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安族——中国穆斯林中人口较少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安族是我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目前只有七千四百余人。他们多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县西北部吹麻滩、癿藏两区所属的大河家、刘集、柳沟、石源等公社。其中,以大河家公社的大墩、甘梅和刘集公社的高赵李家三个地方最集中,人们习惯地把这三个地方称为“保安三庄”。保安人居住地区山林茂密,水草丰美,是个宜农宜牧的好地方。长期以来,保安族多以农业为生,或兼营畜牧业、手工业等。  相似文献   

2.
保安族     
保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之一,約有5,000人左右,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的西部积石山南麓的保安民族乡。关于保安族的历史,过去沒有文字記載。据说保安族原来是临夏县南龙区楊妥家一带的人,明朝时候迁往青海省保安(現同仁县)四寨子地方居住,曾与当些信佛教的“于乌人”通婚,但仍信仰伊斯兰教,属于华寺门宦,他們在四寨子住了九代人,因和藏族发生械斗,被迫逃至青海循化撒拉族地方住了三年,1860年(同治元年)迁至临夏县現在住的地方。因他們是从保安来的,故称作“保安人”,他們原来住的大(土冬)、梅坡、甘河滩村子也被称作“保安三庄”。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又和回族长期生活在一起,一般风俗习惯和回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妇女  相似文献   

3.
保安族的故乡保安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保安城知之者甚少,这座土城遗址在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在隆务镇以北约15公里处。然而就是这一土城在明清时期曾经是名震西北、可控蒙番的边陲重镇,更要大书特书的是这一土城孕育了我国56个温馨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保安族,保安族因其城而形成,更因城而得其族名,可谓历史奇闻,对此国人鲜有知者。保安城是保安族的发祥地,是保安人魂牵梦绕的故土,是他们祖祖辈辈心中的热土。保安城与保安族所凝结成的一段历史,叹赞岁月悠悠。面对这一极其普通的农牧交界的土城遗址,无论如何也不能使我们想到它曾经辉煌极盛,但悠悠的土城在…  相似文献   

4.
因工作之便,我有机会訪問了我国信仰伊斯兰教之一的保安民族聚居区——临夏市大河家保安民族乡。保安族人民和我国其他兄弟民族一样是勤劳、勇敢,富有聪明智慧的民族,但在旧社会他們同样受着反动統治阶級的压迫,过着飢寒交迫的生活。特別是馬匪步芳等败类对保安族人民的統治,再加上宗教特权和封建剝削制度的奴役、欺騙等,使保安族人民在解放前根本不敢承认自已是保安族,只好也叫“回回”。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保安族人民同全国六亿人民一样,重见天日,得到了解放。青年們唱着:“过去的头上山疊山,三更关夜盼明天,共产党来了把身翻,保安人也見了青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文学分为两种:一、民間口头流傳的文学,二、书面记载的文学。一民間口頭流傳的文学各只族最早产生的文学,就是民间口头文学。我国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和我国其它兄弟民族一样,他們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驗和智慧,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和很高的文学創作才能,因而他們的文学創作异常丰富而多彩。由于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虽然有着独立的語言,但是还沒有记载语言的民族文字,因此他們的文学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个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多种民族杂居的地方。其中,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人口七十余万,占全州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以上。在临夏,穆斯林居住的街道或村庄,习惯上称为“坊”,建有一座清真寺。清真寺规模的大小不同,有的宏伟庄严,有的因陋就简,在建筑风格上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中央王朝为巩固国家边防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直接影响了滇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等的发展。在纳西族文学发展史上,改土归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土归流的出现不仅使纳西族学习汉文化,打破了土司的垄断,在文学创作上也冲破了木氏作家群一枝独秀的局面,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清朝纳西族著名作家,为纳西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对改土归流以来的纳西族文学创作发展脉络及改土归流前后创作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改土归流对纳西族作家汉文创作的影响,将对纳西族文学发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9.
正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10.
浅议十九世纪中叶保安族东迁及其它杨操在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成员中,有一个人数较少且属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同体———保安族。保安族现有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与东乡、裕固族一样,一般认为是甘肃特有民族。保安族...  相似文献   

11.
陕北道情是陕北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小戏,它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要素于一身,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小型戏曲剧种。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陕北道情以其特有的方式承载着地方民俗音乐文化风貌,记录了过去和现在的人民大众生活的样态和艺术情趣。  相似文献   

12.
正雅斯尔·十娃子是吉尔吉斯共和国著名的诗人、作家、语言学家、翻译学家、文艺学家、社会活动家,是中亚东干族文化的奠基者。雅斯尔·十娃子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青年时代起就从事东干文字的创制和书面文学的创作。他一生中用东干文、俄文、吉尔吉斯文写作和翻译出版了四十余部诗歌集、小说集、散文集、剧本等。为中亚东干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中亚和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吉尔吉斯斯坦  相似文献   

13.
周光华 《管子学刊》2008,(4):105-110
夏朝以前的传说时代是远古的华夏族起源时代,应该尊重古人,保存并探索黄帝故里的说法。天水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新郑黄帝的母亲叫吴枢,不是同时代。四川涪江流域盐亭县、湖北宜昌地区西陵峡至远安县、河南西平县都有嫘祖民俗流传和遗存,有古籍印证,有考古遗物的发现旁证嫘祖生活的地域。三峡族群文化在距今4000年左右时与华夏文化趋向融合,这个推断是由丰厚的三峡考古成果证明的。大量的考古文物和丰厚的民俗留存,说明嫘祖与川江三峡地域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应该关注嫘祖生活在长江流域,黄帝生活在渭河流域的资料。蚩尤与黄帝大战冶铜作兵器的年代距今4500年左右,黄帝始于公元前2470年。  相似文献   

14.
<正>一、杂志介绍《大观》由河南省开封东京文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会协办,河南省开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431/J,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2095-8250,万方数据、维普数据、龙源国际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专门刊登文化、文学、艺术、民俗、影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教史》第二卷评价冯军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在其产生以来约近2000年历史发展中,对我国封建社会乃至现今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化学、医学、医药学、气功以及民俗、民族关系等都有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  相似文献   

16.
《美与时代》2014,(3):F0004-F0004
一、杂志介绍 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052/I,国际标淮刊号为ISSN1003-5346.《东京文学》是万方数据、龙源国际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专刊登文化、文学、艺术、民俗、影视等领域的理论研究文章。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集权威性、实用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民俗语汇反映民俗事象,涵化民俗要素,是了解某地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语料。由苏州话"花头""领盆""服盆"等词,可窥见苏州种花、卖花、赏花等花俗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8.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羌族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学,宗教、表演、设计和民俗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蕴涵于羌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贯穿于羌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歌舞戏曲、建筑工艺、民族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生活之中,是羌族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和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是羌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宗教感召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甘肃临夏和政牙塘社火"牛犊爷",是当地民众在民族交界地带举行的一种原生民俗仪式活动。据传始于元末明初,流传至今。"牛犊爷"在祭祀、舞蹈、音乐、民间信仰、工艺美术和口传文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田野调查所获资料,展现并分析仪式过程中演员服饰、祭祀食物、"玩老鞑子"舞蹈及吟唱歌词折射出的民间信仰,对于重新认识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交界地区民俗活动,再现"层累的"集体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因独特文化背景、地理特征形成的地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东北地区乡村发展休闲农业恰逢其时。新型休闲农庄是集休闲养生、地方民俗体验、特色农家游乐、农业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研究休闲农庄设计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增添新活力。在我国东北部,长期居住着朝鲜族,其有着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这对于发展较慢的东北地区来说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优势。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还有着天生的地理资源优势。在此条件下,把休闲农庄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有助于带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