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慕德是中国近代医务传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训练有素的外科专家,他在中国从事医疗活动20年;作为英国浸礼会医学传教士,他先后担任共合医院院长、齐鲁大学医科科长和校长,被选为中国博医会医学教育委员会首任主席,在推动建设现代化医疗体系及中国近代医务传教的专业化和本土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巴慕德的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窥见20世纪初期中国医务传教事业在社会变迁中逐渐适应的过程,为研究中国近代医务传教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伦理观念经历了一个变革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同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旧思潮进行了较量,而进步思潮的主流属于前期的改良主义思想和后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形成、产生和发展,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为基础,以近代西方伦理学说的输入为条件,以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促成中西文化思想的溶合为途径。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在接触和吸取西方文化思想过程中,曾力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这种伦理思想,在激励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批判封建纲常伦理,为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提供道德依据等方面起了历史进步作用。国际国内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西方有关理论思想的移植,它对封建伦理并没有作出系统地批判性总结,更未能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过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3.
冯契同志的新著《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和他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以下简称《进程》),是他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的姐妹篇;《中国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4.
虚云老和尚被称为是近代高僧,禅宗泰斗。他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对近代中国佛教的振兴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老和尚为了振兴中国佛教历尽艰辛,殚心竭力,任劳任怨。他一生的业绩可谓功追往圣,德迈时贤。他一生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指难胜屈,数语难表,兹仅以他对中国云南佛教的贡献而略作概述。老和尚对振兴与发展云南佛教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在云南共有26年,鸡足山14年、昆明12年,可谓与云南宿缘深厚。  相似文献   

5.
(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凡四十年,几经挫折和失败,始终没有动摇其坚持革命的决心。相反,在革命锻炼中,越到后来越表现得更加坚定。他的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丰富的革命实践,在中国人民的心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特别在他晚年,由于世界革命的形势已经发展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的革命思想,把  相似文献   

6.
中西近代哲学的异同 1、总体比较较早对中西近代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首推艾思奇。1933年,他著文以马列主义观点为指导,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了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抗战时期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史。艾文在中西近代哲学比较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艾文认为中国近代哲学文化发展具有自己的特征。其一是中国有资本主义的观念形态,而这观念常常是在不成熟的状态之下告终。其二是由于封建势力的残余依然存在,在哲学上表现为封建的哲学传统不断复归,主要表现是东方精神和祀孔读经的呼声又一天一天高起来。其三是文化发展的短促性和繁杂性,短短22年可以看见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缩影。艾文还将辛亥后各个时期的中国哲学的发展情  相似文献   

7.
本文揭示了近代中国哲学历史观的演进与变革,从龚自珍、魏源的变易史观,到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进化史观,再到陈独秀、李大钊的唯物史观,是一个梯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化论。中国近代的进化论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反帝反封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而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则实现了中国近代哲学历史观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的道德转型中,许多学者对建立共产主义道德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旧道德、驳斥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等重要工作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少奇对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论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将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植根于中国革命实践,从历史发展和人性可变的角度论证道德修养的可能性,并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强调道德修养的实践途径与方法,反映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干,与现代化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不适应之处。陈焕章为建立儒学与现代性的关联,在《孔门理财学》中,他重新诠释了儒家传统的义利关系,阐发了新的四民观,使儒家经济思想变得切实可用,并能够在中国现代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陈焕章对儒家经济思想做的现代诠释,一方面是想要达到保存儒学、昌明孔教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在试图用儒学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道路,同时也希望以儒学的经济思想限制或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体现了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追求保存儒学和走向现代化问题上的双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本世纪以来,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这种曲折过程必然反映到心理学史的编篡工作中来。本文就以中国心理学史的编篡工作看中国心理学史的发展和所著书籍的轮廓。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教材编篡情况和南京师大心理学史研究室的工作在本文中一一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佛学在中国近代的复兴,是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但是学术界对比却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高振农同志有志于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他早在《中国佛教》(1986年出版)一书中已设专章论述“近代以来的中国佛教”,现  相似文献   

12.
比较近代中日临济宗,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只能分别选取几个代表人物来进行阐述.我们不妨以白隐慧鹤、释宗演和铃木大拙等,作为日本近代临济宗的代表;以大定密源、释寄禅、来果和虚云等,作为中国近代临济宗的代表.白隐慧鹤(1685—1768)虽然是日本十八世纪江户时代临济宗僧人,但他是公认的日本近代临济宗的创始人.日本的临济宗,因他之弘扬“得以流传到现在”(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第四期,第十章).释宗演(生卒年不详)是日本近代著名禅师、仓圆觉寺的著名禅师今北洪川的继承人、临济宗圆觉寺派管长.他曾于1917年9月至11月来中国考察佛教,在上海与当时中国东南地区临济宗高僧冶开、全振、显珠、清虚、清然等进行过友好的交谈(道端良秀《日中佛教友好二千年史》,第十章,第四节).铃木大拙(1870—1966)是驰名世界的禅学大师,曾先后师从今北洪川和释宗演参研禅学,自觉继承和发展了白隐慧鹤所开创的日本近代临济禅风,并推广到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他以极具感召力的思想主张和精神信念,以拯救中华民族于沉沦之中的卓越政治实践,创造了一个对中国人民的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惊心动魄的悲剧时代。他整体革新的理论主张和进化发展的历史观念,他富有近代色彩的人性理论和展望人类未来的大同理想,以及他以民主与科学构造近代国家的实践理念,不仅表明了他自身洞察世界大势的深刻的理论眼光和哲学智慧,同时也表明了中华民族在生存危难时刻既审时度势又不屈不挠的生存意识和生存意志。一、整体革新的理论主张冯友兰先生认为,近代中国哲学史“看起来好像是一…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著名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着复杂的矛盾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调和矛盾的性质。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也包含着一些宝贵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在辩证法思想方面,他提出了关于事物矛盾和发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一词对中国学人来说,是舶来之语。哲学这一学科也是在近代中、西学术的冲突与交融中逐渐构建并发展起来的。中国学人对哲学的理解与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引进外来术语,到理解诠释,再到确立自身的哲学体系的过程。追溯中国学人对哲学的认识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中国近代哲学学科的建设思路及其某些特点,对新世纪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近代伪哲学变革,近代的几位主要思想家都曾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但相比之下,严复的贡献更大、更全面。可以这样说,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成就和不足、优点与缺点,都同严复有一定关系。他对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影响是巨大而复杂的。中国近代的哲学变革,是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融汇,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中国哲学走向近代化,开始创造性转化,明显受了西方哲学的直接影响。而近代“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这是严复在中国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17.
顾临是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原是美国驻华外交官出身,后受洛克菲勒基金会邀请,长期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驻华代表,从事医学教育活动二十余年,曾经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代理校长多年。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与鼎盛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对顾临在华教育活动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可以窥见以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代表的美国在华势力对于中国近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影响,从而为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基本脉络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史料。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政治界、思想界、学术界的风云人物。他领导的维新变法,以传统的春秋公羊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这种学术思想曾经沉寂了一千多年,后由清代中叶的常州学派复兴,辗转传承至康有为。他尝试用西方的政治理论来充实并拔高,以之辅翼他所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因此,康有为的经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既有中国古代经学的深厚底蕴,又附丽着非常鲜明的西方文化色彩。这体现了经学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裂变和异化。虽然今天仍有不少学者对康有为其人其学提出批评,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在挽救国家危亡方面做过的努力,也不容质疑他在经学转型方面做出的贡献。楼宇烈先生认为“康有为也许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尝试着使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孔孟学说,向近代转化、为近代社会服务的第一位探路人”①,我们认为,这种评价公允而合理,虽然他的经学近代化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尝试使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努力还是有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湘军是作为太平军的对立物而出现的。针对太平军毁佛寺等破坏中国传统宗教行为,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声称要"为上下神祗雪被辱之憾"。湘军在和太平军的斗争过程中及取得胜利之后,举起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号,采取多种手段恢复传统文化及相应设施,在客观上也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创造了某些条件。这些条件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近代佛教复兴的两个关键人物,即俗界的杨文会居士和教界的敬安法师的成长创造了条件。二是捐资修建佛教寺庙和刻印佛经,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创造了一定物质和文化条件:曾国荃倡修的南京毗卢寺,成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佛教活动的重要中心,而他和曾纪泽支持和资助的长沙刻经处则是近代中国刻印佛经的重要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不仅由于完成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的政治革命而革新了中国的政治结构, 而且也由于把近代哲学的革命推进到顶峰而重建了国人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领袖,而且是革新传统观念的旗手、战士和思想家。他运用近代伟大的进化观念考察了宇宙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趋势,描绘了建立近代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基本道路;他以近代西方社会政治理论和科学技术的革命历程为背景参照,一反数千年来中国文化所崇奉的“知易行难”的传统路数,力倡了以“知难行易”为基本特征的近代科学理性精神;他从中国文化伦理精神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