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尽管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自杀发生于学校背景中,但目前较少有研究考察校园氛围是否会影响以及怎样影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企图。本研究旨在检验校园氛围的不同方面(教师支持、同学支持、自主机会)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企图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家庭功能问卷、社区问题问卷、校园氛围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自杀意念与企图问卷。回归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社区问题后,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均能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企图,自主机会对自杀意念/企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自尊在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与自杀意念/企图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因此,实践工作中应重视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对青少年自尊的塑造作用,进而减少自杀意念/企图。  相似文献   

2.
基于压力认知失眠模型,采用网络欺凌/受欺凌问卷、青少年社交焦虑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582名中小学生进行三次追踪测查,每次间隔半年,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网络欺凌/受欺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网络欺凌/受欺凌影响睡眠质量的路径中均起到链式中介作用;(2)网络欺凌/受欺凌影响睡眠质量的链式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这启示要改善网络欺凌者与受欺凌者的睡眠质量,应关注网络欺凌给他们带来的情绪困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其情绪问题,才能最终有效促进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慧瀛  王婉 《心理科学》2017,40(6):1498-1503
使用自尊量表、接受和行动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对河南省某高校77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自尊、体验回避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保护性因素自尊能够负向预测自杀意念。自尊水平越高,个体的自杀意念水平越低;(2)抑郁中介了风险性因素体验回避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体验回避程度越高,抑郁程度越高,相应的自杀意念水平越高;(3)保护性因素自尊可以缓冲风险因素体验回避和抑郁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保护性因素自尊能够负向预测体验回避和抑郁,既自尊水平越高,体验回避和抑郁倾向越弱。保护性因素自尊通过抑制风险性因素来缓冲其对自杀意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被欺负、自尊、情绪应对方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采用网络被欺负量表、自尊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来自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六所高中的802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网络被欺负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且存在三条间接路径:通过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通过情绪应对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通过自尊和情绪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研究有助于了解青少年网络被欺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初中生依恋风格与欺凌保护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5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依恋焦虑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在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若要增加依恋回避初中生的欺凌保护行为,应注重为其提供社会支持,提升欺凌应对效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综合考虑了阶段-环境匹配理论、自杀逃避理论以及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通过追踪调查的方式,探讨校园氛围和负性情绪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问卷,对271名中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共三次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氛围、负性情绪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都表现出较高程度的稳定性;(2)校园氛围和负性情绪分别可以延时预测负性情绪和青少年自杀意念;(3)负性情绪对校园氛围和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存在完全跨时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青少年对身体的满意度和自杀意念的关系,探讨自尊是否在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采用身体不满意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自尊量表和友谊质量量表对来自湖北、安徽、河南、吉林四省六所高中的802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身体不满意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在身体不满意通过自尊影响自杀意念的中介模型后半段起调节作用,即在友谊质量较低的青少年中,自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更大。因此,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周菡  余思  刘勤学  张微 《心理科学》2019,(2):335-342
采用问卷法对9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究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杀意念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以及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正向预测自杀意念;(2)应对方式是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变量;(3)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直接效应对于友谊质量低的青少年更显著;(4)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通过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的间接效应的后半段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友谊质量高的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水平相对更低。因此,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杀意念之间是有调节的中介关系,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通过应对方式影响自杀意念,友谊质量在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挫折-攻击理论,社会排斥可能是导致强戒人员具有较高攻击性和自杀意念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95名强戒人员进行调查,以探讨社会排斥与其攻击性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社会排斥可以正向预测强戒人员的攻击性和自杀意念。(2)自我控制在社会排斥与攻击性和自杀意念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未来可从减少社会排斥和提升自我控制入手对其攻击性和自杀意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父母忽视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父母忽视量表、自尊量表、希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全国七个省份八所中学共845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忽视、自尊、希望和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父母忽视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和希望在父母忽视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忽视通过三条路径影响自杀意念: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希望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成人依恋、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者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312名成年人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安全的成人依恋负向预测心理理论;(2)经验性回避在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之间起中介作用;(3)认知融合在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4)成人依恋的两种类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呈现出不同的链式中介作用:认知融合与经验性回避在依恋回避与心理理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依恋焦虑与心理理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从心理灵活性的角度考察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探究接纳承诺训练在提升社会认知能力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心理健康的社会学模型和社会-文化模型,本研究考察师范生职业认同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的调节效应和抑郁的中介效应。被试为700名师范生,研究工具包括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结果表明:(1)职业认同得分、自杀意念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显著;(2)职业认同与抑郁、自杀意念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杀意念和抑郁呈显著的正相关;(3)性别在职业认同负向预测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该调节作用还部分通过抑郁这一中介变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以应激-易感模型为依据考察冲动性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采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环境量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902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旨在考察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对大学生冲动性特质与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2)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在冲动性特质和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的中介作用和冲动性特质的直接作用受家庭环境的调节。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环境与个体因素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冷酷无情特质与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探讨道德推脱和内疚是否在冷酷无情特质与欺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中介过程是否受班级氛围的调节,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以52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道德推脱量表、中学生内疚感量表、学生感知班级氛围量表和欺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冷酷无情特质显著正向预测欺凌行为,道德推脱和内疚在该过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降低冷酷无情特质对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高内疚水平从而减少欺凌行为,亦可以抑制道德推脱对欺凌行为的诱发作用。这表明,冷酷无情特质是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风险因子,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干预高冷酷无情特质学生的道德认知以减少其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创伤暴露问卷、基于DSM-5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行为问题调查表,在雅安地震3.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7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PTSD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抑郁仅在创伤暴露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而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影响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创伤暴露问卷、基于DSM-5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行为问题调查表,在雅安地震3.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7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PTSD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抑郁仅在创伤暴露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而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影响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冲动性特质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对63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校园排斥在冲动性特质与高中生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特质经由校园排斥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受生命意义感的调节,随着生命意义感的增加,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效应逐步减弱。冲动性特质可以通过校园排斥增加高中生自杀意念强度,而生命意义感能有效降低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心理痛楚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广东、河南、天津、北京等地的1092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建立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考察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心理痛楚在该调节模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累积情境风险可正向预测职业女性的自杀意念;(2)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该调节效应以心理痛楚为完全中介,即,心理痛楚是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心理痛楚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广东、河南、天津、北京等地的1092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建立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考察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心理痛楚在该调节模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累积情境风险可正向预测职业女性的自杀意念;(2)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该调节效应以心理痛楚为完全中介,即,心理痛楚是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家庭收入与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关系以及歧视知觉、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家庭收入问卷、歧视知觉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SES)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广东省某地区两所中学1053名青少年进行匿名施测。结果发现:(1)以PSQI得分≥8作为睡眠问题的参考界值,青少年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5.60%;(2)歧视知觉、自尊在家庭收入与青少年睡眠质量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家庭收入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又通过歧视知觉、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