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概念是如何起源的?在科学进步中科学概念是如何演变的?在科学研究中心理意象(mental imagery)的作用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提出理论的?这些问题长期吸引着科学家和哲学家进行不懈的探索,后来又引起科学史家和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今天,科学和科学家的地位正受人注目:我们在这里或那里听说科学“实现着”形而上学,科学从它与传统的灵性和智慧的对话中捞取好处,甚至非理性有时部分地支配科学的发现。因此证明实证主义“纯化”科学的计划遭到了失败。况且,复杂性论题的含义不再破坏事实:例如,理性的线性发展事实或预见性和决定论之间无断裂联系的事实。这种情况导致我们向你们这些科学家请教,以求回答以下问题:科学正致力于重新开始形而上学并促进、恢复灵性吗?科学家是那样热衷于探寻一种“新结合”的条件,即赞同多种合理性,赞美非理性,探讨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和谐吗? J.-M.拜斯尼尔,D.布尔格  相似文献   

3.
按照一般常识出发,宗教信仰阻碍科学研究。毛建儒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4期撰文,认为这些事实只是反映了一个方面的情况,它还有促进科学研究的另一方面情况,即对科学研究起积极的作用。因为: 第一,宗教加强了“有序”观念。宗教认为,每一种细微的事物都受着神视的监督并被置于一种秩序之中。而有序观念是科学存在发展的基础,这无疑增强了他们科学研究的信心。第二,宗教育一种实际的精神,宗教徒是把这种精神应用于自己的科学活动获得成功。第三,宗教的目的对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社会的成员 ,除了做个好公民以外有没有特殊的伦理责任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 ,科学在本质上是进步的、有益于全人类的。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活动 ,而科学知识作为真理的代名词在本质上是有利于社会的 ,或者至少是中性的。因此 ,科学家的责任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科学研究的成果越多 ,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至于有人利用这些成果危害社会、危害他人 ,那与科学家无关。另一些人则相信 ,科学知识可能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险 ,因此 ,科学家在道义上有责任去避免科学知识被用以危害社会。一、现代社会中责任的含义责任 (respon…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科学研究,在科学方法和应用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容置疑的进展。然而,科学研究并未因此而进入“澄明”之境。科学界倒是出现了“从复杂性到困惑”这样的情绪。[1]如果说“超越还原论”的革命口号曾让我们激动,科学社会的荣誉动机和批判意向已被牵发,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走出“困惑”。本文拟就复杂性科学研究中的两个哲学问题进行初步思考,以期能抛砖引玉。一整体与部分关系问题作为一对基本哲学范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近代以来科学分析方法和现代系统科学方法共同的、最重要的本体论基础。“整体等于部分和”是分析方法的哲学基石。[2]然…  相似文献   

6.
学生:前两次您们谈了对超常现象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认识,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超自然力存在,对超常现象的声称一定要求有实在的经得起检验的事实;宗教不过是历史阶段的产物,把灵魂托付给谁一定要理智,人生道路只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指望“仙人指路”。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可是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的名人、科学家都要信教,连科学巨人牛顿也是虔诚的清教徒,包括爱因斯坦也信教、信上帝,还有很多科学家都是基督教徒,难道他们不理智吗?秋实:你的问题很好,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疑问,认为既然科学家是搞科学研究的,那他就应该相信确实存在的事实,不该…  相似文献   

7.
从黄禹锡事件看伦理学对科学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克隆干细胞研究是一个与生命伦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当被誉为“克隆大王”、“韩国最高科学家”的黄禹锡因“卵子风波”的伦理问题不得不向公众道歉,并辞去世界干细胞研究中心的主任职务时,从科学家、政府官员到普通大众,支持黄禹锡,认为伦理学阻遏了干细胞研究的人不在少数。直到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被揭露,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黄禹锡神话”才因此破灭。科学不允许作假,科学也不允许作恶。黄禹锡事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伦理学对科学发展来说是重要的,科学研究不仅要遵循求真的学术道德,而且要遵循求善的人本道德,求善才能更好地求真!  相似文献   

8.
“认识一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拉普拉斯语)。近年来国内对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愈来愈引起广大学者的兴趣,有关这方面的论著犹如雨后春笋。而在这众多论著中,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孙世雄所著《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与历史》可谓独具一格。诚然,科学研究是一种对新知识的探求。它吸引着具有独创精神的人毕生为之努力奋斗,虽然科学家们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有没有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科学研究所共同遵循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思维技巧呢?这就需要摆脱仅仅罗列方法加科学例证的研究方式,而应从哲学和科学两方面入  相似文献   

9.
王正瑞 《天风》2007,(19):31
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哥白尼、法拉第、波义耳、林奈氏、巴斯德、巴斯噶、霍顿、虎克……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世界许多著名的大科学家都信仰基督教?因为圣经中大量的科学预见逐渐被他们所发现,因此许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逐渐认识了神。基督教已成为现代科学的思想基础,而基督信徒也是发展现代科学的中坚力量。圣经不是一本科学专著,乃是一本论述神的创造,神对人类救赎、神所默示的巨著。然而圣经中  相似文献   

10.
对迷信与理性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轮功“被取缔后,迷信问题越发引人反思。尽管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但科学与迷信、理性与迷信的对话一直在艰难地进行着。目前,有一种说法更令人深思,即“对科学的盲目笃信也是一种迷信“。它似乎要把人们从盲目崇拜科学的迷梦中惊醒,比科学家更为理智地看待科学。对这一说法,我们该怎样理解呢?它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呢?这些说法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把迷信看成是一种思维倾  相似文献   

11.
科学优于其他知识之处在它错误的时候。虚构的东西可以承载优秀文化,但不能当作操作手段。科学与反科学都提倡怀疑,但前者要求有根据,后者不要。在政策制定中,某一方的相关利益不应是反对或支持的理由.平衡各种主张的冲突只有依靠科学。科研结论的可靠性不是由哪个人承诺的.而是通过许多其他人验证后逐步被公众认同的。科学家承诺的是自己的成果一定可以检验。科学工作者应该使科学知识能够“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伦理只能判定事物的好与坏.而科学可以调控。政府无权禁止人们选择“愚昧、错误”的生活方式,但更无权给推销愚昧、错误主意者发职业证书!构建和发展伦理要遵循科学规律.尊重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12.
邻国的黄禹锡事件,也引起国人的关注。对于把科教兴国作为战略来推行的我国来说,它有警示作用,有借鉴价值,有助于我们反思。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科学要发展,发展要创新。把实事求是的态度同创新的精神结合起来,推动科学的长足发展,是当代中国人的普遍愿望。黄禹锡是希望创新的,他在创新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世人注目的成就。但当他继续创新难以如期实现时,他就采取了反科学的态度:作伪造假。请注意:黄禹锡事件的本质是作伪造假,而不是科学实验过程的失败,不是对实验结果的误判,也不是他提出的假说经不住实践检验。一部科学史说明,科学是艰苦探索的事业,从幻想、想象到提出假说, 以及假说的被实践所检验为原理、公理、规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已成定论的东西,甚至或者又被新发现、新实践所修正,所推翻,这都是正常的事。在科学探索的崎岖小路上,如果不允许犯错误,受挫折,那只好取消科学。但作伪造假的性质与此迥然不同。作伪造假是道德学风上出了问题,是科学良心出了问题。对这种行为的唯一社会评价,是他在骗,骗他人,骗国人,不管他出于什么动机,骗的行为是一样的——当然,这是就事论事,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人的全部,包括他已经取得和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黄禹锡事件爆发后,有两件事令人印象至深,一是其本国,从学界到政府,对事件进行的严肃认真的调查和处理,并不因为他是国宝级的科学家,就为其袒护遮瞒,封舆论界的口;一是其本人,面向媒体大众,坦诚其作假的事实,向其国人深深道歉,令人对之是又一类的肃然起敬。这样的政府,这样的科学家,在科学的发展上,必定是前途无量的。我们需要反思些什么?这里只提两点:一是“人体科学”,我们是否需要反思?二是反对“伪科学”,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近两年来,与“反科学主义”同行的是为“伪科学”辩护,而走在反伪科学前列的学者,则被冠以“科学警察”的恶称,大批小批,似乎是反伪科学妨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成了中国科学的罪人。我们提请这些伪科学的捍卫家们,看看近邻的榜样吧。所谓“伪科学”,就是作伪造假,作任何其他解释,都是遮羞。  相似文献   

13.
当代科学家信仰宗教,一大原因是,在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往往生发宗教的“境界”,或者说那“境界”非常投合宗教。科学与宗教之同一,突出表现在“境界”这个层面上。因为“宗教感情所采取的形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和惊奇……这样的感情同那种使自古以来一切宗教天才着迷的感情无疑是非  相似文献   

14.
自组织理论为我们分析和认识系统的动态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方法。普利高津的“通过涨落达到有序”的命题,可谓是这些新方法中的佼佼者。它简明而深邃地昭示人们:系统中的“涨落”,是使系统奔向新的有序的主要根据。所以,认识特定系统中的“涨落”,对于认识该系统的动态发展举足轻重。依此,欲揭示科学发展的深层奥秘,我们不妨去探寻一下科学系统中的“涨落”。科学系统是指由科学主体、科学工具、科学理论和科学规范为基本要素耦合而成的社会系统,这是科学活动过程的集合体。其中,科学主体主要是指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的科学家个体及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科学工具主要包括科学活动中所需的观察实验仪器这类物质工具,及关于客观对象的分析方法和认识方法这些思维工具;科学理论一般是指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语言常常由于比一般语言的“表达”更为精确,而被人们给予特权的地位。但是,那些对于诸如宇宙、物质、时间或科学理论统一的可能性问题著书立说的科学家们,却很少考虑语言在以上这些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读到关于黑洞的奇迹,读到发展的宇宙——似乎这些现象不经意义和语言的干预,就能够被直接理解。这种对实在论常规奴隶  相似文献   

16.
中國革命的勝利給科学研究工作帶來了从未有过的廣濶前途,而随着社会主義事業的飛速發展,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已成為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科学家的切身要求。在一九五四年高等学校課程改革後,在全国範圍内開始了圍繞和服務於教学需要的科学研究工作诮衲晡濉⒘录?許多高等学校,例如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復旦大学、南開大学、大連工学院、北京農業大学等都先後舉行了解放后第一次全校规模“科学討論会”,对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作了一次總檢閱。在討論会上宣讀的將近四百篇的科学論文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我們的科学研究事業是以國家社会主義建設的实際  相似文献   

17.
去年,关于“智慧设计论”是科学还是宗教的论争,甚至诉诸美国法庭。最近,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又迅速成由美国燃烧到了世界。2月21日,一份有514名科学家联合签署的声明,再次引发轩然大波,并以“500科学家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报道传遍全球。由于达尔文进化论一方面关乎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关乎无神论与有神论的论争,因此不得不引起笔者的关注。关于“500科学家联名质疑达尔文进化论”“我们质疑达尔文宣称的生物随机变异能力和自然选择论来解释复杂的生命。谨慎的检验达尔文理论证据的行动应该被鼓励”。这是《世界网络日报》在今年2月21日…  相似文献   

18.
引言道德哲学的本质本身在哲学上就极易引起争论,从这点上看,哲学的其他领域的本质则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哲学的一些其他分支,诸如科学哲学,涉及的是对专家们所做的假设进行界定和评价。科学家们提出并检验科学理论,而科学哲学家们则要问一问,“什么是科学理论?”“我们能确证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吗?”。哲学家们常常把证实的科学理论称作“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和《思维科学通讯》编辑部,长期以来支持自然科学思维研究,这是难能可贵的。进入21世纪,中国一些著名科学殿堂里传出喊打“平民科学家”的呼声,这是一种败象。科学研究离不开人的思维,赞成的就协同;不明白的就会逆向或反向,  相似文献   

20.
溯因推理:笛卡尔、康德和皮尔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汉森在《发现的模式》中曾指出 :科学家“所致力的工作是从被解释项到解释项”的追溯 ,它既不是演绎性的 ,“也不是归纳性的”。这里的所谓“被解释项” ,就是科学家们认为需要加以说明的现象 ,而“解释项”则是能够因果地推出被解释项的某个命题。因此 ,在科学活动中 ,寻找解释项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发现的过程。汉森用下式表明这一过程 :PHPH其中P为被解释项 ,H为“蕴涵P的假说” ,即解释项。当此推理成立时 ,H即成为被发现者。 (Hanson ,pp .85 -89)。正如汉森告诉我们的 ,皮尔士早已指出这种思维形式是科学以至人类知识成长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