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定罪三段论,就是以有关罪名概念的定义为大前提,以表述某人或某些人的犯罪事实的判断为小前提,推出某人或某些人犯了某罪与否的推理形式。不少逻辑书,都把一般三段论第一格叫作定罪三段论。例如: “法庭根据有关法律条款,结合具体案情作出判决时,就使  相似文献   

2.
三段论推理不仅是传统逻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日常思维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推理形式。本文拟立足于先贤们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通常使用的检验三段论推理有效与否的五种方法,作简要的分析和总结,试图概括出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点和缺陷。 一、逻辑类比法,亦称解释法 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是一个形式上有效的推理,它的有效性唯一地由它的形式确定。因此,假定一个给定  相似文献   

3.
传统词项逻辑试图接纳亚里士多德逻辑不认可的负词项,但这使得传统词项逻辑成为了一个不一致的理论,原因是负词项的引入与传统的周延理论存在冲突。取消负词项的合法地位可以直接消解不一致性,但会极大缩小词项逻辑的表达与推理能力。因此,对周延理论进行怎样的修改才能使词项逻辑恢复一致并判定出全部有效三段论,是词项逻辑面临的一大难题。传统逻辑学家对该难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并没有产生一个公认可行的解决方案。现代逻辑学家对该难题的研究存在两种路径:一是在保留周延性传统内涵的基础上修改命题中词项周延性的四条规定,二是修改或删除周延性传统内涵以保留命题中词项周延性的四条规定。其中第二种路径可以与现代逻辑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并进一步判定出接纳负词项的全部有效三段论,体现了词项逻辑中周延理论最前沿的发展趋势。解决该难题有助于完善逻辑学的理论,促进词项逻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一本逻辑书说:在第一、二、三格的三段论中,如果不遵守这六条特殊的规则(一、二、三格中每格有两条特殊规则,所以共有六条特殊规则),否定它们的正确性,那么,其后果必定是要违反三段论总规则的,反之,遵守这六条特殊的规则,承认它们是正确的,也就一定会是遵守三段论总规则的.符合三段论各格特殊规则,是三段论形式有效(正确)的必要条件,这一点没有问题,不必讨论.但符合各格特殊规则是不是三段论形式有效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中较为系统地收入了相当内容的逻辑知识。讲清楚、讲好这一部分内容、提高中学生的逻辑知识水平,对搞好语文教学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讲授内容。我下面简述一下近年从事语文教学时,对有关逻辑知识内容教学的点滴肤浅作法。一、在逻辑知识的讲解中,渗透进一些逻辑故事,增强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趣味性: 首先要向学生讲清逻辑并不神秘,逻辑学也不难学。  相似文献   

6.
我关于三段论的几篇学习札记交稿后,拜读到本刊87年第1期上的《论定罪三段论》一文。愿就个人所见就正于阳作洲、周光明两位同志及广大读者。阳、周两位提出的定罪三段论或定义三段论的形式有二,即: (1) P就是M (2)P就是M SAM SEM 所以.SAP 所以.SEP 它们显然不是传统逻辑中的Barbara和Camestres,因为它们的第一个前提(注意:不能说大前提)不是传统逻辑中的直言命题(即:A、E、I、O)。既然定罪三段论不是传统的三段论,我们就不必也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要不要介绍一些逻辑知识,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我们坚持要教逻辑。因此,在承担编写一套适用于我国发达地区使用的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任务后,决定有选择地将一些逻辑知识写进高中语文课本之中,作为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序列之一。为了进一步搞好编写工作,我们将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实践介绍如下,以就教于语文教育界,逻辑教育界。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古代是否提出过相当于三段论的推理形式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整个中国古代逻辑理论成果和科学水平的评价,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基本上还是两种不同的论点:一种是根本否认中国古代提出了相当于亚氏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否认有所谓的“三物论式”;一种是坚  相似文献   

9.
现在一般讲传统逻辑三段论的规则,第一条就是: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作词项(直言命题的主谓项)。这实在不是三段论的规则,而是三段论定义的一部分.不是恰好有三个不同概念作词项的推理,就不是三段论(但不必不有效),它与三段论规则没有关系。三段论规则是三段论有效(正确)的充分必要条件.它们是: 一、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门学科,逻辑学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确立了逻辑学的学科地位。但作为一思想,逻辑还存在于古印度和古中国。一方面,虽然在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演绎逻辑或形式逻辑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逻辑,但亚氏当时提出三段论理论的非形式动机相当清楚,那就是要规范日常生活中的论证与论辩。不过,亚氏之后,由于(形式)逻辑学的发展壮大,这一动机逐渐被逻辑学们淡忘了。另一方面,以真实论证为对象的古印度逻辑(因  相似文献   

11.
《逻辑与语言学习》1991年第6期上发表了林国廉同志的《死刑三段论》(下称林文)一文。该文把逻辑运用于司法实践,并从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死刑三段论。这种探索创新的精神是宝贵的。林文在论述审判制度的演变方面颇具说服力,只是在逻辑方面有的地方还值得商榷。林文认为,死刑三段论“在古代运用第一格的AAA式,在当代则采用第一格的IAA式。”还一一列出了这些推理形式。文章说: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的模态三段论缺乏他实然三段论的严谨和系统性。亚氏三段论建立在词项逻辑的基础上,模态词附着在"属于"关系上。奥卡姆的逻辑融合了命题逻辑和亚氏以词项逻辑为基础的三段论逻辑。他对亚氏模态三段论进行了大量和广泛的扩充和完善,并试图对照着亚氏在实然三段论中所使用的换位法将不完善三段论化为完善三段论的归化法,来系统化证明模态三段论的有效式,同时结合使用了他模态命题逻辑的法则。本文将利用关于"必然"的模态三段论来阐明奥卡姆在上述几个方面对亚氏模态三段论所作的扩展和革新。  相似文献   

13.
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沛  李晶 《心理科学》2003,26(6):1020-1024
本研究利用三段论评价任务,分析了已有信念与三段论逻辑状态间的交互影响,探讨了三段论推理判断中信念偏差的存在与作用机制,同时从信念偏差角度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发现:1.范畴三段论推理的逻辑判断过程中存在信念偏差效应;2.信念偏差效应以逻辑状态与结论可信性交互作用的方式存在;3当逻辑结果与信念相一致时,信念会促进逻辑反应,反之则妨碍逻辑反应;4.信念偏差效应对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的单模型三段论问题影响最大,而对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的多模型三段论问题相对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何谓三段论? 三段论理论是传统逻辑的核心内容,学过传统逻辑的人都会对三段论有所认识。有古人说:三段论就是:钱在钱包里,钱包在兜里,所以,钱在兜里。这话不时.X在Y之中,Y在Z之中,所以,X在Z之中,开不是三段论。  相似文献   

15.
百年因明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西方逻辑的研究方法。其间所取得的成果及困境,加深了人们对因明学的认识。因明是一种集逻辑、论辩和认识论一身的学问。因此,研究时,如果不先加以粗略的区分,而盲目地以某一领域、学科来比拟、研究则有失偏颇。百年西方逻辑研究因明所遇到的挫折便是最好的说明。将三支作法与三段论作比较研究,其本质就是将论辩与逻辑作比较,因为三支作法是因明的论辩形式,属于论辩范畴;三段论是典型的推理形式,属于逻辑范畴。将两类不同范畴作比较研究,除了不易看清问题的本质以外,还将产生一些伪问题。  相似文献   

16.
1.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2.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3.真包含于关系4.蕴涵关系5。反三段论6。悖论7。论证方式8.反证法9.选言证法10.归谬法概念简释题题目@张余黄~~  相似文献   

17.
“高中的逻辑知识,不少教师和学生反映难教难学,教材中的几篇逻辑知识短文有些象是‘压缩饼干’,教起来困难很多,为了降低难度,修订大纲没有提出学习逻辑知识的要求。”(黄光硕《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逻辑知识难教难学,这是取消逻辑知识的原因之一。为什么“不少教师和学生反映难教难学”呢?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第一,教材编写不好。其突出的缺点用“压缩饼干”来比喻是十分贴切的。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规律、论证,五大部分都讲到了,但大多是提纲式的。演绎推理中的重点三段论教材上只有一千余字,却包括了三段论的组成、省略式、对前提的要求及推理规则等内容,只好都是蜻蜓点水,不深不透。其次,教材本身缺乏趣味性,读起来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18.
用现代逻辑研究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是现代逻辑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和重要方法之一。本刊今年第4期和第5期,分别发表了蔡曙山和张家龙同志用现代逻辑解释亚氏三段论的文章,表明我国逻辑学界重视运用现代逻辑来研究逻辑史中的重要问题。这一期发表的王路同志的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和评论了用现代逻辑解释亚氏三段论的几种主要理论,可供正在进行这种研究和关心这种研究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十多年的时间里,逻辑语义学无疑是语言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然而,分析越复杂,越显得缺少合适的导论性的课本,即由语言学家为语言学家所写的课本。自1981年以来,我们终于有了试图填补这一空白的两本书:道蒂(Dowty)、沃尔(Wael)和彼得斯(Peters)合著的《蒙塔古语义学引论》和麦考莱(Mecawley)的逻辑课本。这两本书都以语言学家已有的关于句法的知识为基础,同时,它们也都着重在逻辑方法对于自然语言分析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一) 三支论式和三段论关系方面的“相同说”和“部分说”三支论式和三段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术界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陈那三支论式和三段论实质相同。如有的著作中写道:“陈那的因明三支和逻辑三段主要在前提和结论的次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