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分析亦称存在主义心理学。顾名思义,存在分析就是与存在主义结合的精神分析,更准确的说,就是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和理论。存在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士精神病学家宾斯汪格·鲍斯,以及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罗洛·梅和弗兰克尔,尽管这一思朝最初产生于欧洲,但现在发展的势头是在美国。在罗洛·梅的领导之下,这一思潮正在美国心理学界取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美国现代建筑先驱沙利文成长于多元文化家庭,这是其设计理论的民主渊源;他的短期学院教育让其认识到古典传统理性主义形式美的普遍规律;他的学徒生涯则带来功能理性和结构理性主义思想。由此可见,沙利文早期教育对他的设计理论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雷鸣梅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3):35-36,37
精神分析学是当今西方世界最流行的学说之二。精神分析学自弗洛伊德创立以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已远远超出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形成一种强大的国际思潮,渗透到西方文化的血液中,影响到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尤其是上个世纪40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和弗洛姆等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他们把传统的精神分析的方法继承下来,加以改造和发展,并推广到哲学、历史、伦理、文学艺术等许多文化研究领域中,使精神分析学又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本文仅就精神分析学派有关理论探寻违法犯罪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许波 《心理学探新》2005,25(2):79-80
弗洛伊德是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有史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使人类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之一。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认为,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是现时代的三位最伟大的设计师。这三位思想家均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是试图为自然界立法,马克思是试图为人类社会立法,而弗洛伊德则是试图为个体心理世界立法。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弗洛伊德是个毁誉参半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争议之多,心理学家均无人可与之匹敌。弗洛伊德学说的遭遇曾经历过戏剧性的转折。学说创立之始,颇受学界和世人的冷遇,进而招来各种批评和敌视。  相似文献   

5.
<正>海因兹·科胡特,1913年生于维也纳,1938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之后他到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在那里接受传统精神分析训练并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师。1964年到1965年他担任美国精神分析学会的会长。科胡特在对来访者的分析过程中,发展了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结合康德的认识论以及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先后创立了狭义和广义的自体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兰恩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在反对传统精神病学诊疗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存在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上,兰恩主张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视角来理解精神疾病,要从一个人的环境或背景中来理解他的行为。在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上,兰恩强调通过改变患者的生存环境来促进其自我恢复。  相似文献   

7.
自精神分析学诞生以来,其发展进路经历了自我革命、客体关系革命、自体革命、关系革命和神经科学革命。英国独立学派是客体关系革命的主要发起者和中间力量,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内部的“论战”,并在规模以及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方面都取得重大发展。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师以开放和折衷的态度批判性地汲取各种现存的精神分析观点,形成不同于克莱因学派的客体关系思想,并表现出独立性、开放性、关系性和真实性的内涵与特征。温尼科特、费尔贝恩和巴林特是独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建构出独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促使精神分析范式从一元驱力模式转向二元客体关系模式,推动了客体关系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后续精神分析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国外对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有认知派、新精神分析派。本文着重介绍了两个派别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研究方向以及对他们的评价。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后继研究探寻方向和突破口,为我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薛蓉 《现代哲学》2007,(3):61-68
弗罗姆的社会心理学是对马克思的思想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综合的结果,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修正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将弗洛伊德的个体心理学发展为“社会心理学”,并将他在心理学上的发现和成果——社会性格学和社会无意识——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中的一种心理伦理学派别。弗洛伊德主义又称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因其创始人,奥地利的著名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65—1939),而得名。它产生于十九世纪末。精神分析开始只是一种探讨精神病因和治疗神经病的理论和方法,到廿世纪20年代之后,这种理论才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并扩展到社会科学各领域,其中包括道德理论方面,从而形成了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主体间理论是精神分析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为具有当代性的一种新理论,至今方兴未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Robert D.Stolorow、Aron、Benjamin、Mitchen、Ogden和波士顿小组的Stern等。主体间理论发展的三阶段主体间理论并非如自然科学家发现或创造某一新颖理论那样只凭灵感或意外偶然出现的,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分析理论渊源和时代诉求。精神分析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就其理论主体来说,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都会呈现出一个核心的人性假设和治疗假设。  相似文献   

12.
客体关系理论是当代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流派,涵盖很多富于独创性的思想。他首先实现了由弗洛伊德驱力模式向关系模式的转变,认为人行为的基本动机不在于驱力的满足而在于寻求与客体的关系。他也改变了传统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观,认为早期与客体的关系模式决定了个体的心理结构和精神表象。客体关系理论以分裂为基础,考察了客体与自体关系的改变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母性分裂、想象分裂、自体分裂和认同分裂四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形成的不良客体—自体关系,均会影响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情绪不安全感理论,采用问卷法对湖北省两个城市的两所中学共4476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究了消极家庭表征和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青少年消极家庭表征能显著正向预测其网络人际关系成瘾;(2)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在消极家庭表征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中均起显著的中介作用;(3)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在消极家庭表征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为开发针对性的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艳 《大众心理学》2022,(12):45-46
<正>一、生平简介:与“精神分析”理论共成长同亲历(一)安娜·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生之缘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是儿童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父亲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安娜是家中排行第六的最小孩子,她的出生是在计划之外的,且其父亲在得知妻子怀孕时始终希望是个男孩;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二十年,阐释学在欧洲有了新的发展,从70年代开始,出现了唯物主义阐释学,它旨在重新对马克思主义与阐释学的关系进行估价,其代表人物为劳伦佐(AIfred Lorenzer)和山库勒(Hans Jorg Sandkuler)。 1 劳伦佐把唯物主义阐释学和精神分析联系起来。他企图把正统的弗洛依德的后心理学当作阶梯而达到理解的理论,并且倾向于把历史的空间和精神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过渡到一种社会化的唯物主义。劳伦佐把精神分析看成是交互感应的唯物主义理论。哈贝斯已经提出了背景理解的方法,即把个体的意义导入公众语言。比如,“神经官能症”本来是属于个体病人的疾病概念,后来成为一种普遍的概念,这种从个体意义转向公众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具有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介绍卡尔·古斯塔·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杰出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病理学家,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奠基人。在1899年阅读了艾宾的《精神病学教科书》后,荣格决定通过精神治疗追求内心梦想。他于1900年成为苏黎世大学伯格尔斯立精神病医院的助理医生,进行了备受瞩目的“字词联想”研究,提出了“情结”理论;后来深入研究弗洛伊德的理论,创建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但在1914年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7.
游戏治疗起源于精神分析,对儿童潜意识的探索一直伴随着游戏治疗的发展。儿童精神分析是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现代发展,其中游戏治疗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克莱因、安娜.弗洛伊德和温尼科特,他们各自创立并系统整理了游戏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他们独特的游戏治疗理念与应用对我国游戏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晦涩和复杂而著称.拉克劳坦承他们的思想来源于"现象学、后分析哲学以及其他总体上被称为后结构主义的思潮".[1]但若深入探究,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构成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因此,考察拉康与拉克劳和墨菲之间内在联系,就构成了本文的要旨.我们认为,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有关"他者"的理论,是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特别体现在其核心的"对抗"思想中.本文通过对拉康"他者"概念与拉克劳和墨菲的"对抗"理论的考察,以试图沟通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力图阐明拉康学说对理解拉克劳和墨菲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派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以变态心理为依据,研究的对象是他以前的心理学家所忽视的人的精神活动中的无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种深度心理学,不停留在心理的表面价值上。因此,可以说弗洛伊德是研究人的无意识领域的开拓者。弗洛伊德还沟通了心理学与文学的联系,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进一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深入地分析人物的  相似文献   

20.
齐泽克是斯洛文尼亚的拉康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特征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把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非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人。他努力“缝合”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这种努力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有一定的启发。一症状和商品形式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症状(symptom)[1]。症状是一种潜在的可以观察到的疾病表现形式,通过对于症状的分析,寻找疾病的原因,然后进行治疗。比如梦就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析所指称的症状。这个概念是基于表面与深层的分别,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