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宗教事务局令 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已于2000年8月 11日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叶小文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以下简称“境内外国人”)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包括在华常住人员和短期来华人员。 第三条 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是指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按照各自的宗教信仰习惯举行和参与的各种宗教仪…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主教》2000,(6):29-31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今天签署国家宗教事务局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全文如下: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以下简称`境内外国人')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包括在华常住人员和短期来华人员.第三条 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是指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按照各自的宗教信仰习惯举行和参与的各种宗教仪式,与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所…  相似文献   

3.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顺利通过,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事业迈出了关键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民法总则》亮点颇多,尤其是该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中规定:“依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具备法人条件的,可以申请法人登记,取得捐助法人资格。”这表明立法直接确立了宗教活动场所的法人地位,回应了长期以来的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界呼声,凸显了立法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或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伊斯兰教可否有相适应的空间?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回答是肯定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同的“宗教信仰自由”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这个宗教和那个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条纳入国家母法之列的规定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宗教问题的观点和立场;也表明了国家对公民人权的充分尊重。《古兰经》第二章第二百五十六节说:“宗教信仰没有强逼,正…  相似文献   

5.
《宗教工作普法读本》问答选登(二)●三、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与规章知识25、《宪法》中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直接涉及宗教问题的条款有两条。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  相似文献   

6.
正第三章宗教院校第十一条宗教院校由全国性宗教团体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设立。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设立宗教院校。【释义】本条是关于申请设立宗教院校的主体的规定。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在国民教育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开展宗教教育。但宗教界内部实施宗教教育,培  相似文献   

7.
“宗教市场论”是为宗教高速扩大势力支招的。它把神灵当作商品,把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当作公司和商人。将信徒和俗众当作需求者.而社会和文化领域则是宗教市场或潜在市场。它发现的“信仰法则”是:一神教最具竞争力。多神教软弱无能;“张力”和“排他性”是宗教得以强大的内驱力,宗教冲突,特别是担当社会冲突的载体,是吸引教徒“委身”最有力的渠道。它把宗教的经济收益定为最高利益。鼓动社会一切领域都应该对宗教开放,自由竞争,蔑视民主宪政。抨击国家主导。属于宗教至上、宗教无政府思潮。其在中国是向依法治国的方针挑战,直接冲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8.
33、关于尊重在华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有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一款以及第七条的规定,尊重在华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不论其是否信仰宗教、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1995,(1):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4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李鹏一九九四年一月三十一日第一条为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宪...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4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李鹏1994年1月31日第一条为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宪法...  相似文献   

11.
境空题:1、为了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的实现,中央宣传部、司法部现在公民中开展的是第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2、《宪迭})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_、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和Z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_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或者,不得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_。任何人不…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邻水县狠抓《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并采取以下四条措施: 一是县政府将贯彻落实两个“法规”工作纳入了议程。县长召开县政府常务会,听取了宗教工作情况汇报,根据“条例”和“规定”精神,结合邻水县信教群众多,活动场所少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决  相似文献   

13.
全国宗教立法概况(1997年12月统计)一、国务院颁布宗教行政法规2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1994年1月31日国务院第144号令;《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1月31日国务院第145号令。二、部门规章3件《宗教社...  相似文献   

14.
日前,本报记者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的制定和实施,走访了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负责人。 问:为什么要制定《规定》和《条例》? 答:为了保持宗教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将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化、法律化,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加快宗教立法工作。《规定》和《条例》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第三十周年,在过去三十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涨,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宗教工作方面,党和政府认真履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6.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地位的确立,一方面维护了宗教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便利了政府和社会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和监督,进而提高了宗教界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水平。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正式施行,其第三章第三节九十二条规定:“具备法人条件,为公益目的以捐助财产设立的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经依法登记成立.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31日是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30周年,特发此文以为纪念。作者是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征求了一批长期从事宗教和统战工作老同志的意见,充分肯定了文件在贯彻中取得的成就,对偏离文件精神的某些提法和做法也提出质疑,非常值得重视。希望通过此文,也能引起重新学习19号文件的兴趣,尤其对一些掌握党政权力和话语权力的共产党员而言,是否可以反观或自省一下,你们有关宗教问题的言行距离19号文件有多远?附带说明,我国现行宪法的通过和颁布与19号文件的下发是在同一年的12月4日。宪法"第三十六条"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不妨看做是19号文件精神的法制化。此条下的具体规定,只有一句话取肯定式,即"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然而就这句话也含有否定的意思,即国家不保护非正常的宗教活动。其余的规定则全部以"不得""不受"等否定式表述。为什么?读读19号文件所"强调指出"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这是我们必须切实贯彻而不容置之脑后的。  相似文献   

18.
7.《条例》中多处提到出版、编印宗教出版物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按照国家出版管理的规定”办理,请介绍一下国家的有关规定好吗?《条例》第七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中的“国家有关规定”,是指国务院的《印刷业管理条例》,新闻出版总署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音像制品复制管理办法》、《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等。根据这些规定,印刷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要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经批准后,持批准文件到同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办理准印证。复制属音像制品类、电子出版物类的宗教内部资料…  相似文献   

19.
演觉 《中国宗教》2024,(1):14-1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爱国情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包括佛教界在内的全国宗教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教》1994,(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44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李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