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时代、每一民族、每一国家都有属于自己时代、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哲学,当代中国也应有属于自己的哲学,建构当代中国新哲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因此,如何建构当代中国新哲学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批学者集中力量探讨建构当代中国新哲学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的观点,试图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提供某种指导性原则或某种路径.其实,就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而言,最需要的不是关于建构方法的讨论,而是关于建构的尝试,也即建构新哲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从近代到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为一种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方式向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同哲学学派的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表现为一种"人的回归",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探讨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加深人们对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能为我国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之后,有人提出实用主义是美国的民族哲学之新说。笔者认为,实用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的民族哲学并赢得世界性的影响,最根本的,在于它以哲学的方式,把握了商品经济时代的某些时代精神,是商品经济时代的哲学之果。  相似文献   

4.
儒家环境哲学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哲学是现代哲学。诚然,儒家没有提出环境哲学,但它关注宇宙和人生,有丰富深刻的关于人与生命、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论述,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源宝库,它的环境哲学思想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天人合一”:环境哲学的思想基础“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六千多年前伏羲氏时代,《系辞下传》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的每一卦体都由三个线段所组成,每个线段有一个象征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范清心 《天风》2006,(10):16-17
祷告,是基督徒每天的必修功课。今日与大家一同反思和重整我们祈祷的生活。一、何为祈祷祈祷是宗教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之一,每一个宗教都有祈祷。为什么要祈祷呢?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祷告属一种天赋的省思性反应,也就是栽植在人灵魂和生命中宗教苗种的萌芽。多特信条也说:“在人里面还保留自然之光的余  相似文献   

6.
不存在感     
正我们知道,道家追求的是人的不存在感。"道隐无名""功成名遂身退""不敢为天下先""虚其心实其腹"都是在说人的不存在感。存在着而像是不存在,道家的全部智慧都在这儿。我们说道家是退的哲学,即使有进,那也是以退为进,最终还是要退。退是道家哲学的灵魂,不存在感,则是这种哲学的外在表现。我们知道当今时代,与道家哲学是根本对立的。我们都在拼  相似文献   

7.
对于传统文化核心层次的传统哲学的反思,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首先在方法论上进行一些探索。笔者在此提出三点粗浅之见,以就教于学术界的同仁,不妥之处,欢迎指正。(一) 历史思考、现实思考和未来思考。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黑格尔说:“每一哲学都是  相似文献   

8.
张艳 《天风》1995,(7):4-5
爱是一种哑子能够讲,聋子也听得懂的语言。爱能使人与人之间生活得更加和谐,爱也能把人的心牵引得更紧密。爱能使大地充满了生机,爱能使万物复苏。法国作家拉马丁曾说过:“爱,是每一颗心灵中最美丽的黎明。”人间有朋友之爱、兄弟姐妹之爱、夫妇之爱、情侣之爱等,但无论哪一种爱都比不上母亲爱儿女。母性之爱,那是与生俱来的,那是一种只求施予,不求回报的爱。中国古代诗人孟郊笔下母亲的形象是:  相似文献   

9.
管理哲学中的“人”的范畴指的是管理中的人本身,即“管理人”。“管理人”是对管理中各个层次的人及人的各个方面的最一般的概括。在管理哲学的诸范畴中,“人”的范畴处于中心地位。首先,从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始终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我们可以说,每一种管理理论,都是对人的一定看法而提出来的,各  相似文献   

10.
医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结构及其关系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学领域中 ,只有对研究成果进行思维的加工 ,才能上升为科学意义上的医学认识 ,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 ,医学认识就在于医学思维。尽管医学思维活动中离不开哲学思维的指导作用 ,但哲学思维不能代替医学思维 ,它只能作为医学思维的先导 ;尽管从发生学意义上说 ,二者都起源于人的智慧想要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 ,但哲学思维是观念层次的思维 ,它力求以抽象的、无限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而医学思维作为科学思维的一种 ,则是以具体的、有限的方式把握人类健康和疾病现象 ,是一种实证性的思维[1 ] 。医学家要想在医学思维活动中更好地运用哲学…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哲学可以说是关于智慧之学。人作为社会的人,都是有智慧、有理性的;人的智慧和理性是在人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是把人类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中所表现的智慧和理性精神集中和概括起来的产物,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把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所以哲学是人类智慧和理性精神的结晶。反过来,哲学又应该为人们正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12.
每一思想都有其产生的时代。2013年,“变革”再一次成为响彻中国大地的时代最强音。任何一个变革时代条件下的崭新社会实践,都会更加强烈地吁求和催生思想的变革和哲学的创新;而任何凝聚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都会深深地凝结和表征着人们在时代探索和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希冀。在这一意义上,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2013年是...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个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之谜也就是人之谜。哲学不是神话 ,但哲学家继续了对人之谜的探索 ,使人成为了哲学的首要主题。笛卡尔说 :“我思故我在”。这个哲学箴言肯定了人是认识和思维的主体 ,欧洲哲学也以此为重要标志从以本体论为重心的古代时期进入了以认识论为重心的近代时期。我们必须承认“我思故我在” ,但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基人所指出的那样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确实是一个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最简单、最基本的事…  相似文献   

14.
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作过重要的分析。他们认为,作为人类本来含义的思维乃是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是语言的思维。语言、词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永远离不开这个语言外壳。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①我们认为,这是关于语言与思维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中肯的判断。只要稍加思考,我们每个人都不难体会到,任何抽象思维,任何一段思考,如果离开了语言,就将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茫然一片,空空如也。然而,至今依然有人企图证明,离开语言同样能够实现我们的抽象思维。我们认为最好还是把注意力放在马克思的那句断语上,进一步研究语言何以能够成为现实的思想,或者语言何以能够使思想成为现实。语言、词与思维和意识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为什么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哲学可以超越产生它的时代,而成为其他时代的同时代者。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古代哲学并无区别。如果亚里士多德或康德、黑格尔可以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那么孔孟老庄也同样是如此。只要我们对现代性的思维偏见有足够警惕就会发现,哲学与其时代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单线因果论所能解释。中国虽然没有产生"哲学"这个名称,但中国古代哲学具有西方人公认的几乎所有哲学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取向和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足以证明它对于我们的时代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个国家、民族, 要兴旺发达, 拥有光明的未来, 就必须拥有创新的理论思维, 拥有自己的哲学。哲学是思想的花朵, 文明的灵魂, 精神的王冠; 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先导, 是激发人、塑造人、引导人的精神力量。哲学锻造我们的思维, 净化我们的心灵,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一、哲学是什么?哲学的解放, 从根本上说, 首先在于哲学观的解放, 在于对“哲学是什么”等问题的再思考、再认识。哲学是什么? 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又是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 也可以说是哲学永恒的话题。从哲学诞生的那一天起, 哲学家们就在不停地追问, 给出了一…  相似文献   

17.
<正>哲学永远是时代的心声,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其中时代化是最根本的。因为哲学只有贴近时代,反映时代心声,才真正代表了大众的诉求,当然也就贴近了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这就需要我们的哲学自觉追踪时代,紧扣时代的脉搏,自觉将哲学沉思、时代精神和实践需要融为一体。谈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我们会常常援引马克思的那段著名的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  相似文献   

18.
布耶娃(哲学科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个人的才能发展及其预测问题。我们认为,人的社会决定性与人的能动性的辩证法、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主体和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过渡时活动的主体之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以及人的主观世界的特征、意识和世界观在历史创造中的积极作用的增长,这些都是具体科学和哲学思考和解答的最迫切问题。在现有的哲学文献和具体科学文献中,最重视的是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胡伟希  田薇 《学海》2001,(3):47-51
在关于“哲学何为”之古老而常新的追问中 ,把哲学理解为一种关于“存在”的学问 ,可谓是经典的定义了 ,也可以说是对于哲学之本性的揭示。然而 ,“存在”何解 ?对此却有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和结论 :西方人固有的思维方式为“存在是什么” ?企图通过一系列的追问 ,把握住那隐藏在背后之恒定的“所以然”、“终极因”之“真存在” ,这构成了西方哲学源远流长的“本体论”传统。中国人面对存在论问题时 ,其典型思维方式并不着意去追问存在究竟是什么 ,而是致力于寻求“如何达成存在之境” ?或者 ,“如何成就存在的自由逍遥之道” ?这构成了中国哲…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治哲学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哲学在国外 ,已经有了 2 5 0 0多年的历史了。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政治哲学家。政治哲学的概念亦早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就有了。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群学之首”。政治哲学在中国 ,更是古已有之。中国是政治哲学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就实质而言 ,一部中国哲学史就是一部政治哲学史。我们不妨以儒家哲学的经典《四书》为例 ,其中的任何一篇著作都可以说是政治哲学著作 ,都是论述如何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宋明理学的“理” ,也就是正心、诚意之理 ,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 ,是“为万世开太平”之理 ,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