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帆  李德高 《心理学报》2017,(11):1383-1391
聋生在书面语语法学习中遇到极大困难。以"是……的"句为实验材料,使用移动窗口式自步速逐词句子阅读任务进行3项实验研究发现,和既懂手语又懂口语的(听力损失不高于70 d B的)中轻度聋生相比,(听力损失高于70 d B的)重度聋生对句尾助词"的"的句法信息加工尤其困难,他们对"是……的"句的句法意识较弱。本研究对重度聋生的书面语语法教学训练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法研究除了讨论现代汉语的一般句式外,更多的要研究较为特殊的而又十分常见的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动句、连动句、兼语句等,这些句式在语义、语用、句法上都有独特之处,早就引起了语法学界的重视,成为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宋玉柱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包括主谓谓语句、存现句、可逆句在内的汉语特殊句式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写成了这本专集。笔者不想就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全面评价,只是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易传》中的“以……也”句为例,探讨句式分析对解读古籍能起的作用。此一句式不见于《周易》经文,只出现在传中,是个多义结构,可作原因句、目的句或凭借名词组,也可以是含有“以”字介词组之状中结构。历代注疏及现代译本除了前述多种解读,还有将之解读为结果句、并列句、顺承句或受修饰句。本文特从句法角度指出此句式作结果句并非常态用法,如此解读需十分慎重,而后三种解读则不妥当。通过本文讨论可看出句式分析能排除一些不合句法之解读,将合理解读缩小到一定范围。  相似文献   

4.
或许人类语言的最大秘密就隐藏在洪堡的一段论述中,可以概括为:"语言是‘有限方法的无穷应用’"。根据对有限方法的理解,语言学分野为句法主义和词汇主义。沿着这两个路线,语法与语义界面理论形成了两条进路,一条是语言传统下的以句法为中心的句法主义进路,另一条则是逻辑传统下的以词法为中心的词汇主义进路。句法主义进路和词汇主义进路在处理语法与语义不匹配时候采取的策略有差异,句法主义倾向于在语法层次进行更多地抽象,同时通过语法生成过程来解决不匹配问题,而词汇主义则倾向于通过丰富词库和语义本体来解决不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思想内容该用什么样的句子形式来表达才准确、恰当、完美和收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并同上下句子协调一致、连贯畅通,这是运用语言的技术技巧问题,也是修辞学研究的问题之一。如果句式选择不当,句子读起来不通顺,那么除了影响修辞效果之外,还会导致这样那样的语法毛病,诸如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照应不周、上下脱钩、缺少联系、互相矛盾、句间关系不融洽,等等。这不仅只是修辞问题,而且又牵涉语法问题。修辞和语法是紧密联系而又互相渗透着的,语法是建立修辞的重要基础之一,大凡有语法问题的句子,也就谈不上会有什么好的修辞效果;某些有修辞问题的句子,从语法的角度看,也会属於语法问题。句式选择不当而造成主语残缺就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陈庆荣  邓铸  谭顶良 《心理学报》2008,40(5):543-551
采用眼球追踪-分析法考察了“句子-图片”验证范式下句图信息整合过程中句式和语义关系类型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汉语句子-图片信息整合过程中,句图继时呈现没有消除语义失配效应,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显著增加,瞳孔直径扩大。语义失配会显著干扰句法难度低的句式的句图信息整合。(2)句式影响句子-图片信息的整合过程,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瞳孔直径随句法难度增加而增加。(3)汉语句图信息整合过程中,语义失配效应受句式影响,表现出任务的特异性,这说明成分比较模型不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7.
类型逻辑语法(Type Logical Grammar)是经典范畴语法(Basic Categorial Grammar)的一个现代版本,是范畴语法与类型逻辑语义学联姻的产物。利用加贝(D.Gabbay)[1]给出的加标演绎表述,类型逻辑语法实现了句法生成和语义组合的并行推演,句法生成基于Lambek演算提供的范畴运算,而语义组  相似文献   

8.
常欣  王沛 《心理科学》2014,37(6):1328-1332
采用英语所独有且非常重要的句法结构——被动语态作为语言材料,选取某些可以在句子中的词汇顺序基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转换为汉语句式(汉语“被”字句)的“直译型”被动句以及必须根据其意义进行句式转换方能形成相应的汉语句式(汉语主动句)的“意译型”被动句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在动词语义复杂条件下二语熟练度(包括晚期中等熟练者和高熟练者)对被动句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熟练者正确率均高于中等熟练者,说明在动词语义复杂的情况下熟练度依然可以预测英语被动句实时加工的程度和水平。此时,语义违例的正确率最高、反应时最短,句法违例句则与之相反。双违例引发的N400效应显著,正确句和句法违例均未引发负向的N400;高熟练者P600的波幅明显高于中等熟练者,句法违例和双违例引发的P600效应最显著。行为指标支持语言间句法加工相似性效应——直译句反应快、正确率高。ERP数据则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果:直译句比意译句诱发出更大的N400效应,意译句则引发了较大的P600。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二语熟练度对语言间句法加工相似性效应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1,24(3):369-370
与印欧语言相比,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主要依靠词序和功能词来表达句子中各个成分间的关系。此外,它在句法上还有一些特殊句式,例如“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语法规则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往往习焉不察,它们并不妨碍习得母语语法规则。然而,汉语这些特有语法规则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时,怎样教学语法?这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工作者特别感兴趣的。本文从汉语儿童习得语法的过程来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句法成分依附歧义是人类语言领域内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对于依附歧义消解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语言的深层加工机制。实验以汉语母语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固定步速主观评定和眼动追踪技术考查了汉语句法成分依附歧义消解机制的影响因素。离线结果显示,汉语领域内句法成分依附倾向于高依附偏好,而且该偏好不受修饰成分句法属性的影响,结果支持"谓词邻近句法整合理论"。眼动实验结果显示,认知方式对句法成分依附歧义消解机制有显著性影响,在句法成分依附歧义消解区域(NP2),两类被试在首次阅读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阅读时间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场依存型被试加工较为困难。实验在多项眼动指标上还发现了显著的句子类型主效应,多重比较发现,依附歧义句加工最为困难,其次是高依附句式,低依附句式加工最为容易。总之,汉语句法成分依附倾向于高依附偏好,但该倾向到受认知方式和依附成分语义信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书能读"、"这本书能读"这类"能"句,在语义上如何解释,句法上如何分析,国内学界对此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研究。基于国外对情态动词以及中动句式的研究成果(Brennan 1993;Lekakou 2005),我们认为(1)"能"句中的"能"一般表达倾向性,语义上可采纳Brennan(1993)对动力情态动词"can"的解释模式;(2)句法上,"能"是二元的VP-算子,选择一个基础生成的主语和VP作补足语;(3)从中动的类型学角度来看,"能"句类中动介于英语和希腊语之间,体现出了跨语言的共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多模态类型逻辑是一种模态Lambek演算的分支。以类型逻辑为基础的范畴语法一般用于自然语言的智能处理。在多模态类型逻辑语法中添加假设集的方式可以用来处理汉语语言现象。本文采用带有穷假设集的多模态非结合Lambek演算的根岑表述系统。介绍其句法和代数语义,证明了其可靠性与完全性。探讨了在多模态非结合Lambek演算系统下,有穷假设集在汉语语序与异常句等处理上的应用,并简述了此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4年第2期《“的”字词组的构造与功能》一文谈到,“是……的”句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是”为动词,表示判断,“的”字跟它前面的词语组成“的”字词组,作“是”的宾语(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判断句——笔者)。另一种情况是,“是”为副词,表示强调,“的”是语气词(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动句或形句——笔者)。这两种情况即两种句式有时不易辨别,文章提出了两种区分方法。一是用“抽出法”:表示强调的“是……的”可以抽出来,全句结构不受影响,语义不变;表示判断的“是……的力不能抽出来,抽出后要么句子结构不完整,要么语义有变。一是看否定形式:表示判断的“是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语序就是指句子中的语词按一定的语法关系组成的排列顺序。语法研究语序,总是把句子分出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进而研究一个个句子可能具有的不同句法形式及其不同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是把语序看作一种语法手段,并且在句子结构范围内进行静态的研究。吕叔湘先生1990年5月在给上海召开的“第二届现代语言学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的贺信中说:“我们的语法研究是不是太偏重静态研究,忽略了动态研究。我说的静态研究指的是语句的分析,成分的归类等等。我说的动态研究指的是句子内部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一个句子可以怎样不变内容(或基本不变)而改变形式;某一句式适用于哪种环境(上下文及其它),环境有某种变动的时候,句式要不要随之变化,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同母语类型留学生表达汉语句子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德 《心理学报》2004,36(3):274-280
以汉语句式为测试材料,研究留学生母语是否影响他们习得汉语的问题。结果发现,留学生在主动宾句、主谓谓语句/领属句、主谓谓语句(受事主语句)和“把”字句2上的成绩表现出与其母语类型相关的规律性,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与母语是日语和韩语的留学生有显著差异。与母语语法规则接近的汉语句式较易掌握,反之就较难。这一结果提示,母语语法影响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法,在初等汉语水平阶段需要按授课对象的母语类型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与经验主义或实证主义之前的形式相比,逻辑和数学哲学是最具逻辑经验主义特征的。逻辑经验主义不仅因此得名,而且也为科学经验主义的成功点燃了希望。然而,经验主义者的心理主义与实证主义者的逻辑主义对数学本质的探讨始终不能达成共识。基于这种背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发表对于维也纳小组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逻辑经验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的数学哲学都是植根于《逻辑哲学论》的。本文在第一部分阐释了它何以成为该学派在"哲学上的转折点"。而维也纳学派从一开始就试图对《逻辑哲学论》进行革新,使之服务于其本身的纲领。本文在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他们关于这些问题所展开的激烈讨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1年卡尔纳普提出了"句法"纲领,该纲领从根本上超越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原有框架。但由于当时欧洲逻辑经验主义者受到纳粹的迫害而四分五散,"句法"观点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第三、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逻辑经验主义如何由《逻辑哲学论》向"句法"思想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的思维的内容和其中的逻辑,是由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语言表达的,逻辑不能离开语法,这不会有什么疑问。在逻辑与语法的关系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是:除了大量存在的逻辑与语法相一致的情形而外,是否存在着运用的语言虽合于语法规则,但其中所表达或体现的逻辑却不正确的现象? 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是否把语词的搭配列入语法管辖的范围。如果不列入,语言运用便存在合于语法却可以不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服务于英文法律语言处理的类型逻辑与范畴语法。首先,分析并总结英文法律语言主要的句法特征,由此提出刻画这些特征的类型逻辑与对应的范畴语法。同时,证明了本文所关注的类型逻辑是可判定的且其对应的范畴语法是上下文无关的。本文研究结果为英文法律语言自动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短时和长时记忆中的句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柏林 《心理学报》1988,21(1):40-4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短时记忆(STM)和长时记忆(LTM)中是否存在句式效应。实验选用汉语中的三类句式:陈述句、被动句和疑问句。每个句子由七个字组成。两个实验采用STM作业,一个实验采用LTM作业。STM实验表明,三类句式在STM中不仅都能得到贮存和输出,而且它们具有大致相等的短时获得量,并在有限的STM容量里占有大致相等的空间。由此可见,对句子的短时贮存加工很少受甚至几乎不受句子结构型式的影响,即STM中没有显示明显的句式效应。但在LTM中,句式效应有较明显的表现。因为不同句式在长时保持量和遗忘速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陈述句比被动句和疑问句更占优势。此外,在LTM中发生的句法错误上,表现了核心句(即陈述句或主动句)替代非核心句(即疑问句和被动句)的强烈倾向。本研究提出逆转换或还原假说,用以解释与说明陈述句在LTM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紧缩复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一种特殊句式。这种句式的特殊之处主要在于,它们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但其内部结构却比较复杂,里面包含有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相互之间不存在动宾、并列、修饰或被修饰关系,一句话,它们之间不存在组合关系,而是一种非语法的纯逻辑的前后排列。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