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兼谈对存在的诠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通常伴随哲学思维的发展与创新 ;存在范式的转换 ,通常伴随存在的诠释方式的转换。 2 0世纪以来 ,人类思维 (包括哲学思维 )正发生静悄悄的但又是实质性的变革。反思并自觉地凸显这一变革 ,对把握当代哲学的特点与走向来说 ,是一个基础和前提性的工作。本文拟从诠释存在的思维前提入手 ,对这一变革做一粗浅探讨。我的基本观点是 :传统哲学思维是实体思维 ,现代哲学思维是关系思维和过程思维。对关系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客观上要求我们明确主体和实践视角 ,进到实践思维。当然 ,哲学思维方式的概括、表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  相似文献   

2.
论哲学在场的方式——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的在场与在场的哲学一种哲学在场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容上的,进言之,哲学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材料、知识、概念而成为训练哲学思维的工具,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价值立场。以此种标准看待,哲学的在场就不仅仅是指一种哲学正在言说着。哲学的是否在场在于以何种方式言说:倘若以常见或意见的形式言说,不能见出时代的精神来,它就只是在世而已,因为言说者是在世的。在场与在世不同:首先,它是在关键的时候出场,出场就是显现,但显现不是一般性地立在那里,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为。其有为的方式就是言说时代要求它说出的那些东西。这些东西是…  相似文献   

3.
把关注的重点转向实践是当代哲学致思的一个基本趋向。但到目前为止 ,这一趋向在国内哲学界主要还只是表现在“元哲学”的层面上 ,只是以不同方式肯定了克服近代认识论哲学的现代实践哲学的必要性 ,至于这种哲学作为理论应该如何“操作” ,则尚未见有深入涉及者。徐长福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2年版。以下凡引该书只注明页码 )不仅自觉立足于现代实践哲学的立场之上 ,而且主要着眼于实践哲学的“操作”层面 ,用作者的话说 ,是在从事一种具有“个别性取向的实践哲学” (第 2 8页 )。…  相似文献   

4.
蒙培元,1938年生,1963年、1966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主要著作有:《理学的演变》、《理学范畴系统》、《中国心性论》、《中国哲学主体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主编)等。另有论文80余篇。  相似文献   

5.
从近代到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为一种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方式向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同哲学学派的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表现为一种"人的回归",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探讨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加深人们对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能为我国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西方逻辑东渐与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哲学的变革 ,尤其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为逻辑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变革以及将西方科学思维运用于中国思想领域的研究进行的。进而形成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两种形式 ,即“全盘西化”和“中体西用”思维 ,二者各执一端 ,均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都不适合逻辑学的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需要一种中西融通式思维。  相似文献   

7.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的前提假设为:由于经验获得的思维方式和由于传统文化形成的哲学理念左右了我们的情绪,而不是事件本身。所以该疗法的基本目标是改变思维的偏差和歪曲,从而让个体的心理功能更加有效;该疗法的基本手段是通过对来访者由于生活经  相似文献   

8.
追寻本原、本体乃人类本性使然。哲学上讲的"本体"有不同的形式:有概念化本体,也有情境式本体。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原、本体就是情境式、境域化的本体;与此相应的思维方式是情境反思式的。在孔子、老子、庄子、禅宗思想中,都有一种天人合一、人与世界一体同在的情境化了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情境化本体。中国古代哲学的情境本体和情境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特色,是我们的思想瑰宝,值得大力发掘。  相似文献   

9.
顺化与逆化--道教哲学的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作为宗教 ,有它的宗教哲学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 ,它的哲学就有明显的中国气派和特色 ,其影响深远。在道教哲学中 ,“化”是一个重要的范畴 ,它既是道教哲学得以成立的杆杠 ,也是道教思维的基点。“化”包括顺化与逆化两个文面 ,所谓顺化 ,即顺道生人 (物 ) ,属正向思维 ;所谓逆化 ,即逆道成仙 ,属反向思维。顺化与逆化 ,作为矛盾运动存在的两种形式 ,是道教认识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正向和反向两种思维方式 ,它贯穿于道教的教旨、教义和炼丹术之中 ,成为道教哲学特有的思维特征 ,也是道教哲学对中国哲学的重大贡献。“化”的概念与道教的摄用…  相似文献   

10.
在1888年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恩格斯曾经这样写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3页)恐怕连恩格斯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论断对以后的哲学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奇怪的是,有兴趣探索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学者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即马克思也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思索,并得出了思维与存在异质性的重要观点,正是以这一重要观点为核心,马克思形成了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做哲学     
"做哲学"的方式在哲学发展过程中呈现多重形态。在实质的层面,哲学之思展开为对智慧的追求,后者体现为以人观之和以道观之的统一。以人观之意味着从人的现实存在境域和背景出发,以进入人的知行之域为研究和追问的对象;以道观之则意味着跨越知识的界限,贯通存在的不同方面,把握世界的整体,并追问人和世界中的本源性问题。在形式的层面,哲学之思作为以理论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的过程,又表现为"运用概念"的思维活动。哲学思想凝结在概念之中,新的哲学思想的形成也通过新概念的提出而实现。今天的哲学思考还需要回到存在本身。所谓回到存在本身,意味着既要扬弃囿于语言逻辑的分析哲学,又要扬弃囿于意识领域的现象学,进而回到具体的、现实的存在本身。哲学之思同时涉及理论与经验、知识与智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0月5日至7日,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在哈尔滨市召开一九八五年哲学年会。大会除交流一年来的学术成果外,还着重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1)改革中的哲学问题。许多发言都谈到,哲学必须为改革和四化建设服务,研究和说明改革中出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如思维方式的变化,观  相似文献   

13.
"空间转向"是一种对现代性及其人文社会科学危机进行反思的理论动向。如果将现代性从理论上理解为时间压倒空间的优先性结构及其思想动态,那么整个后现代思潮则可视为一种"空间转向"。它的主旨乃是一种以空间优先于时间的空间化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推动了知识学从以实体和给定性为依据的绝对知识(真理)向主张关系优先于实体的相对性知识、偶然性优先于必然性的情境化知识以及建构(生成)优先于给定的开放性知识的转换。而地方正是这种知识的落脚点,而且立足于生存经验的地方生产知识将成为哲学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以是观之,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中国梦乃是一种凝聚着地方生产智慧的创造,为这种创造提供知识学的支撑则构成了当代中国哲学的要务。  相似文献   

14.
景天魁同志的《论哲学思维》一文(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4期,以下简称“景文”)对于哲学的功能与特点、哲学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的见解。但对于景文所提出的哲学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的方式把握世界”,笔者则持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提出来和景天魁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合理性:深化认识论研究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认识论既要描述认识更要规范认识 认识论是对认识的认识或对认识反思,这已成为学界共识。但需要澄清的是,在“对认识的认识”中,后一“认识”与前一“认识”并不同义。前者着眼于“描述”对象,力求达到真理性知识,是属于科学意义上的认识(又称认知):后者强调“反思”对象,旨在描述、评价、规范对象的统一中达到认识的合理性,是属于哲学意义上的认识。从思维方式的类型来看,前者是一种对象性思维方式,后者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许:我们杭州系统所在应用研究中越来越体会到,实际工作者(领导者、企业家等)急需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尤其需要透视复杂整体的系统科学思维方式。改革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事业,系统科学能够提供软和硬、定性和定量、思辨和实验,论理和操作有机结合的整体思维方法,因此,它对于改革实践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会有直接的启发。您作为我所的名誉所长,请谈谈您重视系统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原因和今后意向好吗?  相似文献   

17.
西方汉学家关于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研究一种哲学的最初线索 ,它同时表现并规定了一个民族的哲学思维方式。西方人对于语言形式与思维形式的关系的研究始于 19世纪的德国学者洪堡 (Humboldt)和某些人类学家 ;2 0世纪初以来西方哲学所经历的“语言学转向”又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这一研究路向 ,而西方汉学家对于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的研究就是在这双重背景之下产生的。汉学家们开始追问 ,古代汉语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古代汉语和印欧语系诸语言间的文法及语词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思想间的差异 ?葛兰言的《中国思维》 (1934 )、 I…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其中涉及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与社会进步等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哲学思维的特点一种意见认为,哲学思维的基本特点是联系着主观性去追求客观性。科学的思维力求排除主观性,而追求客观性,揭示完全(当然是尽可能的)排除认识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01,(6)
(括号内数字顺序为 :期数·页码 )  原创哲学空间思维方式 :僭越与划界徐长福 (1·5 )2 0世纪哲学的阿基米德点季国清 (2·5 )哲学反思的审美维度王国有 (2·19)希望哲学张世英 (3·5 )范式与哲学发展崔伟奇 (4·5 )伦理学中的先天质料 (上 )[德 ]马克斯·舍勒著 倪梁康译 (5·5 )古典大序的变异 :从希腊罗马到基督教政治理念的交替包利民 (6·5 )  名家专论张闻天研究苏联哲学的早期成果庄福龄 张 琳 (1·15 )信仰理性·认知理性·反思理性高清海 (2·2 5 )论时代问题于光远 (3·9)主体性与西方文化江天骥 (4·9)民富 :理想与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哲学究竟有没有主体性或主体思维,学者们提出了不同意见。根据蒙培元先生的看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应当是完全肯定的,而且主体思维或内向型思维乃是中国哲学传统区别于其他传统的根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把主体的内在意识作为根本对象,把内在意识的自我觉悟和自我实现作为根本目的……其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内向型思维,即主张返回到自身,确立并认识自身的存在价值,实现自身的内在本质。”(蒙培元,第6页)蒙先生的话代表了中国哲学界许多学者的看法。然而在中国哲学中,像“主”、“客”或“内”、“外”之类的词,都易引起歧义,其具体含义往往与对自我概念的不同理解有关。更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