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一词及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学”一词的中文发明者似为德国传教士花之安 ( Ernst Faber)。 1 873年 ,他以中文著《大德国学校论略》,称西方美学课讲求的是“如何入妙之法”或“课论美形”,并谈到美之所在者有“绘事之美”、“乐奏之美”等七论 ,言美“乃指文韵和悠、令人心惬神怡之谓”。这大概是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美学的最早文字。1 875年 ,他又著《教化议》一书 ,认为“丹青、音乐”二者“皆美学 ,故相属”,若将此处的“美学”一词与前书美之所在者七论并视 ,便可见此词已大体是现代意义上的使用了。在花之安发明“美学”一词前后、传教士和中国人所编的英汉字典…  相似文献   

2.
何谓现代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现代与现代性哈贝马斯 ( Jurgen Habermas)在《现代性——一个尚未完成的谋划》一文中 ,引用了姚斯 ( Hans Robert Jauss)对“现代”一词的词源学考证 ,指出“现代” ( modern)一词的拉丁文形式是“modernus”,首次使用是在第 5世纪末期 ,用来辨别出“当时” ( the present) ;后来一度是官方基督教用语。 ( Habermas,"Modernity—— An Incomplete Project",载Interpretive Social Science:a Second L ook,edited by Paul Rabinow and William M.Sulliv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 979)卡林内斯库 ( Matei Calinescu…  相似文献   

3.
张存信 《天风》2016,(6):54-55
正常听一些人说“愿上帝祝福你”,也常看到一些教会印发的传福音文字材料中写着这样的话,甚至有些中文译本圣经亦如此翻译。我认为这有些欠妥,故对照《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及中文译本和合版圣经,对“赐福”与“祝福”词意进行辨析、分析研究经文翻译及解析相关经文。一、“赐福”与“祝福”词意辨析虽“赐福”与“祝福”二词,在原文希伯来文中为同一词,即“barak”,在英文中亦为同一词,即“bless”,但在汉语中却有显  相似文献   

4.
三、守斋的意义 《圣经》拉丁通行本中的“Jejunium”一词,中文思高版似乎译为“禁食”,而另一个词“Jejuno”译为“守斋”。无论如何,两个中文词在思高版中是混用的。细究其义,禁食似乎在行为程度上严于守斋,禁食屡次指不吃不喝(non manducare neque  相似文献   

5.
黄作 《世界哲学》2006,(2):70-75
来华讲学的巴黎拉康派精神分析师Laurent Cornaz先生与成都的一些同行们主张把拉康文本中的signifiant一词(中文文献中一般翻译为“能指”)翻译为中文的“爻”。我们知道,拉康文本中的signifiant是独特的,根本上是一种没有所指的东西,故确实有必要把它与索绪尔的signifiant概念区分开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用一种生成论模式中的基本元素“爻”来翻译结构(系统)论中的基本元素signifiant,是切当的。  相似文献   

6.
全国自学考试教材《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总的说是一部比较好的教材。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意译词、仿译词的性质归属,就是问题之一。 该书在“词汇”一章讲外来词时第一次涉及意译词、仿译词。教材指出:“外来词是指从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又称为‘借词’。”并按照吸收的方式把外来词归纳为音译型、音译兼意译型、意译型、直译型四种类型。意译型的例子有从英语的“telephone”译成汉语的“电话”,直译型的例子有从英语的“honeymoon”译成汉语的“蜜月”(详见教材92页)。从此处的讲法看,教材肯定了意译词、仿译词是外来词。 该书在“语言的发展”中第二次涉及意译词、仿译词。教材指出;“借词也叫外来词。语音形式和语义内  相似文献   

7.
吴映群 《心理科学》1999,(6):563-564
1前言本研究选用中文句子做识记材料,用单字或双字词做探测项,探讨中国人对一般中文句子的信息提取特点。选题的出发点是:①句子比单词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更接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应用,而相应的研究至今很少。②汉语的字、词与拼音文字的字、词具有不同的特点。汉语的字、词本身的形态、意义比较固定。③中文句子中的词相对于句子中的字来说,能更好地表达完整的特定的意思。④汉语的词有80%是双字词,这些双字词是不能再被分解的独立的意义单位。如“白菜”是一个双字词,如果被分解为“白”、“菜”或“白的菜”,便失去了它原…  相似文献   

8.
一当今世界,全人类都希望和平。“和平”一词是从英语的 peace 转化而来的,印度则称为 Sant,汉译佛典一般译成“寂静”,即安静的意思。英语的 peace 来源于拉丁语的 pax 或 pacis。据英语文献,当会场嘈杂时,我们一般习惯说:“请安静”,而英语则是“peace”。显然,它也是安静的意思,符合印度语言的 Santi。Santi 一词来源于梵文 Sam(寂静),在  相似文献   

9.
义符在中文名词和动词分类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义符在中文名词和动词分类中的作用。实验1表明,义符提供了重要的语法种类信息,在中文名词和动词分类中有重要作用。当义符与词类一致时分类快,与词类相反时对分类起干扰作用。实验2表明,高频词分类时间短,错误率亦低。义符和词频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义符对低频词分类作用更大。实验3表明,具体性高的词分类时间短,错误率亦低。义符和具体性之间无显著的交互作用。整个研究表明,义符不仅是结构的“块”,也是语义的“块”,还是语法的“块”。所以如此,与中文名词和动词的结构特点有关。中文名词大多用义符标记事物的物质组成,动词大多用义符标记动作发出的器官或完成动作的工具。义符的语法意义的发现丰富了中文和中文认知的理论,对中文教学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回顾字母文字研究发现,词间空格是有效的词切分线索。而中文没有词间空格,那么是什么线索起着字母文字中空格一样的作用呢?总结以往研究发现,汉字的统计属性、词汇可能性、词素位置、词素熟悉性等因素可能是中文阅读中的词切分线索。字母文字词切分依据物理线索,中文词切分可能依据“心理线索”。词切分过程也与个体差异和预视效应有关。未来研究应该解决中文词切分的核心线索以及线索替代的可能性,并构建中文眼动控制模型来解释中文阅读过程及词切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英文《圣经》中有peace一词,即拉丁文中的pax,源自希伯来文的shalom,原意指一种完整、完美及毫无所缺的状况。在中文《圣经》中有时译为和平,但更多的是译成平安。我们可以把平安理解为人们在精神上,身体上,工作上过着一种和谐、宁静、安定、平顺的生活,没有意外事骚扰,在正义的社会秩序下生活与工作。这里所说的人们,一般是指一个家庭,一个族群,一个小范围的社会,如果把小范围扩大到国家、地区,相  相似文献   

12.
简论摹状词     
日常语言我们用两种方式指称个体,一种是专名,另一种是确定摹状词。确定摹状词通常就简称为摹状词。以下都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摹状词”一词。虽然摹状词与相应的专名指称同一的个体.但两者的指称方式、意义、功能以及包含在语句中的含义是很不相同的。这一点只有在把现代逻辑的工具运用于日常语言的分析,特别是在罗素发表了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日)中村元君的文章《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征》(载《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89·6·) (下称“中村文”),有一些想法,特别是中村文“二、抽象思维不发达”标题下的一段:“4、以曲解的方式接受了印度逻辑学。作为表示思维法则的逻辑学在中国未得到发展……佛教的逻辑学被译介到中国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①几乎没有逻辑著作译成中文,倒是有不少译成藏文;②有些极简单的逻辑书籍译成了中文,但系统地阐述逻辑学的巨著则没有;③作为逻辑学的基础的认识论方面的著作也未翻译。即便那些译过来的简单的逻辑书籍,也曲解了其原意,就连玄奘(596—664)在介绍逻辑学时也未能完全弄懂。”这段话全是结论,作者未给出论据。仅就以上几点结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汉字,汉语中的逻辑问题缺乏研究,例如中村文说汉语“无单复数之分。如‘人’,可表示一个人、一  相似文献   

14.
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为了方便在中国传教,从1798年起,就着手把《圣经》译成中文,并雕刻出一整套中文活字。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大量办报、出版书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当今世界,全人类都希望和平。“和平”一词是从英语的peace转化而来的,印度则称为Santi,汉译佛典一般译成“寂静”,即安静的意思。英语的peace来源于拉丁语的pax或pacm。据英语文献,当会场嘈杂时,我们一  相似文献   

16.
一、心理技术学的溯源“心理技术学”一词最早是在1903年由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L·W·Stern)提出,它的英文名称有两种。一种是Psychotechnics,一般译为“心理工艺学”;另一种是Psychotechnology,常常译成“心理技术学”。由于两者都是研究心理学方法和成果在解决实际的(工艺、军事、医疗等)问题中的应用,因此心理工艺学也就称为心理技术学了。  相似文献   

17.
苏以葆 《天风》2012,(8):48-48
中文圣经的历史纵然不算悠久,却充满上帝的恩典。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至今,中文圣经出现了近两个世纪,其间虽然经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然而上帝的话语一直是基督徒在风浪中的指南针。第一部在中国境内译成的新旧约圣经,首推《神天圣书》。十九世纪初,马礼逊牧师(Rev Robert Morrison)远渡重洋,到中国传扬上帝的福音。英国圣经公会遂委任马礼逊在中国把圣经翻译为中文。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朋友: 大家好! 首先要说明的是对“失败”一词加上“引号”的借用。我认为在中学生这个时代里没有失败一词。因为我们还是未成年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参与、锻炼、收获,都是人生经验的积累。一位哲人说得好:“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成长不仅需要成功的经验,更需要失败的经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在追问现代技术的本质时,提出了“座架”(Ge-stell)这一独特的术语。但是此词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指示现代技术的本质,还包括着其他丰富的含义。对于海德格尔的Ge-stell一词,我国学者有不同的中译。宋祖良先生翻译为“座架”;张祥龙先生翻译为“构架”;刘敬鲁先生和彭富春先生翻译为“框架”;孙周兴先生早期也翻译为“座架”,后来又改为“集置”。本文选用了宋祖良先生的译法,用“座架”指称海德格尔Ge-stell一词。这一方面是由于笔者习惯了这一术语的使用;另一方面是由于Ge-stell的涵义具有多重性,而“座架”在中文里没有明确的术语…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所说的“印度教” (Hinduism)一词 ,并不是印度人本身对自己宗教信仰的称呼 ,而是近代西方人进入印度后对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的一种称谓。现在 ,“Hinduism”这个词被各国学者所接受 ,用来特指南亚印度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以区别于佛教、伊斯兰教和耆那教等。“Hinduism”一词 ,起源于古波斯文“Hindu” ,它是由梵文“Sindhu”演化而来的。古代印度和波斯在地理上相距很近 ,两个民族很早就有交往。我们知道 ,古印度人称印度河为“Sindhu” ,但是波斯人在发音上习惯于把“S”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