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美学与文化 :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0月 18日至 2 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外美学思想和文化研究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会 ,吸引了来自英、美、德、意、日、韩、加、印度、荷兰、芬兰、希腊、土耳其、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近百名美学家。以汝信会长为代表的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会主要成员、以佐佐木健一主席为代表的国际美学学会执行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均亲莅此会 ,参与讨论。意大利美学学会主席马齐雅诺教授认为 ,此次北京举办的美学会议 ,将是“…  相似文献   

2.
杜夫海纳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鉴赏、品位、判断、体验、因借、翻译等美学或跨文化问题。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到底是何走向 ?是要重估传统的学说 ,澄清原来的疑难 ,继而提出新理论、新体系呢 ?还是从跨文化学的角度切入 ,将中西美学与诗学的主要范畴及其理念 ,置于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化的特定语境中加以比较分析 ,继而在其互动互补的关系中追求“法乎其上”的沟通与超越呢 ?凡此种种 ,中外美学家均有各自的构想与见地。 2 0 0 2年 1 0月 ,“美学与文化 :东方与西方”国际美学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来自 1 5个国家与地区的近 80名美学家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与对话。这其中 ,侧重审美经验的现象学美学 ,推崇伦理功用的实用主义美学 ,强调跨文化视界的翻译美学和标举诗性智慧的比较诗学 ,均试图为未来美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维度与探索平台 ,故值得我们从学理上给予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美学协会”主办、日本美学学会承办 ,主题为“2 1世纪的美学”的第 1 5届国际美学大会于 2 0 0 1年 8月 2 7- 31日在日本东京地区的海滨幕张举行 ,来自世界 4 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50 0位美学家参加了大会。本届大会作为新世纪的第一次世界性的美学大会最大的变化是首次在东方国家举行 ,因此亚洲国家代表人数大大增加 ,大会专门设计了亚洲地区的日本、中国、韩国、东南亚、印度五个专题讨论会 ,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美学家分别进行大会发言 ,从而使世界美学界更加了解亚洲美学的发展状况。作为中国专题组 ,大会邀请了中华美学学会副主…  相似文献   

4.
由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环境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人文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0月 17日至 2 1日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美学视野中的人与环境”这一主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何认识生长在生态学与美学结合点的生态美学的性质 ,这是与会学者关注的一个中心话题。曾繁仁认为 ,生态美学可以被界定为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地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存在观 ,其中包含着新的时代内容和人文精神 ,而“动态平衡”应是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的基本理论。聂振斌…  相似文献   

5.
舒斯特曼与实用主义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锋 《哲学动态》2003,(4):30-33
实用主义美学是近年西方美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实用主义奠基人爱默生 (RalphWaldoEmerson)和杜威 ,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销声匿迹之后 ,最近在罗蒂和舒斯特曼 (RichardShusterman)等人那里得到了复兴。如果说杜威的《艺术即经验》是实用主义美学的传统经典的话 ,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则是实用主义美学复兴之后的当代经典。该书 1 992年由Blackwell首次出版 ,2 0 0 0年由Rowan&Little fieldPublishers再版 ,迄今为止已经被翻译为德、法、芬兰、波兰、葡萄牙、中 (商务印书馆 2 0 0 2年出版 )…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美学研究会于1983年9月25日在南昌举行“美学与自然科学”专题讨论会。省、市大专院校教师、文艺、宣传工作者以及来自各地区的美学研究会成员参加了讨论会。与会者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运用自然科学成果来研究美学的意义;(2)哪些自然科学成果适用于研究美学;  相似文献   

7.
王东 《学海》2002,(4):124-127
俞吾金先生在《美学研究新论》(《学术月刊》2 0 0 0年第 1期 )中批评了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 ,反思了美学研究的知识论哲学倾向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新方向 :以生存论的本体论代替知识论哲学基础 ,使美学研究“重新返回到生命的轨道上来” ,认为审美应该肯定生命、张扬激情 ,主张审美是人的自由状态 ,是现实生活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应该说 ,俞文切中了中国文艺研究的伦理化、认识论化、意识形态化倾向的弊端 ,而且 ,它比起玩语言、术语和仅以学术规范来支撑的“空手道”式文章要鲜活得多 ,有价值得多。但完美、没有缺陷不是有价值文章…  相似文献   

8.
林超 《学海》2003,(5):207-208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2 77页  关于景观美学的研究 ,时人前贤多有论及 ,但多为局部或个案研究 ,缺乏系统或体系 ,王长俊教授的《景观美学》则将景观美学的设想付诸实践 ,构筑了景观美学的体系。纵观全书 ,文词隽美 ,资料丰富 ,结构严谨 ,体现了作者较高的理论建树水平。全书首先界定了“景观”等概念 ,回顾历史并有深入的辨析 ,突出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景观要素的异质性 ,进而提出 :“景观 ,即价值风景” ,“景观是人的环境”等命题。说明景观是立体的多维的存在 ,要求审美主体从各个不同形象、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自从关于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开展以来 ,被称为“后实践美学”的诸美学学派兴起 ,打破了实践美学的一统天下 ,中国美学已经出现了多元发展的格局。这场讨论尚未终结 ,至今仍不断有新的文章发表 ,这无疑有助于这场讨论的深入发展。最近彭富春先生的《“后实践美学”质疑》一文 (载《哲学动态》 2 0 0 0年第 7期 ) ,以对后实践美学质疑的方式为实践美学辩护 ,值得注意。彭文先证明实践美学的现代性 ,由此否定后实践美学存在和命名的合法性。这就涉及到美学以及哲学的现代性问题。对此 ,彭文认为 :“所谓的美学具有三个历史维度 :古典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文学所文艺理论室联合主办的“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预备会,于2002年6月22、23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举行。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专家主要就“美学研究的现状及前景”、“21世纪中西美学的相互影响”、“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美学与跨文化对话”等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文艺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2 0 0 1年 5月 1 0日 - 1 2日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济南联合举办了“文艺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 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大会。与会代表畅所欲言 ,积极争鸣 ,展现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与会代表们回顾了 2 0年来文艺美学的发展道路。王杰认为 ,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实现了两个转折 ,一是从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折 ,二是从本质主义美学向非本质主义美学的转折。与会代表主要对以下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一、关于文艺美学的学科性…  相似文献   

12.
刘悦笛 《哲学动态》2006,(10):71-73
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四川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26~28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国际美学协会的20余位理事和国内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会议的主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并形成共识:今日全球美学面临着“文化间性”转向的问题,以往的理论家们是从东往西、由南往北看,而今的美学研究则逐渐展现出东方、南方过去和现在是如何看西方和北方。1.全球美学的“文化间性”转向国际美学协会主席海因斯·佩茨沃德在致辞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文化间性”的主旨,强调起源于…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1 1月 1 1~ 1 5日 ,由中华美学学会、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美学与民族艺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近百名学者与会。会议就 2 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审美教育、民族艺术与美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恰逢中华美学学会成立 2 0周年 ,同时又是 2 0世纪的最后一次全国性的美学研讨会 ,与会代表不仅就一些学术问题畅抒己见 ,也对下一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方向做出展望。一、美学学科建设与审美文化问题关于美学学科建设问题 ,陈望衡认为 ,2 1世纪当是中国美学大放光彩的时代 ,美学追求的和谐是人…  相似文献   

14.
儒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精神,无论是儒家美学思想、道家美学思想,还是佛家、法家等美学思想。对包括电影在内的中国文学艺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儒家美学,提倡“文以载道”,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文质彬彬”的审美观,注重发挥文艺作品“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等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深远。从积极影响来看,它对艺术家们的电影观念、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最大滋养,一方面是“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价值趋赴,以及情理统一、美善共体、内外交融的圆整叙事;另一方面,则是其原始人道主义、忧患意识、救世情怀以及救天下之溺的道义承担所撑起的积极人世精神。  相似文献   

15.
“美学”一词及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学”一词的中文发明者似为德国传教士花之安 ( Ernst Faber)。 1 873年 ,他以中文著《大德国学校论略》,称西方美学课讲求的是“如何入妙之法”或“课论美形”,并谈到美之所在者有“绘事之美”、“乐奏之美”等七论 ,言美“乃指文韵和悠、令人心惬神怡之谓”。这大概是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美学的最早文字。1 875年 ,他又著《教化议》一书 ,认为“丹青、音乐”二者“皆美学 ,故相属”,若将此处的“美学”一词与前书美之所在者七论并视 ,便可见此词已大体是现代意义上的使用了。在花之安发明“美学”一词前后、传教士和中国人所编的英汉字典…  相似文献   

16.
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下旬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就“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学和艺术学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媒介和审美文化批判”、“中国传统美学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现代美学和美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和深入探讨。述要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实用与桥梁--访理查德·舒斯特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 0 2年 10月 3 1日 ,彭锋、高建平、王柯平、章启群 (以下分别简称舒、高、王、章、彭 )等人与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哲学系主任 ,当代实用主义美学的重要代表舒斯特曼(RichardShusterman)教授进行了座谈。座谈内容摘要如下 :彭 :我们今天很高兴请来了舒斯特曼教授 ,与他座谈关于实用主义美学问题。高 :舒斯特曼教授的《实用主义美学》是我与周宪先生组织的“新世纪美学译丛”的第一本 ,彭锋是这本书的译者。此套丛书收入了一些国外 2 0世纪 90年代出版的美学著作。舒 :我所做的 ,是一种桥梁性的工作 ,将不同的东西联系起来。我将艺术与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 《易传》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易传》虽然不是一部美学专著,但它所阐述的“天人合一”思想、“《易》者象也”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的理论思维,而且也影响了形象思维,从而为中国美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以及强调形象思维在艺术和审美中的重要意义,提供了哲学的依据。另外,《易传》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以及《易》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作出解释时,使用了“阴阳”、“刚柔”、“乾坤”、“知几其神”、“通变成文”和“修辞立诚”等范畴和命题。《易传》对这些范畴和命题的深入发挥,同样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从中国美学史的角度讲,不了解《易传》,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中国美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美学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美学教学如何面对新世纪以来的新情况?如何把自然美的发现、利用与保护纳入整个和谐社会建设中去?这些问题,将是美学在新世纪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华美学学会、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于8月9~11日与新疆大学联合举办了“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着美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美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于这一问题,代表们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碧辉在题为“‘和谐社会’的美…  相似文献   

20.
潘知水同志在本刊1985年第3期上发表了《“技术美学”评介》一文,从技术美学的内容出发,提出了技术美学能否成立的问题。同时,联系社会上出现的“恋爱美学”、“旅游美学”等等,指出美学分支学科的设置存在“泛化”倾向。本人感到作者在关于技术美学能否成立的立论中,有些提法似欠酌斟。此外,作者在指出存在某些缺乏科学严肃性的“泛化”时,忽视了美学学科内部也存在“分化”的趋势。作者立论中提到:“只有文学艺术作为审美对象才具有美的这种品格……现实的美不过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艺术形式而已”。这涉及美和美感的根源和本质以及艺术美与现实美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