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音降红蛇 传说普陀山过去到处是蛇,这里本是蛇王盘踞之地。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过此,见山上风光秀丽,乃风水宝地,决定在此开辟弘法道场,普度众生。菩萨化为一位渔姑,向蛇王借山作为修炼道场,但蛇王哪里肯依。菩萨问他有何本事,定要占据此山。蛇王答道:“我能现出原形,绕此山三匝。”菩萨笑道:“你真能现原形绕山三圈,我就不向你借山;如果没有这个本领,那怎么说呢?”蛇王慨然道:“此乃区区小技,哪有不能道理。倘若不能,我一定把此山借给你,决不食言!”  相似文献   

2.
西元山的传说康诚明位于青海省涅中县境内的西元山,又名西源山、南朔山、南佛山,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金纳峡畔。从山下仰望,悬崖峭壁,怪石林立,而山顶却是能跑开骏马的平滩,故名“朔屏台”。山中飞泉流瀑,清逸绝尘,烟雾齐绕,草木繁茂,美如仙境,有“太乙极真洞...  相似文献   

3.
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几经兴衰。自1987年鹤鸣山道观开放以来,楼堂殿字逐步恢复,宗教活动正常开展。本人于2000年8月赴鹤鸣山进行田野调察,特撰此文以对鹤鸣山道教的历史与现状及其中元法会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850--933年)在其所著《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中说:“益州(今成都区)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都。山形似城,其上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南连峨眉,中有洞天,诸灵书所藏。”清末彭询(1825—1896年)所撰《青城山志》谓黄帝时有宁封,居山修道,时人谓之“宁封子”。他曾在山中向黄帝授过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今山中尚存古黄帝词、龙栈道。汉末,有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人山修道。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  相似文献   

5.
畬(shè)山,是一种古老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方法是在入春时斫山伐木,赶在雨季来临之前把砍下的草树之类焚烧成灰,雨后下种,草木灰便成了田地的肥料。在古代,这种耕作方法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曾经特别流行。柳宗元《永州八记》记述当地(今湖南永州市)一些破产农民为了逃避徭役、赋税,躲到深山去开荒种田,畬山便是他们垦荒的方式。但这种畬田烧毁山林的作法,从长远看代价太大。可是当时人们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晚唐的玄泰禅师在衡山七宝寺修行,目睹农民“畬山”,山林惨遭蹂躏的情景,痛心疾首地写下了一首《畬山谣》:…  相似文献   

6.
公元2000年7月4日,庚辰六月初三韦驮菩萨圣诞良辰,在浙江西天目山禅源寺隆重举行了月照大和尚晋院暨复建禅源寺奠基典礼法会,省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嘉宾五千余人莅临,盛况空前。这是禅源寺被侵华日军炸毁六十年来,首次举行的大型宗教活动,它标志着天目山佛教的重兴;也标志着天目山佛教文化脉络自高峰、中峰、玉琳国师之后的衣钵传承,继往开来。  天目山是临济宗中兴祖庭,历代高僧辈世,历史上著名的有三位国师(慧宗国师、中峰国师、玉琳国师)法名远播。天目山又是韦驮菩萨应迹道场,佛法之昌隆,唯靠韦驮菩萨之护持。韦驮菩萨根本…  相似文献   

7.
参照标准     
小时候,凭着自己天资还算聪慧,颇不甘平庸,总想在某些方面能超过别人。因儿时的乡村偏僻落后,不知山外还有山,眼睛里便只有身边那些“精英”们。  相似文献   

8.
郁永龙 《中国道教》2009,(5):50-52,56
位于姑苏城西20公里的穹窿山,钟灵毓秀。宋代杨备诗赞“吴郡名山第一峰,翠微心在碧霄间,林泉潇洒烟岚秀,直拟结庐终老闲”。此山钟灵萃秘,峰峦起伏,岭道纡曲,峻峭深幽,可谓“云构万山窟,楼阁千余楹,花落碧云静,药长名山灵”。穹窿山海拔高341.7米,素有“吴中第一峰”之称。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一大特点便是无园不山、无山不水,造园活动中的叠山理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范本,园林需理水成景,与山石景观互相借姿,方得天然之趣。当代园林家陈从周曾指出:“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水为活物,无论是在自然景观中,还是在人造园林中,水都不可或缺,少之,则少自然生机。理水在园林中的作用除了与山互成之外,其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趣中亦不可或缺。自古以来,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单单指视觉上的客观景物,还包含了中国人对文化、美学和精神上的诉求。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想象,成为叠山造园中不可或缺的生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再登茅山     
茅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古老的山,传奇的山,英雄的山。她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境内,山脉南北走势,北低南高,境蜒起伏,连绵数十公里。西汉景帝四年,由陕西咸阳来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结庐采药,济世救民,得道登仙后被奉为茅山道教的祖师,后人感其恩泽,故将句曲山改为茅山。主峰为大茅峰,山势陡峭。峰顶建有全国重点道观茅山道院,气势雄伟。整个山势犹如一条绿色苍龙,横卧在鱼米之乡的锦绣江南大地上。山上景点繁多,有九峰、十九泉、三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其境之内,可谓是峰恋叠蟑,云雾缥缈,奇岩怪石林立,大小洞穴探幽,…  相似文献   

11.
东福寺位于京都市郊,与日本其他寺院一样,建筑都是灰瓦木墙,而且用的都是本色,朴素清冷,更像人们心目中的佛家“精舍”宋福寺是模仿中国浙江径山万寿寺建造的,几经沧桑,径山万寿寺已荡然无存,而东福寺则成为日本临济宗的大本山,下属370个寺庙。东福寺派省长福岛庆道先生称中国佛教是日本佛教的老家,80所代以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回老家拜访一次。福岛省长对客人谈得最多的是他率日本僧众回径山万寿寺遗址朝拜的情形。从裱装在大镜框中的照片上可以看出,朝拜那天,他们背着供品,冒着雨,走了好长一段泥泞小路。其虔诚让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2.
国庆假期,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在一个农家乐,我们先是喝茶,然后就是打牌,再然后,有人提议去爬山。不远处,就有一座山,看上去挺高,山的路是一级一级的石阶,山上还有一座小小的寺院,逢年过节,山上会有很多人。  相似文献   

13.
扁担山乡,位于镇宁县城西北部的白水河上游,是布依族聚居区域,旧称扁担山槽,泛指以扁担山为中心的108个布依族村寨。这里曾经孕育生长了古夜郎化和布依族民族世俗明。建国初期的扁担山区辖48个布依寨。黄果树建镇后,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浮山县龙角山庆唐观(也叫天圣宫)是唐王朝之祖祠,道教圣地。相传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老君在羊角山显圣五次,托吉善行传言符命归唐。“吾而唐帝之祖也,告吾子孙长有天下。”高祖为了政治的需要,认老君为祖宗,建老子祠祀之,并改羊角山为龙角山,浮山县曰神山县,封吉善行为朝散大夫。道教因此发展为皇族道教、皇家道教而达到鼎盛。太宗扩建为“兴唐观”。玄宗为庆唐之中兴,改兹为庆唐观,派内臣高力士将其扩建为“天下式”老唐庙。誉其为“发祥之地”,“受命之场”,“龙角仙都”。唐帝从这里向全国推行尊老为祖、崇道抑佛,…  相似文献   

1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相似文献   

16.
普贤道场峨眉山骆坤琪佛教有四大菩萨,因此需有四座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这四座山,都是风景如画的名山,林木葱茏,峡壑幽深,离尘绝俗,氛围清静,确是借人修持习静,宏扬佛教的好...  相似文献   

17.
参迦 《佛教文化》2009,(3):71-73
洛迦山位于普陀山东南海中,远远望去,仿佛航行在云雾中的仙舸,又像一尊海上卧佛。从普陀山到洛迦山,机动船约半小时航程,山岛虽近在咫尺,但途中水势澎湃,海浪起伏,古人传说须经过“二十四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小岛孤峙海中,四周礁石嶙峋,千姿百态,像数不清的玉色珊瑚围绕仙山。  相似文献   

18.
只有香如故     
在旅途的火车上,翻过山,越过河,只为看一眼初春的梅。  相似文献   

19.
青城山道姑的奉献精神尹育政5月初,随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继禹先生,前往四川都江堰市的道教名山青城山,调查了解那里的道教宫观在落实政策、加强管理、劳动自养等方面的情况。我们首先来到始建于唐代的建福宫,宫中的20多名道姑(坤道)正忙着为游人香客服务,实...  相似文献   

20.
道宣的《续高僧传》编撰时,五台山有关文殊菩萨显化的灵异故事已在民间和僧界有了一定的流传。据文献分析,这些故事应该是华严信徒的宣教所为。《古清凉传》收集了这些灵异故事,并努力证明五台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清凉山。而《古清凉传》的编撰以及会赜、惠祥多次奉敕赴五台山“检行圣迹”和朝拜活动,实出自武则天的授意。她登基后极力推崇文殊菩萨,借此把五台山塑造成国家层面的佛教中心,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日渐名扬天下。因此,武则天实是五台山文殊道场确立的始作俑者。她对文殊菩萨早期的崇奉以及五台山安舍利建塔,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大唐的佑护,个人性质突出;掌权后对华严宗派的重视,扩大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的影响等行为,则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