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儒家“孝道”原则在现代老龄化社会中的积极意义。儒家“孝道”原则强调对父母、老年人的尊敬、赡养是为人的一项道德标准。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联合国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的主张。这种主张认为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基于根本性的法权 ,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这种以法律、制度、政策等要素构成的规则化社会能够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 ,但也存在着缺少伦理亲情关怀的不足。以强调伦理情感和亲情关怀为基础的儒家“孝道”原则就能够成为它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些价值准则也是伊斯兰教对全体穆斯林的要求。其中,友善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大力弘扬的道德规范。“友”本义为朋友,“善”本义为吉祥。  相似文献   

4.
社会正义是对健康的最好保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健康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或政府有义务保障公民的这一权利。公民的健康除了由医疗卫生和生理因素决定外,还由诸多社会因素决定。这些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社会正义问题,因此要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利,最根本的是要营造一个正义的社会环境,并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保障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国人多地广,宗教教派又很多,宗教信仰也不一致。因此,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各教派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的大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  相似文献   

6.
尊重是对公民个体同属于“人类”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和价值的肯定性态度和行为,是对公民人格和尊严的“认可”、“尊敬”与“重视”;“真实尊重”的形成有赖于真实平等的社会制度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真实平等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尊重与相互尊重不仅是制度对公民个体的道德诉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换关系在道德领域的现实要求,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大力提倡和加强公民尊重教育,将赋予公民个体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权利感,进一步增强公民道德的内在基础,促进公民社会和谐人际关系与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健康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或政府有义务保障公民的这一权利.公民的健康除了由医疗卫生和生理因素决定外,还由诸多社会因素决定.这些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社会正义问题,因此要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利,最根本的是要营造一个正义的社会环境,并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保障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境空题:1、为了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的实现,中央宣传部、司法部现在公民中开展的是第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2、《宪迭})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_、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和Z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_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或者,不得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_。任何人不…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第三十周年,在过去三十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涨,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宗教工作方面,党和政府认真履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围场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新宪法公布后,组织部分神长教友进行学习,颇有收获。宪法第三十六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岐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公平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公平作为一个社会范畴,主要是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中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即个人在享有社会权利和承担社会义务时与社会上其他人相比较是否合理的问题。美国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指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第5页)在西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由于它们深刻体会到只追求效率不顾社会公平所付出的十分沉重的代价;因此,从实践上都着眼于把确保社会公平从而达到社…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需要个性解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全兴 《现代哲学》2001,3(1):97-101
马克思恩格斯把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成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毛泽东也说:“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基于导师们的教诲,更有感于当代中国的现实,近几年来,笔者在许多场合鲜明地指出:我国社会需要一个新的个性解放运动。以普遍提高每个公民(首先是领导干部)的主体意识,增强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正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依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维护人民合法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国家,宗教事务及其管理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基本国  相似文献   

14.
陈世佐(河北师院)在来稿中,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导向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 人具有社会性。社会是由各个人组成的群体,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离不开群体,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用等都是他人劳动的成果,而每个人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顼基本权利。依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维护人民合法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董志勇 《现代哲学》2006,1(6):112-120
人的所有制是被用来从总体上表明一个人类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占有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人的所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它是区别和划分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经济形态的根本标志,是一个比生产资料所有制更为重要和更为基本的社会所有制的存在形式;人权概念是一个先后为在相关人类共同体中分别建立和维持人的公民所有制、劳动力的公民所有制、公民所有制的劳动者人身所有制、人格的公民平等、人的个人所有制、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的劳动者人身所有制、婚权的个人所有制和使包括所有成年女性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年成员享有人格的人类平等、劳动力的部分社会所有制等社会制度而被提出来的哲学概念、法律概念和政治概念。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发布了一个名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文件,其中“依法”这个词出现了28次,这意味着,在中国,任何事情都要依法予以处理,包括宗教事务管理领域。1、现状:5个部分涉及的宗教法律、法规(1)宪法和法律中的有关条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中,共有43个条款与宗教事务有关。宪法第36条是所有宗教法律与规章的基础。它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它还写道:“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及“国家…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是一部权威性的文献。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劳动、司法、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享有的广泛、平等的权利,显示了我国政府一贯对公民权利的重视,这必将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有力地批驳了那些以人权为幌子干涉别国内政的言论。建国四十多年来,党和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现代各国法律上虽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有的把某种宗教定为“国教”或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不能真正确保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而我国宪法和  相似文献   

19.
学校中的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儿童社会”也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人和个人进入社会生活的通道之一。班集体对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公认的事实。在学校生活的场所里,围绕着交友关系,师生关系,学习上的问题,未来的出路和人生的问题等(也包括家庭生活的问题在内),会产生种种的适应上的“不安”与“烦恼”。本文就如何克服这种不安与烦恼的问题进行了有意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学校中的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儿童社会”也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人和个人进入社会生活的通道之一。班集体对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公认的事实。在学校生活的场所里,围绕着交友关系,师生关系,学习上的问题.未来的出路和人生的问题等(也包括家庭生活的问题在内),会产生种种的适应上的“不安”与“烦恼”。本就如何克服这种不安与烦恼的问题进行了有意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