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本文中,我们为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信念和知识提供一个逻辑——信念与认知逻辑(DEL)。这个逻辑是基于决策理论和测度论的方法建立的,在其中信念和知识不会坍塌。  相似文献   

2.
认知逻辑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逻辑是研究知识和信念的逻辑。它诞生于 2 0世纪 60年代 ,而从 80年代起 ,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博奕论、决策论、经济学和军事学诸多领域需要的推动下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形成了若干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支学科。一、欣迪卡型认知逻辑 (或经典认知逻辑 )1962年欣迪卡 (Hintikka ,J .)发表了开创性著作《知识和信念这两个概念的逻辑导论》。他引入 4个二元认知算子 ,用以表达 4种基本认知命题形式 ,据此 ,他提出 6项认知条件 ,从而构造了认知逻辑语义学。在欣迪卡工作的基础上 ,一些逻辑学家寻求更…  相似文献   

3.
认知逻辑的英文表述是epistemic logic,而episteme的意思就是知识的意思.因此从字面上来理解,认知逻辑就是有关知识的逻辑.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认知逻辑已经从知识扩充到了信念,甚至涉及到更多的认识论概念,换一种宽泛的说法就是形式认知(formal epistemology).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对认知逻辑的定义或描述上.  相似文献   

4.
我们何以知道?又何以相信?我们如何确保知识的可靠性?这些一直是知识论关注的中心问题。而我们对知识和信念的关注有无一种系统性和规则性的特征?这是认知逻辑探求的中心。与知识论的确证知识和回应怀疑论两大基本任务相并行,当代认知逻辑发展出可能世界框架下关于知识和信念的形式语义学,以求澄清认知概念和语境并拒斥怀疑论。以知识与信念为研究旨趣,认知逻辑与知识论越来越表现出相互的融通,特别是二者对葛梯尔问题和怀疑论他心问题的共同探讨,使得认知逻辑更加具备一种形式知识论的特征。一、知识三元定义及其影响“知道或相信”在传统…  相似文献   

5.
信念偏差效应是指人们已有的知识信念对逻辑推理的影响现象.对此,双加工理论认为这是由于信念偏向系统和逻辑分析系统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近年来,该理论得到来自认知神经科学证据的有力支持:一方面,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近红外光谱(NIRS)以及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等技术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右侧前额皮层与信念偏差抑制有关;另一方面,基于脑电(ERP)的研究表明,晚期正成分和晚期负成分可能参与了不同推理类型下信念偏差效应的认知加工.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工作记忆、不同加工阶段、推理前提本身可信度、实验分析、实验材料生态学效度以及思维训练等方面对信念偏差效应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欣迪卡生前最后一部论文集《苏格拉底认识论》的第一篇文章。欣迪卡认为,我们不应该孤立地探讨知识和信念这些认知概念,而应该把它们放到人的行动和决策的语境中去探讨。在这种探讨中,至关重要的概念不是知识和信念,而是信息。我们不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知识的定义和证成,而应该放到知识的发现和获取,即把知识作为探究过程的结果。由此,他提出了基于问答逻辑的询问探究模型,试图由此去建立认知逻辑和认识论,其中知识和信念都不具有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思维的原点和逻辑的起点,概念的定义方法决定了知识的特征和发展路径,东西方知识体系的差异源于概念的形成方法不同。中医知识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概念定义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知识概念体系。中医知识概念价值主要对中医药临床实践者的临床整体视阈的思维方式和个体化辨证施治的实践技术系统的认知信念产生重要影响。运用现代意义建构理论诠释了中医知识概念形成的思维特征,并对其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展开讨论,以探究中医知识概念对临床创新的价值,从而更深入解释中医知识系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谭笑 《现代哲学》2011,(2):85-90
科学修辞的认知意义在理论上基于对知识和修辞的不同认识,即知识被认为是拥有确定性的真的信念,修辞的论辩、逻辑部分被重新发掘。在这一框架下,修辞不再外在于科学知识核心,而是在从个人经验到科学假说、直至科学理论及其检验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有着深刻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9.
若限制一般意义的矛盾律,就会得到一种非亚氏(non-Aristotelian)逻辑,即弗协调(paraconsistent)逻辑。以弗协调逻辑系统C1为基础,对之进行语法和语义扩张,即可得到弗协调置信逻辑系统C1D。这种特殊的认知逻辑可以容忍认知冲突,若以之为基础逻辑,知识或信念的暂时不协调将不会导致逻辑上的无意义(不足道)。基于该系统的特异逻辑性质,相信一个陈述及其否定在逻辑上将变得并非不可能。该系统作为处理悖论的容悖路径,尽管在实质上没有排除掉悖论,但在那些认知悖论彻底解决之前,却可为理性认知提供一个可靠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美云 《哲学动态》2007,38(11):43-48
分布式知识是经典认知逻辑群体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群体知识主要有普遍知识(general knowledge,universal knowledge)、公共知识(common knowledge)和分布式知识(distrib-uted knowledge,group implicit knowledge)三种知识。群体知识在认知逻辑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多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都是建立在群体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普遍知识因为可以用群体中的个体知识定义,所以对于群体知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知识和分布式知识上。20世纪90年代,哈尔彭(J.Y.Halpern)、摩西(Y.Moses)、瓦迪(M.Vardi)等人对公共知识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五个实验研究联合使用单类内隐联想范式与概念启动范式,探讨了共产主义信念与道德认知的关系及其认知机制。结果显示:(1)共产主义信念与道德在概念层面具有相容性;(2)在阈上、阈下水平启动共产主义信念均能够显著促进道德概念判断;(3)共产主义信念促进道德判断的启动效应呈现累积趋势,符合证据累积模型,而在词汇决定任务下未出现概念的扩散激活效应,不符合扩散激活模型。系列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共产主义信念与道德认知产生了显著地关联,共产主义信念启动能够促进道德判断,且共产主义信念促进道德判断的启动效应并不是发生在语义层面,而是知觉层面。  相似文献   

12.
试论儿童装扮游戏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力平  张晔 《心理科学》2002,25(2):228-230
近年来,儿童对心理的理解成为了认知发展,尤其是社会认知发展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在诸如儿童对感知、思维、情绪、愿望以及信念的理解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成果卓著。儿童对于此种心理的理解通常被称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理由是:第一,心理状态是理论概念,其存在得不到证实。我们是拥有了关于心理状态的理论,并将其归咎于自己及其他人的。第二,关于心理的知识具有理论的基本形式和要求(详见Wellman,1990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虚误信念理解的研究视角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和  姚端维 《心理科学》2001,24(6):704-706
1 前言自从Premack&Woodruff提出有关心理理论的概念以来 ,有关儿童早期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的研究便成为儿童社会认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 ,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心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 ,人们往往在信念的基础上产生合理的需要 ,然后通过行动来实现他们的需要。由于信念是人一切行动的基础 ,因而 ,心理学家十分重视对儿童信念的研究 ,而年幼儿童在信念理解上 ,常表现出错误性倾向 ,为了对这种倾向进行深入探…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朴素物理学的错误概念及影响概念转换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旧知识经验进行双向交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自发概念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其中与基本科学理论不一致的错误概念阻碍了学习过程。该文概述了儿童朴素物理学的错误概念研究,探讨自发概念的结构及其争论,并总结了影响概念转换的重要因素,包括认知冲突感,元认知和动机因素,认识论信念因素等  相似文献   

15.
通常认为,获得知识不能靠碰运气,凭借好运气获得的真信念不足以被视为知识。知识与运气是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一般认为,一个好的知识理论应该能排除认知运气的影响。在当代认识论中,过程可靠主义、德性认识论和反运气认识论这三条主要进路都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认知运气,但各自都存在明显不足。由于缺乏对"运气"统一的、明晰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认知论进路能够完全满足排除认知运气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心理理论的研究领域中侧重从认知过程角度解释儿童理解误信念心理机制的理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文着重阐述:(1)事实掩盖假设及其认知抑制机制观点;(2)强调儿童在信念推理中经历反事实推理过程的适应性模型假设;(3)强调并分离出儿童愿望抑制和信念抑制的愿望-信念推理假设。它们从认知加工的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建构,将黑箱式的误信念理解过程外显化,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论其实是两个理论:一个理论说明知识是什么,另一个理论则回答我们是否有任何知识的问题。第一个理论旨在定义或分析事实知识的概念,即不同于对人或对地点的知识或不同于实际技能知识之知识的概念。在这个分析或定义过程中,也说明知识概念和信念、真理及证明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二个理论是对哲学怀疑论的回答,哲学怀疑论是对合理的信念、知识和科学的可能性的抽象地建立  相似文献   

18.
崔建英 《世界哲学》2016,(6):150-156
解概念的知识论分析,即研究博弈参与者在拥有怎样的信息和信念的条件下,通过策略推理可以获得博弈解,从而为这类博弈解提供合理的认知条件说明,不仅是认知博弈论领域中的焦点问题,也是认知逻辑领域中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相对于在认知博弈论领域中偏重于数学模型的建构,对解的认知条件所进行的定量化分析,在当前认知逻辑领域中如何通过定性化来描述主体所拥有的信息和信念以及探析各类博弈解的认知条件,将是本文的主要议题之一。同时,立论于解的知识论研究中是否采用统一的理性标准,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研究模式的优劣,明晰了认知逻辑视域下博弈解研究的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儿童对假装的认知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桂琴  方格  杨小冬 《心理科学》2003,26(5):898-900
1 引言  近二十年来 ,儿童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认知发展研究领域里占有主导地位。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主要探查了儿童最基本的心理状态方面的知识 ,这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前儿童何时能理解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表征 ,这种表征有时可能与客观现实不同。儿童对心理表征的理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知 ,儿童是否认识到人的信念并不总是与客观现实一致 ,人的信念可能错误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实验证明儿童在 4岁以后已能理解错误信念。据此研究者…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122名3~12岁聋童,并分别用65名3~5岁的正常儿童作对照,开展了2个实验系列,探讨了儿童的正确信念、一级错误信念及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如下: (1)聋童及正常儿童信念认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关于正确信念,还是关于一级错误信念,都是先发展自我信念认知,再发展他人信念认知;(2)关于正确信念、一级错误信念和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聋童都比正常儿童滞后,但两者的发展趋势一致; (3)手语聋童在信念认知上略好于口语聋童; (4)父母为聋人或父母会手语的聋童,以及兄弟姐妹会手语的聋童,其信念认知水平要比其他聋童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