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搨写》中讨论了"吹云非画"的问题,但卷四中所录的"烈裔喷壁"却与这一论述产生立场矛盾。类似矛盾还见于他对画家身份的限定与实际录入的画家身份之间。这些矛盾反映出一种在寻求文化认同的心态驱使之下采取的写作策略,此心态见于全书多处。为完成完整古代画史的建构,由于资料匮乏,作者取舍不易。研究中需向此取资时,对于其矛盾心态需多注意。  相似文献   

2.
《历代名画记》有着画史之祖的美誉,它是我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巨著,有着很独特的写作体例方式和精辟的绘画观点,对后世人们的画史著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作为对《历代名画记》的续编,郭若虚做到了继而不同,既有对前人优秀画论等方面的继承,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3.
《历代名画记》作为我国的画史之祖,其间各种史论的阐释对当世和后世的中国美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名价品第一节,直接提出品第(品级,品味,次第)二字,即是要给出一种区分和定义作品高下的标准。但通过仔细的推敲,品第观念又是贯穿于全书经络之中的,它与六法互为表里,又是儒释道三家和合一体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高山杉 《世界哲学》2007,18(2):98-112
中国现代学术的开辟者、文史学家王国维早年研究、介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依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版的数种叔本华作品英译本。在《静盒文集》的正、续编中,他以多种方式引用和化用了这些英译本的原文,以实现他建立一种“中西化合相互推助之学”的理想。本文对这些脱胎于叔本华作品的文字做了考证和还原,试为评估王国维对西洋哲学的理解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紧贴《历代名画记》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一节中对敬爱寺的原文描述,从研究意义着手分析,对敬爱寺的壁画部分进行归纳整理,由此扩展到唐朝时代背景下张彦远在艺术史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历代高僧诗选》选登□陈耳东杳杳①□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②冷涧滨。啾啾③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④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作者简介]寒山(生卒年不详),一称寒山子,唐太宗(627—649在位)时人,一说睿宗、宪宗时仍见其人,盖莫...  相似文献   

7.
明旸 《中国宗教》1995,(1):60-60
《历代高僧诗选》序明 我佛自西方传入中土,始于汉,盛于隋、唐,逶于宋、元、明、清,直至而今,绵延相传,历经两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不仅仅是中国佛教徒信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宗教,它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  相似文献   

8.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画史,书中的绘画、绘画技巧、画的品评等方面总结了在其之前的中国绘画理论,并影响了之后的艺术。本人在浅析此书中部分绘画理论的同时,以近代艺术家林风眠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唐朝之前,中国绘画少有完备系统的理论,偶有也只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4,(1)
东晋伊始,我国出现了僧诗发轫之作,开始了僧诗滥觞之期。唐五代诗僧辈出,群星璀灿;随着禅宗之兴盛,禅诗蔚为大观,推动了唐代诗歌创作及其理论探究的高度繁荣。宋代绍林诗风更盛,明清僧诗则尤为壮观,数量上整体超过唐宋僧诗之总和。僧诗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及其对于炎黄文化长期深广之影响,此二者均有待于今后各界的深入探究。由赵朴初先生任名誉主编的《中国历代僧诗集》编纂工作开始于1992年春天,至今已完成了从东晋至元代部分,计诗增900余人,僧诗万余首,约二百多万字。明清部分工程近半,估计全集有五百万到六百万字的…  相似文献   

10.
《历代神仙通纪》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内容庞杂,举凡神仙传记、灵验事迹、传奇故事、善书序跋,以及戒律、宝诰、金丹歌诀、名山宫观记等,均有搜罗。本文考证其编纂者是张之鼐,而不是《四库未收书辑刊》所题宋在衡。宋在衡只是编纂了《瑶台宝诰全科》,收在该书第17册。该书于康熙二十年(1681)编成,部分内容采自明代《道藏》,部分内容辑自各种笔记小说,也收有一些罕见著作,如《太白剑》等。所收张之鼐自撰的著作有《道门霞想集》。《历代神仙通纪》的重要价值在于收录了一些珍贵的道教文献,如《太上感应篇》序跋、《正一天坛玉格品目》、六十太岁神名、吕祖降示的经文、张三丰传记及其所作诗歌、《性命圭旨》序跋、《郴阳九仙传》、曹道冲《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忏序》、李常庚《阴符经跋》等。  相似文献   

11.
正《说文》解师为两千五百人为师;《尔雅》则有言师,众也。师本意指人数众,后抽象化为集结众人智慧之人。唐人韩愈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天师一词首见于《南华真经》卷四《杂篇·徐无鬼》,黄帝迷途遇牧马童子,感其神异而问为天下之道,而后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1。师本就表尊敬之意,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经的译播和佛教的发展,僧诗就开始产生。千百年来,缁林诗风兴隆,弦歌继响,诗家辈出,或寓教于诗,寄禅于诗,或以诗喻道,以诗谈禅,杂以说唱,配以书画,使古老艺苑绽一奇葩,为中华诗坛增一瑰宝。在两晋南北朝时,就有高僧支遁、慧远,鸠摩罗什等作了不少示法诗、喻道诗。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古代僧诗也得到蓬勃发展。王梵志、皎然、齐己、贯休、寒山、拾得乃至包括贾岛(曾为僧后还俗)如摧灿群星闪烁在盛唐诗坛。“若有人兮坐山祖,云表兮霞缨,秉芳兮欲寄,路漫漫兮难征。独惆怅兮狐疑,寨独立兮…  相似文献   

13.
早在古印度佛教初创之际,许多深奥的教义往往用诗仍颂赞的形式来表现,不少喝赞一吟便是数十数百行,可谓气势恢弘的创作了。佛教传入东土,译经之中不可避免地要译诗渴,因而使中国的文学界发现了这种淋漓尽致的表现手段。尤其是佛与禅的境界,不知启迪了多少诗人的创作,滋润了多少诗坛佳作。中国本是个诗的大国,由于吸收了佛教文化的营养,使中国的诗歌创作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佛教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诗坛中应占有一席之地。综观佛教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印度佛经韵文的翻译而来…  相似文献   

14.
黄毓任 《学海》2005,(6):34-37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认为“阴阳”是《易经》和阴阳家的主题。其实真正“道阴阳”的不是《易经》作者,也不是“阴阳家”,而是道家庄子。庄子宇宙观的最高范畴“道”与阴阳直接关联,“阴阳”在庄子宇宙图式中是与“道”二而一的概念。但庄子的阴阳观念从何而来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从道家和南方原始宗教的关系考察,庄子阴阳(或阴阳之气)观念主要起源于南方的“”(枚卜),同时,与当时具有严重巫术意味的天文观测“望气”有关,其最终形成可能是和望气两种原始宗教活动相糅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代哲学流派学案》是由辛冠洁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负责出版的一套比较系统全面的中国思想史的资料性学术汇集,共分《先秦学案》、《两汉学案》、《魏晋南北朝学案》、《隋唐学案》、《宋元学案》、《明清学案》和《近代学案》等部分。全书预计约一千五百万字。关于《魏晋南北朝学案》,已于1984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编纂工作会议,1985年9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了第二次编纂工作和学术会议。《中国历代哲学流派学案》的其它部分也将陆续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终于以《中国历代增待全集》面世的这套千余万字的巨著,开始编纂时的设想是出一套《中国历代僧诗集注》。那是1991年10月在湖南益阳举行了第一次唐代诗僧齐己学术研讨会之后。这设想立即得到了林凡先生的支持,得到了参加研讨会的益阳朋友的支持,并于1992年3月1日在益阳成立了《中国历代僧诗集注》编纂工作筹备组,迅速投入实际操作。当时。动中无数,以为中国僧人的诗,顶多二百万字。请教几位有关学者,也说不准到底有多少数字。后来发现远不止此数。显然,靠益阳一个地区学人的力量已经不够,便在全国范围内重组编纂班子。通过沈玉成先…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孟子》一书直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将其与诸经并列刻石,才始列为经书。到南宋,朱熹将其列入“四书”后,其地位更加提高。在此以前,《孟子》久夷于诸子。《汉书·艺文志》就将孟子列在“诸子略”中,视之为子书。但因孟子是“命世亚圣之大才”(赵歧《孟子题辞...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序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宛耀宾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虽然有所不同,但宗教问题关系到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它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历代的政权都无法回避。面临复杂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4,(1)
《中国历代僧诗集》编委会在赵朴老的关怀下,在中国佛教协会及所属法育杂志社、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协助下,编集工作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由于编集工程浩大,只有在佛教界、文化界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为此,我们特征求助印,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助印方式:(1)凡助印款在二万元以上的个人和单位,编委会将邀请在本《僧诗集》各册之前刊登序言一篇。待书印出以后,按折扣赠送与助印款相当的豪华精装本《僧诗集》若干册。(2)凡助印款在二万元以下的,在每册书后刊登助印芳名,并赠送相当于助印款额的《僧诗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