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10月7日至8日,首次"梦与中西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著名风景旅游区福清石竹山道院的狮岩堂(辽天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石竹山道院、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和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福建省易学研究会和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协办,是福清石竹  相似文献   

2.
“艾思奇哲学思想研讨会”述评为纪念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逝世3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联合组织召开了“艾思奇哲学思想研讨会”。会议于1996年5月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到会并讲话,出席会议的各级领导同志还有原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莫文骅、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忍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韩树英、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国防大学副校长侯树栋等;艾思奇的生前友好及学生、助手温济泽…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6日至8日,以"梦与中西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有着"中华梦乡"之称的福清市石竹山隆重举行.该次会议由石竹山道院以及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主办,福建省易学研究会,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协办,并于学术会议开幕当天隆重举行了<百年道学研究精华集成>和<石竹山道院文丛>首发式.  相似文献   

4.
由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冯达文、陈少明教授主持的题为“现代性与传统学术”的小型研讨会,于2000年12月14至15日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举行。这次会议得到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也出席了会议。 启蒙运动以后,西方社会在急剧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相关联的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制度及相应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观念在上个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并在实践中导致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这些新的制度或观念特征构成了现代社会学家或社会理论家所谈论的“现代性”内容。现代性的起源、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方…  相似文献   

5.
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暨基督教研究中心协办的“基督宗教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区的近5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论文。与会代表主要就基督宗教来华之本土化、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教会教育和基督宗教来华对中国社会之影响及当代中国基督教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发言热烈,争论激烈,畅所欲言,会议始终充满着自由活泼的气氛。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是:(1)这是全国首次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学者的聚会,尤其…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与21世纪”研讨会述评武才娃(北京建工学院100044)由香港孔教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联合主办,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孔子学会、韩国成均馆、广东三水市孔子学会协办,“孔子思想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9月25日至28日在香...  相似文献   

7.
8.
赵菊  佐斌 《心理学探新》2011,(6):489-493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和谐伦理观。“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同”与“和”是一对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现代心理学从人际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都阐述了同与和的关系。人际理论家分别从特质、情境和行为互动层面提出互补匹配与和谐的关系,而社会认知理论家以自我和他人相似特质为起点,建构了以感知水平和情感为中介的相似性和谐模式。本文结合以往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和而不同”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同时关系层面是影响互动双方评价互动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哲学”学科反思已经成为21世纪初的学术热点。“中国哲学”学科是在20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汇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等著名学者对“中国哲学”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4月24~25日,在纪念张岱年逝世二周年之际,“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隆重举行。该会议系岳麓书院创建1030年系列学术会议之一,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等单位主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承办。与会的中外学者共约60多人,提交论文40多篇。学者们通过对张岱年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0.
张东荪(1886-1973)是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本世纪20年代后,他积极介绍和研究西方哲学,参加过各种思想论战,著述宏富,为繁荣中国近代哲学作出了贡献。但在后半世纪,他和他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国内学术界虽然肯定了张东荪是“中国近代哲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专列条目作了介绍,海内外不时也有评述其哲学思想的论文出现,但这些零星的研究与张东荪曾有过的影响和地位是不相称的。近年来随着学术界研究20世纪中国哲学工作的进展,不少学者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张东苏是2…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2月10日至14日,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年青学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召开,来自大陆、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30余位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与美国旧金山市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研讨会特别邀请三位世界著名学者,美国密歇根州加尔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裴士丹(Daniel Bays),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教授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担任论文的评点工作。会议共收到论文34篇,内容涉及基督教教育、教会…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11月2 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举办了经济伦理国际论坛:“经济伦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术研讨会,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尹继佐主持了开幕式,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会主席乔治·恩德勒、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伦  相似文献   

13.
责任观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责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该文首先比较了中西文化对“责任”的不同界定,提出“责任”的两层主要含义:对过失的归因和承担义务。在此基础上,从责任归因模式、内外归因、成败归因等维度比较了中西文化中责任观的异同,并探讨了责任观差异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中西艺术的产生各有各的源头,各有各的体系,然而通过对中西艺术的比较可以发现,中西文化观照下的"艺"与"术"的辩证关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西方印象派油画艺术抽象的表现效果与中国画艺术写意的韵味也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审视"道"、"德"、"生"的基本命题,重新认识生命与生身、生众、生态三个不同层次的关系.反思以近代的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为主导的西方伦理学和中国社会当下面临的失"德"现象,中西方同时需要向有道德的生命价值的回归,而中式生命哲学观或能为现世的道德实践路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人必须有自己的视界,并且是开放的、运动的视界。这在我们反省传统、观望外来文化的时候,尤其如此。本文试图用这种解释学的方法,通过对目前某些观点的粗略分析,来体现我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更确切地说,对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17日至19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联合主办的"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大会收到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论文三十余篇,三十多位来自美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应邀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分开幕式、大会主题发言、分组讨论和闭幕式等4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性具实相”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台智"性具"学说,向人们显示一个圆满统一的理想境界;这一境界超越了心与物、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非通常意义的本体论或认识论所及。它是在批判南北朝佛教哲学的基础上确立的,体现了智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深化。通过否定"依持说"和"缘起说",曲折地表达了人生"平等"的社会理想,并对慧能"顿悟"思想的形成产生作用。相比之下,华严宗的"性起"哲学,只能说是天台"性具"说的倒退。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9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动态》编辑部、广东社会科学院《学术研究》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城市哲学与文明比较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一、城市哲学的思想资源与基本理论就城市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叶超副教授从社会空间辩证法出发,提出辩证、紧张、无休止的斗争是现代社会与城市哲学的突出特征。空间、历史与社会相互交织成为一种三元本体  相似文献   

20.
郗戈 《现代哲学》2011,(3):125-128
2011年4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联合主办、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主题为"中外比较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全国理论研讨会,在河南洛阳召开。来自全国党校系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