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西方基督徒中间,对与性、家庭生活和医学伦理问题相联系的个体道德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为在今天的基督徒中间存在着两种伦理理论决定着他们的观点,第一种道德判断是"道义论",另一种道德判断叫做"后果主义".  相似文献   

2.
晓蓉 《天风》2002,(5):51-52
基督徒不是一名蔽世的超然隐者,他同样具有七情六欲,同样要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也同样要应付婚姻家庭中出现的诸多局面。那么,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们对待婚姻家庭生活的态度如何?怎样学会用信仰指导生活?怎样让我们的婚姻和谐美满,从而为神作见证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基督教信仰中,伦理道德的出发点是以神为本,基督徒一切行为规范都必须  相似文献   

3.
经文:提前1:5,18—19;弗4:17—24 在这几处经文中,我们注意到有多处提到了“心”字,有“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还有“虚妄的心”,“心地昏昧”,“心里刚硬”等等。基督教是一个心灵的宗教,我们的信仰是非常讲求心性的信仰。作为一个基督徒则更应当注意一个人的良心。良心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但确确实实是存在着的,是神从起  相似文献   

4.
倪光道 《中国宗教》2006,(10):58-60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中华民族一贯的理想,也是整个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对此,我们基督徒应当抱什么态度?是自恃拥有优越的信仰而袖手旁观呢,还是发挥自己的信仰优势而责无旁贷积极参与?我们必须经过神学思考做出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5)
正基督教倡导"出世"与"入世"的兼收并蓄,即所谓"出世的信仰,入世的生活"。圣经教导我们:"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17:15)基督徒"不属这世界"并不是指要远离世上正常的生活,乃是要远离世上罪恶的事。基督徒既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则无可推诿地要承担社会责任。基督徒不仅应承担普适性的社会责任,而且应该比一般人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我们信仰内在的要求,也是人们对基督徒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爱国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王怀茂在《中国天主教》2003年第3期撰写题为《爱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的文章。文中谈到,爱国是人类公认的道德准则,对基督徒而言,爱国与爱教是统一的,是基督徒“爱德”的重要表现。爱国不但是遵循“上主”的意志和“诫命”,更是基督徒必须的道德修持和在世间“积德立功”的最具体的表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基督徒最基本的爱国,更是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听从“天命”的高尚道德修持和纯正的信仰表现;爱教首先要从爱自己的祖国、民族和社会这个根基开始。因此任何教会…  相似文献   

7.
韦伯认为,新教伦理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能否增加社会的普遍信任?本文利用2010年度的CGSS数据分析了基督教信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分析表明,与非基督徒一样,基督徒的人际信任也是建立在特定关系之上,呈现出一定的信任差序格局。与非基督徒相比,基督徒的普遍信任更低。回归分析表明基督教信仰对于普遍信任有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基督教信仰只是增加了基督徒的"教内信任",并没有提高基督徒对"教外人群"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8.
骆玫玲 《天风》2013,(3):15-15
慎终追远是中国文化的美好传承,基督徒因着对祖先的纪念与崇敬,并且用心举办清明敬祖礼拜,反而能成为基督徒表明信仰的时机,不只消除家人对基督徒不烧香就是不孝的误解,也得着传扬基督信仰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应用伦理是一种关于道德实践的学问,体现为解决道德难题和重构伦理学理论的过程。面对事实性道德难题、规范性道德难题和元伦理难题,应用伦理研究采用历史的具体的适度原则,在特定情境中做出及时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决定。作为哲学门类第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应用伦理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伦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伦理学知识,具有道德研究的前沿创新能力和卓越实践能力,掌握伦理商谈程序与达成道德共识的思想方法,成为具有明确问题意识、道德情怀和综合学养的各行业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耕心 《天风》2022,(10):前插1-前插1
曾经有人如此评述基督徒信仰不进则退的情景:"信主一年,主在眼前;信主十年,主在天边."此话的口气虽然略显绝对,但对每一个基督徒来说,耶稣是谁?倒是一个值得终生思考,且需时常做出回应的问题.这是基督徒信仰养成与安身立命的根基,耶稣在世传道接近尾声时,选择在该撒利亚腓立比与门徒独处,曾直接与其跟随者进行问与答(参太16∶13-17).  相似文献   

11.
周云鹏 《天风》2014,(6):13-14
<正>让团契承受祝福,也让团契成为教会、社会的祝福!为何做基督徒工商团契事工起源于1930年世界经济大衰退时期,工商业界的基督徒运用圣经真理帮助了许多处在危难中的商人、业界人士,使他们重新振作。继而工商团契事工不断延展到世界各地,同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成熟。中国的基督徒工商团契事工开始于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商业界人士财富的不断增长,他们也同样面临着对金钱的片面追求和个人信仰乏力所导致的道德迷茫和心灵空虚。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即 :需要的体认机制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需要的体认机制涉及到对人性、人生的价值、人的使命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体基础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涉及到人的社会伦理关系、社会规定性和制约性、社会价值、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教化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客观条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人格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极权主义导致欧洲全面的道德崩溃和良心危机,从根本上质疑了传统的良心观和道德信念。阿伦特以纳粹军官艾希曼为典型,分析了极权主义体制中的良心危机及个体原因。在此基础上,她重新审视良心概念,认为在道德中思考比良心更为根本。思考本质上是独在中的自我对话,以自身和谐为第一原则;它激活良心,使其发挥道德功能。在道德事务中,良心是人和自身的关系,意味着自身思考、自身判断和自身负责。阿伦特的自我学良心观强调个体自身在良好生活和道德中的主导地位与根本责任,捍卫了良心概念,有益于重塑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4.
刘洪海 《天风》2003,(6):45-45
有位牧者曾经说过:“书为我读,我为主用。”这一句与时俱进的话语,为当代的基督徒,特别是教会中的知识分子,在求取知识与信仰方面开辟了一条道路。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走向小康。生活富裕了,追求知识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基督徒在文化知识的领域里更不能落伍。否则会被社会淘汰。基督徒如果只要信仰,不要知识,就不能把信仰更确切、更系统地阐述明白。只要信仰,不  相似文献   

15.
早期教会面临异端的影响,为了统一信仰,正统教会追求教义的精确,除了订立基督徒都能认可的信经,也以颂赞形式宣认信仰。信经和颂歌都被谱以曲调,并依据唱词内容而被放在合适的礼仪位置。这些历史悠久的曲调曾在不同时代的基督徒口中唱响,将最高的赞美与荣耀归与神,也坚定他们的信仰。现今教会同样需要这种信仰宣告,发挥圣诗的认信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7,(12)
<正>编者按:在积极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今天,基督徒如何过好传统节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能保守基督教基本信仰,为信仰做出美好见证,并荣神益人,值得共同探讨。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教牧同工一起再来谈谈这一问题。这只作为一种探讨,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的思考,也许并不全面,但希望能引发大家更多理性的探讨,以便更健康地指导基督徒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信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北京、天津基督徒大学生信仰的实际调查,以及对宗教部门、神学院和教堂的相关人员进行采访,并进行数据统计,试图揭示基督徒大学生价值观的转变、信仰动机和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呼吁社会正视基督徒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8.
陈永涛 《天风》2003,(5):38-41
导论: 在中国教会的神学思考中,基督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基督论与广大信徒的信仰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但影响到基督徒对教会论和救恩论的思考,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督徒对世界,对非基督徒的看法。也就是说,不但影响到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的态度,也影响到基督徒的现实生活态度。 今天大多数中国基督徒仍旧接受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传统的”或“教义的”基督论。这个基督论建立在“尼西亚信经”和“查尔西敦信经”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督论在思想史和教义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对今天中国的基督徒来说,这个基督论,似乎很难充分帮助中国教  相似文献   

19.
傅献祭 《天风》2006,(9):30-33
基督教既是教义性的信仰,也是伦理性的宗教。教义是其内涵,伦理是其外延,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构成真正的基督教。基督教的教义性表现是,以信经宣告信仰,以圣经确立并检验教义,以教会活动践行教义。基督教的伦理性在于相信一位伦理的上帝,这位上帝必然要求基督徒重伦理、讲道德,尤其注重爱、圣洁和公义。教义性和伦理性相结合,一定能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信心是基督徒重要的信德之一,没有信心实在算不上一个基督徒。信心是基督徒的起跑线,也是基督徒必须一生追求和操练的功课。基督徒在信仰上对信心的要求,如布帛黍粟,不可须叟离开。为了便于理解,分点叙述如下。 一、什么叫做信心? 圣经给信心下了一个既简单又恰当的定义,“信就是所望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