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无神论论坛是网络科普平台科学公园以欧美新无神论运动为背景举办的在中国搞新无神论运动的大型公众活动,2012年和2013年各举行了一届。其目标是依靠科学理性的力量在中国延续无神的传统,驱除蒙昧的迷雾,缔造一个无神的未来。本文摘录了两届论坛的部分观点:1.无神论者是谁;2.中国无神论面临的四大敌人;3.中国知识分子的无神论思想传统;4.非神论——中国式的实用主义;5.特定文化语境中的无神论宣传;6.科普应该明确、准确地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无神论论坛是网络科普平台科学公园以欧美新无神论运动为背景举办的在中国搞新无神论运动的大型公众活动,2012年和2013年各举行了一届。其目标是依靠科学理性的力量在中国延续无神的传统,驱除蒙昧的迷雾,缔造一个无神的未来。本文摘录了两届论坛的部分观点:1.无神论者是谁;2.中国无神论面临的四大敌人;3.中国知识分子的无神论思想传统;4.非神论—中国式的实用主义;5.特定文化语境中的无神论宣传;6.科普应该明确、准确地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以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来探讨隐藏在宗教和无神论对立观念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两种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对立的同时也包含着思维方式即信仰一情感思维和理性一批判思维的冲突。并通过对两者思维方式的源起和本质的比较分析,提出无神论最终在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无神思维的指导下对宗教有神思维完成消解。这同时也是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过程并与未来人的解放的价值目标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首先,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现代社会理论,具有宗教神学所没有的开放性和传统无神论所缺乏的现代性;第二,马克思无神论是凝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力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中国政教和谐与宗教健康发展的思想保障;第三,从国际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中国文化传统深度契合,形成一种以人文关怀为特质的文化软实力,这种文化软实力可以化"文明冲突"的戾气为文化交流的祥和。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无神论》2014,(6):F0002-F0002
<正>《中国无神论史论丛》(第一辑)于2014年3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论丛由王友三、徐小跃主编,包括六本著作,分别为:王友三著《中国无神论史论集》、徐长安、刘光育著《儒学与中国无神论》、王月清、梁徐宁著《无神论与中国佛学》、陈林著《中国无神论与政治》、苏南著《王友三与中国无神  相似文献   

6.
无神论的教育可以分为关于无神论的教育以及教育某人成为无神论者的教育,后者包括前者。我国当前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非常缺乏;关于无神论的教育和针对无神论者的教育之间的差别往往为人所忽视。而无神论的教育之所以现状如此,是因为它面临着一个根本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没有理清;我们要如何在关于无神论的以及针对无神论者的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完全不同于西方历史上的宗教,它们不具备政治化的特点和倾向。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需要深入理解中西传统的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义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的有神论性质,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问题,指出了无神论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服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8.
构建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本学科"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是无神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需要。编写《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概论》可以作为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抓手。这是一项"集成"和"总装"的工作,是一种"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无神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无神的物质世界产生了有神观念以及与之相对立的无神思想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无神论学科的基本原则。构建中国特色无神论学科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以问题为导向。  相似文献   

9.
《管子·内业》是战国时期稷下学派的重要著作,在阐发无神论思想方面具有先发之功。《内业》以“精气”作为物质的基础,以其流布阐释物质现象,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进而肯定了人的主体性,从人自身的角度阐述了古典物质观的生命机制。《内业》强烈地批判了当时泛滥的有神和迷信思想,表现出浓厚的无神观特色,为中国无神论的发展汇入了重要思想资源。对于《内业》,应该从无神论研究的视角给予更多关注,并确定其在中国无神论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重人远神的思想理念足以开出一种真实而坚定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而这种理性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则是一贯而绝对的无神论精神之根源与本质。孔子的思想虽然与有神论观点并不构成直接而公开的对立,但由他所阐述和发扬的思想传统,本质上属于一种无神论的思维方式。遵循这种传统,根本容不下一个外在于人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存在,因而儒学按其本质来说必然要与宗教有神论分道扬镳。今天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必须首先要对传统文化这一主流品质有正确的认知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正>去年年底,中国无神论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联合在上海召开了主题为"无神论研究与新中国六十年"的学术年会。这是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年会。这个年会的顺利召开和圆满成功表明,我国的无神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中国化实践,就是结合中国人的传统信仰,积极主动回应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引导民众的信仰取向,引导民众自由和全面发展,过幸福的生活。文章立足中国传统信仰的具体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国化的实践前提,分析其中国化实践中面临的挑战,指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国化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3.
无神论可以分为积极的无神论和消极的无神论。通过回顾西方无神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古典时代的自然主义哲学传统是其"源头活水";无神论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其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应当在非信仰的大范围内进行广泛的考察和辨析,厘清无神论与自然神论、泛神论以及不可知论之间的关系,要将各种丰富的非信仰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中国的无神论思想主要以反天命、无鬼神、反对世俗迷信为主要内容,它与西方无神论思想在内涵以及外延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今天从事无神论的研究,既要考虑它本身的西方传统,又要兼顾中国文化中无神论思想的特色,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符合这个时代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已经被许多人接受并成为信仰,它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当代价值通过效应得到充分彰显。文章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以及对当代宗教的影响。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将进一步积极回应新时代政治、文化、道德发展的迫切要求,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已经被许多人接受并成为信仰,它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当代价值通过效应得到充分彰显。文章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以及对当代宗教的影响。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将进一步积极回应新时代政治、文化、道德发展的迫切要求,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无神论学会自1997年恢复活动,至今已有十年了。《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创办至今,也八年了。十年来,一群有志于无神论事业的人们,不仅忠实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义务,而且坚强地面对着需要清醒理智和坚定信念来面对的种种事态。十年过去了,无神  相似文献   

17.
<正>继《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研究》之后,王珍博士又出版了专著《东西方无神论哲学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该书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本书发凡证微,较有创新,我读后深感有所启发,愿推荐给广大读者分享。无神论思想是中国人文主义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凡是出现宗教狂热的时候,都有无神论思想家出来加以阻止,从而保证中国主流文化在"敬而远之"的中道上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无神论思想就成为宗教的一种伴生物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科学无神论不是反宗教的,而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科学无神论不但是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而且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石和起点,与科学社会主义有血肉联系。它服从和服务于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的整体任务,着重为"科教兴国"贡献力量,让社会摆脱愚昧迷信的负担,家家过上健康和谐幸福的生活,每个人得到独立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日拜读了王月清、梁徐宁教授合著的《无神论与中国佛学》,其观点之新颖、论述之严谨,令笔者受益匪浅。该书以无神论与佛学的思想关联为主线,从一个侧面深化了中国无神论思想和中国佛教思想的研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理解中国佛教的深度推进。笔者认为,该书主要有如下特色。一、规范的概念无神论、宗教、佛教这三个概念是该书的核心关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包括无上帝论、无彼岸世界论和无灵魂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面临着无上帝论的意义缺失、无彼岸世界论的论证不足以及无灵魂论的与时俱进等巨大挑战。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国化必须以对神灵的界定为前提,以应对中国神灵文化为中心任务,以中国神灵及其对自然、社会乃至个人运命的影响存在与否为核心问题,积极同各种神灵文化的信奉者、代言者、宣讲者交流交锋交融,重点依靠自身的理论魅力和自身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独特价值来赢得更多民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