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道教斋醮张泽洪斋醮,即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是道教独具特色的祭祀仪式。宋代是道教兴盛发展时期,赵宋帝王的尊崇和需要,使斋醮活动更加盛行,斋醮科仪愈趋完备。本文探讨宋代道教斋醮。以为抛砖引玉之作。一宋代道教斋醮活动的盛行,与赵宋帝王的崇祀颇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流传于四川西部地区的道教音乐,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品种齐全而越来越受到道教界和音乐界的重视。近年来,音乐工作者及《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四川卷》编辑部,曾对它进行了收集整理。根据目前掌握的有关情况,结合一些零星的历史文献资料加以综合分析,记述如下: 一、川西道教音乐的历史与现状道教音乐是随道教斋醮仪式的建立而产生的,而道教的斋醮仪式大部分又是从巫教的祭祷仪式中吸收形成的。只不过道教早期的斋醮仪式还比较简单、粗糙,据有关材料介绍:“在东汉五斗米道创立时。  相似文献   

3.
试说朝简     
在道教的斋醮活动中,需要很多的法器组合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朝奏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一样非常重要的法器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朝简。朝简是道教徒做斋醮法事时用来朝谒祖师、天尊、地癨、星宿、山川等圣真神灵的礼仪法器。道教运用朝简的历史久远,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有它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道教斋醮史上的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祭祀仪式习称为斋醮,有关斋醮的一系列法事内容称为科仪。青词是斋醮仪式中献给天神的奏告文书,是道教科仪常用的祭祀词文。青词是表达斋主心意的祭祀文书,有用青纸朱书敬献神灵的仪格,其颜色蕴涵着宗教象征意义。道教关于青词的撰写及投送,有青词式、青词关等科法规定,青词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文学化表达,它蕴涵着道教的济度之“道”。  相似文献   

5.
道教斋醮科仪与民俗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史籍、道经、笔记、小说、方志的有关资料,对道教斋醮科仪与民俗信仰的关系进行了纵向的考察,侧重探讨了民间岁时节令中的斋醮习俗,道教神仙节日的斋醮活动。认为道教在民间频繁的斋醮活动,是道教与民俗信仰结合的重要途径。道教斋醮与民俗信仰结合的根本原因,在于斋醮能够满足民众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6.
祭祀在日本阴阳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天曹地府祭是阴阳道的主要祭祀之一,也是含有大量道教因素的祭祀。本文着眼于天曹地府祭中所用祭文,从结构与内容上与道教斋醮所用青词作对比,解析其对青词文本的借鉴吸收。通过考察《诸祭文故实抄》《祭文部类》中的天曹地府祭文,及以《广成集》为首的斋醮青词,结果发现,无论从结构还是文体上,天曹地府祭文都对青词进行了高度的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两宋时期,道教的斋醮科仪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斋醮科仪在北宋的变化主要是醮祭代替斋法成为科仪活动的主流,①而南宋则鲜明地体现在各种新道法对传统道教斋醮科仪的影响。从共时性的角度来考察,伴随着斋醮仪式的变化,道教内部就"恪守古法"与"随俗行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由此而形成了崇尚古典与随顺世法的两大流派。以道教传世的经典来看,蒋叔舆、金允中可以说是维护经典与传统的代表,天心正法与天台东华派则有着强烈的征用世法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一、醮仪简介“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大型宗教活动之一。“罗”,是指三界之上谓之大罗;“醮”,是道教祭祀三清四御、五星列宿的一种仪典。华夏先民早有祭祷之仪,战国宋玉《高唐赋》就有“醮诸神,礼太一”的记述。道教在隋代以前,以降真致神道场谓之斋,以酬神谢恩道场谓之醮。隋唐之后二义贯通,并称斋醮,唐代后期则直称作醮。据《灵宝玉鉴》云:“大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箓,二曰中元玉箓,三曰下元黄箓”。这“三品大斋”,到唐代以后则皆去掉了斋字,而称作醮。如唐哀帝天祐三年于太清宫建黄箓大醮,后唐长兴四年于中兴殿建金箓醮,宋开宝九年十月于建隆观  相似文献   

9.
正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内容丰富、独具一格,其中包含了诸多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元素,具有民俗学、音乐学、宗教学的研究价值。一海南斋醮科仪音乐是举行道教斋醮活动时演奏的音乐。这种在海南省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的宗教音乐形式,以斋醮活动为载体,历经了千百年不断地丰富、发展和传播,融合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我是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门下授职的道教正一派散居道士 ,15岁从祖入道 ,奉守道教经典、戒规 ,擅长各种斋醮祭祷、超亡追思科仪 ,历经 6 5年道龄 ,耄耋年迈 ,白首残烛 ,但对太上的虔诚不改 ,于是有几句憋在心里的话不得不讲。道教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新生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迈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 ,古老的道教充满着活力与生机。中国道协张继禹副会长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中华振兴 ,道教庆幸》一文中指出 :散居正一派道士是道教衍传的传统形式之一 ,应予认定和管理 ,散居正一派道士的权益都应得到尊重和政策…  相似文献   

11.
醮祭与符咒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斋醮的释义、源流、仪范、案例、符咒等方面,研究台湾地方的醮祭仪典及其操作程式  相似文献   

12.
平安清醮是一种由民众集资、延请道士主持的大型社区斋醮活动,其主旨是驱除疫厉灾害、祈祷地方平安。平安清醮约自明清以来形成习俗,世代延袭,影响广泛,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礼仪大事和宗教活动。傩仪是从原始巫术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假面模拟表演为主要形式、以驱除疫鬼为主要内容的祭祀仪式。平安清醮与傩仪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以道教仪式为主,但在许多地方同时伴随有傩祭仪式及地方民间的娱神活动,傩礼中的很多因素已经融入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之中,反映了道教对民间傩巫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傩仪对道教也多所吸收,傩坛中充满了道教的气息,说明道教与傩祭在历史上是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道教斋醮源流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斋醮源流刍析张泽洪斋醮是中国道教独具特色的祭祀仪式,是道教发展历史的重要内容。斋醮作为一种祭祀文化现象,能够流传千载,演习至今,其蕴含的神学意义和宗教功能,是它存在的理由。在道教斋醮仪式研究领域中,道教斋醮源流,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此略作分...  相似文献   

14.
施食是道教斋醮道场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由斋主邀请道士设置神坛、摆设供品、由高功法师书写青词表章,诵念经咒语祈祷斋主的九世父母及一切亡灵从地狱幽冥中得到解脱,往生天界,脱离苦海。 在施食斋醮道场法事活动的科仪中,摆设向神灵进献的供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献祭的供品有香、花、灯、水、果及斋饭等。在一般人看来,这些供品的摆设,无非是使道场显得庄严肃穆。然而,在道教看来,上述6类供品在施食道场中还有着深刻的宗教神学涵义。香 香是道教祭祀神灵、供奉神仙、做法事道场时最重要的供品之一。所用的香以檀香、云香、沉…  相似文献   

15.
斋醮科仪与神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斋醮活动内容殊广,主要有设坛、上供、焚香、升坛、画符、念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表章、诵经、赞颂、宣词、步虚等等,并配以烛灯、禹步、唱礼和音乐等。通过各种仪式,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超度亡灵以及歌颂太上圣者的哲理——清静无为、和平自然的神仙意境。斋醮不仅是道士们的修持炼养方法,而且是用来团结信众、阐道布教和宣传义教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道教音乐的民族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教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包括斋醮音乐以及道士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用的音乐。斋醮音乐亦称“道场音乐”、“法事音乐”,集中而典型地表现了道教音乐的精神特质,故而道教音乐惯以斋醮音乐著称。一、道教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民间就有巫舞、巫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7.
灯,是道教斋醮法事中频繁使用的法器.在斋醮坛场上,燃灯与烧香同样重要.凡举行有关燃灯祭招的仪式,即谓之灯仪,这是道教斋醮的一种常用科仪.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卷五六说:“夫礼灯之法,出金录简文.凡修斋行道,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香者,传心达信,上感真灵:灯者,破暗烛幽,下开泉夜.……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教》2018,(5):45-49
罗天大醮由道教早期的斋醮发展而来。因罗天大醮能广聚天地神灵、佑民护国、妙用无边,故一直深得历代君主重视。自唐至近代,修建罗天大醮不绝。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舞蹈源自道教的斋醮科仪,融会了民间舞蹈元素,以"道法自然"的审美意趣,艺术化地呈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强调客观与主观、自然与人、身与心的统一。一道教舞蹈是伴随着各类道教斋醮法事活动而发展、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上古的巫祝祭祀活动是道教斋醮科仪的最早渊源,早在夏代就有巫史之官。"巫",就是"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解字》)因此,这也可以说是道教舞蹈的最早渊源。北魏高道寇谦之作《云中音诵新科之城》,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经韵广泛运用于道教各类斋醮科仪活动中,千百年来以“活态传承”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其中不但蕴含了道教传承变迁的历史文化,而且详细记载了古代音乐的丰富内容,是宗教研究和音乐研究的宝贵资料。在道教斋醮科仪等法事活动中,需要吟咏、颂唱的赞词,通常被称为“经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