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摸着石头过河,是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以往的医学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而且今后仍要在摸着石头探索中前进.这并非说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没有质的不同,而主要是医学研究对象特殊性所决定的,是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所具有的复杂性所决定性的.医学必须是十分谨慎的医学.  相似文献   

2.
慈悲的温暖     
《佛教文化》2012,(6):68-68
记得一位大德说过:“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现。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无敌。无敌是心中没有敌人,没有过去的宿仇,也没有现在的怨家,更不制造未来的对头。所以不是仗权势而称无敌,也不是凭财力而称无敌,更不是靠武力打败一切人而称无敌,乃是以慈悲心照顾、原谅一切人。”  相似文献   

3.
爱海拾零     
张才彬 《天风》2002,(4):48-49
在美国有这么一段格言:没有一种服装比爱更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爱更迷人,有人说无美就无爱,实际上相反,无爱才无美。瑞士有一位教育家也曾说:“爱的启示,就是对世界的拯救!爱是缠绕大地的一根韧带。”而荷兰人梵高则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另有一位哲人则更为严肃地指出:“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  相似文献   

4.
正浏览朋友圈。有位朋友发了张照片,是他站在布达拉宫前的合影。这家伙喜欢旅游,据我所知,单西藏他就已经跑了好几趟,以为他又去西藏了。细看文字,才发现不是,而是一张旧照:"12年前的今天,第一次入藏,与神圣的布达拉宫合影,激动的心情至今犹历历在目。"有意思的是,他竟然清晰地记得,是在12年前的今天。忽然想,12年前的今天,我在做什么?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12年前的今天,早已忘得  相似文献   

5.
补上那一笔     
先前有一个落魄文人,生活十分拮据,还好他能作些字画摆摊出售,勉强维持生计。一日正当因没有生意而发愁当天饭钱时,一位富商模样的人来到他的摊前,看了一番字画,最后在一幅《樵夫图》前驻足了许久。  相似文献   

6.
刘行 《天风》2004,(10):45-45
不久前,与一位朋友相聚,他告诉我:过去有许多机会失去了,碌碌无为,糊里糊涂过日子。否则,今日的光景不会这样。许多人有同感,不少人只因过去有工作而没有好好工作,不求上进,否则,今日不要到处找工作。有的人过去在婚姻上不尊重,太草率了,否则,今天不会这么痛苦……这样看来,尘世间有许  相似文献   

7.
正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  相似文献   

8.
不知你发现没有,生活中有一种现象,逛大街你常会见到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伙子和一位阿娜多姿的迷人小姐手挽手在商店溜达,让人好不羡慕。一次去舞厅,一位公认的“坏”男孩总能邀起最漂亮的小姐翩翩起舞。也有些貌似儒雅者“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挖苦说:“鲜花插到牛粪上,可惜了。”当年上大学时读中外爱情小说也发现安娜偏不喜欢一本正经的卡列宁而喜欢花花公子提伦斯基这号人。还有尤二姐爱贾链,杜十娘痴情  相似文献   

9.
回族医学承袭了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大师拉齐(al-Razi,865-925年)的“真一流溢说”和伊本·西那(Avicenna,980-1037年)的“任何自然物质皆是(现实)形式因和(潜在)质料因所构成”的形成与转化学说,且与伊斯兰宇宙学和哲学密切相关。认为医学的对象是人,而人是自然宇宙存在的象征,是个微观宇宙,把人看作是灵魂的外延,它与精神和灵魂紧密相关。人被视为“真一———元气”创造的宇宙万物中最完美的生灵。人,不只是血肉之躯的物质的人,也是有精神和灵魂的高尚的人,因而对人体的认识也包括对精神及…  相似文献   

10.
量器     
偶尔在一本书上读到一位作者的心灵独白。有位基督徒的老师对这位作者说:“应该只嫌恶一个人的不良行为,而不应该嫌恶这个人的本身。”过了很多年,他发现真有一个人,他只讨厌他的行为而不讨厌他的本身,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第一次看毕加索作品都有些许排斥,然而反复欣赏之后情不自禁地对他作品的喜爱越陷越深。也曾有人这么说:"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像巴勃罗?毕加索这样生前能够如此受人赞赏,也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在死后获得如此国际性的荣誉。"对于如此的高评价,毕加索完全有资格享受。毕加索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使得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上万幅作品中,超现实主义时期作品《梦》因它的独特之处,被世人赞叹不绝,如同作品名字一般,给人一种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舍与得     
有一个人向三位修行人请教如何得道。第一位修行人说:“在果园里,我看到葡萄在早上长得茂盛美好;到了中午,许多人来摘取,留下一片破败狼藉的景象,我因此而得道。”第二位修行人说:“我坐在池边,看到莲花在清晨时分开得美丽;到了中午,有一群人,跳进莲池里洗澡,不一会儿工夫,莲花即被蹂躏殆尽,我因此而得道。”  相似文献   

13.
钱耀君 《天风》2004,(9):31-31
世界是美好的,因为造物主赐下了美和善。然而,每一天都有人用自己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走向毒品,有的人……他们不是因为缺乏吃、穿、住、行,而只是为了一点心灵的空虚,情感的冲击,良心的折磨和精神的压力就轻易把生命丢弃。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美丽,也因为有了生命而有价值。假若空中没有飞鸟的飞翔,地上没有动物的伴随,海里没有鱼类的游动,城乡没有人的居住,路上没有人的来往;这个世界就毫无价值可  相似文献   

14.
快乐在哪儿?     
有则寓言。 花天酒地的国王总是郁郁寡欢,便亲自外出寻觅快乐的人,当他看到一位穷苦的农夫正在放声歌唱,就问:“你快乐吗?”农夫回答:“当然快乐。”国王颇感费解:“你这么穷,也能有快乐?”农夫回答:“我也曾因为没有鞋穿而苦闷沮丧,等到  相似文献   

15.
1医学创新教育面临的难题 1.1医学教育观念陈旧、培养目标单一 传统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在这种医学本体功能单一性目标的影响下,医学的所有理论和法则都紧紧围绕着"战胜疾病"这一功利化的目的而展开.还没有从更高境界和更深层次上对"人为什么会生病,怎样才能不生病"等涉及人的全面本质问题的医学社会功能进行更加理性的价值评判[1].  相似文献   

16.
阳光书系     
《为什么我成为无神论者:一位传教士为可抛弃了基督教》该书叙述了一位基督教福音派传教士转变为无神论者的思考和历程,内容涉及哲学、科学、神学等多个领域,强有力地反对了基督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人也可以过有意义的生活。对此  相似文献   

17.
严蓉晖 《天风》2003,(11):30-31
每个人都会十分关注红地毯两端所站的青年男女,当神圣而欢快的音乐奏响,地毯的一端出现一位风度翩翩的英俊新郎,人们肯定会有所赞叹;而当地毯的另一端现出的是一个沉静美丽的窈窕淑女,人群的反应肯定更加热烈。郎才女貌,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美满婚姻的记号,有许多人憧憬,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神学生和一些基督徒的婚姻也许从外面看并没有多少的郎才女貌,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与医学     
《法音》1991,(6)
生老病死,是佛教所说人生诸苦中之最根本者,对生老病死问题的根本解决,可谓佛教的出发点与基本宗旨所在。而医学,也以解决生老病死尤疾病问题为其基本研究课题。佛学与医学,可以说有共同的出发点。佛经中常以医为喻,称佛陀为大医王,法如药方,僧如看护,是众生摆脱生老病死之苦的依怙。从佛学的眼光来看,人本性本来超越生老病死,本来涅槃,——涅槃,便有“无病”、“无老”、“无苦”、“不死”等异称。现前生老病死诸苦俱备的状况,从实质而言是一种病态。佛学的全部教理行果,便是为针治和彻底改善病态人生而设,从广义与深义而言,可以说是一门完备的、多层次的医学。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7)
正曾经有位传道人在分享时对会众说:"你们当中谁在信仰中从来没有怀疑的,请举手。"结果全场一片寂静,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信徒举手,以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心。于是他说:"这就对了,怀疑是基督徒信仰历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事。"不过在事后,有些信徒却对传道人的观点提出意见,认为怀疑是信心软弱的表现,而传道人不该将这个问题拿出来说,这对弟兄姊妹的生命成长不利。不少教会在教导中也  相似文献   

20.
一位哲人说: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大考场上,任何金字招牌、水晶招牌、钻石招牌,都无济于事。如果没有从“0”开始的态度和奋发、求真的精神,硕士、博士也等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