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先王之道斯为美”见于《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对这段话的解说,一般以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说法为准。朱熹认为,礼有体有用,“体”指的是“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两个问题 :一、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 :“道始于情 ,情出于性。”此处之“道”即儒家所说的“礼” ,文献中儒家常常将礼乐制度称为“道”。《管子·心术》亦云 :“礼者 ,因人之情 ,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道”亦同于“易” ,《礼记·中庸》云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即《周易·系辞》云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易、变同义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云 :“变谓之情。”此与简文云 :“道始于情”相应。二、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 :“道四术。”此即《冠子·博选》中的“道凡四稽。”亦即《老子》中的“四大” ,相似议论还见于《管子·山权数》。  相似文献   

3.
管仲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国语·齐语》)。这里的“旧法”,指旧礼法制度,既包括礼,也包括法。“业”,即改造创新的意思。这是管仲在齐国进行内政改革的指导思想。一、管仲的法律思想1、“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西周时期,经过周公制礼...  相似文献   

4.
祭祀“天地君亲师”浅谈何建章“天地君亲师”并举,大概始于《荀子·礼论》。《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地祖,而隆君、师。是...  相似文献   

5.
<正>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据《韩非子·显学》),其中主要是孟、荀两派。孟子提出性善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思想;荀子提出性恶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礼”的学说,发展为礼法结合、以礼为主的治国之道。同时,他们也分别从“仁”和“礼”的侧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孔子一样,孟子的论乐文字也是语录式的,它们主要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思想。(一)“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孟子·尽心下》(以下凡引《孟子》文字均只注篇名)曰: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告子上》曰:  相似文献   

6.
陈胜与秦代的官爵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胜与秦代的官爵秩于敬民丛鲁江一陈胜起义前的身份,汉代有如下几种说法:司马迁一方面认为陈胜是“戍卒”(《史记·始皇本纪》、《李斯列传》),又称陈胜为“匹夫”(《史记·儒林列传》)。徐乐称陈胜为“布衣穷处之士”(《史记·主父偃列传》)。贾谊说“陈涉,瓮...  相似文献   

7.
儒家内圣之学与应用伦理学[香港]罗秉祥一、儒家伦理学之核心是内圣之学所谓内圣之学,就是“为己”之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荀子·劝学》),也是“修己”之学(《论语·宪问》)。(参刘述先,1987;Tu,1979:17-34...  相似文献   

8.
晏子名婴,历史名相,事灵、庄、景三公皆顺,尤以节俭名于世。治国以民为本,尚礼治。他认为,国家的兴衰,与礼治的行与废有着密切的关系。《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载:晏子曰:“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晏子曰:“礼之可以为国者久矣,与天地并。...  相似文献   

9.
中国伦理学史上有一特具现象:常拿某种具体事物的诸属性去与诸德目加以比附。例如《诗·秦风·小戎》笺曰“玉有五德”,疏曰:“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于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这种现象无以名之,故曰“物性配德”吧。“物性配德”说的开始流行,约在秦汉时期。在用来配德的各种物事中,水要算最重要的物。这大约因为水与人生关系至为密切--古希腊的泰勒士和《管子·水地》都提出过水为万物本原的设想.流传最广的,是孔子观水时的一段论述,见于《荀子》、《大戴礼记》、《说苑》、《孔子家语》等书.如《荀子·宥坐》:  相似文献   

10.
“由是”辨     
《孟子·告子上》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思而有不为也。”句中“由是”一语,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释译为“由此而行”。在书后所附《孟子词典》中,又释“由,动词,由此而行之意。”杨先生之书既出,世间一般文言选本和高中课本均从其注译。但笔者认为:解“由”为“由此而行”显然不当,释“由是”为“由此而行”亦嫌迂曲,故不揣陋,聊陈愚见于大方。“由是”一语,当是二词,应分释之。《左传·襄三十年传》:“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晋杜预注:由,用也。《苟子·正论》:“放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制君,由此…  相似文献   

11.
尊师、重道与兴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哲人对此卓有洞见,值得我们加以借鉴。一、尊师即重道。《礼记·学记》载:“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郑玄注曰:“尊师,重道焉”(《礼记正义》),认为尊师的实质是重道,此论得之。首先,尊师就是尊师所具之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黄宗羲《续师说》)师与非师之别就在于有道无道之分,师与道是合一的。师的价值就在于有道,也是其受尊重的根本原因。无道之人即使有“师”之名,也…  相似文献   

12.
<正> 对于《周易》的“易”字,各家解说不一:《易纬·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系辞传》说:“易者象也”;“生生之谓易”,韩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礼记·祭义》以为“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疏》谓“立此阴阳以作易”;《说文》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所以,《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这些解说,都说出了“易”含阴阳转变化生的哲理。至于分歧之处,一是说“易”是“不易也”,即变易之道和贞正的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另一是秘书说:“日月为易”。  相似文献   

13.
<正> 东汉统治阶级崇尚礼仪,东汉古文经学至郑玄时盛极,郑玄亦以礼学为重。孔颖达云:“《礼》是郑学。”(《礼记·月令》题疏见《十三经注疏》)唐晏《两汉三国学案》(下称《学案》)卷七:“然统康成一生著述以论之,《三礼》实为专长。”皮锡瑞《经学通论·易经》篇:“郑学最精者《三礼》。”下面,笔者拟从社会变动的角度,观照上述两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相地而衰征”语出《国语·齐语》,是春秋时代管仲为齐桓公所设计的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方案之一,韦昭注曰;“相,视也;衰,差也。视土地之美恶及所生出,以差征赋之轻重也。”“衰征”又作“衰政”,见于《荀子·王制》:“相地而衰政。”杨倞注曰:“政或读为征。”古政、征通,杨注是对的。《管子·小匡》又作“相地而衰其政。”关于“相地而衰征”的意义,学术界流行的说法认为它是井田制被废除的象征。例如《中国史稿》说“相地而衰征”就是“打破井田的限制,按土地的好坏征收贡税”(第一册  相似文献   

15.
孔子论管仲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  相似文献   

16.
《礼记》,亦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凡四十九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利学文献选编。该书最初确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纂辑。戴圣本是《仪礼》学的专家。《汉书·儒林传》曰: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案即今所谓《仪礼》)十七篇,……而瑕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卿,东海人也,事萧奋,以授后仓、鲁闾丘卿。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案推《后汉书·儒林传下》,戴圣为戴德之兄子)、沛庆普孝公。孝公为东海太傅。德号大截,为信都太傅;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  相似文献   

17.
“哲学”译名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之“哲”字,本义为智、知、明。《尔雅》:“哲,智也。”由“哲”字组成的双音词,有哲夫、哲妇。《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含贤能或机巧之义。又有“哲人”之称,《史记·孔子世家》:“哲人  相似文献   

18.
“贤贤易色”再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孔子研究》1989年第3期刊载《<论语>析疑三则》一文,其中一则为对《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一语的析疑。该文在对朱熹的解释“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以及杨伯峻以“易色”为“不重容貌”提出异议之后,表示同意王念孙对《广雅》“易,如也”所作疏证的说法,以为“贤贤易色”是打的比方,是说“爱好贤人如同好色一样”,且以为其意与《论语·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观点相同。朱熹和杨伯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这句话如何解读,历来学者颇多分歧。朱熹《四书集注》与杨伯峻《论语译注》(以下简称为《朱注》、《杨注》)甚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解释。《朱注》称:“攻,专治也,故木石金玉之工日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佛氏之言,比之杨、墨,犹为近理,所以其为害为尤甚。”《杨注》称:“攻──《论语》共用四次‘攻’字,像《先进》篇的‘小子鸣鼓而攻之’,《颜渊》篇的‘攻其恶,无攻人之…  相似文献   

20.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这段话出自《论语·宪问》。关于其中的“君子道者三”一句,历来说解颇不一致,概括起来,可得四说:一说“君子道”为君子之道(见邢《论语注疏》),此说以“君子道”为偏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