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演变和劳动价值论的实践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都是有关物物交换的理论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没有创新发展的必要 ;只有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才是指导我国收入分配的唯一有实践价值的基础理论。本文针对这种观点 ,结合收入分配理论的演变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论证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实践价值。一、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脉络在随市场经济而诞生的经济学里 ,收入分配理论一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古典经济学家还曾把它视为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如李嘉图就认为 ,政…  相似文献   

2.
发展的时-空     
在经济理论方面,也是由总的情况来决定风尚。本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内,物质生产以前所未见的规模逐年上升。各种观点的经济学家,不问是新古典派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给增长的理论以重要地位。人们从经济还原论出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界对经济学家是否要讲道德存在着不同看法。笔者以为这种争论不仅关涉经济学的性质与经济学家的任务之类的经济哲学问题 ,而且蕴含着经济政策上的主张分歧 ,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澄清。本文简要地描述和分析了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伦理学研究的方式 ,试图对经济理论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作出澄清 ,并进而对经济学家应当如何讲道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伦理道德问题在庞大的经济学研究队伍中已不乏其人 ,然而 ,对西方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者还不多见。武汉大学商学院乔洪武教授的新作 :《正谊谋利——近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 ,2 0 0 0年 2月 ,第 1版 ) ,是这一方面的一项创新之作。它不仅拓展了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视野 ,而且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学提供了一个重要参照 ,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乔洪武教授选择近代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认为 ,西方市场经济是在与封建自然经济的交锋中产生出来的 ,由重…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方经济学尤其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家的成果不断进入中国,国内有些学者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充满憧憬和理想.但是,中国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是不是就是研究方法上的差距?为什么西方经济学的移植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以为,中国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之间在两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一个是经济学本身的差距,另一个是经济学者之间的差距,这两个差距是无可回避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 195 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195 8年读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和 195 9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中 ,多次就苏联经济学范式论述了经济学和哲学问题。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编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清样本。下引仅注页码 )这些批注和谈话 ,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探索 ,是对经济哲学的重要探索 ,为经济学和经济哲学留下了十分珍贵而又非常丰富的理论遗产。在这些批注和谈话中 ,毛泽东关于经济学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述 ,不仅对经济学而且对社会…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5,(5):110-116
马克·布劳格力作《经济学方法论》的问世是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的大事。它把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推到经济学方法论讨论的中心位置,突破了上个世纪80年代前经济学方法论的传统研究范式。本文探索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写作缘起和思想,并对其思想及学术地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化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用以观察一切问题的主要观点。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系统。随着文化软实力在一国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对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表现形态的研究成为重要课题。英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齐格蒙特·鲍曼在《作为实践的文化》一书中把文化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7,(2):162-167
本文首先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良性循环的关键为切入点,以梳理经济学理论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为手段,总结提炼了不同时代围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观点;然后分析了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实践;最后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哲学看货币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森 《哲学动态》2003,(8):14-16
在当今中国现存经济学思想领域和大学正在施教的实际操作中,同时存在着几乎是不可通约的两大范式(paradigms):一是深深根植于古典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是建立在边际分析基础之上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这两大经济学体系,不仅代表着两大分析套路截然不同的两种范式,甚至连它们所使用的语言也难以通约。尽管如此,在什么是货币和货币的职能是什么这类问题上,这两套经济学的分析语言体系却有着许多交叉和惊人的一致之处。严格来说,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们继承、吸纳了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货币理论中的许多洞见,尽管他们拒绝了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8,(1):160-168
一百多年来,关于应该如何认识和处理"对工程和经济的社会学研究"在社会学中的位置问题,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进程。圣西门认为实业家和实业制度是社会科学最重要的主题,孔德认为社会学是唯一性的和整体性的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代表着人类知识的最高阶段,表现出了"社会学帝国主义式"的雄心,并因此而贬低和批评经济学是"伪科学"。可是,在19世纪末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多重矛盾斗争中,经济学家占了上风。社会学家以"退出"对经济现象的学术研究为代价换取社会学在大学体系中的教席位置,使社会学成了"剩余科学"。可是,经济学中的"索洛剩余"又提示在对经济现象的学术研究中,经济学之外还有大量"剩余"需要社会学家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家在对经济现象进行社会学研究方面终于东山再起。由于经济活动重在通过抽象劳动创造交换价值,而工程活动重在通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这就使得不但需要研究经济社会学问题,而且需要研究工程社会学问题。在中国学者开拓出工程社会学这个新的社会学分支后,工程社会学应该成为社会学领域中国话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演化制度经济学:一种不同于新老制度经济学的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16,(4):149-153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有其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与中国作为转型国家对转型理论有着特别的需求有关。我们一般把制度经济学分为老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但是这种划分只是后向的,难以涵括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演化制度经济学作为当代演化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法,难以被简单地归属到新老制度经济学中去,体现了对两者方法论的超越。本文通过界分新老制度经济学与演化制度经济学的不同特点,对此作简要论证。  相似文献   

13.
将《管子》和荀况的经济思想综合起来加以考察,不仅由于它们同属齐文化的范畴,更主要的是它们在构成中国封建经济思想主体框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不是对二者的全面详尽的阐述,而是把分析的侧重放在其有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的理论观点上。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进程中,王亚南的《中国经济原论》堪称典范之作。该书借鉴马克思《资本论》的唯物辩证法方法、批判经济学理论及其结构编排的逻辑运思,将之延伸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经济的研究分析,揭示出封建剥削关系在当时中国社会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中国社会中强商业资本与弱产业资本的畸形关系,既在广义经济学的意义上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启示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时代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低迷动荡时期。九十年代以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一直复苏无力,徘徊在零增长附近,欧洲经济也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只有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却以巨额贸易赤字和资本项目赤字为代价。至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重大的危机一场接一场到来,一轮又一轮地把世界经济拖向萧条。那么世界经济究竟处在什么方位?今后的走向如何判断?著名的经济学家们众说纷坛。这种情况一方面自然应归因于社会科学的价值取向的复杂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缺陷。到目前为止,主流经济学都是以构造和研究模型见…  相似文献   

16.
经济正义一直是经济伦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之际,它再次成为我国现实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在辨析现代西方经济正义理论的基础上,拓展研究视野,推进公平和效率问题的研究。一、福利经济学的经济正义理论古典功利主义主要包括自利选择原则和最大幸福原则,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幸福就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每一个理性人的目的就是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幸福,而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幸福是个人幸福的总和。功利主义在西方近代伦理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福利经济学的经济正义理论深受其影响。旧福利…  相似文献   

17.
人类智慧来源于社会的变革,是人类文明的亮点。同样,人类智慧的创新与革新,又为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可依靠的无止境的智慧源泉。网络经济的来临,一样为人类思维智慧的触角拓展了空间。曾几何时,资本运营作为一个非常时新的经济学术语而被应用,至今仍是国内经济学的理论前卫,而此时的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许多经济学家正在谈论着数字化经济和网络经济等术语,从发展的角度探方“未来资本”(信息)的问题。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技术像信息技术一样发展如此之快,同时又对人类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其广度和深度我们还无法估计它的限度。没…  相似文献   

18.
(三) 哲学的目的康德指出,关于哲学有两种不同观点:学院派观点(schulbegriff)和世界的观点(conceptus cosmicus,Weltbegriff)。学院派观点虽然主要是在狭窄的学院圈子里的思想,但当时仍占统治地位。这种观点着眼于知识体系,把哲学只当成一门科学,目的不外是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只是要求逻辑上的圆满。从世界的观点看,哲学的目的不在于它之为一门科学,每个人都必然对之关切的。  相似文献   

19.
魏小萍 《哲学研究》2012,(9):3-9,127
<正>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并非始于马克思;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英国和欧洲大陆产生了相当一批政治经济学家,他们尝试从原则①上去理解、认识和论证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存在和发展。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的批判思路由哲学、法学、社会学逐渐转向政治经济学。这一方面是其自身思想发展的逻辑性结果:对异化劳动关系的实证性论证,只能从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20.
赵昆 《道德与文明》2019,(2):128-133
"经济学帝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理论现象,但目前学界对其进行的界定与分析往往限于现象描述,而没有凸显其伦理实质。伦理视阈下,"经济学帝国主义"是一种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经济学的原理和理论、经济分析和解释的范围与对象,以及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市场价值观扩张至人类社会所有行为和领域的理论趋势和现象。"经济学帝国主义"从表面上看,是指经济学研究领域和范围的扩张、经济分析和解释的对象扩大,但其伦理实质却是"唯经济论"和市场价值观泛滥的"泛经济主义"。应该警惕将精神和伦理层面的东西纳入经济分析给人们带来的价值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