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维吾尔族曾有过图腾崇拜,信仰过基督教、萨满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佛教。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明朝末年,维吾尔族才成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以,维吾尔族的宗教意识当中仍存在着各种历史上曾经信仰过的宗教的影响。这些都在他们的宗教生活和风俗里表现出来,反映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信仰的民族性和地区性。与其他穆斯林民族相比较,维吾尔族穆斯林在宗教信仰、生活方面有以下一些特点。 土地崇拜:维吾尔族人的这个风俗习惯主要来自于伊斯兰教,因为伊斯兰教认为人的祖先亚当是被真主…  相似文献   

2.
评价和颂扬智力,是伊斯兰教的宗教价值之一,有了这种价值,伊斯兰教的健全信仰才可以建立。圣先知穆罕默德说过:“每件事物都有支柱,穆民(信士)的支柱,就是他本人的智力,而其智力的强弱又形成他宗教功修的优劣。”这章圣训说明智力对于穆民的生活及其宗教修养,具有极重要意义。穆圣说的“每件事物都有支柱”就是说,每件事物必定要有一个基础,作为它存在和决定其性质的依据。对于一个穆民来说,决定自己优良品质和建立自己坚定信仰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深刻认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每一个民族在走向民族复兴时,在迎接新的历史挑战、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过程中,都必然要去回溯自己的民族传统,去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自我。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这个民族群体的自我意识,回溯自己民族群体的文化传统的过程也就是重新来认识民族自我,认清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回族穆斯林生活禁忌刘书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禁忌。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惯大多与伊斯兰教有关。回族在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繁衍中,其生活禁忌随之成为全民族重要而显著的民族心理素质特征之一。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尊重少...  相似文献   

5.
信仰的起源     
一、信仰与终极问题相联系提起信仰,人们总觉得它是很遥远的东西。信仰离生活太远。另一方面,信仰问题好像随时会钻出来,折磨着每一个不仅沉于生活而且思考生活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度,一旦“我生活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与人照面,  相似文献   

6.
提出这个题目便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西方人看来对非基督教信仰的宽容是否可能,是否应促进这种宽容。 1.让我们做一个回顾。欧洲通过十字军东征认识了伊斯兰教。自12世纪以后欧洲人才开始明白以下这点意味着什么,即除了他们的信仰以外,还有另一种信仰。他们在陌生的信仰那里遇到了一个强大的世界,一种高贵的人性,遇到了伟大的艺术和富有教益的哲学。西方的精神生活由于许多新经验产生了一大飞跃。然而,存在着许多宗教这一事实却令人惊惶。单是宗教可以对比就已使自身的信仰真理成为问题。有许多个真理,还是只有一个真  相似文献   

7.
新疆的"去极端化"工作需要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模糊问题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深化认识、澄清观念。为此,不应固化传统和习俗,传统和习俗需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不要固化民族和宗教的关系,没有哪个民族天然就信仰宗教,天然就是某个宗教的信徒;不要固化宗教禁忌与习俗的关系,宗教禁忌不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然价值。各民族要相互尊重,不可污名化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同时,还要划清底线,任何人都不能以杀戮和剥夺他人的生命来实现自己进入天堂的幻想。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内涵甚为广泛,它在神学信仰、政治主张、经济思想、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家庭组合等各个方面所提倡的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穆斯林或每一个信仰该教的民族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的各种禁忌是这些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否定方面。今天,无论你走进世界哪个国家的穆斯林地区或家庭,就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习惯和禁忌方面都有一致之处。 伊斯兰教在饮食、服装、卫生、婚姻、丧葬、商业等方面有许多禁忌,这里只谈谈饮食禁忌。 饮食问题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穆斯林来说也不例外。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的禁忌…  相似文献   

9.
时代、个人、艺术作品三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和生活记忆,每个时代的人对生活、对世界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察.而艺术作品的形成更是个很奇妙的现象,它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这些因素有创作者自身的所思所想,亦包含所处环境和特定时代所给予的观点.因此,艺术作品是一个时代文化和文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伊斯兰教重视人的存在,珍惜人的生命,强调仁爱、宽容,赋予每个人以平等的地位,并鼓励人们通过奋斗追求自己的理想价值,因而在其文化中处处彰显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伊斯兰教的人文精神对于穆斯林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伊斯兰教成为世界宗教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千古名言:"认识你自己".其实人类一直都在不断地寻求对自己的认识,在不断地审视、叩问自己的生命,生存状况.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引论>中说:"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另一位德国哲人兰德曼在他的<哲学人类学>一书中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在于动物是以"完成品"面貌来到世界的,而人只是一个"未完成体"即"半成品".他说:"自然只使人走完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这就是说大自然只给了人的肉体驱壳,至于人的智慧、素养人的事业.道路、价值.全靠人在几十年的生命活动中去开创、塑造.每个人的人生历史就是这么一部完成或者说谱写"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青年雕塑家刘若望的作品形态表情各异,但都饱含着一股喷薄欲出的阳刚之气.我想这种环绕作品挥之不去的阳气,既来自艺术家的少年壮志,也反映了这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崛起,在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这是一种最为珍贵的民族正气.一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信仰即神圣.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  相似文献   

13.
“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这是伊斯兰教信仰理论方面的一个重要命题。伊斯兰教把爱国与爱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爱国列入信仰的范畴,是伊斯兰教的一项智慧理念,是伊斯兰教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一个关键点和切入点。爱国,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爱教,是穆斯林珍贵的信仰之泉。千百年来,有多少穆斯林仁人志士为之而努力,为之而奋斗,为之而献身。爱国爱教,是穆斯林一贯坚持的基本准则,是伊斯兰教固本强基的立身之本,是穆斯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一、爱国爱教,和谐统一国家,人类现世生活的地理区域。从出生到死亡,人们始终都生活在一…  相似文献   

14.
徐瑞英 《天风》2001,(8):48-50
我们相信上帝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他不但掌管着宇宙而且也参与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每个时代都彰显着他的作为。他是时代的神,因此他的教训也具时代性,他的旨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藉着不同的对象参透在各个时代中。 中国是一个向世界开放的多民族的大国,五十六个民族,十二亿有着不同信仰的人口融合在一个大家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民族属性马启成中国伊斯兰文化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族等一个少数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确认的一种大众文化,其民族性尤为明显。所谓民族性,是就这些民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普遍性和群众性说的,因此伊斯兰文化已打上这些民族的烙印。在这些民族中,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6.
许伦胜 《天风》2009,(3):6-7
信仰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事,是每个人内心的追求,是对永生生命的关切.然而当这内在的信仰外延在人的生命之中时,就必然与人的各方面生活发生密切的相连.因此,信仰与生活是一个人手的两面,信仰体现在生活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层面主要包括:家庭、工作、社会.或者说家庭、工作和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三大层面,信仰需在其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绝大部分人都有明确的信仰。有的宗教哲学家和神学家,如雷蒙·潘尼卡(RaimonPanikkar)甚至认为,信仰是人的一个构成维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物的区别之一可以说在于人类具有信仰。这里的信仰不仅仅指宗教信仰,也包括世俗类型的信仰。但本文主要谈论宗教信仰。无疑,不同的宗教共同体,如佛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具有各不相同的信仰。即使在每一个宗教内部,也存在着极大的区别,以致于有的宗教哲学家不是从宗教、宗派、教派的角度区分人们的信仰,而是从人们的宗教实在观来分类。这样一种分析图式对我们深入认识宗…  相似文献   

18.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伊斯兰经济伦理思想,对所有伊斯兰国家、穆斯林社会的经济生活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一、以“信仰”为先,强调只有在重视精神价值的前提下,世人才可以合法占有财富义利关系问题,是贯穿于一切经济活动之中的基本经济伦理问题,它决定着经济伦理其他重要关系的基本方向《。古兰经》对义利关系问题极为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对真主安拉的信仰为前提,即强调把精神价值放在首位。伊斯兰教是追求“两世吉庆”的宗教,它既重视世人对现世生活的享…  相似文献   

19.
在玛雅人和中美洲其他印第安民族中,流行着一种关于双重灵魂的特殊想象:一个人不仅在自己的身体之内拥有一个灵魂,而且在自己的身体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寄身于某种动物或自然力的灵魂,也就是"他我"(Alter Ego)。这是原生于中美洲地区的一种特有的传统信仰形式。学者们根据当地语言中的相关词汇将其称为"纳瓜尔信仰"(nagualism)。有关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不论是历史文献的解读还是当代的民族志,包括人类学的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在四大世界文化传统中,伊斯兰看起来在当代政治中最为显眼。回应这个独特现象的丰富而多样的学术著作总是从这样一个预设伊斯兰与政治现代性冲突的研究传统出发,同时指出信仰对穆斯林来说的核心性和普世性。这一构想与历史的伊斯兰中世俗政治的现实相悖。如果说,反过来,伊斯兰与现代性之间存在某种一致性的话,那么,我们还需要提供一个对穆斯林政治之特性的描述。在回应这个问题的时候,另一个研究传统强调,因为伊斯兰一直幸存到了现代,所以,伟大的伊斯兰传统能够在政治现代化和民族国家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论述虽然就二十世纪早期许多伊斯兰国家的历史经验而言是成立的,但它却不符合后来的激进的伊斯兰主义的完全是跨国的和专注于后世的目标。第三个研究传统倾向于为解释政治伊斯兰的兴起,而对宏观的社会过程进行分析;而第四个研究传统呢,则聚焦于宗教的客体化和宗教权威破碎的微观过程,并以此来解释穆斯林政治。但要是缺乏对食利经济在穆斯林例外主义的兴起中扮演的角色的严肃评估的话,这些解释就都是不完整的。在对现有的文献做出批判的评估之后,本文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