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易》为群经之首。它对古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共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从古代文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援《易》以为说”最多的莫过于刘勰  相似文献   

2.
儒家性二元论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所流行的八字术(八字易象)密切相关。八字易象是一种以人出生时间的天干地支所形成的阴阳五行之象研究人生及天人关系的术数。其思想观点和术数活动,影响了宋代理学性二元论。八字易象在性、理、气等问题上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中国古代术数及其思想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与意义,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研究术数的思想资源,有助于我们批判迷信思想,了解中国思想史上阴阳五行思想多方面的内容,也有助于我们吸收传统思想,建立新时代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不少人对“道教术数”嗤之以鼻 ;把它同科技哲学挂起钩来似乎显得不可思议。这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 ?为了能够有一个比较确切的认识 ,我们不妨从其含义的发掘入手。一、“术数”由来与其意义的发明“术数”这个词汇由来已久。在古代 ,它曾经是一个颇为重要的概念。因为它的涵盖面相当之广 ,甚至连政治策略、权术也叫做术数。《韩非子·奸劫杀臣》篇说 :“夫奸臣得承信幸之势 ,以毁誉进退群臣者 ,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① 韩非子在此所谓“术数” ,即是就策略上来使用的。在他看来 ,一个国家的君王如果不精通政治术数就…  相似文献   

4.
何丽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出版。全书28万字,322 页。八字术源于《周易》,是传统术数中的一种,在中国城乡具有广泛影响。该书主要从八字易象本身的组成和八字术的来源、术数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八字易象哲学思想本身发展的历史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八字是一个结合了阴阳五行的象,阴阳为体,五行为用,以阴阳五行之气推算个人的命运,是从京房易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结合阴阳与五行思  相似文献   

5.
关于古代术数中内算与外算易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传统术数(也称数术)中的内算与外算是一个整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从教育史、从业者的身份认同与知识结构,以及史籍对二者的记载和二者在数术整体功能中的权重等方面来看,"外算"是以"内算"的婢女身份出现的。从《四库全书》起,这一观念发生改变,而在阮元等人所编《畴人传》中,内算与外算之关系发生了易位。通过对晚明前清中西术数、中西文化会通的考察而发现,这一易位有其必然性。但是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来看,二者关系及各自前景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经传研究·关于《周易》的作者问题」’金景芳(1.1)读帛书《周易)连劲名(1·8)《周易》盔法原无“之卦”考〔美〕夏含夷(1·15)《杂卦》不杂说王兴业(1·20)《杂卦》论萧汉明(2·24)《三坟易》卦序初探王兴业(3.21)从观象系辞说到《乾》卦之取象刘正(3·34)谈《革》卦的解释和贡献喻周振甫(4·9)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王新春(4·40)河图洛书解常光明(全即)“利建侯,新解李衡眉(4.61)《易》的象、数、义、理一体同源论 (美)成中英(5.1)帛书《系辞》浅说 一养论揭传》的编纂夔通戛(。·ls)《周易·咸卦》解刘夭中(5·22)《周易·说…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一部內容博大精深、穷尽了天道、地道人道的专著。其理论渗透到中国古代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被誉为古代群经之首。医易相通,中医学是吸取易学象数理论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易·说卦传》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相似文献   

8.
按是篇大旨务在裒多益寡,均剂盈虚,所谓“夺余满,补不足,以通政事,以赡民常”是也。《说文》“侈”与“奢”互训(人部378页);《尔雅·释言》:“侈、多也”。“靡”,有“靡散”之义。《易·中孚》:“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注:“靡、散也,分散而共之。”《礼记·少仪》:“国家靡敝。”《正义》亦有“靡散”一训。《荀子·富国》篇:“有倚契伺诈权谋倾覆颠倒以靡散之。”侈靡者,有饶多之财必使散于众之谓。《管子·霸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逻辑著作总结了许多有关“说”(推理论证)的方法,这里介绍其中的“譬”(类比推理)、“侔”(附性法直接推理)、“援”(援例直接证明)、“推”(归谬式间接反驳)和“诺”(讲授科学时的问答法)五种。一、譬《墨子·小取》说:“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即列举那个事物而说明这个事物。这是给“譬”式推理下的一个功用定义。“譬”式推理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常用的推理方法。《说苑·善说》  相似文献   

10.
《易传》宇宙发生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易》分为经传两部分,其中《易传》有十篇(称为十翼),是儒家后学者的作品。《易传》的哲学思想十分丰富,本文就其宇宙发生的理论做一点初探,以请教于大家。一、易乃宇宙之本中国与西方一样,古代很早就开始寻求自然真谛,探讨世界本原。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五行”相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伯阳甫以阴阳“天地之气”解释地震发生(同上)。这包合了宇宙生成的萌芽。但是第一次全面  相似文献   

11.
医易溯源     
医易相通,源远流长。上溯至《左传》所载春秋时泰国医和,已将《易》理用于医学之中。而最早博取《易》理以形成医学理论体系者,当推战国至秦汉时期之《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易·说卦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相似文献   

12.
<正> 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一语,因不同的句读而有不同的解释,成为古今一大疑案。概括起来,对这句话的句读和理解,主要有四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史记·滑稽列传》所载西门豹之言,《商君列传》作“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意思大致相同(杨伯峻:《论语译注》)。具体解释为:对于老百姓只可以使他们顺从,却  相似文献   

13.
总论交融与会通:哲学研究的创新趋向———“全国首届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述要(解丽霞·1·60)由“学习”到“养成”———评新编教材《哲学素质培养》(曹鹏飞·1·70)论证与解释———关于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杨国荣·5·3)寻求哲学繁荣之路———《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简介(饶涛·7·71)探索哲学教育的新路子———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本科教学的探索(郝长墀郭齐勇·11·70)“通力合作、锐意进取”———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暨哲学学术创新研讨会综述(朱慧玲·12·57)政治哲学从政治正义到社会和谐———以罗尔斯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的易学观,学界一般认为是尊崇汉《易》,贬抑宋《易》,与朴学《易》比较接近。实际上,《四库全书总目》强调"推天道以明人事",兼采象数与义理,对汉《易》中保存的"太卜之遗法",宋《易》中的理学《易》、史学《易》,都是基本肯定的。而对汉《易》中的禨祥之学、《易纬》之学,宋《易》中的图书之学、心性之学,则持批判的态度。而清代盛行的朴学《易》,以辨伪、辑佚、训诂之学治《易》,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易》学史史料的钩稽、辨析与考证,在易学思想上不出象数、义理两派的藩篱,较少有突破前人的学术见解。整体而言,《四库全书总目》从"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认识出发,对《易》学象数、义理各有取舍,并不能以"扬汉抑宋"之类的说法概括。而《四库全书总目》这种易学观的形成,主要受乾隆钦定《御纂周易述义》和纪昀易学观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爱易》黄小娥著东京祥传社2.《梅花易评注》新井白蛾著东京鸭书店3.《断易入门》营原壮著东京茅杨会4.《童子问》伊藤仁斋著东京岩波书店5.《易》本田济著东京朝日新闻社6.《易》(中国思想研究)高田真治著 东京春秋社7.《易。明天的生活》竹内昭夫编东京 至文堂8.《易.五行》小岛佑马著东京(中 国思想史)9.《易说语源之神秘》儿井英义著东京 共荣书房10.《易说六次元之豁》儿井英义著东京 阳光文明研究会11.((易外象·六四卦之外象》 鼎斋粗口亨伯嘉谨识12.《易·人生的智慧》春野鹤子著东京 同时出版会13.((易·万有无双原理,实用辩证…  相似文献   

16.
帛书《易经》卦爻辞有大量与通行本相异的文字,需要考释。本文仅以通行本之"惕"字为例,论证帛书本异字"氵易"(即《小畜·六四》"血去惕出"的"惕"字,帛书写作"氵易"字)是""字之别写,而""通"",""的古体为"",故可校"惕"字为""字之误或原本相通。同时,帛书《乾·九三》"夕(残字)若厉"的"",讼卦卦辞"洫宁"的"洫",《·九二》"亻易号"的"亻易";通行本《师·九二》"王三锡命"的"锡",《涣·上九》"血去逖出"的"逖"字等,都得到相应的校释。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与七阁库本等诸提要,出于众手,谬误难免。前人的易类提要研究,多着眼于浙本、殿本《总目》之考辨。今以金毓黼先生所编《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易类,与文渊阁、文津阁库本提要、浙本、殿本《总目》等现存《四库》提要进行互校,以纠诸本提要之误。共涉及前贤未及之误24处。  相似文献   

18.
在易学象数发展史的研究中,八字易象是相当重要却又被人们长期忽视的.八字易象主要用于术数,它是由文字组成的阴阳五行之象,既是自然界之象,也是人体和社会家庭之象.八字易象来源于<易>之卦象,但又在一些方面发展了易象的哲学思想.在把阴阳与五行结合上,在阴阳各自不同的性质上,八字易象又有不同于<易>之卦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老子史料学     
一、老子及其成书的年代中国古代哲学有与《易经》相参证的就是老子。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在讲完《易经》之后,接着也就讲道家的创始人老子(124-132页)。扬雄《太玄赋》“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省忧患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桓谭在《新论》加以说明,日:“故密议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孔子谓之元、而扬雄谓之玄”(《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易言阴阳,言损益:老子言刚柔。言倚伏,和后来孔子的元,扬雄的玄,  相似文献   

20.
《周易》列为我国古代《六经》之首。它成书于殷末周初,时代久远,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在漫长的历史中,《周易》对我国传统的文化、哲学,以及自然科学(包括数学、医学等)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仍受到国内外广泛的重视。“生生之谓易”(《易传·系辞上》),生生即不断的生长,变化。《周易》一书以《易》来命名,是取事物的不断运动、发展、变化之意。《周易》由六十四个别卦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