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韩国黄秉泰大使的著作《儒学与现代化——中韩日儒学比较研究》一书译成中文,召开出版座谈会,这是很有意义的。我参加这个座谈会,非常高兴。“儒学与现代化”是中国近年一个热门问题,但中国尚未出版详细论述这个问题的著作。黄秉泰大使此书详细论述了中国、韩国与日本的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内容丰富充实,论证详明,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令人敬佩!我前两天才得到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仅仅读了《导论》和《结论》,很感兴趣。这部书的主旨是认为中国和韩国的传统儒学是不利于现代化的,“作”为…  相似文献   

2.
傅永聚、韩钟文主编的《2 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是一部系统总结2 0世纪儒学研究成果的大型丛书,共有2 1卷,约1 0 0 0万字,由2 0余位专家学者分工协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编纂完成,2 0 0 3年由中华书局作为重点出版书籍出版发行。该书是设在曲阜的孔子研究院的“开山之作”,课题启动后,又被列入2 0 0 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作者皆系在孔子、儒学及思想史研究领域颇有造诣的教授、博士。张岱年先生为之撰序,称该书的出版“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做出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 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的编纂方针是,力求通…  相似文献   

3.
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究竟如何 ?儒学是现代化的阻力 ,还是现代化的助力 ?自五四以来 ,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近来 ,周立升、颜炳罡等同志新作《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对这一问题做出新探索 ,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带入了新的层面 ,值得一读。一、该书视角独特 ,观点新颖 ,可成一家之说。自五四以来 ,不少人士激烈的批判儒学 ,他们认为儒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应该彻底清算 ,全盘抛弃 ;而也有不少人士维护儒学 ,认为儒学是须臾不可离的至德要道 ,是万古之常经 ;也有人认为儒学既不是社会发展的绊…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当代的主题之一。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内涵,也是我国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因此,现代化自然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问题。国外的学者早在议论“现代化”,提出了不少理论,多止于抽象的“现代的特性”。国内对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也颇多,不少论者强调的是现代化实践的不同方面的内容。王晓升的专著:《现代化:发展与价值》(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展开了一个新的理论思路,即“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化问题”。该书认为,现代化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内涵,没有统一的模式。它不仅是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的人学研究中,有些学者注重从社会的视角研究,有些学者着重从劳动的视角研究,而李淑梅博士则着重从需要的视角探讨人的发展问题,出版了《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一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该书把人的发展问题纳入社会哲学的研究视野,使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持召开的《儒学与现代化》一书座谈会于95年4月2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韩国现任驻华大使黄秉泰博士(本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汝信、文献出版社社长沈恒炎及国内著名学者张岱年等约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陆象淦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由《藏外佛教文献》编委会编辑、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以来,受到各界好评。最近本刊主编何云先生就此访问了《藏外佛教文献》主编方广博士,下面是这次访谈的记录。何云(以下简称“何”):《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之后,在各方面引起良好的反响。我最近看到著名学者方立天教授的评论文章,称赞这本书的出版是“佛教文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另列、据我了解,这本书已经在日本的有关一学者中引起轰动。国内的不少僧尼、居士也纷纷来信要求订阅。在此对该书的成功,向你们这个默默耕耘的研究集体表示…  相似文献   

8.
从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大陆学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现代新儒学研究,这一研究的规模之大,成果之丰,影响之巨,参与学者之多,在海内外的新儒学研究史上,都是罕见的。方克立先生作为这一研究的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主编了《现代新儒家学案})、《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等三十多种、逾千万字的论著,使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变成“显学”,并在港台和海外产生了重大反响,可谓大陆新儒学研究首屈一指的代表者。而《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作为方先生十年精心致思的结晶,不仅是他的一家之言,而且以浓缩…  相似文献   

9.
由张立文、李平主编的原国家教委博士点课题——《中外儒学比较研究》一书,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耗时数载,洋洋洒洒近30万言,凝聚着诸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是一部集知识性、学术性和现实性于一体的上乘之作,无疑拓宽了儒学研究的视域。综观全书,有如下特点:其一,内容全面系统,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为国内第一部从比较视野来研究中外儒学的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儒学研究自80年代“文化热”以来,一直是被世人所关注的热点。国内在此学术领域已出版了大量的典籍和著述,也包括一些进行比较性研究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先秦的原始儒学和汉唐儒学,宋明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新儒学“新”在何处?学者们各有所见。过去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新儒学之“新”在于熔儒佛道为一炉,或曰吸收和改造佛道从而创新儒学。例如,范文澜先生指出:“宋学是以《易经》来代替佛教的哲学”(《范文澜历史论文集》第325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曹聚仁先生也说:“用《易》学作武器,运用了道家的法宝来和佛家的‘法’作生死战,这便是宋明理学家的‘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228页,三联书店1986年版)。最近,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  相似文献   

11.
近读赵吉惠新著《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一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作者在探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时,努力地把宏观文化研究与区域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该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论述问题颇多,这里不便一一评述。现仅就有关儒学、齐学与传统文化等问题,略作评论。一、关于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主体结构。关于儒学命运问题,海内外主要存在两种思潮:一种认为“儒学是老朽的文化,早已过时”,一种高唱“儒学复兴”。本书作者认为这两种思潮都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儒学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2.
对于“儒教(或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尽管参加争论的学者并不很多,但它确是二十年来中国学术界最具挑战性,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并使众多中国学者甚感困惑的问题。然而,争论的文章发表在不同的书刊和专著中,查寻起来颇费周折。为使关注这一问题的广大学者较为便利而又全面地了解争论的情况及其发展脉络,也为了进一步推动有关研究的深入发展,宗教文化出版社独具慧眼,特邀“儒教是教”说的提出者──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做主编,选编儒教问题不同观点的典型文章,于世纪交替之际(2000年11月)出版了《儒教问题争论集》。《儒教问题争论…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史学会与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儒学与现代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23-26日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和韩国、日本、巴西等国的80余位学者与会,提交论文计60余篇。会议期间,海内外专家学者就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文献的整理与诠释、儒学的复兴与儒教问题,以及儒家的生态思想、经营理念等,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的武力和文化冲击下,被迫走上现代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不可避免地与…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许启贤教授主编、多位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与编写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与故事》(以下简称《格言》)一书(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年版),是挖掘和利用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为当前道德教育和建设服务的一个成功尝试。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会长萧克、会长费孝通分别为该书题词,副会长杜导正为该书作序。《格言》一书采取道德格言与美德故事相匹配的结构方式。普及和推广道德格言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建设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  相似文献   

15.
<正> 刘厚琴同志多年致力于儒学与汉代社会史研究,她撰写的《儒学与汉代社会》一书(齐鲁书社2001年出版),是其长期研究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本书将儒家文化与汉代社会结合起来,从“作为思想体系的儒学”和“作为实际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儒学”两个观察角度入手,对儒家思想与汉代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汉代社会文明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视野开阔,颇多创见,是汉史研究领域的新创获。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套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主体作者的个人自选集学术丛书——《洙泗学人文库》,新近由齐鲁书社出版。文库共收入10他学者的著作10册,总字数近230万字,分别是: 《儒学与未来》 刘蔚华 著 《儒学精蕴新释》 葛荣晋 著 《儒学价值传统与现代化》 姜林祥 著  相似文献   

17.
朱子学和现代新儒学是近年来海内外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的两个热点。在现代新儒家中,“新程朱”派的理论来源与朱子的关系自不待言;即使是“新陆王”派,也因朱子“注遍群经,讲遍各家”,从而“不能不以之为中心(焦点)”。以往学术界在朱子学和现代新儒学两方面的研究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国内外尚未有全面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朱子学关系的专著,2 0 0 3年1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代湘博士的新著《现代新儒学与朱子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现代新儒家既是朱子学的研究者,又是朱子学的传承和改造者。他们对朱子学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18.
整个宋明儒学的基本精神是确认人性,并进而通过对存于人性中的天理与人欲之张力的处理,以重建儒家人的哲学.刘宗周是宋明儒学的殿军,他三易其稿的《人谱》是宋明儒学的最后写本.这个写本不仅是对以往思想的简单总结,更是直面阳明心学之后晚明思想所出现的裂变所作出的回应,宋明儒学的最终归结便于这种自身的推进发展中完成.然就笔者所见,除吴宓于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讲授“文学与人生”课程时将《人谱》列于“应读书目”(吴宓文学与人生》第4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表现出特别的重视外,少有学者对刘宗周这一自认为最重要的著作作专门讨论.本文在借晚明儒学内外的问题以说明刘宗周《人谱》的性质之后,细论《人谱》,期望能展示出来明儒学人学最终归结的精神旨趣.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春秋末年所创立的儒学,发展到战国时期已经成为显学,西汉中期以后居于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在东西方又兴起了“儒学热”,许多儒学问题得到了重新解释与评析。但是其中有个带根本性问题即“儒”的历史渊源与演变问题,诸家向有歧解,三十年代胡适作《说儒飓出德为“殷民教士”之说,四十年代郭沫若又作《驳〈说儒〉》一文,提出儒为“邹鲁缥绅之上”之说。自是,学者多沿用郭说。七十年代徐仲舒在甲骨文中发现了“儒”字,对于“儒”的产生做出了新的论证。笔者近年专治儒学史,对诸家之说各有取舍评断,现就研究所获对“儒”…  相似文献   

20.
周敦颐与二程的学术渊源,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堪称理学“道统”谱系中的“第一”问题。但学者们对于周程之间是否存在理学家所描述的“授受”关系,始终持不同看法。近几十年来,邓广铭、陈植锷、土田健次郎和杨柱才等先后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在几乎穷尽了“史实”型材料后,各方仍未就此问题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中“义理”独特性的分析,以及对此独特性来源的呈现,对该公案再做新的讨论。希望由此将周程授受问题回置于北宋儒学语境、而非周程二人之间加以考察,从而激发该议题新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