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波瑶山、瑶麓两个瑶族乡,是贵州省重点扶持的“两山”地区之一。自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两瑶”扶贫工作取得很大成效,贫困状况明显缓解,贫困人口由1993年的1206户6267人下降到235户1076人,工农业总产值由1993年612.24万元增到1566万元;财政收入105.7万元,比1993年14.38万元增长7.35倍;瑶胞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的220元增长到624元。但是,由于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两瑶”贫困面广度深,返贫率高,新时期扶贫攻坚面临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贵州东线26个县市特区及2个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势头、生态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及生态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贵州东线26个县市特区及2个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势头、生态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及生态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把黔东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大州”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旅游大州”至今没有培育、建设起来,仍处于起步阶段。黔东南的旅游业发展之所以滞后,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缺乏宣传策划,促销乏力,知名度不高。一句话,黔东南的旅游发展“战略”很好,但“战术”不行。  相似文献   

5.
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贵州省有48个国定贫困县,其中34个贫困县属民族自治地方,占贫困县总数的70%;省内人均纯收入650元以下的1000万贫困人口中,大约700万是少数民族。贵州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的贫困,是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发育、经济结构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州碧绿自然的原始乡土,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香系列特产资源,苗侗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培育和开发它,发展以特色资源为基础、特色产业为特征的特产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州资源丰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化昌盛,是中华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黔东南州历史化积淀极为丰厚,历史化遗产资源蕴藏量充足,是贵州,是西部,是中国历史化的一片沃土。  相似文献   

8.
大约在110年前,美国名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断言:“印地安人部落民族化生活在美国明的影响下正在日趋衰颓,他们的技术和言语正在消失,他的制度也在解体。今天容易收集到的事实,再过几年或是稍长一段时间后即将无从发现。”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出了贡献。但这种发展态势并不平衡,在一些民族地区,发展缓慢的情况尤为突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部分县和乡镇同样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不过,与众不相同的是,他们尽管都不外乎受着贫穷的困挠,在发展却各有不同:基础条件稍优的地方,发展状况平平,成效不太明显;基础条件稍劣的地方,发展速度反而较快,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给农村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农村工作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研究总结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干树湾村发展村域经济的经验,对于边远山区农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赤水“旅游热”的不断兴起,赤水大同镇农民李小平,1998年在四洞沟景区,经营起了“黄金山庄”,以豆花、腊肉、笋子、竹筒饭等特色风味餐饮来吸引游客,每年的销售收入达20万元,年均收入也在10万元左右。可是,在景区未开发前,李小平和景区所有农民一样,多数以砍伐竹林为生,收入微薄,连生存都成困难……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各民族人民世代在这块山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创造了富于民族个性和风格各异的灿烂文化,铸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3.
施秉县是我省对外开放的甲级县,又是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全国电气化县,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施秉县以其杉木河“天下第一漂”闻名中外,世纪之交向世界亮出“中国漂城”品牌,更使施秉名扬八方。  相似文献   

14.
贵州全省国土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全省设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等4个省辖市,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3个自治州,铜仁、毕节2个地区,共辖77个县、市、区、特区和11个自治县。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146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导致了当代经济学的一大缺陷,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也不例外.现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与环境(生态)伦理的分野,既表现在研究方法与手段的不同,更表现在出发点和思维方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有涉伦理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关伦理立场的根本理念问题,即发展终极目标和对环境价值的评价;二是对应伦理规范的基本方法或原则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分析中"效用"的加总和贴现.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正安县市坪苗族仡佬族乡还是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700元的极贫乡,2003年市坪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200元,一举掉了极贫乡的帽子;短短五年时间,市坪乡实现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年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00元。它标志着市坪的极贫已经成为历史。其发展在于找准了一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古老的宗教,也是常新的宗教.当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向前的时候,它所需要的文化资源也不断在扩大.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经过近百年的社会巨变,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大量被破坏,有些则被埋没.  相似文献   

18.
1938年3月4日,安尚育出生在贵州省织金县八步镇一个彝族没落上层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3岁开始识字,5岁进私塾。启蒙,读物是《增广贤文》,之后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1946年,祖母带他进织金县城读新学,一开始就读四年级,直到1949年小学毕业。1951年,他进入织金中学。  相似文献   

19.
周奇 《佛学研究》2004,(1):207-213
唐代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繁荣的时代,其中强大的寺院经济的为唐代佛教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是我国由统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时期,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确立表明中国走出中古强制性的统制经济时代。本文从度僧制度、僧尼帐籍、寺院依附人口和僧尼的沙汰这几个方面探讨国家对寺院人口的控制与管理。并试对一些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以期反映国家对佛教寺院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台湾社会现代化的提升,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逐渐契合.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的经济来源、经营机制,由之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佛教应社会市场之需求变化决策信仰的生产和营销.但现代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并非已然无别,实是传统之寺院经济的改造与衍伸.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经济的研究,为大陆乃至台湾学界所较少涉及.本文的努力,旨在为当代台湾社会及宗教文化形态的把握提供某种分析路径,同时试图资作大陆佛教当代发展的有益借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