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能否认价值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发表了袁贵仁同志的《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一文,把“价值真理”问题的讨论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期发表的薛克诚同志的文章对“价值真理”提出了异议,认为承认了价值真理,就没有了客观真理。 我认为,薛文的推断是不能成立的。价值真理首先必须是客观真理。真理是科学性(即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真理之所以是真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一、因其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种求利求善求美等的认识,着眼于揭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意义和功用。这种认识,含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社会性质属性,而这种认识的成果主要反映于思想道德方面,集中体现精神文明的性质。二、从人类认识方式的特点来看,价值认识具有主观性和理想性,它奠基于真理认识之上,但又深化于真理认识,它来之于实然又指向于应然,具有强烈的导向功能,因此,主要反映价值认识成果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影响精神文明发展的速度,而  相似文献   

3.
道德价值与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价值概念的基础是人的需要和利益,而真理概念的基础是人的认识能力;前者与人的情感密切相关,而后者则拒斥情感、诉诸于理性;前者主要与人的主观世界相关联,而后者则主要涉及客观世界;前者是非认知的,不提供关于世界的知识,而后者则是认知的,提供关于世界的知识:由此产生了所谓“有无价值真理”、“价值真理是否是客观的”、“价值与真理的关系”、“价值能否被认知”、“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一、价值与认识一个人远远不止是一个认识论上的主体,他同时还是一个实践主体或价值主体,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论坛荟萃     
客观真理及在此基础上的真理一元论,乃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的基石。近年来,“主体性”概念和价值问题引进了真理研究的范围,而且取得了许多建设性成果。但是,几种早已被否定的旧观点却借机复出,如真理主观论、真理多元论和真理有阶级性的观点等。这说明有必要在新的高度上阐明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一元论思想,澄清理论是非。首先,主体和主观不是一回事。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不仅有主观,而且有客观。主体在认识客体并获得真理时,其主观因素和客  相似文献   

5.
真理——认识主体对存在于意识之外、不依意识为转移的认识对象所再现的符合于客观现实的反映;为社会实践检验过的人的感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理论中的客观内容。真理是愈来愈全面地、深刻地反映着相互作用的、变化的矛盾客体的认识成果的这种无限联系着的连贯性、继承性。这种对真理的历史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区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基石;与这一点相联系,马克思主义把认识看做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辩证运动。真理问题是辩证逻辑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不应把真  相似文献   

6.
袁贵仁同志的《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一支(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从真理论的角度对价值问题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讨,富有启发。但是细读袁文,却感到文章的两个基本论点都是值得商榷的。一是价值真理概念的客观依据问题,二是真理概念的解说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价值真理概念同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致性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价值真理”能否作为真理的普遍形式而成为科学的真理概念?下面谈些个人的浅见,向该文的作者和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围绕着真理与价值问题的讨论,有些同志提出了“价值真理”的概念。袁贵仁同志的文章《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以下简称袁文),其目的就是要证明价值真理概念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以消除其他同志对价值真理所持的怀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8.
五、社会认识中的真理苏联学者认为,理解社会认识本质的中心问题是,在社会现象的认识中是否存在着客观真理?如果存在,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他们认为这种特点具体表现在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和党性、真理和价值、真理和理想、真理和方法等问题之中。 (一) 真理的客观性苏联学者认为,客观真理有不依赖人、也不依赖人类知识的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两者统一于实践之中。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还是价值关系的确定者。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出发,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中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原理,为我们认识当前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内容,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和理论。而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则是对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理论的概括和提炼,是贯穿在这些思想理论中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建设哲学。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三个有利于”既是真理尺度,又是价值尺度,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科学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理想的有机统一。“三个有利于”集中反映了社会历史根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取向,代表着马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价值问题在我国哲学界逐渐引起重视,一些同志相继发表文章,就价值、价值关系、价值认识和价值真理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现对这些探讨中的各种观点作一综述。一、哲学的价值概念与经济学“价值”概念的区别有的文章认为,价值可以成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价值,不同于作为人类劳动凝结的商品的“价值”,但却可以相当于商品的或物的“使用价值”。不过经济学“使用价值”的概念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它只涉及物质存在物(主要是商品)在经济上的使用价值,而且只在直接的意义上考察物、商品对于主体的经济生活和经济运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主张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的同志说:“社会科学真理所反映的是社会现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对于这些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当然不能不具有阶级性。”这似乎是反映论,实际上是把客观对象同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同真理相混同的意见,是不能使人同意的。 首先,社会发展规律本身不具有阶级性。阶级斗争是客观的事实,人们承不承认它,喜  相似文献   

13.
吴建华 《现代哲学》2003,(4):124-128
本文从审美与认识的异中求同,提出了认识过程中“距离”的存在可以缩小认识成果与真理之间距离的基本观点,多角度地分析了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论述了研究认识过程中距离效应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成功的哲学思考浙江医科大学(杭州310031)万慧进黄书孟赖瑞南一、在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中追求医学科学的创新一项重大医学科学成果的取得,首先表征着创造者在把握医学科学规律上的成功,即合规律性。合规律性反映的是人对真理...  相似文献   

15.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合乎实际的正确反映,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理论。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许多真理被歪曲为谬说,许多谬说却被冒充为“真理”,是非颠倒,莫此为甚。例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予生产力的发展,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全部历史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但是“四人帮”却挥舞“唯生产力论”的大棒,诬之为修正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16.
王振武同志认为,“反映概念不能揭示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况”,“人工智能已经完全、彻底地否定了反映概念”,而把信息的选择作为认识的本质特征《认识定义新探》,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本文想仅就反映范畴的科学证明,以及它与信息的内在联系等问题,谈点看法,以作为对王文贬斥反映概念的一种基础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我读到一文章,是全国著名哲学教授黄楠森等他们研讨“文化成果的标准”问题,许多人都认为“任何文化成果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越是高度统一,成果就越出色。 从信仰的角度来看,当然圣经的真理是绝对的,它有终极的权威性,即使今天世事繁  相似文献   

18.
“真”的原则.“善”的原则、“美”的原则是人类活动的当然之则.人类整个实践活动都是遵循这三大原则的.凡是美好的理想,必是真、善、美的统一,儒家理想也是如此.无论是“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还是以“圣贤”为中心的人格理想,它们都包含着这三个基本要素.所谓“真”,即它来源于现实,反映了客观规律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体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当然法则;所谓“善”,它反映了人的要求、目的,符合人的利益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所谓“美”,它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构想的一个蓝图,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协调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关系,达到一种融洽与和谐,而为主体带来情感的愉悦.与真、善、美三种要素相对应的就是人们的认识、行为和情感,或是理智、意识和感受.对真、善、美统一的理想追求,也就是儒家在精神生活上对求真、向善、爱美理想的追求和实现.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相似文献   

19.
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兴未艾的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洪流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人们对许多事物和问题不得不重新予以认识和评价。这样,价值观念及其研究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日益引起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兴趣,理所当然地也引起了哲学工作者的兴趣。对实践问题、主客体关系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入,更使价值观问题突出出来,而且一开始就出现了观点分歧。人们在思考:价值范畴是不是哲学范畴?可不可以把价值范畴引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与真理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说人们的认识有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分,那么,能不能由此说真理也可区分为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这种区分的根据何在?它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有何关系?等等。弄清楚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本刊这期发表了袁贵仁、薛克诚同志的两篇文章,并开辟了“关于真理与价值的问题”专栏,就是想促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由真理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所谓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按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是不依任何个人,也不依任何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任何阶级、任何个人的认识,只有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才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这对任何人,任何阶级都是一样的、平等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