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于条件句的争议至少可以追溯到斯多葛(Stoics)时期。~1根据Sextus Empiricus的说法,斯多葛学派中就有四种关于条件句的语意论看法。~2中世纪哲学家们延续了斯多葛时期对条件句的讨论,但问题似乎从"条件句的语意论为何?"转移到"是否有好几种在语意上不同的条件句?"这个问题之上。比方  相似文献   

2.
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实质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鸿伟 《现代哲学》2002,(3):113-117
本文从卢卡西维茨关于亚氏三段论的分析出发,针对学术界中“三支论式”是三段论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假言转为三段论推理或外设三段论推理等观点,从工具的使用到工具的锻造这一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看法不同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的实质是论证而不是推理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指示条件句的语意论,这近十几年来更试图从指示条件句的概率着手,再回头来看看什么样的语意论最能够解释实验数据。从这些实验中出现了三个显著的结果:第一、大多数的人认为指示条件句的概率等于条件概率;第二、为数不少的人认为指示条件句的概率等于其前件与后件为真的连言概率;第三、大多数的人对指示条件句的真假值看法采取缺漏真值表。前两个结果对心理学家造成极大的难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语意论能去解释它?心理学家们几乎全在辩护条件概率者的看法才是正确的,并试图提出条件概率者背后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试图解释为何连言概率者会犯错。然而,笔者会在本文论证这个方向是错误的;本文主张我们应该从另一个方向来解释条件概率和连言概率说法之间的关联。笔者认为解套的关键在于缺漏真值表,笔者建议从这个心理学很早就发现的重要结果出发,试图发展出一个三值语意论,比较有机会帮助心理学家解决这个难题。笔者给出两个理由来捍卫这个立场,首先,贫乏性结果已指出条件概率不可能是指示条件句为真的概率;再者,笔者会说明刘吉宴提出的三值语意论如何帮助心理学家们解决这个问题。(刘吉宴,2014)最后笔者得出结论,连言概率说法比条件概率说法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4.
试论因明的三支论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明以陈那而划时代分为古新,新因明最主要的成就是改古因明五支论式为三支论式。三支论式(也叫三支作法)是新因明中的核心问题,因明基本理论研究所探讨的十个主要问题中,有两个问题讨论三支论式。如果能够正确理解三支论式,就可较好地把握新因明的精髓。但是,由于因明典籍晦涩艰深,国内外学者对三支论式的理解不尽一致。就我所见到的材料,学者们大多是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把三支论式或比为三段论第一格AAA式,或比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或比为由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转化来的三段论。姑且把以上三种比较研究称为三说,即三段论说,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说,转化说。  相似文献   

5.
在1985年的文章中,麦吉提出了三个离断律的反例,进而论证离断律不是一个普遍有效的推论规则。本文试图梳理各种支持与反对的意见,进一步重新检视麦吉的离断律反例。本文将论证此议题涉及三个层次:如何判断一个论证是不是离断律的论证形式,如何理解论证中的条件句,以及如何定义有效性。最后,本文论证麦吉的反例不是真正的反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论证两个论点:一、放弃斯托内克对条件句概率的主张不应该是解决平凡性结果的唯一办法;二、"必输赌注契约论证"并不构成一个支持经典概率理论的充分理由。自刘易斯提出平凡性结果以来(Lewis 1976,1986),大多数学者认为平凡性结果所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不能把条件句视为具有真假值的命题(Adams 1965,1975,1998;Edgington 1995,2006;Bennett 2003)。本文试图论证平凡性结果所带来的真正教训是:我们应该重新反省经典概率理论。自此衔接第二个论点,因为支持经典概率理论的常见论证就是"必输赌注契约论证"(Skyrms 1986;Hacking 2001),而本文试图指出必输赌注契约论证不构成一个好理由来接受经典概率理论,所以经典概率理论并不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可信。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结构与规则之学,论证结构由主张与理由组成,"对理由的确认"及"如何从理由到主张"为论证结构的规则,这是本文关于广义逻辑的观念。由此出发,庄子提出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种论证类型亦属此学科的内容,其中"寓言"论式与譬喻论证、"重言"论式与引用论证、"卮言"论式与事实论证有相通之处。此三种论式凸显出先秦逻辑的"正名"与"用名"功能,而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所讨论的词项理论。《庄子》中的多篇内容都应用这些论式来论证其思想。  相似文献   

8.
当代逻辑学家普遍认为指示条件句只有最小的语义,即实质蕴含。至于它在使用中产生的丰富意义,格莱斯认为可以通过会话假设将其视为条件式言说的会话蕴含。我将通过以下步骤来辩护关于指示条件句的会话假设:首先,存在有基于直接论证的压倒性理由说明,如果指示条件句的语义是真值函项的,那么它只能是实质蕴含;其次,比较了会话假设与语义假设,后者主张指示条件句的语义是更丰富的、非真值函项的,尤其关注了科恩的嵌入案例对会话假设的挑战;最后,引入了元表征和语义充实的相关思想来回应科恩的挑战,此外奥尔森的实验结果也支持了关于指示条件句以及其他逻辑小品词的会话假设。  相似文献   

9.
冉奎  雷瑞鹏 《世界哲学》2016,(3):99-105
在排他性论证的讨论中,班尼特、钟磊等人从反事实条件句出发展开讨论。本文以他们的"反事实条件句分析"为例,考察了排他性论证中的附生性和因果关系,认为它们都只表达了一种对应关系。所以,从对应关系的层面重构排他性论证及相关讨论,对于把握排他性问题的本质是有益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排他性论证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们等同地处理了精神因果和物理因果。但是物理因果发生在空间中,精神因果则不是,正是对它们的等同处理导致了排他性论证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谢耘 《逻辑学研究》2019,(5):98-108
由于权衡论证中同时引用了正反两方面的理由来证明一个观点,它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论证类型,并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和探讨。非形式逻辑学者认为,权衡论证对应着一个“将正反两方面理由加以权衡后得出结论”的特殊机制,因而需要通过增加“平衡考虑前提”来对其进行逻辑重构。这一做法强调反面理由的逻辑功能,但却带来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借助语用论辩学的理论工具,可以将权衡论证解析为一种策略操控的特定模式,这一分析不仅能很好地揭示权衡论证的特点和机制,而且还展现出理论上的简洁性和优越性。权衡论证中引述反面理由的目的,并不是为结论的证成提供逻辑依据,而是为增加说服效果而采取的修辞策略。进而,要刻画权衡论证的基本特性,其关键在于阐明其中所运用的特殊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它如何增进了论证对于听众的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动机性理由被用于解释行为的产生,而规范性理由则用于确证行为的合理性。内在主义认为规范性理由也应该能够解释行为的产生,因此是一种与行为人心理状态有关的内在理由。外在主义则否认这一观点,从而将之视为外在理由。内在理由需要以行为人自身的心理状态为基础,这很容易使得规范性理由成为一种相对理由。史密斯的"充分理性人"论证和施罗德的"假言主义"论证虽然力图克服这种相对主义难题,但是它们自身却又面临着困境。对行为人自身心理状态的合理性的考察意味着"规范性理由"本身应该具有一种公共面向,而这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欲望、意愿等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它仍然是一种内在理由。道德生活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培养个体去拥有共同体所普遍认可的心理状态,最终把当初具有外在面向的规范性理由转化为内在理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推导有效关系三段论格式的方法,这种方法建基于广义量词理论和命题逻辑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代入法、演绎定理、前提代换、引入存在假设、等价变换等。本文显示利用此方法,不仅可推导包含经典量词的关系三段论,还可推导出包含非经典量词(例如数值量词、比例量词、模糊量词)的关系三段论。除了讨论包含一般二元谓词的关系三段论外,本文也讨论了包含比较形容词的关系三段论,同时也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三段论是传统形式逻辑的重要推理形式,三段论规则又是三段论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两千多年来,三段论规则虽然在发展中逐步趋于精确和完善,成为检验三段论的比较可行的标准,但是,我们不能不指出:它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并且由此导致一定程度的思维混乱。因此,三段论规则必须改革。一、三段论规则的现状及其弊端三段论的规则,一般是指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及其特殊规则(或三段论的格规则)。绝大多数形式逻辑著作把两种规则都作为检验三段论有效性的标准;只有极个别著作只提到了一般规则。所谓一般规则,是针对全部三段论而言的,它是三段论公理的体现,因而是判定三段论有效性的标准。规则的内容提法不一,一般认为有五条,即: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认为一种语言必须符合组合原则才能为人所掌握。为了证明这一结论,语言学家希金博瑟姆(J. Higginbotham)仔细检视了自然语言量化条件句是否符合组合性的问题。他通过论证认为,量化条件句要保持组合性必须满足两个假定:前件反事实不相干于后件,条件句排中律。但是他不能为这两个假定提供可靠的基础,因此认为量化条件句是否符合组合性仍是一个问题。然而,希金博瑟姆的论证尽管有其价值却包含了错误。本文将对希金博瑟姆的论证给以纠正,并认为自然语言条件句是充满歧义和模糊的,必须通过释义的方式才可以使它符合组合性。在一定条件下自然语言条件句可以符合组合性,这是由于语义先于语法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文中的定理和推论的证明,主要说明了以下几点:(1)利用广义量词的相关语义性质,比如单调性和对称性,既可以解释亚氏三段论的有效性,又可以解释带有广义量词的扩展三段论的有效性;(2)一些有效的扩展三段论仅仅表征了广义量词的左或右单调性,还有一些有效的扩展三段论同时表征了广义量词的多个语义性质;(3)利用广义量词的东南或西北或西南或东北方向的单调性可以判断一些带有限制条件的扩展三段论的有效性。此研究将有利于广义量词理论的发展,对于计算机科学中的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的研究都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论证理论中"论辩术"之理论视角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一种以语用论辩术理论为代表,将"论辩术"外化为论证活动的程序与规则,另一种以非形式逻辑理论为代表,将"论辩术"内化为论证成果的属性或品质。对这两种"论辩术"的解析将揭示出语用论辩术与非形式逻辑在规范性理论之建构与情境性实践之关注间的深层差异,同时也展现出其自身在谬误研究及论证界定等当代论证研究议题上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逻辑观点看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 引言亚里士多德的直言三段论在逻辑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国际知名学者卢卡西维兹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中,从现代逻辑观点对之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开辟了用现代逻辑的工具研究逻辑史的新道路。但是,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第一部分讨论这些问题,提出了与卢卡西维兹的研究结果迥然不同的新观点。第二部分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原文,重新构造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一个自然演绎系统,证明了一切有效式,排斥了一切无效式,并且十分简单地解决了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本文中,弗兰斯·范·爱默伦对语用论辩术理论的发展历程加以了概述,清晰说明了该理论如何从建构理想的"批判性讨论"模型,逐步和系统地发展到对真实论证实践中基本论证模式的探究。首先,他介绍了语用论辩术之"标准"理论的基本内容,该理论是以"论辩的合理性"为旨归的。进而,他概述了一些旨在巩固和完善语用论辩术"标准"理论的经验研究。之后,他讨论了语用论辩术的"扩展"理论,该理论的特点在于增加了探讨"取效性"的修辞学维度。随后,他介绍了一些与"遵从合理性来达到取效性"相关的经验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在"扩展"理论中所引入的"策略性操控"概念。最后,他说明了论证性会话所发生的"制度化语境"如何被纳入到了语用论辩术理论建构当中。进而,他对当前语用论辩术关于"典型论证模式"的研究加以了讨论,这些论证模式都关联于在特定语境中实施策略性操控的制度性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权衡论证是一种同时包含正面的、支持结论的理由与反面的、反对结论的理由的论证,其结论的证成源于正面理由的逻辑力量经过权衡胜过了反面理由。自韦尔曼在1971年首次明确提出存在这种独特的论证以来,非形式逻辑学家希契柯克、戈维尔、汉森、弗里曼等先后针对权衡论证的结构与图解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方法,但彼此围绕如何看待反面理由在论证中的地位,如何把握正、反两面理由与结论的联系方式,如何图解权衡论证的结构等问题,意见分歧严重。通过揭示上述学者在这些问题上的所见所蔽,本文认为反面理由可以被视作论证的一个非基本的构成要素,主张权衡论证具有收敛与组合混合而成的双层结构,引进了一种图解这种论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某些案例显示反事实条件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是有"内在歧义的"(inherently ambiguous),即同一句反事实条件句既可以表达"前进式反事实条件句"(forward-tracking counterfactuals)也可以表达"回溯式反事实条件句"(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在之前的文章中(Lee 2015,Lee 2016),我提出一个因果模型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of counterfactuals),主张反事实条件句的内在歧义性是由不同的因果操弄(causal manipulation)所产生的。在一篇很重要的论文中(Hiddleston 2005),Eric Hiddleston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因果模型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并宣称这个语义学可以解释反事实条件句的内在歧义性。本文将介绍上述两个因果模型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并试图论证本人的语义学比Hiddleston的语义学能够更好地处理反事实条件句的内在歧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