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本主义     
一种哲学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界观的基本范畴是“人”的概念,并断言唯有从“人”的概念出发,才能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概念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人本主义的拥护者有的站在唯物论方面,有的站在唯心论方面。唯物论人本主义的杰出代表是克·爱尔维修、路·费尔巴啥和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费尔巴哈的著作阐明了人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伊·米·谢切诺夫(1829·8·1——1905·11·2)是俄国的大生理学家,也曾被誉为俄国的“唯物主义生理学和心理学之父和奠基人”。他的一生对生理学与心理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根据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谢·列·鲁宾斯坦、斯·阿·彼得鲁舍夫斯基的意见,他的贡献主要是:(1)在生理学领域中是中枢的发现,(2)在心理学领域中是心理的反射本质。(3)他给生理学与心理学提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即客观研究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一) 在印度,哲学唯物论早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一点在吠陀经典、奥义书以及纪元前四世纪的乔谛梨耶(Kautilya)的著作中是有确凿的证据的。唯物论尽管被唯心论者们视为“伪说”,加以迫害,然而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唯物论都有很多的信徒。因此唯物论常常不得不隐藏起它的真实面貌。赫·奥尔登贝格在他的“印度哲学”一书中说,就连在佛教兴盛的时代,通晓唯物论(路伽夜陀-斫婆伽的体系)也被认为是学识渊博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一本书是由苏联心理学科学博士瓦季姆·安德烈耶维奇·克鲁捷茨基教授编写,经苏联教育部批准,供师范学校学生用的心理学教科书。本书作者克鲁捷茨基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儿童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苏联老一辈的心理学家康·康·普拉托诺夫所写的一本关于心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的著作,是1982年由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约14万字。作者是从列宁反映论的立场出发来阐明苏联现有的心理学概念和术语的。他把这些概念和术语理解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论述心理学的原初概念系统。其中包括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主张的唯物论乃是一种“人学的唯物论”,他认为“只有人学的唯物论才是彻底的唯物论”。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近代各种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并阐明了他(作者)的“人学的唯物论”的观点。第二部分,是以“人学的唯物论”的观点为中心,通过对于各种哲学的批判,说明了作为哲学上三个部门的“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的关系。在作者看来,只有人学的唯物论才能具有三者密切的关系。最后,第三部分,是从“我与世界”、“必然与自由”讲到“自然主义”=“人本主义”,阐述了人学的唯物论的世界观。所谓“人学的唯物论”,作者认为,就是“把主观看作是身体、是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体、是人的唯物论”。他把主观和意识分开,把主观看作身体。当然他也承认客观的存在并承认它是基础,因为不承认这点,那就不会是唯物论;但他却不承认客观的存在是真正实在的东西,认为如果承认它是实在的东西,同时就必须承认主观和主体是实在的东西。所以他说:“把主观和主体看作是实在的;同这个实在的主观及主体相对立并且脱离这个主观及主体而独立的客观,就是真正实在的东西。”因此,作者把“那种把主观和主体完全加以观念化而主张只有客观实在性才是实在的唯物论”叫作“客观主义的唯物论”。他并批判说,这种唯物论可以说是“实在论”,是同“客观唯心论”及唯心论一脉相通的;甚至可以走到“武断论”。这种批判,我们绝对不能同意。我们认为,同唯心论一脉相通的,正是“人学的唯物论”。我们看,“人学的唯物论”所谓的“主体”,显然是受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是从主体超越到“无”和“神”,这当然是唯心主义;但是,虽说“人学的唯物论”是从主体超越到自然、存在和历史,但也不能如作者所说是唯物论,而却是一种唯心论。因为他认为不承认主体、主观的实在性就不能承认客观、存在的实在性,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的实在性。这显然不是唯物论,而是二元论或折衷论,结局还是唯心论。  相似文献   

7.
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建国初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内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创造性的研究,奠定了苏联心理学后来发展的基础。他所提出的许多心理学思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苏联心理学今天的面貌,因此他“在苏联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苏联心理学六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是受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启发与指导而取得的。例如对人的心理的历史观、活动观、内化观、系统观以及今天在我们教  相似文献   

8.
日本《唯物论研究》杂志1963年夏季号刊载了题为《苏联的康德研究现状》的文章,作者是泽村武生。摘录如下: 关于苏联研究康德的书,暂且不提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我们只见过阿·德波林的《康德的辩证法》(1924年)和维·阿斯姆斯的《康德的辩证法》(1929年)两书。此外,戈·维·普列汉诺夫在与康拉德·斯密特进行争  相似文献   

9.
玛娅·伊万诺夫娜·丽西娜(1929—1983)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她于1952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心理专业,从师M.B.扎波洛热茨,攻读副博士学位。1963年32岁时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婴儿与学前期心理研究室主任。1974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题目为《从出生到七岁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年龄特点与个别特点》。此后,她曾担任苏联教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分部负责人,《心理学问题》编委等多种学术职务,1983年病逝,年仅54岁。  相似文献   

10.
思维心理学及其核心成分——创造心理学,是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主要部分,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苏联心理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至第六次代表大会期间,思维与创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以Я·А·波诺马廖夫,М·Г·雅罗舍夫斯基等人为首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研究集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许多富于独创性理论。著名心理学者П·Я·加里培林、А·Н·索科洛夫、Л·Л·古洛娃、Ю·Н·库留特金、Т·В·库德里亚夫采夫、Н·В·克洛基乌斯、М. М穆卡诺夫、А·С·巴依拉莫夫、В·А·莫里亚科、Д·Б·波戈雅夫连斯卡娅、Д·Н·扎瓦利什娜、Г·С苏霍布斯卡娅、А·Ф·埃萨乌洛夫、И·С·雅基卡曼斯娅等人,在思维与创造心理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卓越的工作。在这一领域,一大批有才干的青年研究者正在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一) A·H·列昂节夫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工作,在苏联心理学界形成了以他为中心、人数众多、影响深广的学派。一九七五年正式出版、一九七七年再版的《活动、意识、个性》一书是他的晚年著作。书中表述的  相似文献   

12.
舞蹈 ,应该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了 ,它源于上古时代的狩猎、游戏、祭祀活动中“击石付石 ,百兽率舞。”(《尚书·益稷》)可见 ,它是具有动物本能性的一种运动。在群体性的交往游戏中 ,舞蹈是感情交流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从舞蹈动作的单纯意识转化到了心理功能认识 ,移情、想象、理解并掌握了宇宙自然的运动和人的身心情感、生命节奏相互对照、相互感应的人性心理 ,这时 ,舞蹈方称形神兼备。宋·罗泌《路史·前纪》卷九 :“阴康氏时 ,水渎不疏 ,江不行其源 ,阴凝而易闷 ,人既郁于内 ,腠里滞着而多重 ,得所以利其关节者 ,乃制为之舞 ,…  相似文献   

13.
刘文明   《心理科学进展》1988,6(2):85-87
第3期献给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七十周年 C.n克里亚格日杰:立肉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和实践……5页 几.F.札比英卡娅: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心理学的发展苏联心理学家协会中央理事会全会 A.A.鲍达列夫,C.H.杰姆恩多硅:改革普通教育和职业学校的心理教育学保证 (苏联教育科学院主席团协调会议材抖)·’·’‘”····················,·················……18页 关于报告的讨论和决议·········……27页理论研究 旧.3.基利布赫:当前发展范围的理解及其在解决教育心…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希尔加德(E·R·Hilgard)1980年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心理学中的意识问题》的重要文章。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六十年代初,意识问题才重新进入美国心理学界”,“意识经由机器而回到心理学中”。我们知道,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在美国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一种用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则说明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医此,希尔加德的上述观点实际上就是:由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才使得意识问题重又受到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如何看待意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1987——1989年度学术交流计划,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弗·阿·巴拉班希科夫,维·阿·科里佐娃于1987年11月26日——12月11日来我国访问。在京期间,他们谈到了苏联心理学的方法学问题。现简述如下。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模式。从根本上说,心理学有四种基本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心理意识是脑的产物。欧美等国的心理学者要求具体探讨脑物质怎样产生心理意识,我们不但不应当反对,而且应当更加切实、深入地探讨。因为心理意识既是脑物质的产物,人就必然要求知道脑物质究竟是用怎样的活动产生心理意识的。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列宁一接触到心理学,就注意到这个问题:1894年,列宁热情鼓励心理学家“摈弃了关于灵魂的哲学理论,迳直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神经过程)”。(《列宁全集》,第一卷。第124页)1908年,列宁在反对唯心论时指出:“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做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列宁全集》第十四卷,  相似文献   

17.
1 在欧洲大陆,比各种意识形态或不同人文学科的差异以及哲学唯心论同唯物论的对立更深刻的思想传统,也许是一种整体论(holism)和动力学(dyna-mics)的观念。无论是孔德还是列维-斯特劳斯,无论是索绪尔还是K·考夫卡或M·韦特墨,又无论是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他们的思想都毫无例外地贯彻着这种信念。事实上,在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只要使用“有机的”或“有机体”这样的概念,就意味着研究者对于整体论和动力学的承诺。在这一点上,弗洛伊德和荣格也不例外,他们都将人格看成有机整体和动力系统,其动力源便是里比多或心理能。  相似文献   

18.
斯宾诺莎是身心平行论(Psycho-physical parallelism)的创始者。身心平行论是副象论和心理一元论的前身,副象论是唯物论的一种形式,心理一元论是唯心论的一种形式。因此一谈到身心平行论我们就投入了身和心的关系这个中心问题,而身心关系这个问题又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机械论和目的论、决定论和意志自由论的焦点,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斯宾  相似文献   

19.
综观欧洲哲学史,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解决,基本上有两类七种。第一类是“同一论者”,第二类是“对立论者”。同一论者承认物质与意识有同一性。其中又分五种。第一种是唯心论的等同论者(贝克莱主义和马赫主义等);第二种是唯物论的等同论者(庸俗唯物主义);第三种是唯心论的辩证同一论者(黑格尔主义);第四种是形而上学同一性论者  相似文献   

20.
《简明心理学辞典》,阿·南·彼特罗夫斯基和姆·格·雅罗舍夫斯基主编,勒·阿·卡尔宾科编辑。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1985年版,约30万字。这是苏联最新出版的一本内容新颖、选材精炼、文字通俗、理论性强的心理学辞典。由人民出版社组织鲁群等同志集体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