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的研究,已从一般性介绍进入较具体、较细致和较深入的探讨,兹将探讨情况,概述于后。一、关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活动”范畴“活动”(或“动作”)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有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知的本质、主体认识与客体结构的一致性等问题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对活动范畴  相似文献   

2.
熊哲宏  丁芳 《心理科学》2008,31(1):234-235,204
皮亚杰新形式化理论涉及的是如何把思维机制加以形式化--心理逻辑学--这一特殊问题.本译丛向读者表达了皮亚杰新理论的两大学术贡献:(1)从群-格概念转向"态射-范畴论";(2)从外延取向的外延逻辑转向注重意义蕴涵的内涵逻辑.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用几十年的时间致力于研究儿童的心理,从儿童身上探讨认识的原始发生。他在多年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发生认识论。这个学说是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强调在认识过程中主体具有一定的认识结构并在认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过滤、整理外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哲学研究室、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发起的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讨论会,于6月11日至15日在承德召  相似文献   

5.
一、说列宁反映论的理论系统不重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不符合事实的。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发展方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观点,并根据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对心理、意识的发生和发展问题作过一系列概括和精辟阐述,认为对思维的萌芽形式和阶段的研究,可以全面地分析和探索思维从萌芽到全面展开的整体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间,我国学术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列宁的反映论把认识过程归结为反映过程“是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的引申”,“它失去了对认识过程的辩证的生动的理解。因此,对反映论要重新研究’”。这种观点有的是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的某些论点作为依据的。这是一个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问题。究竟应当怎样正确地理解列宁的反映论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呢?在这篇论文中,我试从心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四、皮亚杰的图式学说皮亚杰的图式学说,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基本概念。在对皮亚杰的图式与同化概念的评价上,学术界分歧颇大。关于认识结构概念第一种意见认为,在皮亚杰看来,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而图式则是认识结构的核心。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图式”,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外界事物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作用组合到“遗传性的图式”中去,构造出新的图式。所以经验的客观性是同化和顺应作用协调的结果,知识则是把客体组合到图式之中去。  相似文献   

8.
《认识论原理》是作者继其《认识与真理》、《唯物论的反映论》和《人类认识运动》之后的又一部认识论专著。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笔调,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  相似文献   

9.
让·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早年接受生物学方面的训练,继而对认识论和逻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从1921年起,他便长期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已独具特色的“发生认识论”。 按照皮亚杰本人的说法,“这种认识论是自然主义的,但又不是实证主义的;这种认识论引起我们对主体活动的注意,但又不流于唯心论;这种认识论同样地以客体作为自己的依  相似文献   

10.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动态变化。本文从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的内部机制、理论变量的发展问题以及运用该理论进行行为干预的关键要点,希望能给研究计划行为理论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杜燕丽同志,研究皮亚杰多年,我刊约她介绍发生认识论研究概况,并对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加以评论。承她应允,并寄来文稿。从本期起,文稿将在“发生认识论研究述评”总标题下陆续刊出。所刊文字如能有益于发生认识论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哲学认识论体系的重建,那将是给编者的最大奖赏,相信作者也是这样看的。  相似文献   

12.
活动范畴是皮亚杰赖以建立动态体系的关键,也是皮亚杰理论中最复杂、最不易把握的环节之一。国内的许多学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关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 1、对活动范畴的理解如果从总体上分类,对活动范畴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意见认为,在皮亚杰看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主张的实践只能说明高级水平的认识,不能说明认识的原始发生。而他所说的活动是比实践更为原始、宽泛的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起点与源头。这种活动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包括本能的活动,不仅包括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活动,也包括客体对主体的强制引起的活动。就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来,任平副教授的新作《广义认识论原理》一书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孜孜以求十余年所得成果之精华.该书独辟蹊径,自立一说,视界开阔,颇有特色.(一)该书力图更新认识论观念,提出“主——客——主”的构架.作者认为,传统的“主——客”模式的认识论有导向知识论的倾向,使人们“想占有智慧,而不太关心追求智慧的努力”(第1页),使人们“将目光投射在作为认知结果的知识形态,将生动的认识论归结为知识论”(第1—2页),如当代科学哲学学派所做的那样.所以,我们应从知识论还原到认识论.不过,这种还原不应是简单地回归到我们所熟知的“主——客”两极模式.因为,狭义的“主体——客体”认识论框架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忘却了多极主体性的存在以及他  相似文献   

14.
<正> 姜国柱同志的《中国认识论史》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哲学著作,是近年来中国认识论史研究中出现的可喜的新成果。可以说,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认识论史研究的深入,也必将对今后的研究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学术界比较注重研究某个或某些思想家的认识论思想。比如,对老庄、对张程朱认识论思想的研究是很深入的,有专门的文章甚至专著。也有过从整体上对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语)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正在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和变化。为适应开创哲学研究新局面的要求,吸取由当代自然科学构成的“时代精神”,用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特辟本栏。本栏将陆续介绍与哲学密切相关的当代自然科学诸学科,欢迎读者踊跃投稿,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一、适应与图式。人类智慧活动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认识论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皮亚杰指出,就其本身而言,智慧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即所谓运算;就其外部功能而言,智慧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adaptation),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他强调说明,人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能动适应,“人的认识本质上是能动的……认识就是转变实在”;所谓能动即指主体以物质动作或者运用符号以精神动作转变客体,只有改变客体才能认识客体,只有改变环境才能适应环境。他又指出,主体与环境的适应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皮亚杰认为,主体要适应环境、认识客体,主体自身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借用生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有关同化和顺应及其平衡的图式学说是对智慧机制的一种结构主义的共时性分析,但是他更重视对智慧机制进行建构主义的历时性研究。主体关于客体的知识以及主体自身的认识图式都不仅仅是一种状态体系,而首先是一个不断构成和重新组织的转变过程,这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问题,历来存在两大基本派别,即经验论(感觉论)和先验论(天赋论)。大略说来,前者认为,人的所有认识信息均来自客体,主体有如镜子或白板,客体将其印迹烙在主体上。认识就在于主体接受客体传递来的刺激,从而获得  相似文献   

19.
一、主体关于主体,皮亚杰有许多独到的论述,他首先讨论了主体是否从来就有的问题。他指出,如果从认识的原始发生来看,作为人们认定无需考察的因素之一的主体,最初并不存在,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主体的建构,皮亚杰的这一思想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动态体系的基本理论之一,但未受到我们重视,更未引起争论,只着重讨论了以下问题。主体的认识结构问题有人指出,16、17世纪唯物主义经验论把心灵比作一块“白板”,并未看到主体认识结构的存在,到了18世纪的康德才明确地作出了肯定。然而皮亚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皮亚杰图式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认识论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往往被人们忽视:其一是关于认识的自然科学研究;其二是关于认识的个体发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