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复铭》是目前所知最早由宗教学者所撰写的汉文伊斯兰教碑文,自碑文披露以来颇受学界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对其内容从伊儒会通的角度给予新的解读,认为《来复铭》主旨在于运用儒学话语论述苏非哲学的"来复"理论,堪称"伊儒会通"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1986年9月9日至11日,江苏省伊斯兰教文史工作座谈会,在苏州市太平坊清真寺举行。这次会议由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主办。参加会议的有从事伊斯兰教文史工作的学者、阿訇、民族宗教工作者二十余人。提交会议的资料和论文三十五篇。其中有《江苏伊斯兰教传播史初探》、《近代江苏回族经济概貌》、《扬州伊斯兰教文化遗迹及历史资料》、《上海市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3.
正金宜久,1933年10月生,安徽寿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得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证书。金宜久先生著述宏富,专著与主编著作近20部,论文近百篇,著述涵盖伊斯兰教诸多分支学科,重点研究领域为伊斯兰教历史、伊斯兰教与政治、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思想等。主要代表性著作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史》《当代伊斯兰问题》《中国伊斯兰探秘》《王岱舆思想研究》等。金宜久先生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立场与方法研究伊斯兰教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希吉莱历1404年在德黑兰召开的“第二届伊斯兰思想会议”,大会论文有几篇是围绕“从《古兰经》的各个方面来认识《古兰经》”这一主题的,对《古兰经》各自作了不同的精辟论述。本文系伊斯兰理论家谢海·穆罕默德·  相似文献   

5.
济南清真南大寺始建于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有着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寺内来复铭碑开创了伊儒对话的先河,教合中邦的匾额阐述了伊斯兰适应社会的和谐理念。该寺2010年被国家宗教局授予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经济思想与我国穆斯林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经济思想与我国穆斯林经济的发展马忠杰,米寿江编者按:本文是两位作者于1993年10月在中国宗教学会西北地区(银川)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一篇论文。文章在对九十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阿拉伯伊斯兰共同市场出现的可能性,并对与此...  相似文献   

7.
从帛书《易传》证知孔子说《易》引用古熟语邓立光谦德与慎言都是中国上古相承的德性,是统治者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从帛书《易传》中可见孔子言谦德有取于周公之言,慎言之教则有取于《金人铭》。今本《谦·彖》的“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  相似文献   

8.
中国回族学学会理事、西北伊斯兰文化研究中心首批特邀研究员、回族青年学者李健彪先生所著的《执著岁月—回族史与伊斯兰文化》一书日前已由西安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研究以来所撰写和发表的30多篇论文和文章 ,其中不少文章曾在全国引起一定反响。中国回族学学会名誉会长、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吴庆云先生和我国唯一的南亚、中东史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历史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陕西省史学会会长、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彭树智教授应邀为该书作序。92岁高龄的当代书法大师、德高望重…  相似文献   

9.
从事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工作已整整20年了。20年的学术生涯使我感触良多,其中一个很深的体会是,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举步维艰,搞起来很难。难在何处?难点之一便是缺少文献资料。在浩如烟海的汉文典籍中,特别是在那些“正史”中,很难找到几篇有关伊斯兰教的记载。偶尔发现一些资料,或支离破碎,或语焉不详,难以为据。当年撰写《中国伊斯兰教史》元代部分时,常有“无米之炊”的感觉。仅以伊斯兰教在元代大规模传人中国这一重要史实而论,在汉文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一点痕迹,不要说有关伊斯兰教的各种人物、事件、寺院、制度、教派、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关系研究》课题组和伊斯兰教研究室共同举办的《世纪之交的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昌平举行。来自北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其他有关单位的学者专家约20多人参加了会议。金宜久、秦惠彬、周燮藩和李兴华研究员分别主持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各与会代表围绕着“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十年回顾”、“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十年展望”、“中国伊斯兰教现状分析”、“中国伊斯兰教的多角度定位”、“中国伊斯兰教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世纪之交国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伊斯兰儒化辩李华英题记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儒化"、"附儒"、"靠拢儒家"之说由来已久,但在我国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中,并看不出什么"儒化"痕迹。为此,我曾在1987年为一次国际伊斯兰学术研讨会写过一篇题为《伊斯兰教与儒家学说》的文章。由于该文...  相似文献   

12.
8月14日,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了《新编卧尔兹演讲集》赠书仪式。国家宗教局副局长杨同祥,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努尔·白克力,新疆自治区副主席阿不都卡德尔·乃斯尔丁等领导应邀出席仪式。出席赠书仪式的还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主任陈广元,新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阿荣汗阿吉和新疆自治区伊斯兰教界人士代表、在自治区经文学校参加伊斯兰教爱国宗教人士培训班的学员、自治区有关部门的代表近270人。 《新编卧尔兹演讲集》是一本由中国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伊斯兰儒化辩李华英题记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儒化"、"附儒"、"靠拢儒家"之说由来已久,但在我国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中,并看不出什么"儒化"痕迹。为此,我曾在1987年为一次国际伊斯兰学术研讨会写过一篇题为《伊斯兰教与儒家学说》的文章。由于该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伊斯兰历史报刊,系指自1908年《醒回篇》创刊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由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分别出版的以阐明伊斯兰教义和教律,介绍伊斯兰历史和人物,倡导新式回民教育和经堂教育,沟通中外穆斯林  相似文献   

15.
塔夫塔扎尼是14世纪中亚伊斯兰著名学者,于阿拉伯伊斯兰多学科研究中成果颇丰,特别是他诠释的马图里迪教义学家纳萨菲的《纳萨菲信仰》(《教典诠释》)一书,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历代穆斯林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经堂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了塔夫塔扎尼的生平、著述、学术经历、学术贡献和《教典诠释》与经堂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塔夫塔扎尼的教义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典诠释》能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在于它所阐发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始终没有发生任何矛盾,这无疑说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域外文本及其阐发思想的选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王静斋(1880~1949),名文清,经名赛尔德·伊里亚斯,回族,天津人。《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评价:"王静斋毕生潜心从事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翻译伊斯兰经典,译著极富,被誉为‘现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大师’‘学通古今中外、品学兼优的伊玛目’";《中国回族大辞典》总结为"学识渊博,译著较多";《中华回族爱国英才》称"王静斋一生著译颇丰"。根据笔者近年来先后赴北京、南京等地  相似文献   

17.
正学者档案李兴华,汉族,193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专家。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98年退休后,继续从事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代表作有专著《中国名城名镇伊斯兰教研究》,合著《中国宗教史》《中国伊斯兰教史》等。  相似文献   

18.
书讯四则     
《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文化》即将出版发行由宁夏大学政法系教授、东方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宁夏大学伊斯兰哲学研究所所长杨启辰(回族)主编的《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文化》,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于...  相似文献   

19.
李兴华,汉族,193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专家。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起在中国社会科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98年退休后,继续从事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代表作有专著《中国名城名镇伊斯兰教研究》,合著《中国宗教史》《中国伊斯兰教史》等。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2月,伊斯兰世界联盟在北京召开伊斯兰宣教讨论会。会上,伊盟秘书长阿布杜拉·欧麦尔·纳绥夫宣读了《知识和工作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的论文。根据录音,由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留校青年教师苏胜伟首先用阿拉伯语作出记录,然后译成汉文,又经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杨宗山校订。现予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