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尹振环先生撰文《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 (见《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尹文”) ,对拙作《老子道论价值取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6期 ,以下简称“《辨略》”)提出商榷 ,其以“验之出土文献”、“验之历史”置辞 ,断言老子学说为“政治哲学” ,指摘拙论对老子道论之价值取向的辨说乃是“远离了”《老子》一书的“主题”。现扼其要 ,简答如下 :1 .老子虽曾为“周守藏室之史” ,但终于“自隐”而做了隐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 :“老子 ,隐君子也” ,又谓“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相似文献   

2.
黄钊 《中国哲学史》2003,(4):97-106
《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4期刊出了尹振环先生《也谈帛、简〈老子〉之研究》(以下简称“尹文”)一文。该文对拙文《关于研究出土简帛文献的方法论思考——回顾简帛〈老子〉研究有感》(见《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以下简称《思考》)和拙著《帛书〈老子〉校注析》(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以下简称《校注析》)提出了批评意见。由于学术观点的不同,提出意见进行切磋,是正常现象,本人表示欢迎。只  相似文献   

3.
赖乔先生的《关于WillezurMacht的汉译》(《哲学译丛》 2 0 0 1年第 1期 ,以下简称“赖文”)一文对把WillezurMacht译为“权力意志”提出了质疑 ,并且得到了俞吾金先生的回应 (《也谈DerWillezurMacht的汉译》 ,《哲学译丛》 2 0 0  相似文献   

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春秋以后中国学术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过去学者大多认为其事发生于西汉武帝年间,持异议者仅数人而已。笔者曾撰文论证此事发生于武帝之后(见《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最近,黄开国先生在《独尊儒术与西汉学术大势——与王葆玹先生商榷》一文(见《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以下简称黄文)中主张维持旧说,对拙作进行  相似文献   

5.
1992年,我曾发表《从马王堆帛书本看〈系辞〉与老子学派的关系》一文(见《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文章的结论与陈鼓应先生关于《系辞》为道家作品的创见不谋而合。一年之后,廖名春先生又发表《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一文(刊于《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针对陈鼓应先生和我的一些见解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细读廖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廖文”)、觉得功力深厚,议论亦颇精致,极有利于推动关于帛书的研究与争鸣,然而廖文中的误会及疏漏之处也有不少。例如,廖文首句说陈鼓应先生和我都受“道家主干说”的支配,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今年第1期发表了“青年哲学论坛”部分成员《被边缘化还是自我放逐: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对话》一文(以下简称《对话》),第4期又推出穆南珂先生论文《喧嚣与骚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现实性”问题》(以下简称《喧嚣与骚动》)。两篇文章论题宏大,言辞尖锐,不论读者是否同意文章作  相似文献   

7.
庄子与老子同属道家,其最高的哲学范畴是“道”。一般认为,“一”和“气”也是老 庄哲学中的重要范畴。然而,在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组中,并不见“一”的踪影,“气”也仅见通行本《老子》五十五章的“心使气曰强”。目前学术界 对简本《老子》有摘抄本、改编本和早期《老子》传本等种种不同的见解,在没有新的史料发现的情况下,这些见解很难求得一致。我曾撰文《从郭店楚简看早期道儒关系》( 载于《中国哲学》第20辑),认为简本中所没有的通行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节是后来加 进《老子》的。这是一个“假…  相似文献   

8.
于光远同志在《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再认识》(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3期,以下简称《再认识》)和《马恩严格区分“公有”与“社会所有”,不应都译成“公有”》(见《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年第1期)两文中指出:共产主义所有制是社会所有制。笔者认为此论极是。但是,笔者又认为于光远同志对社会所有制的理解与马恩的论述相悖之处甚多。究其原因,于光远同志是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共产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9.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5期发表了笔者的《伦理是一种智慧》一文之后 ,彭启福先生撰文与笔者商榷 (《伦理与智慧》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9期 ,以下简称“彭文”)。在此 ,我首先要衷心地感谢彭先生 ,不管他承认不承认我在上文中所表述的观点 ,但是他毕竟阅读并思考了我在上文中所提出的问题 ,这对于一般的学者来说已是莫大的安慰。彭先生对我文中观点的质疑主要有两点 :第一 ,认为我对于“‘伦理是一种智慧’ (这一 )主题的理解与诠释 ,未得要领 ,陷于偏狭”[1 ] ;第二 ,认为我“以一句‘他律阶段的伦理道德因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1988年第5、6期上发表了拙文《科学中问题的结构与问题逻辑》,前不久又发表魏发辰先生专题论文《关于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兼与林定夷先生商榷》(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魏发辰先生在文章中不但对我关于“问题”的定义提出了讨论,而且也提出了建立“问题哲学”或“问题论”的任务。就他对我的文章的质疑,本文作些澄清和说明。就他提出应当建立问题学或“问题论”这一任务来说,这是与笔者近十年来的努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王强、辛国芳在《“模型的构建”不是“科学的目的”》(见《医学与哲学》2 0 0 0年第 6期 )中对笔者提出的“模型论”与“原型论”是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的观点表示反对 ,其表层原因是王强等先生对笔者“模型”与“原型”说的曲解 ,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彼此观点的迥然对立。他在《中国医药学报》上与笔者已有几次交锋 ,论争的焦点就在于以什么样的评判标准来评判中医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医究竟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王强以“科学”(实际上是现代自然科学 )的标准评判中医学 ,认为中医学有“科学成分” ,也有“不科学成分” ,因而主张“剥离” ,主张…  相似文献   

12.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言“道”言“德”,因此,“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道”出现七十多次,“德”出现近四十次。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在老子《道德经》中“身兼数职”,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首先,老子将自己预设的“道”看作是形成世界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因此,晨阳先…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逆向式思维与道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是老于哲学中一个最根本的概念。历代学者对它的解释“见仁见智”,各不相同。当代的学术界对它的看法,更是莫衷一是。八十年代以来,我曾前后在《帛书老子注释与研究》、《老子与道家》、《老子评传》等著作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现在看来尚有不少问题没有解释清楚,尚需作进一步的阐说。近些年来在自己的科研与教学中,反复地又探讨了这一问题,现把它写出来以便与大家一起讨论之。通过近些年来我对老子哲学的思考,我认为要握住老子的道论,必然要与老子的思维方式联系起来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真正把握住老子道论的奥义。老子哲学…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我曾发表《从马王堆帛书本看<系辞>与老子学派的关系》一文(见《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文章的结论与陈鼓应先生关于《系辞》为道家作品的创见不谋而合。一年之后,廖名春先生又发表《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一文(刊于《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针对陈鼓应先生和我的一些见解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细读廖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廖文”),觉得功力深厚,议论亦颇精致,极有利于推动关于帛书的研究与争鸣,然而廖文中的误会及疏漏之处也有不少。例如,廖文首句说陈鼓应先生和我都受“道家主干说”的支配,其实陈先生只是…  相似文献   

15.
也谈马克思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动态》2002,1(6):6-9
张立波先生在“实践的逻辑 :从哲学到社会理论” (《哲学动态》2 0 0 1年第 5期 )一文中指出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有两种发挥 :一是从科学世界观向生活世界观的转向 ;一种是强调实践概念的生存论维度。笔者也认为 ,这两种转向的确是在努力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任继愈先生一生都在不断研究老子的《道德经》。他多次出版著作绎读《老子》,作出独特的学术贡献。他指出:将“道”作为最高的范畴,集中阐发,老子是第一人,“老子开创了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先河”;老子第一个提出了“无”的概念,“这是中国哲学史第一座里程碑”;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是弱势群体的辩证哲学,代表弱势群体说话,“同情弱势群体,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医学与哲学》2 0 0 1年第 1期 ,发表了颜青山博士撰写的《论“推定同意”的伦理限制》一文 (以下简称颜文 ) ,该文就邱仁宗先生所倡导的器官捐献中的“推定同意”问题提出了质疑 ,无疑给人以新意和启迪 ,但正如作者所“推定”的 ,是否确实有“言过其实”之处。笔者在此就“推定同意”问题略陈管见 ,以期与颜先生共勉。1 关于推定同意的形而上基础首先 ,颜文认为 :“自愿捐献因为高度尊重个人的自主性 ,因此其形而上基础是个人主义的”[1] 。不知颜先生在此所指的“个人主义”是何意 ?一般而言 ,个人主义指称以个人为本位 ,强调个人利益的…  相似文献   

18.
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的澄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的标题系因《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 1期董志强先生《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的批判》一文而起。笔者认为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义和思想魅力 ,同时也容易引起明显的误解。对误解的澄清 ,特别需要重视如下三点 :( 1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活动的整体旨趣中把握这一概念 ,将其视为语言批判方法中的一员、思想链条中的一环 ,放弃“家族相似观”是一种普遍的概念理论的看法 ;( 2 )必须从语言活动观 (语言游戏观 )的角度出发理解这一概念 ,坚决放弃指称论的视角 ;( 3) (至少 )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刊载了田心铭、桑新民同志《再论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以下简称“再论”)一文,对我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6期上发表的《经济制度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吗?》的质疑文章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辩驳,对他们在《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刊登的《论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以下尚称“属性”)一文的思想作了进一步解释发挥。从双方的论点看,我们的讨论关系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范畴、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关系到当前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方法论,因此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癌细胞真的不可逆转?——与廖世栋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癌细胞真的不可逆转?———与廖世栋先生商榷湖北省襄樊市第一医院(441000)方细堂《医学与哲学》1997年第4期上发表了廖世栋先生的一篇论文《评肿瘤研究领域里的“以太”观———癌细胞逆转论》(以下简称廖文)。该文颇具商榷性。廖文主要是对支持癌细胞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