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音》1991,(3)
1月13日,香港显密佛学会会长郭兆明居士来访赵朴初会长,就弘扬佛法问题,进行了亲切的会谈。郭居士发愿筹组力量翻译巴利文大藏经,希望中国佛教协会支持合作,赵会长赞叹说:“你出的是一个好题目,一个大题目。过去陶希泉、黄幼希、夏丐尊居士、芝峰法师和我曾经组织一些作家翻译了巴利大藏的一部分经籍。建国后,我会叶均居士翻译了《清净道论》、《摄阿毗达摩义论》和《法句经》,合计译出的经论约占全部巴利大藏经的十分之一。”赵会长最后说:“我们共同发愿,圆满成就此一功德。”  相似文献   

2.
《大藏经》是总汇佛教典籍的丛书,最初在南北朝称为“众经”、“一切经”。天台五祖灌顶追记四祖智(山豆页)的行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引铣法师语总结智(山豆页)一生“有为功德”,说“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此即汉文“大藏经”一词的首见出处。前贤圆晋在《民国增修大藏经概述》(《南行》第6期,上海1948年)中,以简洁断语云:“结集佛所说教  相似文献   

3.
《分别功德论》,5卷。大藏经题署“失译,附《后汉录》”。本文从词汇角度对《分别功德论》进行考察,认为这部经不是东汉译经,它和其他东汉译经在词语的使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与晋代译经更为相似,其翻译年代可能不早于西晋,甚至是东晋。 王毅力,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相似文献   

4.
南传巴利文《大般涅经》是南传佛教三藏中《长部》(又称《长部经典》的第十六部经,近代由江炼百据日译本转译为汉文,经沙门芝峰校证之后,刊行于世。初收入《普慧大藏经》,后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本经是南传《长部》所收三十四部经中篇幅最长、记述佛陀晚年行...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1996年4月9日至10日,“大藏经电脑化工程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的佛学界、科技界专家学者近40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佛教协会、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等单位。与会者围绕“大藏经工程”的重要意义、“大藏经工程”近年在海外的进展情况、新编大藏经(汉文部分)的编纂整理方案、《中华大藏经》的经验与借鉴、从古文献整理谈“大藏经工程”、“大藏经工程”中的电脑技术、“大藏经工程”的经营管理方案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与会者强调指出,“大藏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自…  相似文献   

6.
近读中国佛教协会出版的《法音文库》之二——周叔迦居士所著《法苑谈丛》,涉及佛教殿堂、制度、仪式、文化艺术等,内容至为丰富,得益良多。《漫谈大藏经》一章,所举“汉文大藏经”,单是国内刻本,自宋至今达21种。其中提到《宋安吉州思溪圆觉院大藏经》和《宋思溪资福禅寺大藏经》二种(安吉州即今浙江吴兴),但宋元间同在吴兴所刻的尚有《妙严寺版大藏经》一种未见提及。早年日本《中国佛教史学》第五卷第一号载有小川贯式氏所撰《吴兴妙严寺版藏经杂记》一文,资料虽不全面,然亦可补《法苑谈丛》之缺,因为译载《法音》。  相似文献   

7.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总汇。我国是世界上收藏大藏经最宏富的国家,拥有汉、藏、傣、蒙、满等多种文本。80年代以后,我国的大藏经出版事业进入了近代以来最活跃、最有建设性的时期,核勘、整理、出版有汉、藏文大藏经多种,包括《中华大藏经》、《敦煌大藏经》、《房山石经)、《乾隆版大藏经》、《丹珠尔》等。这些藏经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佛教文化事业正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同时,除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之外,这几部藏经也是我们接触较多的藏经。兹依次介绍如下。一、《中华大藏经》简称《中华藏》,由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辑,中…  相似文献   

8.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总汇。我国是世界上收藏大藏经最为宏富的国家,拥有汉、藏、傣、蒙、满等多种文本。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藏经出版事业进入了近代以来最为活跃、最富建设性的时期,校勘、整理、出版了汉、藏文大藏经多种,包括《中华大藏经》、《敦煌大藏经》、《房山石经》、《乾隆版大藏经》、《丹珠尔》、《南传大藏经》等。这些藏经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佛教文化事业正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兹依次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10)
《宝林传》,全称《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十卷(今存七卷,佚三卷)。唐贞元十七年(801),金陵沙门智炬(又作“惠炬”、“慧炬”)与天竺沙门胜持集。原书自南宋起失散。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金代雕刻的《大藏经》(即“金藏”、“赵城藏”)中刊有此书的残卷,1935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平三时学会将它编入《宋藏遗珍》第三函(在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册)。今据中国佛教协会收藏的《宋藏遗珍》本解说。《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见录于《唐书·艺文志》、北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本觉《释氏通鉴》卷十和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十说: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我国曾编印过两部大藏经,即《频伽藏》与《普慧藏》。这两部藏经均为铅印线装。《频伽藏》,全名《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是清末民初上海频伽精舍私版大藏经,由英籍犹太人哈同出资编印,故有人将这部大藏经称为《哈同大藏经》。另一部大藏经就是《普慧藏》。《普慧藏》的编辑出版先由上海《普慧大藏经》刊行会主持,后继者为民国增修大藏经会,工作从1943年开始,至1955年结束,未能按计划全部完成。总计收著作104种,合100册(含《概述·目录》1册)。自问世以来,印本较少,知者亦寡。又因为它是随编随印,所以保存者以零本为…  相似文献   

11.
法门龙象     
下边发表的通信,虽是很平常的信函,却包含了很深刻的意义。为了弘扬佛法,赵朴老特别重视人才,早在三十年代他就送过五比丘去斯里兰卡。净因、园慈、广兴是八十年代他送往斯里兰卡的五比丘中的三位。三位法师在兰卡都已拿到了文学、哲学双硕士的学位,现正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赵朴老关注的另一件大事是译经。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曾请专家翻译过南传上座部经典(当时出了《普汇大藏经》)。近十年来他仍为直接由巴利文翻译南传上座部经典操心。对于藏文论著译成汉文事也是他多年的宿愿。为此,我们曾多次听他谈及土登尼…  相似文献   

12.
《清藏》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趁香港宝莲寺组团来北京迎请中国佛教协会赠送的清刻《大藏经》的因缘,向读者介绍有关达部藏经的一些资料,也许是有意义的吧。从北宋起,中国封建王朝官修《大藏经》的事,不下十余次,它的殿军就是《清藏》了。这部藏经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所以一般又称它为《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设“藏经馆”于北京贤良寺,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画综理馆务,分设校阅官三人、监督  相似文献   

13.
藏文大藏经简介见心十四世纪时布顿大师将藏文大藏经,总分《甘珠尔》、《丹珠尔》两大类。这是藏传佛教对佛教典籍的独特的分类法,此后便成为定式。《甘珠尔》收显乘、密乘两大部分的经、律。其中显乘收佛陀“三转法轮”所说经典,即初转法轮于鹿野苑所说的四谛法及戒律...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6,(3)
《高丽大藏经》,亦称《高丽藏》或《丽藏》,系朝鲜高丽王朝显宗二年(1011)以我国宋代蜀版《藏经》为底本开始雕印,至文宗末年(1082)完成(一说是公元1010—1031年间雕印的).全藏共五千九百二十四卷.高丽显宗时代,曾先后三次雕印大藏经,即上述初刻本大藏经与续藏经及再刻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初刻本,迄今仅知日本南禅寺正因庵藏有《佛说佛名经》等七种及南朝鲜所存三卷。现在通  相似文献   

15.
重印本《满文大藏经》于2002年11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满文大藏经》是以汉文《大藏经》为底本,翻译、刊刻而成的佛教典籍总汇,代表着清代雕版印刷及装潢的最高水平。原印本《满文大藏经》共108函(夹),收佛教经典699种,计2535卷,刻版48211块,96422页,约1780万满文字。贝叶夹装,双面朱印,每页长73、宽24.5厘米。当时共印12部。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存世的《满文大藏经》仅有二部。一部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76函)和台北故宫博物院(32函);另一部存于西藏布达拉宫(107函)。清代满文印刷品中工程最大的是《满文大藏经》,始译刻于乾隆…  相似文献   

16.
邓殿臣先生的《“巴利三藏”略说》,从“巴利三藏”的集成、特点、主要内容和几种字体的“巴利三藏”、几种语言的译本以及译介、研究“巴利三藏”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述说了南传“巴利三藏”,为《南传大藏经》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本教大藏经》的历史回顾与现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教作为藏族的本土宗教,最能反映藏族文化的特性。代表本教理论体系的经典集成世称《本教大藏经》,《本教大藏经》包括《甘》与《甘丹》两大部分,其形成历史可以上溯到11世纪初叶。现存的《本教大藏经》《甘》部有阿拥版、温伦版、瓦琼版、石刻版、电子版等若干版本,其中瓦琼版178函,88692页。《甘丹》部第三版有322函,191254页。本文认为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应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本教大藏经》的价值,以法律为保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国内资源优势,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搞好《本教大藏经》的抢救、保护、开发、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金龙 《法音》2005,(2):23-26
《清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因其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故亦称《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雍正帝敕令雕造汉文大藏经,在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贤良寺住持超圣等主持刻经事宜。雍正十三年(1735)开雕,乾隆三年(1738)刻完,历时五年。《清藏》收书1670种,7240卷,724函,依《千字文》字序编目,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每函十卷,合计经版79036块[1]。《清藏》完全按照经律论、大小乘、杂藏的顺序编排,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清藏》经版,原存武英…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欣闻“《乾隆版大藏经》捐赠仪式”即将在京举行,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并以我本人的名义,表示热烈的祝贺!《乾隆版大藏经》是我们大家早已熟知的藏经版本,它有另一个更有名的名字叫《龙藏》,这是康乾盛世所修的盛大典藏,既是我们佛教的至宝,又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和《四库全书》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一次强盛时代的成果和见证,体现了我们民族、我们祖国在盛世的巨大凝聚力和文化连续性。当然,再后来,这二百多年来,这部大藏经散佚和毁损的历史,也就是和我们祖国国力衰微、我们民族命运苦难的历史相伴随的。每念及此,令人痛心。今…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藏文史料证明,在明永乐帝以前西藏还没有出现印刷出版业.至元武宗海山帝时,其国师大德加央刻印出版了卫巴·洛赛也西等翻译的《大藏经》,存于那唐寺.卫巴·洛赛也西、译师索南卫色和加戎·降曲崩等人整理编辑了西藏各地的《大藏经》.从此,西藏《大藏经》日趋完善.萨迦、贡唐、采贡唐和大隆等地流传的《大藏经》只是手抄而成,未能印刷.此后布顿大师编纂了《大藏经》.舍去了重复的部分,重编次序,增加了不少有关佛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