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都该有德、讲德。然而,最为关键、格外紧要的是官德--做有德之官,讲做官之德。官德何以关键紧要且又格外:只因一个官字。官者,掌权率众之人也,哪怕芝麻大的官,也非一般老百姓。古来有训:“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吏不廉平,则治道衰”,而“大臣法,小臣廉……国之肥也”。今天说,就是宫之德直接关系着民气党风,国家的必衰,事业的成败,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2.
论《贞观政要》的官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贞观政要》不仅是一本"帝王学"著作,而且含有丰富的官德思想,其官德思想可以概括为"正己修德,修身治国"、"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等方面,这些官德在贞观时期成为唐太宗君臣的为官之德,并被实践于贞观年间的治国理民之中,是"贞观之治"盛世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贞观政要》的官德思想继承了前代官德的优良传统,更对后世官箴的书写及官吏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是物质生产、民主法治、利益分配机制、人际交往方式、精神化生活等与不断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相一致的理性社会。构筑时代道德、创建道德环境、完善道德化制度、注重道德教育、重视官德建设是当前加强道德建设,加快实现和谐社会的主要方法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重视我国历史上官德思想的研究许启贤肖群忠同志经过多年对《贞观政要》的系统研究,写出了《君德论》一书。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对批判继承我国历史上优良的官德思想,提高干部自身道德修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历史上,官德的...  相似文献   

5.
"让"是儒家礼治的核心价值,是礼治所以可能的价值根基,其源于"六君子"之躬行"让"德.在儒家学说之价值体系中,"让"德涵摄辞让、禅让、谦让、卑让等多重维度,分别凸显出与"争、夺、骄、私"相对立的价值内涵.但"让"并非一无限度的绝对性道德准则,正确践履"让"德必从于"仁"、授于贤、合于"礼"、利于人(国、事).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让"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06,(5):62-62
胡诚林在2006年第2期《中国道教》上发表文章《试谈道教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认为,大力弘扬无为之德,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内涵,是当代道教济世利人、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途径与内容之一。无为是有为的基础和前提,“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无为到有为的认知和选择层面。要想有作为、作为好,必须“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弘扬、倡导道教“无为之德”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清心寡欲、为而不争、谦让奉献的无为境界,能引导人心向善,  相似文献   

7.
行政伦理及其建设平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政伦理是比官德内涵更深、范围更广的新型伦理 ,因此应当用行政伦理代替官德。当前 ,行政伦理建设的目标就是行政信用的打造 ,即树立公正、高效、廉洁的行政形象。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政务的公开与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电子政务与“政务超市”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为行政伦理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美德是真善美的结合,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不竭之源.传统美德之善是新时代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历史根基.溯善、崇善、敬善的善性温润着现代公民的向德心性;尊礼、明礼、修德的善德催发着现代公民规则意识的生成;履善、持善、导善的善举强化着现代公民的知行合一.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转换有其内在的依据、融入机制和实现路径,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把握传统美德之善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维度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27~2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南大学联合主办,株洲工学院伦理学研究所和长沙理工大学协办的“第二届全国政治伦理学理论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政治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执政伦理与官德建设、社会正义与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历史资源等热点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现综述如下:一、政治伦理学:“显学中的显学”我国的政治伦理学萌芽于改革开放之初,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研究内容涉及广泛,有政治道德的基本理论、道德与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0.
官德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德是领导干部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是一个由多重道德要求组成的复合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民道德,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和履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第二层次是职业道德,是国家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官德的底线规范;第三层次是行政道德或行政伦理,是从行政工作作为一项特殊职业的特点中引申出来的特殊职业道德,是对领导干部较高的道德要求;第四层次是共产主义道德,是官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要求.强调官德的层次性,目的是用共产主义道德统领官德建设,要求领导干部用最高层次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领导干部为政之德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德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政之德思想以及世界发达国家的为政之德思想,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为政之德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为政之德建设要建立统一的政德规范体系,加强领导干部自身修养,完善干部政德考核制度,明确德才兼备的选拔标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迫切需要学术界深入进行多方面的理论思考和探讨.近来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方面建言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文章和专著已不少,从文化层面特别是从文化差异层面探究其与社会和谐之关系的著述尚不多见.易小明教授的新著<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以慎密的思维、通俗流畅的语言、博采众长的知识内容和新颖的思想,对文化差异与和谐社会建设之关系,给予了全方位的阐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和"或者"致中和"是中国文化和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观,道德本位又是儒家思想的鲜明特点和基本精神,那么,"和"与"德"是什么关系?在儒学发展史上,董仲舒提出了"德莫大于和"的思想,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很好的探索和回答,即"和"作为一种价值观先于"德","德"生于"和",同时,"和"也是一种大德。德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是"和",即追求和谐的价值理想是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不仅是天道人道的根本,是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还是人的自我修养、心身和谐、养生长寿的根本,因而"和"是一种大德。从理论思维的角度看,这种思想塑造了中国人天人合德的思考方式,厘清了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关系,使"和"的价值观有"德"的行为观支撑,使道德建设和修养明确了"和"的价值目标,这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道德建设与建设和谐社会、协和万邦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与启发。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的诸方面内涵显现了和谐的特征,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伦理资源.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共同价值目标,营造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和谐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伦理原则具有一致性.正确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定和完善有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和实践机制以及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唐初贞观政治集团治世期间,其将乱世快速转为盛世,在国家统治上常怀畏惧,勤政为民,各当其任,同心协力,开创了政治清明的大治局面,形成了独特的官德思想体系。《贞观政要》书中的克己修身、勤政为民,居安思危、慎行抑欲,谏言至上、诚信任贤等丰富的治国思想和官德思想,展现了唐朝贞观王朝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其中的官德思想能够为现代经济体制急剧转型及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道路指出可行路径,为执政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及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官德建设找到立足本国国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6.
张正 《天风》2008,(5):32-34
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想目标。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绝对主流和个人高尚品德的修养,也是基督教圣经中基本教义的一贯的教导。我们说虽然和谐社会包含的意义及追求的目标因时而异,但“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谐的价值与效应被每个时代的人所认同。笔者试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思想、现代和谐社会理念、千古不变和睦家庭境界、理想和平世界美景中的关系及责任进行比较,作出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睦教会之重要性、合理性、指导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以追求和平、崇尚和谐、关爱弱势为宗旨的,素有社会服务的传统。天主教背景的社会服务机构以“实践爱德、见证信仰、服务社会、缔造希望”为宗旨.探索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为基点.其社会职能是社会公益服务,意在彰显宗教的积极作用,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践行“三个代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各级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实际行动搞好官德修养,将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面临结构转型,包括青年群体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矛盾日趋分化、利益需要协调的现状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对于如何正确分析青年群体分化和整合的现状,引导并强化青年群体应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思想意识的先行性,使其统一到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正确轨道上来,也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向度.遵循这样的研究路径,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青年群体建设的动态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青年群体建设的要求,青年群体建设基本向度的展开等热点问题进入了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0.
“以德化民”的德教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一笔丰厚的道德遗产,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在研究这种“德治”、“教化”传统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现实价值。文章认为,弘扬德教传统,加强法治与德治、教化相结合,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文章着重从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弘扬德教传统,强化道德教化及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以克服市场经济负面作用、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