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散文大难有大爱地震天灾撼汶川,生死别离转瞬间。华夏儿女同舟济,大慈大爱谱新篇。同心祈祷海内玄裔会鹤鸣,诵经祈祷表同心。天尊应感消灾难,济度众生保安宁。自强不息众志成城气干云,多难兴邦有古训。沧海横流英雄谱,共铸民族复兴魂。端午祝福端午插艾祝平安,驱除不祥灾祸  相似文献   

2.
刘行 《天风》2016,(8):21-22
正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可是,有这么一对普通的夫妻,在大难来时没有各自飞,却选择了携手比翼双飞。他们的感人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这对患难与共、风雨并肩的恩爱夫妻就是林四弟兄与蒋霞美姊妹。林四弟兄与蒋霞美姊妹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下沙镇胡书村人,他们从小在一起长大,不仅同村,且同龄、同信主。两人到了谈婚论  相似文献   

3.
嘉靖乙卯地震文学文本述及地震情状及震后社会现实时多神异之笔,以夸张、虚构手法营造了一个奇幻世界,这与托尔金"第二世界"理论不谋而合。典型文本《二华篇》在多重视角下构筑起富有浪漫色彩的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宗教空间,且在多重空间中展开书写时均能坚持"拟真写作",确保文本"真实的内在一致性"。以《二华篇》为代表的明代灾害文学文本的奇幻审美对读者产生一种"间离"效果,起到消解恐怖、抚慰人心的功能,其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灾害文学"召唤英雄"的母题,寄托着人们希冀救拔解脱、出离苦厄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空灵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美学风格。空灵之美是与充实之美相对应的一种美的形态。"空灵"之"空",就是空寂、空阔。"空灵"之"灵",就是灵活、灵动。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空灵美在文学的各种文体、艺术的各种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 0 1 5年8月3日,鲁甸"8.03"地震周年祭会议及《大爱无疆》画册赠阅仪式在昭阳举行,全市宗教界及昭阳、鲁甸100多所清真寺的教长、管委会参加了会议。昭通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赵海仙,市委常委、昭阳区委书记江先奎,副市长余伟等领导出席会议,鲁甸县委常委、县政协主席、县委统战部长马武荣率领县委统战部、民宗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出席了会议。昭通五大宗教团体应邀出席会议并接受了赠书。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9,(6):174-179
解放区前期文学中的"陈赓书写",对抗战以来陈赓的事功做出了相当全面的反映,同时,对陈赓的性格也做出了比较成功的刻画。二者的结合,塑造出了陈赓这个相当鲜活、相当丰满的"抗战英雄"形象。解放区前期文学中的"陈赓书写",反映了解放区前期文学的重要特征:在价值取向上,看重文学的革命功用,追求文学的革命功利;在实践路径上,为迅疾地反映解放区的斗争生活、使创作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抗战的功利作用,作家业已自觉地、有意识地走上了"深入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7.
美与爱是一对亲姐妹,她们相偎相依、形影不离。正因为"爱得深沉",才会有艺术美的再现和创造。大爱正是打开大美的万能锁,心怀大爱,就会具有"音乐的耳朵和形式美的眼睛",就会创作出世间最感人动听的乐章和最美最新的画卷。美和爱相伴而行,大美吸引和滋润着大爱,大爱为到达大美的目的地而永不停息地前行!  相似文献   

8.
也许是文化性格使然,在大与小之间,国人每每喜欢"大"而不喜欢"小".经济腾飞称"大国崛起",领导批示叫"大笔一挥",完成任务是"大功告成",人出名了也是"大红大紫".可是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的文化血液里是否堆积了过多的"大"的观念——似乎"大"就是重要和时尚,从大片到大典,从大腕到大亨,无一不是好大、喜大、炫大.在这崇"大"观念的作用下,不少人认为:建筑要有大手笔,典礼要有大排场,至于做人,那就要有"大爷"那样的范儿……其实,疯狂追"大"的背后是人心私欲的膨胀以及资源极度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正>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青海省西宁市隆重举行青海玉树地震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受表彰的225个"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330名"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中,也包括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的7个集体和个人。这不仅是获奖者的骄傲,也是全体宗教工作者和宗教界共同的荣誉。大灾有大爱,患难见真情。"4·14"玉树地震,再  相似文献   

10.
利来 《天风》2009,(2):42-43
从总体上说,今日教会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从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教会中有不少"看客"、 "消费者"、 "评论者",而不是仆人、事奉者、生产者和贡献者.这就使得教中有些人在"闲站"无所事事,而让另一些人忙得无暇休息,没日没夜没节假,也还是有做不完的事.又或者是有很多工人,但不作"工"且专做"攻",专挑作工的肢体的刺,肢体之间不肯合作配搭.有篇题为"就‘事'论事"的文章很详细地说到这种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个名叫王林的"气功大师"被媒体和公众拉到聚光灯下.这个生于1952年的男人居住江西萍乡,自称七岁时就拜峨眉山道士为师,身怀空杯来酒、空盆来蛇、凌空题词、包治百病等多种"绝技".凭借这些"功力",此人广交政界、商界、演艺界等名流,用"合影效应"提升名气,拉拢"客户",轻轻松松地赚了个盆满钵满.有媒体称,王林坐拥一处题有"王府"二字的豪宅,有三辆悍马和一辆劳斯莱斯.在带有后花园的五层别墅里,王林专门辟出两层,用以摆放与官员和明星的合影,合影多到他都懒得一一介绍.被媒体曝光之后,王林先是以"不得好死"诅咒记者,后又以"没偷没抢"自我开脱,但最终还是因为底气不足而逃之夭夭.  相似文献   

12.
正推开门,在玄关处换上拖鞋,放下行李,挑一本书,取一杯咖啡,将自己陷进舒适的沙发里,进入文学的乌托邦世界。你以为这是回家了吗?不,它是一座幽静雅致、如诗如画的书店,这里的书只读不卖。无数文学爱好者纷至沓来,因为这里是心灵宁静的"家"之所在。它就是位于杭州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麦家理想谷",创办者是被誉为"中国谍战之父"的作家麦家。2008年,麦家去巴黎旅行。漫步在塞纳河边时,一间莎士比  相似文献   

13.
《身体诗学》是王晓华教授的最新力作。王晓华教授通过对"作者是谁"的追问揭橥了传统诗学潜藏的灵肉冲突,通过对身体的重构克服了传统诗学扬心抑身的困境,并在此基础思考了身体与诗性、身体与生态的关系。在"理论之后"的语境中,此书可看作是对"后理论时代"文学研究何为的理论应答;在"身体转向"思潮中,此书无疑有助于推动诗学领域的"身体转向"和"后理论时代"文学研究的范式革新。时至今日,诗学仍未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门科学,《身体诗学》作为"建构根植于身体的诗学",致力于使诗学成为科学,推动文学研究走向"身体—主体"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6月14日,参加全国修院工作会议的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领导、九所修院院长及教务长,前往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映秀地震纪念馆,感受党和人民灾后重建成果。虽然距离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但当大家来到地震纪念馆时,面对曾经满目疮痍的还原场景,那场地震带来的伤痛仿佛历历在目。地震展馆共有地殇庭、缅怀厅、灾害厅、崛起庭等九部分组成。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等艺术手法,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社  相似文献   

15.
正你靠什么获得成功?"拼不起爹,咱只能拼自己了。"这是诸多80后、90后职场新人的不二回答。可是,"拼自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孺子牛"(拼命工作不请示不汇报),另一种是"望天猴"(认真工作常请示勤汇报),你到底要做哪一种呢?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孺子牛",信奉书山有路勤为径,职场有路拼才行。还是拼命更靠谱。可是混职场,"孺子牛"绝对敌不过"望天猴"。有这样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孺子牛",一个是"望天猴"。他们俩在大学毕业后同时进  相似文献   

16.
在多种文化思潮和学术思潮的统摄下,二十世纪"佛教与古代文学"的研究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衍变历程.前期主要是在西方知识体系的参照下,参与了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不少文学史著作甚至以佛教的传人作为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共和国建国后,由于宗教被视为"鸦片","佛教与古代文学"的研究淡出研究者的视野.随着二十世纪80年代方法论探索、宏观研究和文化热的兴起,"佛教与古代文学"的研究迅速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二十世纪的"佛教与古代文学"研究产生了二百余部专著和一大批论文,在佛教文学的综合研究、佛教与六朝文学研究、佛教与唐宋文学研究、佛教与元明清文学研究四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将通过对代表性论文的分析来阐述这一专题研究的内在理路,并作简要评价,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孙玉荣 《管子学刊》2021,(1):102-107
"同产"身份的认定在秦至汉初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秦王政廿六年十二月之前,"同母"和"同父"者皆为"同产",其后则仅限定为"同父"者。"同产"是秦及汉初法律中的"三族"之一,是连坐的重要对象。"同产"亦有"占年"、财产继承、分户、置后等权利和义务。秦及汉初"同产"认定标准的变化,以及法律对"同产"违律的处置、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反映出秦至汉初父权在不断加强,但母系因素在置后等过程中仍有一定影响,并且长幼尊卑的伦理秩序在这一时期尚未完全确立。  相似文献   

18.
文章第一部分从心理学中的情绪情感理论出发分析文学上的离愁,认为离愁与婴儿时期的依恋有关,离愁的本质是恐惧和痛苦,其主观体验与表现形式都是以悲伤为主。第二部分讨论文学上的一种现象:"诗穷而后工",说明"诗穷而后工"这种文学理念有其深刻的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1)个体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存在着心境一致性现象,它是指个体倾向于记忆与当前的心情具有一致性的信息;(2)人类的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负性情绪需要启用更多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模糊学"分支中的"模糊美学",引入了"模糊"的概念。在艺术领域中,将"模糊美学"用于对经典作家、画家的优秀文学、音乐作品以及视觉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多多少少有着模糊美学的渗透与体现,正因为有着这一层"模糊",艺术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呈现出为人认可的多种形式的美,而这些形式美本质上都是由情感引发的。  相似文献   

20.
刘行 《天风》2014,(3):I0001-I0001
<正>《小康》杂志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中开展了关于"2013年个人年度心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身轻,心却不堪重负,有人"身累"心不"累","累"并快乐着;有人"累"有回报,也有人"累"而烦乱,不得法、不快乐,更谈不上回报了。"身累",大多是压力,为"吃、穿、住、行"奔波之累。但世上大多数人还是"心累"。"心累",有的是源自情感,家庭、婚姻、不良情绪;有的是太过计较,小肚鸡肠;有的是贪恋钱财,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参提前6:10)。"人生无处不挣扎",看来,不累的人还真的难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