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博  黎坚  徐楚  李一茗 《心理学报》2014,46(12):1823-1834
以北京市某中学和某小学11~14岁之间294名学生为被试, 其中超常儿童131人, 普通儿童163人。采用推箱子任务, 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追踪数据, 从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认知效率三个维度来考察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差异。结果发现超常儿童在问题解决能力的三个维度上均优于普通儿童, 两类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模式不一致:超常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先快后慢, 快速发展期在11~12岁半之间; 普通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先慢后快, 快速发展期在12岁半~14岁之间。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差异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周林  唐燕  王竹颖 《心理科学》2000,23(5):609-610
1 引言  自 1 985年 ,在北京第八中学办起了超常儿童教学实验班 ,是用来满足超常儿童特点的特殊教学。十几年来 ,已有五个班的小学生在短期完成了初高中全部教学、升学的工作 ,应该说 ,这样的特殊教学对超智儿童的早期开发有积极意义。少儿班学生达到了知识的“超常”是有目共睹的 ,西方一些教育心理专家对这样的特殊教学效果也点头称是。现在的研究是采用多种能力测验考察进入一段教学后高智力学生的智能心态 ,为保持和修改超常儿童中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是查子秀研究员1 986年主编的智能测验。该测验分出…  相似文献   

3.
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建农  徐凡 《心理学报》1997,30(3):271-277
在超常儿童研究领域存在着许多争议的问题,超常儿童的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更好地解释超常儿童的创造力与智力的本质关系,我们曾提出了“创造性系统模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证实模型提出的假设。本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为被试对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考察。结果发现:(1)超常儿童的图形、数字和实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成绩都明显高于常态儿童;(2)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与兴趣、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3)兴趣和动机得分较高的被拭的创造性思维得分显著高于兴趣和动机得分较低的被试;(4)超常儿童中有相当部分处于低兴趣和低动机水平,而常态儿童中却有相当部分处于高兴趣和高动机水平。因此,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支持了系统模型中提出的有关儿童创造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超常儿童数学能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君达  倪斯杰 《心理科学》1998,21(6):511-514
培养与发展超常儿童的智力与能力是教育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在智力与能力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对组成超常儿童数学能力的因素进行结构分析。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抽出了五个主因素.即综合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灵活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对各能力特点作了进一步分析。本文的结果将为超常儿童智能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可资参照。  相似文献   

5.
周林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86,19(4):49-56
本研究根据鉴别超常儿童要采取多指标、多途径、多种方法以及与常态儿童进行动态比较的原则探讨了对超常儿童实验班的筛选方法。先由教师和家长推荐,再用八项测查指标综合考察。并设立了同龄对比班。为今后大范围筛选超常儿童作了有效的尝试。同时.对超常儿童认知能力特点、学业成绩、教师评价、家庭背景等方面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3—6岁超常与常态儿童感知观察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连云 《心理学报》1987,20(2):98-104
本实验是全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为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设计的一套实验之一。目的是探讨3—6岁常态儿童感知观察力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水平与特点,为鉴别超常儿童的感知观察力取得参照指标。 实验是根据观察过程的特点进行设计的。实验的结果,经检验效度与信度较高,因此本实验对3—6岁儿童感知观察力的测量是有鉴别力的。 通过实验发现在3—6岁常态儿童之间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3岁与4岁之间发展得快,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都比其它年龄阶段之间发展得幅度大。 通过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比较研究,发现4岁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之间,在质量方面的差异比数量方面的差异更为显著。这一结果,对今后超常儿童研究工作的重点具有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维主要包括数和形的概括和推理能力以及可逆、互补、补偿、相对、关联、对应、转换等思考方法。笔者认为这种思维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自八十年代初期起,我们在小学数学教改实践中探索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的条件。实验结果初步表明: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寓辩证思维于形象教学,加强思考性训练,促使儿童主动建构知识,是有利于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超常儿童心理研究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90,23(2):3-16
本文总结了我国超常儿童心理发展十年研究主要结果。 内容分五个部分:(Ⅰ)简要地考察了从神童到超常儿童概念的历史发展。(Ⅱ)概述了我国研究者关于超常与常态儿童认知和个性以及两者关系比较研究的结果。(Ⅲ)总结了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原则、程序及实践。(Ⅳ)分析了我国关于超常儿童和少年的教育实验,指出了进展、主要特点和现实意义。最后,是对我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坚持十年协作研究作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查子秀  周林 《心理学报》1993,26(4):3-11
为期四年的超常儿童的教育实验,详细考察了超常儿童在特殊班级教育条件下的学习潜力、认知和个性发展及身体发育等情况。结果显示,这种教育形式既适应了超常儿童较大的学习潜力,促进了他们认知的进一步发展,激发了他们积极的个性特征,而且身体发育良好。从而证明,特殊班级的集体教育对中学阶段的超常儿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0.
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15年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94,27(4):337-346
中国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研究15年来收获如下:在理论方面:1.超常与常态儿童在不同的认知方面差异的显著性,认知构成的模式特点、及发展趋势均有不同。2.超常儿童的个性倾向和特征具有明显特点,但发展不平衡,表现为3种类型;个性特征与学习成绩相关密切。3.超常儿童的成长过程可概括为4种类型。4.超常儿童心理成分不限于高智力、创造力,还包括良好发展的个性倾向和特征。在应用方面:研究结果在鉴别和教育超常儿童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和检验。  相似文献   

11.
郑钢   《心理科学进展》1987,5(1):74-79
法国的超常儿童研究有其一些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参考。不久前,法国出版了Jean-charles Terfassier所著《是超常的天赋,还是麻烦的早熟?》一书,书中全面地叙述和评价了法国超常儿童研究的发展、现况、研究方法、一些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认识上提出了关于超常儿童的“不同步综合症”的观点,并介绍了家长和教师可用以判断儿童智力发展早熟情况的有效方法。书作者是一位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超常儿童研究专家,从事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病理学研究以及职业指导咨询工作多年。1971年他在法国创建了超天才儿童研究协会并一直担任主席,1975年世界超常儿童理事会在伦敦成立后,他任该组织理事至今。由于上述一书尚无中译本,本文将概要译述该书中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这些资料能对我国的心理和教育工作者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智蕾初绽——智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一书,是一本关于我国智能超常儿童的研究专辑。它由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编辑,青海人民出版社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在全国出版发行。该书内容有:一篇综合性研究报告。它概括了自1978年到1981年以来,全国超常儿童协作研究的成果.对于什么是超常儿童?怎样鉴别超常儿童?超常儿童具有哪些突出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成长发展的道路的特点等许多重要问题,作了初步的总结。十九篇超常儿童追踪研究的个案报告。其中:有的三、四岁能识两千多汉字;有的五岁能作文.有的四岁会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的六岁能心算六位数乘六位数的算题,同时,书法绘画的功艺非凡;有的九岁能解高考数学题。有的七岁掌握三千多个英语词汇,能用英语与外宾会话。他们之中,有的三岁十个月上小  相似文献   

13.
通常智商越高,学习越好;学习越好,越没有考试焦虑。但在高智商群体中,情况却并非如此。本文通过对智力超常儿童群体、智力一般儿童群体进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的测查,发现智力超常儿童群体比智力一般儿童群体有着更高的考试焦虑,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本文进而试图探析这种现象、探讨其原因,以便对智力超常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有更好的认识和指导奥林匹克学校的教学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超常与普通儿童元记忆知识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标  缪小春  邓赐平  E.van Lieshout  F.J.M 《心理科学》2002,25(4):406-409,424
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早期元记忆知识的发展。运用对偶图片对被试的个体变量、项目变量、过程变量、策略变量、遗忘与回忆变量知识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5—7岁儿童是元记忆知识快速发展的时期,每一年龄组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总体水平都显著地高于低一年龄组的儿童;超常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水平均与高一年龄组的普通儿童基本相同,与超常儿童发展的单一优势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3—6岁超常与常态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84,17(4):27-36
本研究为探讨3—6岁儿童类比推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差异。研究是以图形和实物图片为实验材料,受试采取四择一的选择反应,在每项反应完成后,都要了解他们选择的依据。受试为650人。 研究结果表明,3—6岁儿童已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能力,这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绝大多数超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成绩既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又高于比他们大两岁以上的常态儿童的平均成绩;他们类比推理发展的水平也高于常态儿童1—2级水平;而且他们还表现有优于同年龄常态儿童的一些思惟特点。  相似文献   

16.
7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枝玲  施建农  恽梅  方平 《心理学报》2003,35(4):527-534
该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各25名(平均年龄分别为6岁10个月和6岁11个月)为被试,以选择反应、图形匹配、心理旋转、和抽象匹配为基本认知任务,对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作了比较研究。研究者对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超常儿童基本信息加工能力显著优于普通儿童,具体表现在反应时更短,或正确率更高。(2)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信息、加工的差异与任务难度有关,在选择反应和图形匹配任务中,超常儿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常态儿童。而且,在图形匹配任务中,任务难度越大,差异越显著。而在心里旋转和抽象匹配任务中,超常儿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常态儿童。(3)任务的难度无论对超常组被试还是常态组被试的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都有影响,但影响方式不太一样。在反应时上,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两组被试的反应时都明显延长;但在正确率上,则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常态组被试的正确率降低,而超常组被试的正确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即任务难度问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之间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之间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李淑艳(佳木斯师专)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对非智力因素探讨很受重视,对于超常儿童也不例外.国外有对超常儿童动机类型、独立性、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方面的研究等等.关于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在人格特征方面系统的对比研究则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各项认知能力,就必须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因此,我们选用超常认知量表对上海实验学校二年级某班31名被试进行了一次认知能力方面的测试。通过测试,我们试图了解该班每个学生及该班全体学生各项认知能力现有的发展水平,了解各项  相似文献   

19.
从中德儿童技术创造性跨文化研究结果看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建农  徐凡  周林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99,32(4):428-434
研究者通过对中德儿童技术创造性跨文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着重讨论了在差异心理学领域一直十分受人关注的性别差异问题。结果发现,无论是中国儿童还是德国儿童,无论是超常儿童还是常态儿童,性别差异具有基本稳定的趋势,而且,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完全一致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1)在数字、图形和实用创造性思维方面,在中国和德国儿童中都没有发现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性别差异;(2)在心理折叠、学习爱好、技术问题理解和  相似文献   

20.
8—12岁超常与常态儿童的检测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者采用两种视觉检测时任务,比较了8至12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检测时发展变化特点。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超常组和常态组儿童的检测时都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并且对于不同任务的检测时,两组儿童的发展速度不同,但均未表现出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年龄段和检测时任务中,超常组儿童的检测时均显著地快于常态组儿童。通过对两组儿童的检测时发展速率的比较还发现,儿童的检测时发展基本上不受学校知识或经验的影响。另外,两组儿童的检测时和智力测验分数之间都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