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物质本体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阐述物质本体的哲学著作。说得更明确一点,《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本来是怎样就把它理解成怎样,而不去添加任何外来的东西”的科学。同时,《自然辩证法》又是一部物质认识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了解对自然物质认识过程的哲学著作。它说明:人类是怎样在改变自然界的实践中描述和反映自然界的,是怎样经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逐步把握自然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的。因此,《自然辩证法》基本上是一部物质一元论著作,是一部物质本体论和物质认识论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著作。这就是这部著作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2.
所谓辩证矛盾,就本体论说,是客观世界本身的对立统一,亦即客观辩证法,就主观思维论,它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思维、认识固有的对立统一,亦即主观辩证法。恩格斯说:“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一只要我们对“辩证的过程”这个词的意义理解不一致,就有可能引起争论。在理查德·戈恩引用的恩格斯的两段话中,辩证法的规律实际上,而且也许并非有意地,是这样被定义的,即把自然界的过程看作为原始实在的对象,而辩证法规律则是这一对象的、即自然界过程的反映。戈恩强调这一事实是完全正确的,即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关于原始实在的一种思想上的概念,一种映象,而不是在社会交往中能在人的头脑中产生那种映象的原始实在自身。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指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上的细咆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使人们“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这种联系的辩证性质,甚至迫使自然哲学家的受过形而上学训练的头脑违背他们的意志而不得不接受”。这里,恩格斯以整个世界画面为背景,历史地总结三大发现的哲学意义,对于进一步说明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改变人们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思维?     
在关于真理标准、形象思维以及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我注意了报纸杂志中对思维这一概念的提法,发现很不一致。为了弄清思维这一概念的涵义,我谈一谈应当如何准确地理解思维这一概念。恩格斯说:“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末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  相似文献   

6.
也谈人化自然的内涵和实质傅诗济人化自然的概念是马克思在论述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时提出来的,因此,必须联系对象性关系去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实质。寿良据马克思的论述,人和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就是人和自然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对象的关系。人对自然界的依赖和作用,表现为人对自然界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自然界作为人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人离不开自然界,需要自然界提供生活的和活动的资料;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具有强烈的追求对象的本质力量,并且必须凭借现实的对象来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在这里,作为对象性关系的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掌握自然界,使外部自然界变成人的现实生活的要素,变成人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和活动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这种经过人的木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和人处于对象性关系的自然界,已不是与人分离的纯粹的自然界,而是为人所占有的、获得了“人的本质”的、属于“N的”自然,gF“x化的自然界”。这就是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的真正含义。显然,这里的“人化”决不是一些同志所理解的“A的干预而发生变f匕”,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化”:自然界经过人的加工、制作、享用、消化,成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哲学     
在缪勒的《辩证法》(Dialectic,1953年,纽约)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伦理学”。本译文只译出“伦理学”中的一节。缪勒在这一节中,首先叙述和批评了伦理的唯物主义、快乐主义、进步哲学、道德主义与反道德主义,说它们“夸大和孤立生活的要素”,都没把握住生活的辩证的整体。缪勒于是提出他的生活的哲学。他认为生活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是“诸矛盾的一个不矛盾的统一性”,“其中没有一方面能有希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道德的绝对理念应当存在于生活的斗争中而又超出生活的斗争。他的生活哲学的辩证原则是:“无条件地肯定”“道德的斗争”,“不要夸大或孤立一个价值而牺牲别的价值”。他认为,活力和精神是伦理的两极,这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如果只有精神而没有活力,那么精神就成为死的精神,这样就陷入了道德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只有活力而没有精神,那么活力就没有意义与方向,这样就陷入反道德主义。在本节最后,缪勒强调“个人的快乐”和“社会的福利”这两个对立面的不可分的统一性,并借此反对共产主义。他说,“孤立起来的个人主义就成为一种与社会的福利相矛盾的‘粗野的自私自利’,而孤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就陷入一种极权的共产主义。”缪勒的观点是一种反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凶恶敌人。  相似文献   

8.
道教“美—恶”辩证论王知非道教美学的哲学基础,无疑建立在先秦道家哲学之上,而道家哲学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朴素辩证法特征。这就使道教美学带有先天的、“遗传”的辩证因素。道教哲学又十分重视吸收上古的辩证思想因素(如《易》),且在汉魏以后多次与外来的宗教辩证思...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逻辑问题需要探讨。弄清这些逻辑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一、哲学教学必须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一切正常的思维活动都必须遵守思维规律,否则就不能认识真理和准确地表达思想,教学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需要辩证思维,因而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可以完全置之度外,这是极大的误解。以“不矛盾律”为例。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而在辩证哲学看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似乎这两者是截然对立的。其实,“不矛盾律”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但并不排斥客观存在的辩证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完全符合“不矛盾律”的。列宁说:“‘逻辑矛盾’——当然在正确逻辑思维的条件下——无论在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思维区分为朴素辩证思维与理性辩证思维。朴素辩证思维是人们按照世界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世界,是自发地对自然界中到处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的反映,即人们未自觉掌提辩证法之前所进行的辩证思维,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说话一样.理性辩证思维是人们自觉运用辩证法观点,接照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所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是一种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自觉运用.因此,只有精通并自觉运用辩证法的人,才能有理性辩证思维.同形而上学思维相比,理性辩证思维有下述四个特征:(1)全面性…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是评介萨特尔的《辩证理性批判》的。作者比较了《存在和虚无》和《辩证理性批判》的同异,说萨特尔受了工人阶级的“不自觉的影响”,他的“立场改变”了,过去是“用现象学方法来描述人的存在的特征”,现在则是“用辩证方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来探讨“人的处境”。作者介绍了这本著作的人本学和“辩证方法”,解释了萨特尔的若干基本概念,如自在与自为、内在与外在、内在化与外在化、有机实践与总体化、肯定与否定、主观与客观、被动的主动性与主动的被动性、自由与必然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具有非常深远的善于辩证思维的传统,而《周易》则是其最初的源头。《周易》分为《经》和《传》两大部分。成书于西周初年的《易经》,由八卦重叠组合而形成六十四卦。八卦是由“一”和“--”两个具有对立性质的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这表明《易经》试图用两个对立性质的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来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是一个辩证过程。“无论使用辩证法研究什么课题,中心的问题总是同一的,那就是认识历史现象的整体性”。从整体的观点来看,辩证法,作为存在和方法,是可以理解的。存在和认识具有辩证的同一性,存在是作为物质而存在的。马克思说“生产关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句名言指出了历史辩证法的关键。这就是说,不管你考察什么事实,你都得把它同其历史整体,即同生产关系联系起来。而有人却想把历史辩证法推广到自然,即所谓的自然辩证法。萨特尔认为这是扩大辩证法的运用范围,这是把在某一领域中认识到的原则类比地引申到其他一切领域中去。他认为,自然之作用于社会,永远是通过社会自身。总之,人的辩证法就够了,不用提自然辩证法。因为辩证规律是我们对社会整体的认识,辩证法是整体,它是自生和自存的,社会的某种现实只要是辩证的,它的任何特殊性都是与整体相联系的。要是存在自然辩证法,自然界必定是一个整体。而在自然中,我们不能把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现象当作自然的一个整体的表现。因为自然是无限的,但自然并不具备统一性。所以肯定自然既是无限又是统一的整体,这是一种冒险的类比。即使在自然中存在一些局部的辩证法,其中各局部辩证法也只是在它被发现时才有价价,而教条主义者认为统一性能使人们根据总体去理解每个个别的现象。萨特尔说,他之所以反对自然整体的这种所谓辩证理论,是因为这种理论主张用辩证法的特殊性来制约人类历史。而辩证法的特殊性本身就是人类的特性。人类一旦离开自己建造的世界,离开以往的历史,只能剩下一些类比。因此,他认为自然辩证法只是一些类比而已。  相似文献   

14.
生态哲学的内在逻辑:自然(界)权利的本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然界对人类的世代延续有什么意义?自然界是“人手中任意揉捏的蜡”还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盖娅”?自然有没有资格按照生物圈特有的自然①的“习惯和方式”②持续地存在下去?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认识自然(界)的权利,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为弄清人对自然应尽义务的本质、确立自然的权利等做一点探索。一、“自然界最懂得自然”“自然界最懂得自然”,这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B.康芒纳(BarryCommoner)提出的生态学四条定律的第三条。③康芒纳这条定律的本意是针对“人拥有万能的权威”而言的,以此说明“对自然系统的任何…  相似文献   

15.
一如果我们承认真、善、美都是人类主体性自由的对象化形式的话,那么一般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就具有如下现象学的结构:(1)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和语言体系中最普遍、最深刻的意向性事实(die intentionale Tatsache),正是这一点使康德在现象意义上提出了“人为自然界立法”的先验原则,并诱使胡塞尔一步步背叛了他自己对于现象学的纯“描述”性的规定,而回溯到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但无论如何,人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概念和表象自由地与自然界区别开来,并将客观世界作为“意义”与自己的主体性不可分割地、均匀地“混合”起来,这的确是一个现象学意  相似文献   

16.
一、“自然之书”的三种文本爱因斯坦曾把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自然界,称作一本打开的书。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自然之书的读解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观直观地读解自然本身,其核心是寻求万物的本原或始基,并以此寻求分有建构和演化的机理。这里我们把直接面对自然,通过直观读解“自然之书”称为文本I,其主旨是本体论研究。按照近代主流哲学的观点,人不可能直观地解读自然,而是通过自然在人心中的投影或映射即经验或理性间接阅读“经常展开在我们面前的宇宙,自然界这部最伟大的书”…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说:“我们不仅发现某个运动后面跟随着另一个运动,而且我们也发现:只要我们造成某个运动在自然界中发生的条件,我们就能引起这个运动……。一个运动是另一个运动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0页)这一论述不仅告诉我们:因果联系就是先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直接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原因就是直接引起  相似文献   

18.
一、作为一种文化体存在的人类社会人类是在对身外自然和自身自然的双重改造中成长起来的。在此过程中,人创造了文化,这一结果不仅使人同自然界相区别,而且使人的社会性本质得到实现。历史本身就是“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正是基于特定的文化联结,个人成为“社会存在物”,“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两点论”、“两分法”是毛泽东同志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解释,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概括。进一步学习毛泽东同志这一辩证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毛泽东同志“两点论”的辩证思想,指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我认为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纵向现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视角探讨了教师辩证反馈对大学生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教师辩证反馈与团队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团队信息深加工中介了教师辩证反馈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精熟氛围在教师辩证反馈与团队信息深加工关系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而绩效氛围在二者间起负向调节作用;教师辩证反馈能够通过团队信息深加工对团队创造力产生有条件的、正向的间接影响,当精熟氛围水平高、绩效氛围水平低时,教师辩证反馈对团队创造力的间接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从理论上提出教师辩证反馈并实证探索其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从团队创新层面上丰富和深化了“教育与发展”这一经典理论范畴,并为促进大学生团队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