比丘尼传》[1]的作者是南朝梁代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庄严寺释宝唱。此书是现今留存的最早的一部记载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记载有关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书籍,今天能够看到的只有两本书——宝唱的《比丘尼传》和民国释震华的《续比丘尼传》。因此这部《比丘尼传》的价值就显得更加的珍贵了。比丘尼在佛教僧团中的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依据《比丘尼传》卷二,从出家原因和修证事实两个方面论述了南朝刘宋时期比丘尼僧伽的基本情况,对当时统治者与比丘尼的关系也略有涉及。此外,作者还谈到《比丘尼传》重要的史料价值,如象佛教僧伽制度的发展和二部僧戒的传入,书中皆有佐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第一个受戒的比丘已是谁呢?据《大宋僧史略》载,洛阳妇女阿潘在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时出家,但因当时比丘尼戒尚未传入中土,阿潘出家仅限于剃发受三皈五戒而已,尚不能称比丘尼。据梁宝唱的《比丘尼传》载,两晋之交的净检在西晋建兴年间(公元313-31...  相似文献   

4.
张煜 《法音》2005,(2):13-17
《续比丘尼传》六卷,民国释[1]震华(1908—1947)撰。震华法师俗姓唐,江苏兴化人,曾任上海玉佛寺住持。“师长于诗,擅画竹兰,颇有才艺。又精研佛史,尝编《佛教人名大辞典》,稿成,未及行世而示寂,世寿三十九”。《续比丘[2]尼传》上续梁释宝唱的《比丘尼传》,著录梁、陈、北齐、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比丘尼二百零一人,附见四十七人。该书之写成颇为不易,据他的学生超尘法师回忆,作者曾用三年时间,积稿盈尺,值一·二八抗战爆发,稿为弟子携走遗失。后又追忆前作,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再成此书[3]。而是书之写作,正体现了经过现代…  相似文献   

5.
东晋南朝时期比丘尼初登佛教历史舞台,这一群体与比丘僧人共同推动佛教在东晋南朝的传播弘扬。佛教超脱出俗、远离尘世的主旨并未使她们完全脱离世俗生活,主动自由地参与社会活动成为此时比丘尼的时代特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比丘尼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地位。尼僧高行者以其卓越的才学、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弘扬和发展,做出了女性特有的贡献。东晋南朝时期佛教内部推行的限制较少的比丘尼戒律、当时各个政权对佛教的扶持政策、佛教相对超世俗的独立精神等使得比丘尼能够获得从事自主性社会活动的支持。同时,比丘尼自主性社会活动的记录也应与《比丘尼传》作者释宝唱有意弘法的撰写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2,(2)
最近,四川成都文殊院为出家的女众举行了一次“二部僧授戒”法会。中国佛协曾致电表示赞叹。按照佛教授戒法的规定,出家的女众必须从二部僧授戒后,才能成为如法的比丘尼。我国自公元五世纪中叶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提婆萨罗(《比丘尼传》作铁萨罗)等十九位比丘尼法师在南京首次实行二部僧授戒。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 ,鉴古可以明今 ,观往可以知来。中华民族的祖先 ,早就深明这一道理 ,历代皆设有史官 ,记载时事 ,编撰历史 ,既留下人类活动的雪泥鸿爪 ,又为现实的政治提供借鉴。史官被称为“素王” ,足见其作用重要 ,中国人极其重史的文化传统 ,自然影响及佛教 ,自南北朝以来 ,出现了一类专门致力于教史僧传编写的“史僧” ,如梁释慧皎、宝唱 ,唐释道宣 ,宋释赞宁、志磐 ,元释念常、觉岸 ,明释幻轮等 ,皆以撰写教史僧传名世 ,留下了《高僧传》、《比丘尼传》、《续高僧传》、《佛祖统纪》、《佛祖历代通载》、《释氏稽古略》等数十种教史…  相似文献   

8.
《四分比丘尼戒本》本为《四分律》戒条部分的单行本之一,后来唐沙门怀素在原单行本的基础上整理、补充,形成新本。通过对敦煌文献的全面普查,现已发现敦煌本《四分比丘尼戒本》写卷共243号,其中不乏原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从内容、行款、书风书迹、残字契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将国家图书馆所藏的26号《四分律比丘尼戒本》残卷缀合为10组。  相似文献   

9.
温金玉 《中国宗教》2006,(12):19-21
2006年11月9日6时50分,原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安详示寂,享年97岁。隆莲法师1909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41年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出家,同年腊月八日受具足戒,1942年受聘为四川莲宗尼众部教务长,并自此开始佛教比丘尼教育事业。1984年,出任新中国第一所比丘尼教育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才学蜚声中外,主要著作有《三皈依观初修略法》《、四分比丘尼戒本讲义》《、能海法师弘法业绩述略》《、能海法师年谱》、《佛教道德观》等,曾参与《中国佛教》、《藏汉大辞典》等重要出版物的篇目、辞条的编写工作。本文作者感怀隆莲法师一生对中国佛教做出的贡献,撰文以表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0.
在斯里兰卡重建比丘尼僧团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在南传佛教区域没有一个遵奉南传佛教波罗提木叉也即是311条比丘尼戒规的比丘尼僧团存在。式刹摩那并不是比丘尼,因为她们没有受具足戒。只有在受具足戒后,比丘或比丘尼才遵守225条戒规或311条戒规。式刹摩那与沙弥尼一样,只守十戒,充其量只能视为沙弥尼。沙弥和沙弥尼不必参加律行也不必守持每两周一次的诵戒。因此在受具足戒之前,式刹摩那只能维持沙弥尼的地位。与此相联系,我们就该回顾一下历史。从葡萄牙人摧残佛教始至公元1758年,也即魏利威达·萨拉昂卡拉长老处在吉提·斯里·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1-71
什么是宗教教职人员?根据《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是指“依法取得宗教教职人员资格、可以从事宗教教务活动的人员。”根据各全国性宗教团体制定的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宗教教职人员一般具体指:汉传佛教的比丘、比丘尼,藏传佛教的僧人(含活佛),南传佛教的比库(都、法、召章)、希提(吴巴赛)、萨米、祜巴、松列、松列尚卡拉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23,(7):71-71
什么是宗教教职人员?根据《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是指“依法取得宗教教职人员资格、可以从事宗教教务活动的人员。”根据各全国性宗教团体制定的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宗教教职人员一般具体指:汉传佛教的比丘、比丘尼,藏传佛教的僧人(含活佛),南传佛教的比库(都、法、召章)、希提(吴巴赛)、萨米、祜巴、松列、松列尚卡拉扎。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6,(2)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宋释法颖集。颖姓索,敦煌人,今甘肃敦煌县也,为法香弟子。朱元嘉末南至江左,孝武时为都邑僧正,后辞任。齐高即位,复敕为僧主。建元四年卒,事迹具详《高僧传》本传。所撰有《十诵戒本》并《羯磨》等。此卷元、明藏及大正新修《大藏经》皆作法显集。然法显初居道场寺,译出《僧祗律》,后至荆州,卒于辛寺。法颖居京师多宝寺,每以信施造经像及药藏,镇于长干。是故此卷题云长干寺沙门,正与传合。盖以字近误为显耳。所集儿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一百七十八单堕,八向彼悔,一百零六众学,七灭诤,共三百五十四戒,与《四分律》相较,初三篇相同;舍堕篇以下条文互有增损。若仅以数论,  相似文献   

14.
《比丘尼传》序语译【晋】释宝唱撰释印俊译【原文】原夫贞心亢志、奇操异节,岂唯体率由于天真,抑亦励景行于仰止。故曰:希颜之士,亦颜之俦;慕骥之马,亦骥之乘。斯则风列英徽、流芳不绝者也。是以握笔怀之客,将以语厥方来;比事记言之士,庶其劝诫于后世。故虽欲...  相似文献   

15.
王小明 《法音》2000,(2):18-24
《比丘尼传》,凡四卷,为南朝梁代僧宝唱所撰。宝唱,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俗姓岑。生卒年不详。少投建初寺僧 出家,遍学经律。后住庄严寺,博采群言,酌取精理。天监四年(505)入京,奉敕住新安寺,参与僧 之《众经要抄》八十八卷、僧朗之《注大般涅槃经》七十二卷之述作。又列席僧伽婆罗译场,笔受《阿育王经》以下十一部经。改订安乐寺僧绍之《华林佛殿众经目录》(世称"宝唱录")。帝嘉赏之,敕掌华林园宝云经藏。师博学能文,名冠当世,著作颇多,另有《众经饭供圣僧法》五卷、《众经忏悔罪方法》三卷、《法集》一百四十…  相似文献   

16.
法显与《法显传》:研究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古今中外对《法显传》的研究,勾勒了《法显传》的研究历史,指出了历史上一些研究《法显传》的失误,如清人的自大和无知,以及国外对《法显传》的评价。文中还对今后的《法显传》研究提出了看法,认为应该加强与《法显传》有关的研究,扩大研究视野,以及加强对法显所译的经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元嘉十一年(434),在求那跋摩、僧伽跋摩以及师子国诸比丘尼的帮助下,二部僧戒由斯里兰卡成功传入中国,结束了先前尼众只能依比丘僧戒师一部受具的历史。二部僧戒的传入,为中国佛教比丘尼传承的确立与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佛教二部僧戒虽然可能有过中断,但二部僧戒与比丘尼身份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即使中断亦构不成对中国比丘尼传承合法性的质疑。20世纪末,在中国佛教的不懈努力下,二部僧戒最终成功回传斯里兰卡,为该国比丘尼传承的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周易》本来是一本用来占卜算卦的书,可是到了战国时代,随着哲学流派的形成和百家争鸣的开展,许多思想家都对《周易》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解释,创作了种种解《易》的著述。这些著作被陆续收集起来,经过选择淘汰,整理综合,便形成了类似现在的《易传》一类的书。现存《易传》包括《象传)上下、《彖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相似文献   

19.
<正>佛教对男女两性的差别对待,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现代提倡女性解放、两性平等的文化和社会风潮下,针对比丘尼众制定的八敬法,近年来尤其受到佛教内外的关注,许多研究者认为八敬法突出表现了佛教对女性的歧视,教团内部也尝试对"八敬法"等比丘尼规范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中本起经  相似文献   

20.
试论《易传》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体大思精、具有完整体系的古代文学理论专著。本文依《彖传》、《象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的顺序,分别论述《易传》七种对《文心雕龙》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