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茹科夫的文章就民族解放运动问题,诬蔑我们党企图“削弱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直接脱离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时代,在“帝国主义反动派采用一切从思想上影响群众的手段,企图抵毁共产主义及其崇高思想,维护资本主义”的时候,深刻地、令人信服地、有科学根据地批判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特别是批判资产阶级哲学,具有特殊意义。因此,К.С.巴克腊捷教授的《近代和现代哲学史大纲》第一卷的出版引起读者的兴趣是不足为奇的。  相似文献   

3.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阴谋复辟,打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干着破坏糟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勾当。“四人帮”和他们控制的舆论工具,散布大量谬论,集中诬蔑和诽谤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妄图颠覆我们韵无产阶级专政。他们  相似文献   

4.
同资本主义总危机对比起来,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是分外明显的,这种发展不能不影响现代资产阶级的宣传,迫使它寻找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斗争的新工具。近来,社会主义的敌人提出的“民族共产主义”口号,就是这种新的思想工具之一。在这个口号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货色呢? 1.“民族共产主义”是民族主义的形式之一所谓“民族共产主义”号召每个民族按自己的方式,给自己建立“本民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历来利用人权问题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和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在最近几年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它们更把资产阶级人权观当作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工具。在这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也发挥着一种特殊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它积极参与了资产阶级发动的这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攻势;另方面,它又以走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自我标榜,既批评资产阶级人权观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状况,又给它自己  相似文献   

6.
阿尔巴托夫在他的文章中歪曲我们党在战争问题上的立场,诬蔑我们党企图“破坏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并散布对热核战争的恐怖情绪,为苏共领导向帝国主义投降开脱。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与共产主义建设和当代思想斗争实践密切相关的。如果不研究精神文化发展的规律,那么就不可能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研究。而为了掌握精神文化发展的这些规律,哲学史和社会思想史则会提供极其有价值的材料。批判地领会和掌握以前杰出思想家的思想遗产是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必要条件。苏联的学者们在自己的著作中深刻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修正主义的斗争经验。这一切使得我们的研究能够在五十——六十年代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其中包括撰述总结性的集体著作和一些专著。在这些著述中,首先应当指出的是六卷本的《哲学史》(1957—1965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在同资产阶级世界观、同从“右面”和“左面”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种机会主义派别进行原则性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目前,反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倾机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和政策的斗争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这种思想体系和政策的狂热的捍卫者。这里指的已经不是个别的错误和谬误了。对中共领导人同我们党、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歧实质的客观分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世界观科学,尤其是我们世界观的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作用正在急剧地增长。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工具,党借助于它影响我们的思想意识、引导我们沿着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前进,引导我们和敌对思潮进行斗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是主要的,这是列宁多次强调过的。同时,列宁也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唯物主义的继续,是哲学唯物主义在社会领域的彻底运用。列宁在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魂这一著名原理中表述了这个思想。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一、苏联——模范生守则和集体主义品德教育 党制定的“道德规范”和国民教育基本法所表示的国民的目标,就是学校教育所达到的目标。内容是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②遵守社会主义秩③序;共产主义的劳动;④掌握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的教养。达到这个目标的教育,由关于科学的认识的“陶冶”和关于形成社会主义人格的“品德教育”构成。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批判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和极端利己主义道德原则,指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取利益是无产阶级道德的基础,提出共产主义道德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抛弃了一切的私有观念的一种崭新道德类型.  相似文献   

12.
“民主社会主义”是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时宣布的、用以标明其思想体系的名称,它是从“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的。但是,社会党国际却一再声称自己是在1864年创建、1951年重建的,马克思建立的国际工人协会是它的“前身组织”。这样,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 马克思为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制订《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时,并没有提出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而是用当时参差不齐水平的工人运动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要求什么样的国家,这是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重要议题。资本主义国家以资产阶级社会为根基,它同无产阶级要求的国家存在着本质区别。从现代国家到国家完全消亡的历史演进过程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非政治国家”或“(半资产阶级)国家”、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人联合体”四个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以彻底打碎传统国家机器为首要条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是推动实现人的解放的政治形式。“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在狭义上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非政治国家”的制度形式,在广义上还包括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制度形式。《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现代国家观,对于我们准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继承性和超越性、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史方位和制度特征,以及充分发挥现代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在所有制上的优势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胡克《政治权力与个人自由》这本论文集中的一篇,在本文中,胡克捏造了一个他自己在林苞会见马克思的荒唐神话,妄图借马克思本人之口来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里最露骨地表现了他姿意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把它变成资产阶级完全可以接受的东西,并以这样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来和列宁主义以及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相对立的惯用伎俩。他把马克思说成是一个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者”,说他的“社会主义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主”,这种社会主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自由人的社会的发展。”因此,他肯定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下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苏联社会根本“不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的共产主义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他硬说马克思会“认为不可能在俄国那样一个落后国家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除非付出道德上所禁止的代价”,并骇人听闻地蛊惑人们说:在这种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就好比“用人的尸体来施肥,用血的河流来浇灌”,而硬使“沙漠里开满鲜花。”至于中国要采用社会主义制度,则他“预告”:“会比在苏联遭到更糟的失败”。而其所以会导致这种不惜付出“道德上所禁止的代价”来建立社会主义的作法,则是因为马克思“没有详细讲讲”社会主义的“目的”,并认为“感情用事的社会主义可能是无视手段”,但是马克思“忘记了目的”,而马克思的“错误更严重。”最后,胡克终于赤裸裸地以资本主义辨护士的面目出现,竭力吹嘘西欧特别是美国工人有着比社会主义国家工人“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多的自由和政治权力”;并认为当今的“选择不在于要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而在于……决定要更多还是更少的民主机会”,妄图根本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现代修正主义所鼓吹的“纯粹的个性”、“抽象的个性”、“个性的绝对自由”等谬论进行了批判,指出这些谬论是以资产阶级的个性论为基础、用以腐蚀劳动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作者说,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单纯由人的生理方面的种种特征所决定,而是由种种社会特征所决定的,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每个人的阶级意识是决定个性的所有因素中最本质的东西,起着规定和制约其他因素的作用。在阶级性的基础上,每个人的个性有差别,这种差别,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还仍然存在。但任何时候,个性总是复杂的客观世界的产物,决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的个性的发展都是受到束缚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革命时期提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口号,虽然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的个性却得不到发展。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个性才能解放。作者批判了现代修正主义所鼓吹的“全人类的爱”、“全人类的道德”等口号的虚伪性,指出这些口号所隐藏的企图是要使劳动人民放下武器,停止阶级斗争。作者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全面地发展个性的辩证关系。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地发展个性,而个性的全面发展则会加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发展。作者指出,只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才能保证个性的全面发展。在集体主义制度下,每个人享有真正的人的待遇,可以过真正的人的生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口号就是集体主义的实质。作者强调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同个性自由之间毫无矛盾,反对个人主义和不守纪律的无政府状态。作者最后说,在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千里马作业班运动,这个运动是全面发展个性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是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全会解决的问题都是当前极其重大的问题,全会所产生的文件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的巨大贡献。人民公社“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它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更是有如初升的太阳,它的出现,就把原已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六亿五千万人民照耀得更为精神振奋、更为斗志昂扬、更为意气风发。它不只为人民公社明确了性质,展示了远景,指出了发展的方针和原则,规划了逐步前进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步骤,尤其重要的是它为人民公社的今天和明天从理论上进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分析,对我们做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极其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使我们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乎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是十三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作为文化建设战线上的广大伦理学工作者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就是要更加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与时俱进,努力促进伦理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26页,下引此书均只注页码)这就是说,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坚持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任务,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的意义。后来,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这一思想得到理论上的进一步阐发。报告中提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共产主义思想建设保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生产大跃进,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在消费品分配方面开始突破“按劳取酬”,而产生了按需要分配,即低级的“各取所需”的成分。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还不得不保留的资产阶级式的法权,已经开始被削弱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开始,是资产阶级式的法权由削弱到彻底消除这个过程的开始。因此,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就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极为迫切的课题。毫无疑问,加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和树立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宣传、教育,对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加速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削弱和消除资产阶级式的法权,是有重大意义的。张春桥同志的“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是很好的。这篇文章,歌颂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八屆十中全会提出了加强阶级、阶级斗爭的教育指示后,阶级教育在全国学校中更广泛地开展起来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的基础,是抵御帝国主义与现代修正主义思想意识侵蚀的武器,是人们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而斗爭的思想动力。不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武装年轻一代的头脑就不可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接班人。“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了保証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