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90名4-6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儿童在小模型旋转任务中利用线索学习和位置学习表征空间位置的年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线索学习的利用要优于对位置学习的利用;(2)4岁儿童已经可以使用线索学习的方式表征空间位置,但到6岁左右才开始能够使用基于方向的位置学习;(3)线索特征对于儿童的线索学习有显著影响,明显、突出的线索有利于儿童的线索学习。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编的Posner视空间线索化任务,考查6~9岁儿童对眼睛注视、手指指向、箭头指向和代向汉字4种中央线索的注意定向。结果发现,6岁儿童已经能对眼睛注视线索进行注意定向,并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7岁组和8岁组儿童注意定向的成绩显著改善,7岁可能是儿童对中央线索注意定向发展的特定阶段。而对手指指向和箭头的注意定向,只有8岁和9岁儿童表现出来。对代向汉字线索的注意定向,8岁时开始出现,9岁时表现出显著的提高。结果提示,眼睛注视线索可能是一种独特的视觉线索,有别于其他中央线索引发的注意定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探讨幼儿在准确性线索和共识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与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特点。实验1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88名4~6岁幼儿,采用对物品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而5~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2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94名4-6岁幼儿,采用对人格特质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5岁幼儿对两类线索没有做出偏向性选择,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3采用被试内设计,探讨5岁幼儿对两个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验证了实验1和实验2的相关结果。结论: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幼儿对不同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具有不同的年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4.
胡清芬  陈桄 《应用心理学》2007,13(4):360-366
通过计算机呈现任务和记录反应,对5岁、5岁半和6岁儿童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6岁之前的儿童难以正确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从6岁开始,儿童开始逐渐掌握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2)在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时,儿童采用了比较较高级单位的策略,而没有对每个单个物体进行计算;(3)进位规则没有对儿童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不同领域的规则(安全领域规则,个人领域规则)和不同的规则提出者(成人权威,同辈权威)对儿童判断的影响。研究考察了48名4~7岁的儿童在道义推理、奖惩判断、愿望理解和行为判断的发展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直到7岁儿童才能根据规则的不同特点做出不同的判断,7岁儿童预测更不应该违反安全领域规则,违反安全领域规则和成人权威制定的规则后应该受到更多的批评,而4岁组和5岁组儿童在不同规则情境下的判断没有显著差异;(2)各年龄组儿童预测应该给予表扬的数量在各情境下没有显著差异;(3)在规则与愿望相冲突时,高年龄组儿童比低年龄组儿童更多地报告主人公会坚持自己的愿望;(4)在预测主人公是否会违反规则上,各年龄组在不同规则情境下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安蓉  阴国恩  冯虹 《心理科学》2007,30(2):351-354,319
在实物图片或轮廓图先期呈现的条件下研究了6岁、9岁、12岁及成人被试对两可图形的命名或相似判断。结果表明:(1)命名项目或相似判断与线索项目有关时,各年龄被试对判断项的命名或相似判断均表现出与线索项目一致的倾向。(2)轮廓图作为线索项目时.命名或相似判断反应时较长;实物作为线索项目时,命名或相似判断反应时较短。无关项目作为为线索项目时.被试命名或相似判断的反应时居中;命名项目或相似判断项目均与线索项目一致时反应时较短;命名项目或相似判断项目均与线索项目不一致时反应时延长。(3)被试命名或相似判断的反应时随其年龄的增长而下降,6岁和9岁儿童的反应时较长;12岁儿童的反应时较短;成人的反应时最短。  相似文献   

7.
以12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图片判断和个别访谈任务,从本体区分和归因的角度,对3~6岁儿童对言语行为的元认知发展进行了探查。结果表明:3~6岁儿童对言语行为和物理发音区分较早,但对于言语行为和生物发音的区分水平普遍较低;34、岁儿童对语言习得的遗传因素认知水平较低,5岁开始发展,6岁有显著提高;3~6岁儿童对语言习得的环境因素认知水平都较低。  相似文献   

8.
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6名3~5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儿童空间表征实验任务,在语言表征、模型表征和图画表征三种空间表征形式上,考察了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总体上,3~5岁儿童理解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均显著高于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2)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年龄效应。(3)从不同的空间表证形式来看,3岁儿童理解语言表征的能力与理解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差异显著,4岁儿童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其余形式的空间表征理解之间的差异或空间表征使用之间的差异在各年龄段中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图片内容的再认作为项目记忆任务,图片与颜色背景的联结记忆作为来源记忆任务,并对两种记忆结果分别做信心判断,考察3~6岁儿童情景记忆及其监测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3岁儿童已具有项目记忆能力,4~6岁儿童其项目记忆能力显著优于3岁;6岁时才发展出来源记忆,两种记忆的发展不平衡。3~6岁儿童已经具备有效的项目记忆监测能力,但4~6岁儿童的监测准确性要高于3岁儿童;6岁儿童能够有效监测来源记忆,其准确性显著高于3~5岁儿童。结论: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情景记忆及其监测能力不断发展,且来源记忆能力及有效监测能力的发展要滞后于项目记忆。  相似文献   

10.
旋转任务中3~5岁儿童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探讨3~5岁儿童在对空间物体位置进行编码时,能否有效采用心理旋转策略或根据物体"位置关系"来判断物体方位。实验采用3×4混合设计,在旋转条件下研究上述问题。结果表明:(1)在策略方面,儿童对心理旋转的使用要显著优于利用位置关系进行判断;(2)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旋转的能力不断提高,5岁时进步尤其明显;(3)3~5岁儿童均不能自动利用位置关系对物体位置进行编码,但5岁儿童经提示后可采用此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燕芳  管益杰  陶沙  董奇 《心理科学》2005,28(6):1361-1367
以597个核心家庭的父亲、母亲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母亲守门行为与父子依恋的关系以及父亲教养投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母亲开门行为正向预测父子依恋,母亲关门行为负向预测父子依恋;(2)母亲开门行为通过正向预测父亲教养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父子依恋,而母亲关门行为通过负向预测父亲教养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父子依恋。研究结果扩展了母亲守门行为的作用效果研究,对家庭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欣  王烨芳  王洛丹  王滨 《心理科学》2006,29(2):341-345
本研究对54名大班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进行了跟踪调查。一年中三次面试结果表明,约85%的儿童(M=5:10)能运用书面数符号来表征30个以上的物体的数量。至大班末,94%的儿童(M=6:4)能运用书面数符号来表征100个以上物体的数量。大班末儿童对20以内书面加法运算成绩好于20以上书面减法运算,他们在遇到需进位和借数的加减运算时会有困难。6岁儿童在对加减运算式表征中的符号-实物的转换上有困难,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书面加减运算及对书面加减运算式的表征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大学附属幼儿园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大班上学期好于为一般居民服务的幼儿园儿童,但无显著差异;在大班末期,为一般居民服务的幼儿园儿童的得分反超大学附属幼儿园儿童的得分,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There are currently no known acoustic parameters by which stuttering children can be appraised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further course of their speech disfluency.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usefulness of a computer-based speech analysis of fluent utterances. Correlations between acoustic variables, severity, and course of stuttering were sought in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This analyzed 57 preschool children at 6-month intervals over a period of 4.6 years. The acoustic analyses yielded no clearly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There was, however, one subgroup consisting of children who were still disfluent at study end which showed more variable values at various measurement points for different parameters. Speech control seems to be different in children exhibiting chronic stuttering.  相似文献   

14.
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15年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94,27(4):337-346
中国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研究15年来收获如下:在理论方面:1.超常与常态儿童在不同的认知方面差异的显著性,认知构成的模式特点、及发展趋势均有不同。2.超常儿童的个性倾向和特征具有明显特点,但发展不平衡,表现为3种类型;个性特征与学习成绩相关密切。3.超常儿童的成长过程可概括为4种类型。4.超常儿童心理成分不限于高智力、创造力,还包括良好发展的个性倾向和特征。在应用方面:研究结果在鉴别和教育超常儿童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和检验。  相似文献   

15.
对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154条内隐记忆研究的论文题录(1991—2008年)进行计量学分析,发现:(1)自1991年来,我国内隐研究呈稳步增长趋势,前后三个六年里,论文数量之比近似为1∶2∶3;2005-2007年是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时间,2008年又有所下降。(2)我国内隐记忆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势均力敌。实证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特殊群体的关注较少。(3)我国内隐记忆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4)我国的内隐记忆研究力量严重分布不均,在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华北、中南地区占了绝对优势。高校是我国内隐记忆的主力军。(5)合作研究与独著研究平分秋色。合作研究不仅要加强内部合作,更要注重外部合作乃至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6.
4~6岁儿童对“偶得物品”与“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被试内设计法,在三种实验条件下考察180名4~6岁儿童的分享判断及其对“偶得物品”与“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的发展。结果发现:(1)儿童在对分享故事情境进行不充当角色的判断时,90%的4岁儿童和100%的5岁、6岁儿童能做出正确判断。当他们进行充当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判断时,4岁儿童判断的正确率降低到81%,5岁和6岁儿童的判断无变化。(2)4岁儿童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能够把在实验室情境中偶然得到的、自己喜欢的物品让给未得到该物品的同伴分享,能够这样做的5岁儿童大约有一半,而6岁儿童能够这样做的人达到七成以上,从4岁到6岁,发展趋势非常明显。(3)在对“自己拥有的”物品的分享上,大多数4~6岁儿童都不能将其让给在竞赛中失败、未获得该物品的同伴一同分享。(4)儿童在对分享情境的判断与他们的真实分享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rumors originating in 3- to 6-year-olds' causal inferences can affect their own and their peers' memories for a personally experienced event. This was accomplished by exposing some members of classrooms to contextual clues that were designed to induce inferences about the causes of two unresolved components of the event. After a 1-week delay,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children who were exposed to the clues misremembered their inferences as actual experiences. Causal inferential memory errors were most pronounced among 5- and 6-year-olds. Also, many of the children whose classmates were exposed to the clues mistakenly incorporated their classmates' causal inferences into their own accounts, with 3- and 4-year-olds being most likely to make this error.  相似文献   

18.
空间量化(spacial quantification)是空间知觉的基础, 是对特定空间性质的表达。离散量(discrete magnitude)与连续量(continuous quantity)分别反映了空间分立和连续的性质, 二者有着相似的行为效应, 在神经表达上也有部分重叠, 这些证据暗示了二者可能有共同的表征机制——模拟表征(analog magnitude representation)。数量空间映射(number–space mappings)提供了数量与空间关系的直接证据。但空间量化的研究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如:空间量化的动态表征、量化机制的普遍性、参照点问题、复杂和多维空间的量化等。在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框架下, 空间量化的心理表征研究将对空间的性质做出更深刻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2个小、中、大班共435名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间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与差异性;在幼儿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的发展中,自然因素与环境教育因素在儿童发展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用信任游戏考察242位小学3~6年级儿童在经济活动中信任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在游戏中,儿童信任的年级差异显著,三年级儿童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四年级,而四五六年级儿童信任水平逐渐增高;(2)在代表群体做出决策的情境下,儿童表现出比个体情境下更高的信任水平;(3)经济活动中儿童的信任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信任水平要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