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哲学主要研究科学是怎样工作或应该怎样工作。一般来说,研究科学怎样工作就可以当做应该怎样工作的良好指导。这种研究往往被称之为方法论,方法论也可以是相对的,例如历史的方法论。归纳的逻辑或归纳法逻辑,通常只指对作为一种推理模式的归纳方法的研究。严格地说,是否存在任何归纳的推理,乃是科学哲学与逻辑学共同研究的问题。但是科学哲学本身是研究一个全过程的,我们从关于世界的前提出发,利用理性的方法,达到关于世界的结论(这种结论是不能只靠演绎法从那些前提得出来的)。日常的思维也采用这一方法,只不过科学是更有系统和更重视方法罢了,而且也更经常被人们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学哲学与诺贝尔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禹宽平的《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之后,读者纷纷来稿,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本文从中西研究传统的历史差异及科学哲学与诺贝尔奖的历史关系、方法论关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呼吁中国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全国第三次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香山举行。会议围绕科学哲学的任务,科学哲学的对象、内容、方法和历史、现状、趋势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哲学研究的对象 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认识论、科学方法论和科学逻辑。  相似文献   

4.
美国内华达州大学哲学系托马斯·尼■斯(T·Nickles)1986年7月29日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科学发现:几个当代的哲学问题》的学术报告,现简要报导如下:尼柯斯教授认为在过去三十年,尤其是过去十年间哲学界对科学发现方法论以及科学研究过程的研究兴趣得到了戏剧性的恢复。直到1965年左右,在库恩使哲学界普及科学史之前,美国和西欧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是波普和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在这些观点看来,科学发现不过是直觉的非结构的心理上的闪现,根本谈不上合理性和方  相似文献   

5.
逻辑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反思沙青逻辑科学方法论的对象乃是理论思维中带普遍性的认知观念与认知规范。它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存在着旧观念、旧规范同新观念、新规范之间的竞争与演进。逻辑科学方法论的发生与发展,导源于科学的发生与发展。离开科学,逻辑科学方法论就失去生存的基地和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逻辑科学方法论又总是作为一种哲学工具,它的发展也同社会的某种哲学思潮的兴衰相关连。它既是科学的工具,又是哲学的工具。可以说,逻辑科学方法论乃是科学与哲学的中介;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资料,哲学的发展则又为科…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长足进步,给社会科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开始研究科学方法论问题,探索科学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本文所介绍的,仅是整个研究中的一个部分。一、数学方法与哲学形式许多研究者一般都同意这么一个观点: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但是,是否全部哲学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述,则有不同看法。《自然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这个信息(包括科学信息)爆炸已成为规律的时代,作为哲学知识观念组成部分的各个概念的命运,是千差万别的。在这些概念中,有一些有充分根据列为哲学的范畴手段,另一些则由于不能经受时间、哲学实践和方法论实践的考验,会丧失哲学意义,并会像它们引进来的时候那样轻而易举地从哲学概念体系中消失。在今天哲学的各种新概念中,“元哲学”这个概念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性,是由某些哲学家赋予“元哲学”对于未来哲学知识所起的作用决定的。不错,那些强烈要求引进元哲学概念的作者们思想上还没有统一,虽然美国出版以《元哲学》命名的专门杂志已经十五年了。还不止是杂志,可以举出许多书,它们的书名中就有《元哲学》这  相似文献   

8.
解读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是当代哲学所关注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的界面也是国外学者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不同分支,两者在解释模型、理论传统和研究导向之间的差异与分歧造成界面的存在是正常的,但消解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长期存在的某些隔阂,实现两门学科的相互沟通与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当代科学在本质上是技术体现的,仪器是技术体现的居间调节者和沟通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工具。本文拟以工具实在论为基础,从解释模型、理论传统和研究导向三个视角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界面,并试图在某种程度上消解这一界面,以期实现科学技术哲学体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以前,所谓后实证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已经大大“动摇”了逻辑实证主义在科学方法论领域内的支配地位。他们著作中提出来的观念是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狭隘经验主义的理所当然的反应。后实证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把研究科学中的变化(科学进展的)条件,看作是科学哲学的基本目的,并广泛运用科学史料的研究方法。他们认为,理论负有确认观察的职能,并以此取代新实证主义所提出的标准科学观念。与此同时,他们也特别强调科学家的想象能力和聪明才智对科学探索的作用。他们的着眼点与其说是研究科学知识的逻辑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牟博 《世界哲学》2003,(3):40-44
中国哲学与西方分析哲学(或分析传统的西方哲学)一直被认为是彼此遥远、无关乃至对立的。两种传统中都有很多人将对方传统的哲学实践视为仅仅具有边缘价值。 本专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的比较分析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并由此研究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这两种具有特色的主要哲学传统如何能够相互学习、以互补方式携手共建共同的哲学事业(特别是在看问题的角度、指南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这些方面)。为此,我们择选了最近出版的、以上述目的为其主旨的专题文集《两条通往智慧之路?——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传统》(Bo Mou ed.,Two Roads to Wisdom?Chinese and Ana-lytic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Chicago,USA: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2001)中直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的若干文章陆续加以发表。出于篇幅上的考虑,除了戴维森的短文(该文集序言)之外,对这些文章都做了节译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哲学方法论的元哲学关注是双重的:第一,如何从元哲学角度看待哲学方法的一般性结构;第二,如何看待哲学研究中诸多不同方法论思路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对哲学方法之结构的元哲学分析来探讨如何建设性地开展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主要论点如下。第一,一般来说,一种方法论思路有其功能上相互区别、但又密切相关的三个层面,即角度取向性方法层面、指南性方法层面和工具性方法层面。第二,假定某一角度取向性方法有其适当的形而上基础,那么,仅仅采取该角度取向性方法作为当下实  相似文献   

12.
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说明”的研究走向郑祥福(浙江师范大学)科学说明,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争论十分激烈的领域。从亨普尔和奥本海姆开始到现在,科学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关于科学说明的观点,彼此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之后,这个问题更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13.
运用科学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后殖民批判关于科学认识论、方法论问题的观点,讨论了中医药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问题,认为中医是对生活世界和主体性的回归,是另一种科学或文化范式,中西医都是各民族原创的具有同等地位的元叙说方式和文本。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卡尔·戊斯发现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生菌域,并将生物分成三大分支,即真核生物域、细菌域和古生菌域。这一理论被称为戊斯革命。但是,他的理论历经艰辛才得到同行的认可,从科学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讨论这一重大发现带给我们有关思维方式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法国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进路,使进步性问题成为其核心关注点。面对迪昂、勒鲁瓦等对科学确定性所可能带来的挑战,巴什拉建立了一种断裂式的理性主义进步观,确立了当代法国科学哲学的方向;康吉莱姆"更新"了巴什拉的历史认识论,将研究视角从理论转向概念,在认可"断裂"的同时,承认科学史的"继承性",弱化了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拉图尔作为法国传统与英美传统的交汇点,以本体论的方式复兴了连续性立场,并将对科学进步的考察拓展到西方文化传统之外。法国科学哲学对进步性问题的独特处理方式,规避了走向相对主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981年12月21日到25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召开了托马斯·库恩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着重围绕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的动力》(前译《必要的张力》)等几本代表性著作中提出的“规范”(Paradigm)、“科学共同体”、“科学发展的模式”以及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导言: 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若干进路从最近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看, 以往的科学哲学都可以被称为传统科学哲学。而在传统科学哲学中, 我们知道, 按照历史进程它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即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阶段。逻辑主义的科学理性研究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分开, 认为对理论理性的逻辑分析是理解科学理性的唯一途径, 并把实践理性归入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中。许多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在否定逻辑主义方向的前提下, 因为未能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重新整合, 从而对科学理性不可避免地采取了怀疑主义态…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中理工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14家单位协办的第八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1997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基调是,总结近两年来的科学哲学研究成果,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关于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人们注意到,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领域已大量使用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话语讨论问题,开拓了科学哲学的“新边疆”。这里至少涉及有关学科之作为科学,它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同科学的历史同样久远。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哲学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纵观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种形态。一、科学中的哲学。近代科学产生前的前科学时期,古希腊一批杰出的自然哲学家像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的论著中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奥铿和司各脱等的论著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他们着重探究科学方法论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公理法等。这是前科学哲学时期。近代科学形成后,真正的科学哲学思想萌生于具有哲学头脑的科学家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为分析社会历史的科学指南,在观念层面以及现实层面触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对现实世界的统治权,"历史科学"作为对共产主义现实运动的理论表达,在对市民社会积极扬弃的基础上开展出对人类社会之重建。本文通过"否思"现代知性科学的哲学信念与方法论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展开、形成与制序化为背景,澄清19世纪社会科学范式的形而上学性质与普遍主义取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科学观为视角,阐明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与方法论的哲学变革。而"具体的历史原则"作为把握既定社会自我运动的科学方法,与黑格尔抽象的历史原则有着本质区别,它在思想基础与方法论层面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提出了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