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信军 《中国宗教》2012,(6):72-73,88
北京白云观藏水陆画以它的彩绢工笔浓缩了泱泱中华道教的文化内涵,以纸帛柔丝映现着古代中国千年的宗教思想体系,以劲健的笔力、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和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和寄托。水陆画是中国宗教艺术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随着水陆法会的产生而出现的,因应  相似文献   

2.
德国早期浪漫派作家瓦肯罗德和蒂克在《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中突出展现艺术神圣化,即观赏艺术唤起的感觉具有虔诚性。艺术本身成为揭示浪漫派的重要范畴“无限”的媒介,作家利用宗教容易为人接受的形式倡导艺术自主。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而言,施莱尔马赫与上述两位作家相反,他在《论宗教》中率先提出“艺术宗教”概念,旨在借助艺术中的自由与个性元素维护启蒙运动以降处于颓势的宗教,从而推动宗教的美学化进程,使宗教能应对世俗化的新挑战。后人常用“艺术宗教”阐释《倾诉》中的文学演绎,原本为神学领域延续宗教话语权的第三种方案“艺术宗教”衍变为浪漫派作家追求艺术独立的美学原则。德国浪漫派作家将“艺术宗教”纳入其“渐进的万象诗”这个诗学纲领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艺术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而道教亦利用汉字的改造变形,创造了天书云篆,从宗教的目的出发,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本文由此出发,粗略探讨了道教书法艺术的核心追求和技巧论,并以天书云篆这一特殊的宗教艺术形式作为样本,从其宗教功能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岳介先 《美与时代》2003,36(10):4-6
虽然黑格尔没有关于美育的专著,但在《美学》中通过对艺术美的系统探讨,显示出对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他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心灵性的,艺术应通过美的感性形象去显现理性的真理,从而使人受到吸引和感化,达到改善人类的最高目的。艺术和整个时代与整个民族的一般世界观和宗教旨趣联系在一起。艺术是人们在精神上一个实现了的美的世界。人在美的创造和感受中自由地观照自身,进行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审美化。  相似文献   

5.
对于丰宁满族而言,其萨满宗教文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了自身特有的宗教文化形态,而丰宁满族民俗剪纸艺术也带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烙印。本文以满汉民族融合为背景,通过对河北丰宁满族剪纸这一静态艺术与萨满宗教的研究,阐述剪纸艺术的象征性元素符号如何表现与萨满宗教相关联的文化内容,以此来揭示丰宁满族萨满宗教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6.
刘晗 《美与时代》2004,(1):16-17
艺术形式变幻无穷,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审美遐想,而形式变换并不是艺术成为人们审美对象的根本原因。艺术中所蕴含的人类追求自由的冲动,才是人们热爱艺术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从西道堂看宗教与中国现代化的问题高占福发展与对话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实现国家或地区或民族的现代化,则是人类世界不分国界、地域、种族、信仰等差别而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宗教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现今仍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领域,无论...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法舞呈现出兼具佛教文化内涵与藏蒙民族特色的审美表达:借助音乐、服饰、动作艺术化再现宗教奥义;具有明确的宗教情感指向,是内在意识与外在动作的极致融合;传承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美学思想,追求平衡与稳定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丝绸之路宗教艺术为视野,研究新疆有品乐器的渊源、发展及其与宗教艺术的关联。融汇多元宗教艺术的丝绸之路,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佛教与伊斯兰教艺术,而在此变迁历程中,有品乐器以实物的形式作为其音乐流变的见证之一。从声音的角度而言,乐器的发展是人类听觉审美倾向的物化显现,而从这一物化显现能够见得其隐含的宗教艺术背景。  相似文献   

10.
宗教艺术是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发展与广泛传播,宗教艺术的支持十分重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宗教艺术对宗教传播的作用,并简要地阐述了道教艺术的宗教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交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时期。在此前兴盛的各种艺术形式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动乱而衰败滞后。相反,正是此时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在艺术审美思想上有了新的追求和认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犹如涅槃再生般化入人们的内心而显于艺术的形态之中。  相似文献   

12.
宗教造像是宗教艺术的范畴。世界上有大量宗教,但每个宗教对造像艺术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规定,人们往往通过一些雕像或形象就可以判别出它们属于何种宗教,例如,佛教寺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像和天王像、菩萨像等等,道观里安置有玉皇大帝、土地老爷等等,这实质上都反映了一种崇拜现象,是人为宗教的产物,它与先民时代最早出现的图腾崇拜、山川崇拜、植物崇拜等自然崇拜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艺术的产生时间很早,大概在宗教产生的同时或不久就出现了。人类在创造精神活动的同时,也开始产生了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要求,不过最早的宗教艺术创…  相似文献   

13.
宗教观念、传统文化和艺术趣味的不同,造成了中西宗教建筑艺术的差异。西方宗教建筑重在外现人心中的宗教激情和超人性的迷狂,中国宗教建筑追求精神的宁静与平安;西方宗教建筑重物质,重外观,带有“雕刻”的意味,中国宗教建筑重精神,重意境,具有“绘画”美。  相似文献   

14.
立足高起点追求高品位──在《中国宗教》杂志创刊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1995年7月19日)叶小文《中国宗教》杂志由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主办,是国内第一家专门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宗教工作,介绍我国宗教状况、宗教理论和宗教文化艺术的综合性杂志。...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众文化素养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也日趋加深,公共艺术也重新成为人们热衷议论的话题。但是,人们往往对何为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的起源等问题莫衷一是,而公共艺术的建造仿佛陷入了一味地追求数量多、规格上恢弘的误区,这些问题无疑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装饰艺术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我们的祖先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而设计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关注和追求也越来越大众化与普遍化。而在现代设计中想要独树一帜、脱颖而出,便可以运用我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将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思想相结合,使其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金秋 《美与时代》2014,(3):131-132
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艺术的特点使这一类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的内涵,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赋予浓郁色彩的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部分人认为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与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梵蒂冈博物馆缘起于天主教把艺术作为人类灵魂最崇高的天赋之一加以鼓励的理念,形成于天主教界与艺术家的宗教理想与艺术追求的积极交织,而其藏品内涵则体现了宗教信仰之中对人性之崇高与尊贵的回归。本文追溯其缘起,考察其形成过程,阐释其藏品内涵。笔者认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产生与发展是基督教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9.
魏意苹 《美与时代》2013,(12):119-119
魏晋南北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虽然政治局面与社会形势动荡不安,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获得了极为自由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当时人们逃离现实世界、追求个人逍遥的道家哲学及出世的宗教思想随之兴起,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同时,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希腊文化的影响,都使得此时期的龙凤文化艺术发展深受侵染,形式语言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20.
纵观张大千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实践,天主教、佛教和道教都对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他却从未成为任何一种宗教的忠实信徒,而是游走于三教之间,自由穿梭。张大千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多面的艺术才能与跌宕的人生经历都已为世人所熟知,但人们对他与宗教的关系却了解不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