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由著名回族史学家杨志玖教授作序,黄成俊先生主编的《回族杰出人物》是集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的一本好书,使我颇感兴趣,不禁有两个念头油然而生,一是回族人要为本民族多做些好事,这本书的编写者大部分为回族,当然也有一些热心的汉族同志。所写的百余名回族人物,既简练又精彩,读来也很有趣味,他们为弘扬回族文化和精神做出了贡献。二是为我们回族感到骄傲和自豪,书中记载的人物既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学者、艺术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教育家、宗教人物以及在各方面做出贡献的英杰,使我们看到,回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套有心人精心策划 ,有心人精心撰写 ,并满怀信心地期待有心读者阅读的丛书 :《儒家文化面面观》、《道家文化面面观》、《法家文化面面观》、《兵家文化面面观》 ,平装四册 ,合为一辑 ,厚薄相间 ,朴素淡然 ,洗尽铅华。正如新儒家学者所宣扬的 ,中国历史文化是一“活的生命存在” ,它源远流长 ,枝繁叶茂 ,又能不断自我修缮 ,应时变化 ,故历久弥新。几千年来 ,中国人民不仅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还不断为其灌注新的时代文化精神 ,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能够实现自我充实、自我更新的体系 ,坚实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所…  相似文献   

4.
林崇德教授用两三年的工作时间之余陆陆续续地完成这一本口述历史,体现了他对自己生活、生命、学术生涯的一种严肃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本书的内容特点是"情"多于"理"。作者谈亲情、友情,谈手足情、师生情,不惜笔墨,真挚感人。其中一个细节是,念小学时因家里经济困难,幼年的崇德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看米缸里有没有米,如果有米,就安心吃饭;如果无米,就对母亲说自己肚子疼,吃不下饭。看到这些平实不过的文字,我们不能不受到感动。  相似文献   

5.
《回族研究》是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唯一研究我国回族穆斯林的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1991年第一季度正式创刊,面向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最持久的交际工具,也是承载民族文化最坚固的活化石。杨占武博士在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间隙,对回族语言文化的研究坚持了25年,痴心不改,厚积薄发,终于再次推出了重新充实、丰富和提升的力作—《回族语言文化》(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相似文献   

7.
回族是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人口数量多、居住地域广的民族,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不能不了解回族的历史。宁夏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回族人物志》反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这是由著名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一部多卷本人物传记。全书共四册,元代一册,已与读者见面;明、清、近代三册将陆续编写出版。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本——《边际人》简评严英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这一前提下,应该更加重视人的素质提高、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的更新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的全面开掘,这些都是可以归纳为一个基本的目标,即要加快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拿起赵杰教授的新著《回族解读》,见封底上写着很好的一段话:"人活在世上不能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足。也不是先有了充足的物质生活后才会有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充足才算幸福,回族是精神营养最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留下一篇《稷下赋》,对学宫盛况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写了荀卿与齐王的对话,也颇为得体。只是其中提到“行其言不必饱其腹,用其道不必满其屋”。这不可能是荀况的观点,而是从孟轲到韩愈,到二程,到朱熹一派的观点,董仲舒有一句名言:“明其道不计其功,正其谊不谋其利。”把这一派人的观点表述得最清楚。中国哲学史上有所谓“义利之辨”,反映了鲁学(即儒学)与齐学的分歧。荀况的思想基本上是属于齐学的。司马光对荀况思想的这种篡改,反映了鲁学与齐学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12.
自80年代初以来,主体和主体性问题已成为我国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近十年中,学者们围绕这一课题展开了探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开拓了许多新领域。袁贵仁副教授主编的《人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9月版),对这近十年来有关主体和主体性问题讨论情况作了全面系统的并富有创见性的总结和概括。读罢《人的哲学》,总的印象是,该书对人的论述系统全面,结构严谨、材料丰富翔实,既可为理论工作者参考,也是广大青年进行理论和思想修养的良好读物。下面拟就该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作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3.
一、献身山区民族教育事业的人在宁夏南部山区回族聚居的泾源县,有位从事民族教育工作34年,为民族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培养民族人才的职业中学校长马志富。今年54岁的马志富,五十年代毕业于平凉陇东师范,曾先后在兴盛、泾河源、新民、沙塘等基层  相似文献   

14.
邹广文同志著《文化·历史·人》一书最近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与国内出版的同类研究论著相比较,该书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去探索文化哲学问题,而且立意新颖·角度独特.通观全书,有以下特点.首先,作者以对文化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作为逻辑起点,力图从理论上对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予以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文化学研究中尚未明廓,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j  相似文献   

15.
16.
回族先民来到中国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从唐宋至明清,回族在中国经历了定居、形成、发展的过程。回族从形成至今,基本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大杂居是指回族居住的地域十分分散,散处在全国各地;小聚居是指全国各地散居的回族在一定范围内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居的居住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前身是传统士大夫阶层。20世纪初,清政府在文化教育领域迈出重要的一步:废除科举制度,大办新式学校及派出留学,为中国培养了真正具有近代含义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回族新式知识分子也应运而生,进入中国社会大舞台以及回族民间。  相似文献   

18.
提起陈克礼阿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翻译的《圣训经》和专著《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除此以外,大家对他的生平事迹了解并不多,不是因为人们不想了解他,而是有关他的资料太少,甚至连照片都很难见到。很多和他共过事的或了解他的人大都已经年迈或归真了。最近在《中国穆斯林》杂志上读到曾受过陈阿訇教诲的李华英先生所撰写的纪念文章《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穆斯林学者》,感到特别亲切,令人耳目一新。知感真主!总算有人为陈阿訇说话了,心里特别激动。陈克礼阿訇的一生是为伊斯兰事业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作为杰出的穆斯林学者,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12日,林崇德教授送给我一本刚刚出版的《林崇德口述历史》。拜读过后,感触颇多。在美国,先前就出版过《传记式心理学史》,内容是以一些卓有成就的心理学家传记的形式反映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历来都侧重于其客观规律的表述,力求把人类历史当作一种能够以严整科学的方法加以规定和把握的客观运动过程来进行透视和描述。这是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较普遍采用的研究视角。这种研究视角,近来人们把它看作“历史辩证法的客观向度”。但是,历史毕竟是人类本身活动的结果,在致力于揭示和探索一向隐没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深处的客观规律的同时,人们不应该忽视这些规律终究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是通过人们为追求和达到自己的自觉意图和理想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才得以形成并发挥其作用的。因此,客观的历史规律一方面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