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宁静的力量     
诗人华兹华斯说“普遍休息的本能是渴望宁静”。人的心灵只有在寂静、幽静、静谧、恬静的氛围中,才能与身体一起放松,得到充分的休养,从而得到静思反省,静以修身,培养安定宁静的心理素质,以平安祥和的心态面对生活,感受当下的喜悦,并学会如何过好每一天,进而充分吸取和发挥宁静的力量。但是,当人面对竞争的时代,纷扰的世界,很多时候,被红尘包裹着的我们在为自己和别人祝福的时候,总是祈愿彼此能够拥有健康、名利、财富等等,为此,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  相似文献   

2.
宁静人生     
宁静是一幅水墨画,淡雅而隽永;宁静是一首山水诗,空灵而清新;宁静是蒙娜丽莎恬适的微笑,令人心驰神往……置身于当今喧嚣的生活、纷杂的世界,为摆脱人生的苦恼和忧烦,不知多少人苦苦寻求一份心灵上的宁静,却往往不可得。正如周国平所说:"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相似文献   

3.
陈波 《哲学研究》2012,(2):61-72,128,129
<正>如达米特所指出的:"弗雷格关于思想及其构成涵义的看法是神话式的。这些恒久不变的实体居住在‘第三域’(the third realm),后者既不同于物理世界,也不同于任何经验主体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独处,可以使你的心如白云一般轻盈,如明月一般澄澈,可以转化你的内心,转化过去也可以转化未来。独处,使你内心变得强大,让你懂得活在当下的美妙,懂得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和世界交流。独处,还能成为宁静和快乐的源泉。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许多人心浮气躁,害怕孤独,全然没有安静独处的耐心,也许只有少数  相似文献   

5.
译海拾贝     
<正>谁都有忧愁,但有人把它当作过眼云烟,微笑面对。朴素之人拥有珍贵的灵魂。他们外表谦和,内心高贵,拥有静如止水般的内心世界。假如有出售"幸福"的店铺,你会见到人们争相而至,用最高昂的价格购买它,但他们不知幸福只是向真主叩一个头,(无需花费)。  相似文献   

6.
悟澹 《佛教文化》2018,(4):72-77
听从内心世界的声音 天还尚早,印度时间凌晨五点,清晨的来临,已经带走了昨日旅途的疲倦。在一片乌鸦的叫声中,宁静的清晨从落地窗映入眼帘,窗外的世界一望无际。  相似文献   

7.
<周易>坤卦"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体现出古人有关心性修养和治理事务的方法思想,影响了后世很多思想家,是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思想之一.其中对人的心理深层的分析,认为人内心的本然体性纯粹湛然,与外部世界和谐统一,对现代心理学有深刻启发;其提倡的正心诚信思想对当今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艺术创作谈     
艺术创作是创作者运用艺术作品来表现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是艺术家审美地掌握世界,创新世界,创造人的生命形象的精神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苏轼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的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吗?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来。"这个哲理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  相似文献   

10.
佛理是"内心科学"的精髓,是提升人类精神境界、优化人们道德品性、化解人类矛盾纠纷、消除人们内心苦痛的一盘甘露;也是推动世界和平、持续发展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1.
我的灵魂并没有死亡王艳经过一天的忙碌,已是满天繁星、万家灯火的时候了。我看着那本许久未动、躺在墙角沾满了灰尘的《圣教日课》。既不想有口无心地诵念,也不愿默默祈祷,可我的内心极不平静。我真想向朋友倾诉一下我的心声,可总是没有那份勇气。但我的内心世界却无...  相似文献   

12.
延参 《思维与智慧》2012,(17):54-55
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生活总是这样的跌宕起伏。红尘的纷纷扰扰,如虚如幻地充斥在我们身边,影响我们的生活,摇摆我们的心地。心态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的态度,你所看到的世界反映了你的内心。所以试着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干净、变得清凉,留一片好心给自己,你会发现周围的世界原本是那么美好。留一片无私给自己。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给人以关爱、给人以方便、给人以欢乐、给人以希望,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朋友上初中的儿子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妈妈,你可别只有朋友圈,没有朋友啊。"如今朋友圈当道,同时也"挡道"。每天早晨打开朋友圈,仿佛打开了整个世界,其实那只是一个"二手的世界"。曾经有人问我,有几个微信号?我说"一个啊",他表示不信;也有朋友教我如何将微信朋友分类,以分享不同的内容。我倒是分了,但是每次发言都要选择,太累人。对于微信朋友圈,我的心态就是阿庆嫂的那句话:"来的都  相似文献   

14.
学诚 《法音》2014,(6):4-7
正(2014年5月8日于越南宁平省拜订寺)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代表:首先衷心感谢东道主越南全国佛教僧伽会以及联合国卫塞节国际理事会对我本人及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此时此地,如此多的法门兄弟共同沐浴在佛陀诞生、成道与涅槃的慈光中,我感到内心充满宁静、祥和、光明和力量。今后几天里,大家将共同探讨如何"以佛教的视角看待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一深具探索性与建设性的大会主题,我感到十分荣幸,也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5.
月夜抒怀     
窗外,夜色清朗;月,银盘般静静地挂在天空。室内宁静安谧,柔和的台灯下,我捧起你的照片忆起缠绵的往昔。我和你的相识是在一个枫叶渐红的时节,身穿军装的你越发潇洒、刚毅。拥有了你,我的天空中,就有了太阳,空明澄澈。因为你,我也有了一处蔚蓝的天空,风很温柔,雨也宁静。  相似文献   

16.
此心安处是真归 “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风后有地震,……地震后有火,……火后有微小的声音。”(王上19:11—12) 我相信,神最初所创造的是一个宁静、温馨的世界。然而那  相似文献   

17.
禅道三则     
正鲨鱼与塘鱼从前,一条鲨鱼被一个渔民放在一个山塘里喂养。鲨鱼每天都要吃很多的塘鱼。不久,鲨鱼就将山塘里所有的塘鱼都吃掉了,鲨鱼由于缺少食物最终也死掉了。鲨鱼临死时悲叹道:"我是鱼类世界的强者,我将这山塘里所有比我弱小的鱼都吃掉了;没有弱小的鱼,我也将步入毁灭的境地。"世界是强者的世界,也是弱者的世界;世界是强者与弱者共生共荣的世界,没有弱者,强者也会毁灭。  相似文献   

18.
李杰 《美与时代》2006,(7):35-37
特殊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学识修养孕育了张爱玲独特的内心世界。《十八春》中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运用,使得作者的主观感受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叙述主题之间任意穿梭,作者自己的切身生活感受和敏锐洞见与悲凉的故事世界难解难分。对世俗生活发自于内心的亲近和喜爱以及悲观绝望的人生观使得《十八春》中描写的凡人俗事回荡着浓浓的悲凉情调。  相似文献   

19.
##正##数年前,周山兄就与我说准备写回忆录了,我虽然在口头上表示支持与赞赏,但内心并不看好。我总认为目前还不是写回忆录的时候,首先尽管我们已年届70(周山兄还年轻我两岁),但似乎当下还在忙于工作,一生的事业还没有走到尽头,我总觉得写回忆录那是工作完全搁下以后的事;其次更重要的是写回忆录就是要对自己一生所走过的路加以梳理和总结,但我总感到自己对自己所经历的事还缺乏确当的评判,而就是已有了一些想法,当今还不能做到"畅所欲言"。尤其"欲言又止"、"吞吞吐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最终还是要惧怕孤独的。我看,孤独未必可怕。23岁时,由于火灾毁损了面容,我变丑了,从此,自卑的压抑与无奈的深愁不住地困扰着我,以至后来竟不敢走出房门,呆缩家中,过起离群索居的日子。这时,我才真正领略了孤独的滋味。孤独之初,当寂寞有如风暴向我侵袭而来,心生凄凉时候,人世喧嚣的诱惑与内心自卑的压抑激烈地冲突着,我确实感受到了孤独的可怕。然而,过一段时间,当烦乱的心绪平静下来并逐渐适应寂寞生活以后,先前那种无所适从的空虚感烟消云散,内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