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州穆斯林的捐资兴学传统──读定州清真寺民国年间三块碑有感马生祥暑假回乡探亲,到定州清真寺拜谒,看到寺管会最近找回的民国年间清真寺刻的三块碑,其内容大都是记述本坊穆斯林如何捐资献力兴办学校的,反映出定州穆斯林早就有捐资兴学传统,并曾取得显著成效。释读...  相似文献   

2.
清真寺楹联是一种以中国化民俗方式实现的文化融合。清真寺楹联的传承发展、布局搭配、联语用词等,成为伊斯兰中国化发展和阐扬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种鲜明标志性载体。  相似文献   

3.
<正>匾联一般指匾额楹联。清真寺匾联是我国穆斯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伊斯兰文化与之有机融合创造出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智慧结晶。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在教义教规、礼仪、习俗、服饰、建筑、书法等方面逐渐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呈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清真寺楹联是一种以中国化民俗方式实现的文化融合。清真寺楹联的传承发展、布局搭配、联语用词等,成为伊斯兰中国化发展和阐扬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种鲜明标志性载体。  相似文献   

5.
定州清真寺及其碑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定县城关镇解放街(原名回民街)西头路北,有一座古朴恢宏的清真寺。过去,这里的建筑曾以结构协调,布局严整见称,院内古柏参天,碑石林立。礼拜殿有前厦后室,前厦内殿堂门楣上悬有清乾隆皇帝的“圣谕”匾,两侧则有“开天古教”等题词的明、清各代匾额八方;明柱上有楹联  相似文献   

6.
黄佳 《中国宗教》2018,(11):72-73
定州清真寺《重建礼拜寺记》的碑文说明历史上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自觉强调政治认同、主动适应中国社会、积极吸纳中华文化。定州清真寺《重建礼拜寺记》碑,作为中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印证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诸多特点及传统的形成,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王松涛 《美与时代》2007,(4):99-101
康、乾二帝在位期间,几乎每年都来避暑山庄,在处理政务或游览之余赋诗填词,还书写了很多匾额和楹联.这些匾额和楹联有的描画景物,有的抒发情怀,有的寄托康、乾二帝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之初,就走上了中国化的过程。其中,清真寺的汉语楹联文学是非常具有典范性的中国化的伊斯兰教文学样式。清真寺楹联是以中国传统的文学样式,表达伊斯兰教的内涵。本文将清真寺楹联文学分为三种类型,并结合具体文本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定州清真寺的四个“全国第一”马生祥河北省定州清真寺,坐落在定州市的东西主干道中山中路西段与南北主干道清风路交会处。而在1343年前,定州尚无正式礼拜寺,仅有三间堂宇作礼拜用。到元至正年间,形成"回回之人遍天下,而此地尤多"的局面,故原礼拜殿已不敷使用...  相似文献   

10.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瑰宝,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尚有不少的空间。仅从匾额、楹联这个角度,探讨了苏州园林的思想内涵和美学特征,从而认为,匾额、楹联在古典园林中不是点缀,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园林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定州清真寺的四个“全国第一”马生祥河北省定州清真寺,坐落在定州市的东西主干道中山中路西段与南北主干道清风路交会处。而在1343年前,定州尚无正式礼拜寺,仅有三间堂宇作礼拜用。到元至正年间,形成"回回之人遍天下,而此地尤多"的局面,故原礼拜殿已不敷使用...  相似文献   

12.
定州清真寺     
郭永波 《中国穆斯林》2021,(1):I0002-I0003
定州清真寺,位于河北定州中山中路与清风街交汇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无梁殿结构,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大殿前廊内著名的元代汉文碑记载,元至正八年(1348)该寺得以重修。今日所见之规模大体为弘治、正德年间以后之物。它是传统中国四合院的格局,占地2,400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德胜门,沿着新扩建的宽敞的德外大街一直向北行,就可到达位于马甸街路西、地处交通要道的马甸清真寺。马甸街居民区与相对于咫尺之外喧嚣的闹市相比,来往的车辆与行人相对少一些,所以给人安静怡然之感、宛如远离都市的世外桃源。马甸清真寺就坐落在这安谧的穆斯林聚居区中。马甸清真寺的建制 马甸清真寺总面积为3800多平方米,新修的漆着黄边的两扇深红色大门特别引人注目。马甸清真寺大门上为青灰色筒瓦屋顶,门楣上悬挂着一块蓝底横匾,上书“马甸清真寺”五个大字是马甸清真寺明显的标志,在匾额下是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匾额。…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南下坡清真寺位于北京朝阳门外南下坡,约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清真寺建筑呈中国传统四合院式,主要建筑均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清真寺曾于清嘉庆五年、同治年间、光绪三年三次重修,奠定了清真寺整体规模和四至规格。清真寺礼拜大殿古色古香,装饰有对联和匾额,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2013年礼拜大殿部分垮塌,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清真寺石清河北省石家庄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本世纪初以来,素善经商的穆斯林也由保定、定州、正定等地迁住石家庄。来石经商、定居的穆斯林为履行宗教功课,曾力图修建清真寺,但由于当时穆斯林经济条件有限,故修寺之事一直未能实现。1926年,甘肃王继先阿...  相似文献   

16.
安庆清真寺     
安庆市回民绝大多数居住在大南门一带,全市原有清真寺三座:一为关南清真寺,一为关西清真寺,一为女清真寺(现已为冰厂)。其中关南清真寺规模之大,为长江中下游所罕见。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定州市内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寺内有一幢公元1348年立的《重建礼拜寺记》碑。此碑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独占四个第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第一幢汉文碑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石刻是泉州侯塞因的墓碑石刻。但是定州清真寺的《重建礼拜寺记》碑是迄今所见到的第一幢汉文碑。专攻中国伊斯兰教的冯今源先生在其《伊斯兰教文化百问》一书中说:“第一块汉文清真寺碑记就是定县清真寺的《重建礼拜寺记》,时间是元至正八年(1348)二月,撰文者是‘承务郎真定路安喜县尹兼诸军奥鲁杨受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穆斯林》2011,(5):60-60
【本刊讯】我国阿拉伯文书法家马石头编著的《穆斯林书家必备》一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近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这是一本专为穆斯林书法家日常创作提供的参考资料,编者历经十余年的搜集、精选,从历代穆斯林文献著作中寻章摘句,从散布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的千百座清真寺里探求匾额、对联和题辞,就文体而言,其中包括匾额、对联、碑铭和诗词摘句。该书为16开共300页,每本定价38.00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18,(7):F0004-F0004
始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同治三年(1864)重新修建,1929年重新建造了四合大院,近年来又加以修葺。牛庄清真寺为中国传统建筑型制的围合式院落结构,飞檐斗拱与雕梁画栋相得益彰,朱红门框与绿漆大门相映成趣,正门中间上悬“清真寺”匾额,整个建筑群尽显别致优雅。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周口市陈州街的中段,有一座南向北的门楼,门的上方竖着一块匾额,蓝地金字,楷书“清真寺”。寺内屋宇整齐,地面清洁,给人一种肃穆安谧的感觉。每到礼拜时刻,唤礼之声琅琅,守时候的人们相继来此履行礼拜功课,呈现出一派欣喜团结的气氛。 清真寺的阿訇郑长义就住在寺的隔壁,他是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现在周口市回族雨具厂工作,为厂里负责市内采购和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